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中国几种棘蛙的核型C—带和Ag—NORs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对4种棘蛙的核型、C-带和Ag-NORs作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无声囊棘蛙2n=64T,Ag-NORs在20q^inter,全部着丝点区域C-带正染。云南的棘腹蛙、察隅棘蛙和河南太行山隆肛蛙3者,其2n=26,5+8模式,但相互间SM的对数和顺序有所不同;前二者的Ag-NORs均在6p^per,但C-带有很大的不同:察隅棘蛙的着丝点C-带浅染,但有较多的端部和居间型C-带。隆肛蛙的Ag-NORs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云南景东四川湍蛙的核型:2n=26(20M+6sM),NF=52,5+8模式,次缢痕以及Ag-NORs均位于6pinter,C-带阳性分布于全部染色体的着丝点区域和8qinter,但6pinter12pter和13qter等处间或也显示C-带正染。没有发现与性别相关的异形染色体。与采自四川宝兴地区的居群作了比较,并讨论了细胞地理学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骨髓细胞制片,分析了蓝尾石龙子的染色体组型和Ag-NORs,其二倍体2n=26,含6对大型的和7对小型的染色体,除3对小型的染色体呈点状外,其余均为中部着丝粒,NF=46。这个种的一种对Ag-NOR位于No.2长臂近着丝粒区。未见有异型的性染铎体。  相似文献   

5.
赤链蛇染色体组型、C型和Ag—NORs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超文 《遗传》2001,23(5):442-444
以骨髓细胞为材料研究赤链蛇的染色体,结果表明该物种2n=46,由8对大型的和15对微小的染色体组成,AF=50。性染色体的大小介于3号和4号之间,为ZW;8大型染色体均显示着丝粒C带,1-6号还显示浅染端粒C带。W染色体为整条C带阳性,该物种一对NOR位于7号染色体近着丝粒区。不同地理分布群赤链蛇核型可能经历过Z与W染色体不等交换。  相似文献   

6.
玉斑锦蛇的染色体组型与Ag—NOR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的玉斑锦蛇2n=38(6M+2SM+2ST+4T+22m+ZW),NF=50,No,4为性染色体。NORs位于No.2长臂末端区,呈现异态。  相似文献   

7.
8.
庞启平  叶英  莫肖敏 《四川动物》2002,21(4):242-244
对原晰虎进行了核型和核仁组织者(NORs)研究,表明原尾蜥虎的2n=46,全部由23对各级大小的端着丝粒染色体组成,染色体由大至小排列,其长度依次递减,没有大染色体和小染色体的明显界限,未发现异形性染色体对。原尾蜥虎有一对Ag-NORs位于No.2的端丝粒染色体的近端区。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云南景东四川湍蛙的核型:2n=26(20M=6SM),NF=52,5+8模式,次缢痕以及Ag-NORs均位于6p inter,C-带阳性分布于全部染色体的着丝点区域和8q inter,但6这的12这和qe1 ter等处间或也显示C-带正染。没有发现与性别相关的异形染色体。与采自四川宝兴地区的居群作了比较,并讨论了细胞地理学问题。  相似文献   

10.
沼泽绿牛蛙的核型及银染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沼泽绿牛蛙的核型及银染研究樊连春,杨仲安,魏丽华,梁绍昌,桂建芳(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430072)关键词沼泽绿牛蛙,核型,Ag-NORsANINVESTIGATIONOFTHEKARYOTYPEANDAg-NORsOFRANAGRYLIO¥...  相似文献   

