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生态学研究热点—植物分子生态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认为生态学是从宏观的角度研究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科学。而随着其它自然学科向生态学的渗透,以及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的产生和迅猛进步,从而涌现出许多新兴的交叉领域,其中特别是应用分子生物学的理论与方法,在解决生态学的有关问题过程中,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植物分子生态学就应运而生了。 一、分子生态学的概念 目前对于这个新研究领域的概念讨论甚多,至今尚无一个普遍认可和明确的概念。例如,侯泽(Hoelzel)和德夫(Dover)认为:分子生态学是用DNA和蛋白质的特征,研究物种的分化、演化及种群生物学等生态学… 相似文献
2.
生态学研究热点克隆植物生态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人们都认为,除水螅和珊瑚等少数低等动物外,绝大多数动物的体细胞成熟后便失去了其全能性,因而在自然条件下,这些动物是不能自行克隆的。但自从1997年,英国科学家用绵羊的体细胞成功克隆绵羊“多利”以来,特别是此后又有不少科学家成功地对其它动物进行了克隆的事实,充分表明了人类在诱导、控制生物繁殖技术领域取得了长足进展,意义十分重大。动物的克隆是运用人工克隆技术而控制实现的个体的繁殖,因而克隆动物在严格意义上讲应当是动物的克隆。而这里所说的克隆植物却与上述截然不同。克隆植物是指在自然生境条件下,能通过营… 相似文献
3.
生态学(Ecology)是一门以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为中心的宏观生物学学科,从宏观角度来研究生物和环境的关系,研究对象包括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等。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特别是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开始向生态学领域渗透和发展。1992年,《Molecular Ecology》杂志在英国正式创刊,标志着分子生态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 相似文献
4.
微生态学问世30年,发展之迅速出乎人的意料。尤其是对生态学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微生态学学科本身尚有不足之处,关于边界不清就是一例。1992年巴西环境与发展大会是全球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生态学发展至今,已不仅仅是研究和揭示生态系统与环境系统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它已经成为指导人类行为准则的一门学科。微生态学越来越引起人们注意,但微生态学边界不清,妨碍了学科发展。尤其在植物病理学科界,认识差距较大,微生态学者正在努力,使其早日求得统一。 相似文献
5.
6.
生态学研究的新领域--分子生态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子生态是生态学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采用分子生物学的技术与方法来研究生态活动规律的分子机理。本文简要介绍了分子生态学的定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热点等,以期描述出分子生态学的概貌。 相似文献
7.
桉树与联合固氮菌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联合固氮菌-催娩克氏菌(Klebsiella oxytoca NG13/pMC73A)接种木栖植物桃金粮种(Myrtaceae)桉树属(Eucalyptus)的苗木,研究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关系。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联合固氮菌不但可以在桉树根表定殖,而且还可进入根内定殖,并在接种桉树的根际,根表和根内均分离到该菌,接种联合固氮菌能刺激桉树根系的分泌作用,并对根系分泌物的氨基酸,糖及激素的含量有所影响,联合固氮菌对桉树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分子生态学发展的前提和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子生态学发展的前提和条件湖北医科大学病毒研究所暨分子生态学研究室武昌430071林雨霖向近敏刘学锋周峰美国密西西比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免疫学系暨VA医学中心杰克逊,39216向连滨在以《分子生态学》[1]首发式为基础的首届全国分子生态学学术研讨会(1... 相似文献
9.
近几十年来,分子标记方法在生态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显示出重要的应用潜力,着重表现在:①目前分子标记方法主要应用在种群生态学中,在今后的研究中,它将在进化生态学,保护生态学,恢复生态学及生态系统生态学中显示出巨大的应用空间;②现有的一些分子标记方法还有更大的应用空间;③对同一研究问题,结合不同的分子标记方法可以取得更好的研究成果;④新的分子标记方法的产生,将有利于生态学的研究工作的深化和获得新的发展。同时,由于一些分子标记研究费用较高,获得的基础数据重复性较低,研究过程中涉及到一些放射性的安全性问题等都可能影响它在生态学领域的应用。因此,针对生态学不同的要求选择和优化分子标记手段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灵长类生态学研究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国外对灵长类生态学的研究越来越多,研究内容包括种群动力学、社群结构及行为,野生群繁殖行为等。我国的灵长类生态学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特别是对我 相似文献
11.
