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烟草组织培养过程中过氧化物同工酶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烟草的组织中,老叶的过氧化物酶,在迁移速率慢的酶区带对照植株比变异植株多二条酶带,但在幼龄叶片无差异。~(60)Coγ射线诱变的外植体与对照相比,酶谱有显著不同。在组织分化进程中,酶谱亦有显著变化。随着细胞分化进程,定期测定不同剂量γ射线处理的培养组织中酶谱的变化历程,观察到在分化前后酶谱无明显差异。只有在诱变植株生长状态表现明显差异时才见酶谱的变化。培养基中不同浓度组合的激动素、椰乳和2,4-D对细胞生长和分化有不同的调节作用,随着组织分化与脱分化历程,同工酶谱表现明显差异。在组织开始形成愈伤组织以后同工酶谱已有显著变化,但培养在分化培养基上的外植体,在分化前后,其同工酶谱未见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
花椰菜下胚轴外植体在MS+6BA 5 ppm的培养基上能分化出芽,在MS+2,4-D2ppm的培养基上能脱分化而形成愈伤组织。用3种不同的酚类物质(咖啡酸、阿魏酸、愈创木酚及联苯胺)作氢供体发现分化过程中的过氧化物酶活性高于脱分化过程,其中以咖啡酸作氢供体显示的活性最高,阿魏酸及愈创木酚次之,而联苯胺最小。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阴极向及阳极向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在分化及脱分化培养过程中均不断出现新的酶带,前者有13条,后者为11条,两者的差别主要在阴极向酶带,在分化过程中多了两条酶带(C_1和C_3),同时C_2带活性也比脱分化的高。阳极向酶带也有差别,A_2和A_2两条酶带在分化过程中逐渐加强,但是在脱分化过程中却逐渐消失。反映了两个过程生理上的差别。  相似文献   

3.
噻二唑苯基脲在平贝母脱分化过程中引起的生理生化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贝母(Fritillaria ussuriensis Maxim)鳞茎切块分别在含噻二唑苯基脲(TDZ)或激动素(Kin)的培养基上脱分化过程中的苯丙氨酸解氨酶、淀粉酶、吲哚乙酸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均增强,在外植体脱分化前达到峰值,随后下降。TDZ处理下这些酶的活性均高于Kin处理。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趋势与酶活性变化相同,只是TDZ作用下蛋白含量增加的相对水平较低。说明TDZ具有比Kin更强的细胞分裂素活性。  相似文献   

4.
辣根过氧化物酶同功酶C3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克隆与表达辣根过氧化物酶同功酶C3(HRPC3)基因。方法:用PCR方法从辣根的总DNA中,扩增得到一种辣根过氧化物酶同功酶C3基因,将PCR产物连接到pMD18-T载体上,测序证明正确后,再将目的基因正确插入到巴斯德毕赤酶母表达载体pPIC9K中,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pPIC9K质粒在毕赤酶母中进行表达与分析。结果:应用毕赤酶母作为受体菌,成功表达了HRPC3基因,其活性为56IU/L。结论:毕赤酶母直接表达出了具有生物活性的辣根过氧化物酶同功酶C3。  相似文献   