11.
李树深  胡健生 《动物学报》1994,40(3):317-323
本文比较分析了云南景东地区三种同域分布棘蛙的核型和Ag-NORs。花棘蛙2n=26(16M+ 10SM),NF=52,次缢痕和Ag-NORs位于1pinter,Nos.2-4,8,9等为SM。棘肛蛙2n=40(16M+ 20SM+2ST+2T),NF=78,Nos.5-9,11-13,15,17等10对为SM,No.3为ST,No.18为T,其余 均为M,Ag-NORs位于11P。二种的Ag-NORs都有异形现象。双团棘胸蛙2n=64T,次缢痕和Ag- NORS在4qper。都未发现异形性染色体。最后,对棘蛙属的核型演化机制和物种形成方式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三种毛茛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3种(含1变种)毛莨属植物进行了核型研究,其染色体数目及核型资料为首次报道。三叶毛莨(RanunculusjaponicusThunb.var.ternatifoliusL.Liao.)有两种核型。即基本型2n=2x=14=6m+4sm+4st(2SAT)和杂合型2n=2x=14=6m+4sm+4st(1SAT),前者核型的特征是其随体较大,而后者核型变异发生在第2对和第3对同源染色体异形上,并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五种锄足蟾科无尾两栖动物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李树深  费梁 《动物学研究》1996,17(2):173-178
本文对中国5种锄足蟾科无尾两栖动物的骨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作了细胞遗传学研究,内容包括核型、Ag-NORs和C-带。研究结果表明景东角蟾:2n=26(20M+4SM+2ST),5+8,SC和Ag-NORs位于6p^per,同时呈C-带正染。C-带以着丝点区域正染为主;粗皮角蟾:2n=26(20M+6SM),5+8,Ag-NORs在6q^inter,以着丝点C-带为主,但Nos.12,13有明显的端位  相似文献   

14.
鹅观草属三个种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相似文献   

15.
两种蒿属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报道了我国蒿属2个种的染色体核型,它们的核型模式为:油蒿2n=36=28m+6sm+2st;褐沙蒿2n=36=26m+2sm+8st(2SAT)。  相似文献   

16.
两种茨藻属植物的染色体组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曾在1985年报道过分布于我国大陆的6种茨藻属(Najas L.)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分析结果。而高雄茨藻(N. browniana Rendle)和弯果茨藻(N. ancistrocarpa A. Br. ex Magnus)为笔者不久前(1987年)才发现它们在我国大陆上有分布。据载,仅弯果茨藻前人作过染色体计数工作。因此,作为对整个茨藻属细胞分  相似文献   

17.
两种珍珠菜属植物染色体数目及核型的观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狼尾花(Lysimachia barystachys Bunge)和腺药珍珠菜(L. stenosepala Hemsl.)是珍珠菜属(Lysimachia)的两种植物。该属植物全世界约有180种,我国有120种左右。截止目前,本属植物中已作过染色体计数的种类不多,尤其在国内有文献报道的更是屈指可数,仅见庄灿旸等关于滨海珍珠菜(L. mauritiana Lam.)的报道。因  相似文献   

18.
两种长臂猿染色体的C带和Ag-NORs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长臂猿属(Hylobates)中白眉长臂猿(H.hoolock)2n=38和白颊长臂猿(H.leucogenys)2n=52的染色体C带和Ag-NORs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种长臂猿的C带核型中除多数染色体有着丝点C带外,一些染色体上还出现插入C带和着丝点C带弱化或减少现象;白眉长臂猿有全异染色质臂;白颊长臂猿有较多的端位C带。白眉长臂猿有两个Ag-NORs,而白颊长臂猿的Ag-NORs雌体有4个,雄体有5个,Y染色体上有NOR.本文对长臂猿的核型进化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云南产颈棱蛇的核型和Ag-NORs。其Zn=46,由8对大染色体和15对小染色体组成,大染色体中No.6、8为亚中着丝粒染色体,其余均为端或亚端着丝粒染色体。在No.2的末端有一明显的次缢痕,常常只在一条同源染色体上可见。第4对大型染色体为性染色体,雌性为ZW型,其中Z染色体较大,而W染色体长度仅为Z染色体的三分之二。一对核仁组织者(NORs)位于No.2末端,其位置与次缢痕位置相对应。文中还对颈棱蛇的分类和进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