可用于微生物群落分子生态学研究的活性污泥总DNA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47,自引:5,他引:47
活性污泥样品经液氮速冻、沸水浴融化、溶菌酶处理和 SDS裂解后 ,99%以上细胞裂解。所提取的 DNA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和荧光法浓度测定 ,其片断大小在 2 0 kb左右 ,产量可达 1 .75 6± 0 .1 mg/g MLSS。样品 ABS2 6 0 nm/ABS2 80 nm的比值为 1 .96± 0 .2。以提取的总 DNA为模板 ,进行细菌核糖体小亚基 1 6Sr DNA基因 V3区和多组分苯酚羟化酶大亚基基因 (Lm PHs)的 PCR扩增 ,均获得成功 ,为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群落的分子生态学研究提供了一种简便、可靠的 DNA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2.
分子标记及其在鸟类分子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子生态学是一门相当新的分支学科,从前人的研究工作来看,分子标记在这个学科中应用非常广泛,本文描述了RFLP、RAPD、MinisatelliteDNA,MicrosatelliteDNA和AFLP这5个分子标记的优缺点及其在鸟类分子生态学中的应用和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3.
木本植物的构型及其在植物生态学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一般认为 ,木本植物的植株结构由枝系和根系两个亚系统构成[5,3 8] 。其地上部分的枝或茎的顶端分生组织和侧生分生组织通过不断重复的、持续的活动产生新的分枝 ,构成了复杂的枝系结构和多样的形态特征。传统的植物学研究中曾以树木的形态特征作为植物形态学、分类学和植被类型划分的依据。由于植物种群生态学中构件理论的提出[6,4 1] ,人们已经意识到植物体的各构件单元之间的关系和等级结构 ,认为木本植物地上部分存在着两种尺度的整合 ,即各构件单元在枝条水平上的整合以及各枝条构成的冠幅复合体[1,2 1] 。植物体不同的枝系特征以及枝… 相似文献
14.
15.
16.
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中的稳定碳同位素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中的稳定碳同位素技术及其应用蒋高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100044)ApplicationofStableCarbonIsotopeTechniqueinPlantPhysiologicalEcologyResearch.J... 相似文献
17.
空间分子生态学——分子生态学与空间生态学相结合的新领域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分子标记、基因流、种群空间动态是当前生命科学研究中的热点领域。RFLPs、RAPDs、微卫星等新的分子标记的不断涌现,促进了这些领域的飞速发展。对种群空间动态研究中的等级岛屿模型、距离隔离模型、脚踏石模型、集合种群模型等方面许多令人瞩目的进展做了介绍。同时还介绍了遗传距离、基因流及其测度、基因突变模型、3S技术、空间精确性种群模型和基因频率的空间自相关等热点领域。最后,就空间分子生态学存在的问题与前景进行了讨论,指出了空间分子生态学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分子生态学方法在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现代的核酸技术正在给生物学的研究带来新的革命,它使人们对于生命现象的研究更为深人,成为揭示生物科学规律的有力手段。自1985年Pate等以核酸测序技术研究微生物的生态和进化问题以对],对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以往对微生物的认识基于对微生物的培养和纯种分离技术,而在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99.5%~99.9%的种类至今尚是不可培养的[‘],成为正确认识微生物生态系的严重障碍。分子生态技术的应用克服了培养技术的限制,对样品进行客观的分析,更精确地揭示微生物种类和遗传的多样性。因此,该技术与… 相似文献
19.
分子遗传学在消化道微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文金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0,2(4):72-76
近20年来,消化道微生态学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主要成就有:(1)实验技术的发展,如悉生动物的普及,厌氧培养技术的完善、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物分析技术的建立等;(2)对人和动物消化道生态系统及正常菌群的特征与作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3)研究成果迅速应用于实践,如在新生儿中接种无质粒非致病大肠杆菌以防止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肠道定植,各种益生素(Probiotics)在人或畜牧业中的应用。我国学者也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相当成果(详见各期《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相似文献
20.
化学氮肥在解决人类温饱问题中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近年发现过量施用化肥有较大的负面影响.植物内生固氮菌是近年发现的一类非豆科植物中的高效固氮微生物,这一新型固氮系统为新型绿色农业生产建设提供了一种新的生物固氮途径.本研究综述了化学氮肥在农业生产建设中的危害、生物固氮作用、植物内生同氮菌及其固氮机制、植物内生固氮菌在绿色农业生产建设中的应用,并对应用植物内生固氮菌的可能性和意义,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