5.
用Affymetrix小麦基因芯片研究了小麦成熟胚在MS+2,4-D(2mg.L-1)培养基上脱分化过程中不同时间点的基因表达变化,用NCBI、DATF和DRTF等生物信息学相关网站对基因表达信息进行处理,并针对WRKY家族转录因子相关基因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WRKY家族中有20个相关基因在脱分化过程中的不同时点至少发生一次上调或下调表达变化,变化幅度分别为2~40倍和2~16倍,其中WRKY6,WRKY18.WRKY33及其下游基因CA692019、CA660172、CA640435等与小麦成熟胚脱分化过程可能有密切关系。WRKY6在脱分化的全过程中一直呈下降趋势,推测2,4-D诱导可能导致成熟胚细胞的抗性下降,从而有利于脱分化的进行。WRKY33基因可能在脱分化初期的信号转导中有作用。不同物种的组织或器官脱分化过程中的转录因子基因表达有差异,说明其脱分化机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6.
IBA及NAA对山杜英组培苗生根过程中POD、PPO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山杜英组培苗根诱导分化过程中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在使用IBA和NAA后,对生根有显著影响,过氧化物酶活性在0~4d迅速下降,然后逐步上升,在根开始伸长时,活性又开始下降;不使用任何生长调节剂的情况下不生根,过氧化物酶活性在0~16d上升,然后开始下降;多酚氧化酶活性在整个根诱导中都维持在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7.
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胚胎发育早期,未分化的幼胚中存在着三磷酸腺嘌呤核苷酶、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物酶。前两种酶分布于胚体的全部细胞内。在胚柄中,主要存在于胚附近的1—3个胚柄细胞内。过氧化物酶的分布可因胚体大小不同而有变化;圆锥形幼胚的胚体及胚附近的胚柄细胞内显示出清晰的过氧化物酶活性,但是在柱状幼胚中,过氧化物酶主要分布在胚体基部及正在伸长的胚柄细胞中。实验结果表明,油松的幼胚细胞内有着多种酶以及旺盛的代谢活动,这些酶的存在可能与幼胚发育分化期间,对附近组织中物质的吸收、利用和转运有关。  相似文献   

8.
描述了黄花棘豆、甘肃棘豆和宽苞棘豆的体外植再生。实验表明:NH4:NO3浓度比是控制褐变的因子,对再生了具有重要作用。3种植物的体外植株再生显示了遗传差异,通过分析3种植物在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中的L-苯丙氨酸解氨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及同工酶酶谱的变化和质体的超生结构的变化,表明同属的不同植物种间体外植再生的遗传差异与相关的核基因表达及质体基因的表达特性相关。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王熊等曾指出,烟草愈伤组织在分化前后,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酶谱没有变化。我们在甘蔗愈伤组织中也发现同样的情况。但愈伤组织在分化过程中酶活性是否发生变化。则很少研究。我们利用电泳和扫描技术,定量的测定了甘愈伤组织在分化过程中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相对活性。  相似文献   

10.
红花的愈伤组织诱导及其与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红花外植体培养于附加不同激素的 MS培养基中,根、胚轴、子叶均可大量形成愈伤组织和根。5个红花品种间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酶谱的差异小于不同器官间的差异。随外植体子叶脱分化过程的进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带逐渐增多,而酯酶同工酶酶带则逐渐减少,并出现特异的诱导酶带。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甘露醇和60BA处理对水稻服浮细胞再分化、过氧化物酶及IAA氧化酶的影响。结果表明,甘露醇处理能延迟水稻细胞衰老,提高细胞再分化能力,降低细胞过氧化物酶和IAA氧化酶活性,6-BA(2mg/L)虽然明显降低细胞过氧化物酶活性,但对IAA氧化酶及细胞衰老无明显影响,讨论了过氧化物酶及IAA氧化酶在水稻胚性细胞形成上的可能作用。  相似文献   

