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虫非)蠊,俗名蟑螂,属于昆虫纲,(虫非)蠊目。全世界已知种类约3500多种。在我国见于报道的已有11科,48属,168种以上,其中绝大多数为野外生活的种群,在人居住和工作室内常见的(虫非)蠊仅有七种。这些室内种类不仅传播多种疾病,特别是消化道传染病,而且还能咬坏家庭各种用品,令人厌恶。所以(虫非)蠊之害不亚于苍蝇、蚊虫、老鼠等。 随着调查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发展,新的种类也会陆续发现,为了促进这方面工作的发展,我们对我国常见七种室内(虫非)蠊中四种的酯酶同工酶和苹果酸脱氢酶同工酶的酶谱作了比较研究,可供分类的参考。本文报告我们的实验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2.
<正> 一、种类简介 (虫非)蠊俗称蟑螂属(虫非)蠊目 (Blataria),是重要的城乡卫生害虫。现知全世界约3,500种,按Braes分类,我国计有11科,48属,168种。(虫非)蠊大多生活于室外,与人类关系密切,具卫生意义的仅有少数生活于室内的种类。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室内(虫非)蠊约16种,我国现知有6种:烟色大蠊Periplaneta fulginosa、美洲大蠊P.amerlcana、澳洲大蠊P.australasiae、日本大蠊P.japanica、德国小蠊Blattda germinica和中华地鳖Eupolypbaga sinensis。从现有资料看,除日本大蠊仅分布于东北地区、澳洲大蠊分布于南方各省外,其余3种(不包括中华地鳖)  相似文献   

3.
<正> 自中央爱卫会和卫生部于1978年建立了《全国蟑螂臭虫防治专题组》以来我国的蟑螂防治研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取得可喜的成果。 一、蟑螂种类及分布 经各地卫生防疫站调查,我国室内常见蟑螂有14种,隶属3科、5属: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 L.、澳洲大蠊Periplaneta au-stralasiae Fab.、黑胸大蠊Periplaneta fuligi-osa Serv.、日本大蠊Periplaneta japonica Ka-rny.、褐斑大蠊Periplaneta brunnea Bur.、淡赤褐大蠊Periplaneta fallax B-Bienko、斑蠊Neostylopyga rhombifolia Stoll、丽郝氏蠊Heb-ardina concinna(Hean)、东方蠊Blatta orienta-  相似文献   

4.
(虫非)蠊,通称蟑螂,昔有石薑、滑虫、茶婆虫、负盘、香娘子之称,它是属于节股动物门,昆虫纲,(虫非)蠊目的昆虫。世界已知的约有3,500种,国内现有的报告亦达百余种,但室内常见的种类不多,有凹缘大蠊,美洲大蠊,澳洲大蠊,德国小蠊和东方蠊等5种。它们能携带伤寒、痢疾、霍乱、结核等细菌和阿米巴原虫包囊,又能损坏工业品、家用品和食物,是医学上及经济上的重要害虫。因此我们要认识它、彻底消灭它。  相似文献   

5.
五种蜚蠊的生物学特性和综合治理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孙耘芹  李梅  何凤琴  齐欣 《昆虫知识》2004,41(3):216-222
介绍了分布广泛和危害严重的室内 5种常见蜚蠊 ,德国小蠊、美洲大蠊、黑胸大蠊、澳洲大蠊和褐斑大蠊的生物学特性和行为习性以及德国小蠊为何能成为室内优势种的原因。蜚蠊的综合治理系统包括 :检查和调查、环境治理、非化学防治、杀虫剂防治、昆虫信息化合物和昆虫生长调节剂的防治和其它防治方法。对残留和非残留杀虫剂和剂型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做了解释 ,并分别介绍了对每种蜚蠊的具体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吴福祯 《昆虫学报》1982,(4):416-422
蠊是世界著名的卫生害虫与仓厍害虫,也为害温室栽培植物,种类甚多。其中以大蠊属昆虫为害最甚。近年来我国各地蠊为害日趋严重,来信并寄标本要求鉴定种类及询问有关生活习性的很多。据此,特就我国常见的大蠊属6个种撰文报道如下。 6种大蠊中,美洲大蠊与黑胸大蠊在沈阳地区为害严重,澳洲大蠊与褐斑大蠊遍布南方,前者为害也重,淡赤褐大蠊遍布长江下游,害情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虫非)蠊种类繁多,我国已记录的有168种,隶属于11科48属。有些(虫非)蠊为住宅内常见的种类。根据它们的食性和习性看来,不仅为病原性细菌、病毒与原虫的传播者,同时亦为某些寄生虫的中间宿主,与人类及畜、禽的疾病关系至为密切。在经济上,盗窃粮食,咬捐物品,造成很大的损失。此外,由(虫非)蠊爬过的食物与食具常沾染特殊恶臭气味和遗留下粪便,为人们所厌恶。它们的危害程度不下于蝇类。为此,作者于1960年1月—12月对于福州(虫非)蠊的种类及美洲大蠊的一般生活习性作了初步调查,借作今后消灭(虫非)蠊的参考依据。兹将一年来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调查方法与结果一、(虫非)蠊种类调查 1.种类:以诱捕法和翻搜法采获(虫非)蠊3,562只,经鉴定为9种,隶属于4科6属: (虫非)蠊科(Blattidae) (1)大蠊属(Periplaneta)4种: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华北、东北有些省份的室内和槛船上发现一种新的(虫非)蠊,与其它(虫非)蠊混合发生,在局部地点成为优势种。经对有关单位送来室内和艦船上发生的多批标本进行鉴定,确定该虫隶属于姬蠊科(Pseudomopidae),是新属新种,与我所现存采自浙江天目山、陕西楼观台和山东青岛沙子口的野外标本同属一种。模式标本存放在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相似文献   

9.
蜚蠊通称蟑螂,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蜚蠊目。种类繁多,世界上约有4000种以上,我国约有三、四百种,但生活在人类居住区内,以偷吃住室内人的食物为生的则为数不多,在广西南宁住宅内计有3种,即美洲大蠊、东方蜚蠊和澳洲大蠊。其中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 L.为优势种,占总数的90%左右。笔者自1972年以来,结合人工饲养,对该种进行了10多年的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一、形态特征体长圆形,平扁,体大者可达40—45毫米,头部小,隐于前胸下方,全体红褐色。翅超过腹部末端,雄性翅长超过腹部末端之外达4—5毫米,雌性翅略短,等于或略超过末…  相似文献   

10.
真鳖蠊属(Eucorydia)是Hebard 1929年从鳖蠊属(Corydia)分离出来的。全世界已记述13种,其中多毛真鳖蠊分布我国台湾,紫真鳖蠊分布我国福建。作者在整理中国科学院动物所和云南林业厅采集的标本中,鉴定出多毛真鳖蠊一种,增加了本种在我国云南的分布。另外,还鉴定出二新种。到此,本属在我国的种类增至4种,模式标本均保存在中国农科院植保所。  相似文献   

11.
中国小蠊属蠊种类及其分布、生活习性和经济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全国各地(虫非)蠊严重发生,关于(虫非)蠊的种类名称常常以误传误造成混乱。我国作为仓库、卫生害虫的(虫非)蠊约有二十种,加上近似种则有数十种,大蠊属与小蠊属是有害类群,前者作者已撰文载于本刊(1982)。本文根据调查采到的我国小蠊属常见的3种分别叙述其形态、分布、生活习性和经济意义,并附有分类检索表。所有研究用的标本均存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相似文献   

12.
黑胸大蠊(Periplaneta fuliginosa Serville)是我国室内蠊(俗称蟑螂)的重要种,属蠊目、螊科、大蠊属。此虫分布极广,为害甚烈,不但啃食、污染和咬损室内的各种食品、衣物、书籍、皮革等,还携带传播人、畜疾病的痢疾杆菌、副伤寒杆菌、沙门氏菌、绿脓杆菌等种致病菌和蛔虫卵、钩虫卵等多种寄生虫卵,是必须防治的室内害虫。作者于1985年以来,对黑胸大蠊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现总结如下。形态特征 (一)成虫大型,黑褐色,有较强的光泽。雌虫体长2.8-3.3cm、体宽1.2-1.5cm,前翅长2.1-2.3cm。肛上板中线隆起成脊,后缘呈三角形切口,形成左右两片,各片后端纯圆,切口顶端尖锐。下生殖板大型,中线隆起如船底。雄体长2.7-3.3cm、宽1.1-  相似文献   

13.
德国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是一种重要的室内卫生害虫,化学防治是目前主要的防治手段,但抗药性已逐渐成为制约德国小蠊防治的关键因素。德国小蠊抗药性的产生存在多种机理,本文从行为抗性、表皮穿透性降低、代谢抗性、靶标抗性及微生物降解等方面对德国小蠊抗药性产生机理进行了综述,重点阐述了近年来德国小蠊抗药性机理最新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记述中国拟截尾蠊属Hemithyrsocera Saussure 2新种和3新纪录种:二叉拟截尾蠊Hemithyrsocera bifurcata Che,sp.nov.,多突拟截尾蠊Hemithyrsocera multicuspidata Wang,sp.nov.,缘拟截尾蠊H.marginalis(Hanitsch)(中国新纪录种,国内分布:云南,广东),刺突拟截尾蠊H.macifera(Roth)(中国新纪录种,国内分布:云南,广西)和福拟截尾蠊 H.fulmeki Hanitsch(中国新纪录种,国内分布:福建,云南).文中给出了所有中国种类的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在西南大学标本室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5.
中国常见蜚蠊种类及其为害、利用与防治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吴福桢 《昆虫学报》1987,(4):430-438
蜚蠊是昆虫纲中一个较小的目,全世界已知五千余种,中国有记载的约二百种,五十年代后期上海医学院对本地区的蜚镰作了调查报道,七十年代初国内许多地区蜚蠊为害严重,不少单位开始采制标本对它进行研究.本文对中国室内常见蜚蠊种类的鉴定、生活习性、地理分布及其传播疾病、经济意义和防治方法作了综合报道,其中包括德国小蠊的两个近似种及一个中国新纪录属、种.  相似文献   

16.
中国弯翅蠊属(蜚蠊目:弯翅蠊科)三种常见种类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弯翅蠊属是野生种类,生活于树林的枯枝朽木,及地上的各种堆积物中,有的在树皮下取食木质为生。近几年在农林昆虫调查中,各地送来不少蜚蠊标本要求鉴定,其中有三种常见弯翅蠊极易混淆,特作检索表如下:  相似文献   

17.
冯平章  吴福桢 《昆虫学报》1990,33(2):213-218
弯翅蠊属(Panesthia Serville,1831)是弯翅蠊科(Panesthiidae)中最大的类群。其种类生活于树林的枯枝朽木、地面落叶、垃圾、石缝及各种堆积物中,以各种腐殖质、树皮下的木质为生。过去,Brunner De Wattenwyl, C., Saussure, H., Hanitsch, R.以及Bey-Bienko,G.等曾零星报道过中国弯翅蠊10种,除2种异名,实为8种。近几年,我们结合野外采集,鉴定各地林虫标本,整理了我国弯翅蠊属,鉴定出8种,其中3种为中国的已知种,3种为中国新纪录,2个新种。本文长度单位均为mm。  相似文献   

18.
(虫非)蠊俗称蟑螂、油胡蘆、灶马子、偷油婆等。全世界约有2250种,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过去许多分类学家把它列入昆虫纲的直翅目,现在已独立成为(虫非)蠊目。本目昆虫的食性复杂,生动范围厂泛,有的白天活动有的昼伏夜出,是非常机警的小动物。不少种类生活在青草、树木、灌木林中,或隐在枯枝落叶、草堆下。但却有若干种类生活在人们的家屋内和鸡、牛、羊等畜舍里。目前全国各地正在开展着全民性的爱国卫生运动,很多城市和机关都做到“四无”,但是一般人对于苍蝇和蚊子等的危害情况都比较熟知,而对于(虫非)蠊的危害性却还不够清楚,其实它和苍蝇、蚊子一样都能传染疾病,损害人和家畜的健康。本文是介绍一些有关人、畜的(虫非)蠊种类、生活习性及其危害状况,希望更有利于推进我们的爱国卫生工作。  相似文献   

19.
黑胸大蠊的发育、繁殖和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胸大蠊(Periplaneta fuliginosa Serville)是我国室内(虫非)蠊的重要种,在居民住室、医院、饮食行业等处侵害十分广泛。它咬损物品,摄取食物,遗留恶臭。令人厌恶,还携带痢疾杆菌、副伤寒杆菌、沙门氏菌、绿脓杆菌等多种致病菌和蛔虫卵、钩虫卵等多种寄生虫卵(胡修元等,1981),传播肠道传染病。为此,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它的发育、繁殖和寿命进行了初步观察。  相似文献   

20.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3种食木性蜚蠊:滇南隐尾蠊、哈巴隐尾蠊和长白隐尾蠊的触角感器。在本文中对上述3种隐尾蠊的触角形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3种隐尾蠊触角无明显差异。观察并测量了6种主要的感器类型:刺形感器、毛形感器、锥形感器、腔锥形感器、钟形感器和小头感器。结果发现,在3种隐尾蠊触角上毛形感器是最丰富的感器。统计表明感器在3种隐尾蠊种间和两性间存在一些差异。与其他蜚蠊和白蚁进行了比较,并讨论了它们在生活习性上的差异。综上所述,感器的形态描述和统计分析不足以对3种隐尾蠊进行分类鉴别,不宜作为种级单元分类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