12.
[AAGG]异源四倍体新棉种的核型及同功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山西农业大学棉花育种组创育的[AAGG]异源四倍体新棉种及其二倍体亲本亚洲棉(G.arboreum)、比克氏棉(G.bickii)进行了核型分析,并对[AG]异源二倍体和[AAGG]异源四倍体的过氧化物同功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异源四倍体[AAGG]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4x=52,表现为双亲染色体数目之和,其核型公式为2n=4x=52=50m(6SAT) 2sm,按stebbins的核型分析原则,异源四倍体[AAGG]属1A型。过氧化物酶同功酶分析表明:[AG]棉种酶谱表现为双亲不完全互补型。并具有新式酶带。因此过氧化物酶同功酶可以作为鉴别远缘杂种的生物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两种肚倍型蚜虫之两种同功酶及可溶性蛋白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朝亮  邓建华 《昆虫知识》1998,35(3):157-159
应用电泳分析方法,对青麸杨上幼锤形信子与长枣形倍子内蚜虫进行了酯酶同功酶、过氧化物同功酶及可溶蛋白质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经形态学鉴定同为肚倍蚜可致瘿形成纺锤形与长枣形倍子。2种倍形内蚜虫在可溶性蛋白及酯酶同功酶上有较大差异。相异系数分别为02571,0067。说明肚倍蚜种内已出现分化,不同变形体倍子内蚜虫在分子水平上已具有向不同生物型分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裂叶悬钩子的叶外植体培养不定芽发生的基础上,利用圆盘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其细胞分化过程中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变化。实验指出:在有6-BA或2.4-D与NAA组合的培养条件下,随着培养时间和分化进程不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有变化,谱带由4条增加到8条,酶的活力分别由△0.24 OD/min提高到△1.82OD/min和△1.90 OD/min。在无外源激素条件下,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变化不大,酶的活力也低,因而,叶外植体组织细胞也不能分化成植株。本文还从分子水平上探讨了酶和基因与细胞分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ATP-NAD激酶利用ATP,催化NAD磷酸化,生成NADP,而ATP-NADH激酶则催化NAD和NADH发生磷酸化。酿酒酵母细胞内存在三种NAD激酶同功酶Utr1p、Pos5p和Yef1p,它们都是ATP-NADH激酶,对细胞内NADP(H)的供应起到重要作用。酵母偶数位双键不饱和脂肪酸的β-氧化依赖于过氧化物酶体基质内的NADPH。通过构建NAD激酶基因的单、双基因缺失株,并验证它们和对照菌株对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利用能力,证实NAD激酶同功酶,尤其是Pos5p,对过氧化物酶体基质内NADP(H)的供应起着重要作用,并推测NADP可以从过氧化物酶体膜外转运至过氧化物酶体基质内。  相似文献   

16.
Frankia菌同功酶图谱分析和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同功酶图谱的差异性对Frankia菌进行分类识别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不同的Frankia菌株具有不同的同功酶(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图谱。根据图谱之间的相似性,可以将20株Frankia菌分成三大组,即赤杨组、木麻黄组和胡颓子组,这与其它分类结果基本符合,只是细枝木麻黄菌株Cc01的过氧化物酶图谱与其它菌株完全不同。从同种植物根瘤中分离的内生菌具有不同的同功酶图谱,进一步证实了遗传结构不完全相同的菌株可以同时共生于同种根瘤内,同时根据二种同功酶的电泳分布率,说明了Frankia菌株遗传信息的广泛分布性。  相似文献   

17.
过氧化物酶在植物的损伤愈合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采用生物化学分析和组织定位技术,确定了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剥皮再生过程中形成层区域过氧化物酶的分布和活性变化.剥皮后第4天至第21天,剥皮植株过氧化物酶含量大幅度增加(与对照比,增加了30~40倍),在整个剥皮再生过程中(从第0天至第63天),过氧化物酶在细胞分裂活跃的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细胞中分布较少.而在愈伤组织、类皮层、成熟韧皮部和成熟木质部中分布较多.过氧化物酶在形成层及其两侧呈梯度分布,形成层中最少,在两侧的韧皮部和木质部中依次递增.其等电聚焦电泳显示两条酶带:POD Ⅰ和PODⅡ.前者只在木质部中分布,可能与木质部的分化有关;后者只在再生的组织中分布,可能与树皮再生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8.
低温处理(0~5℃)过程中伊贝母鳞片中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变化与α-淀粉酶活性变化直接相关。同时鳞片中的贮存物质不断向更新芽中转移,这种转移在低温处理40天后更加明显。低温处理开始后更新芽的含水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及鳞片的过氧化物酶和IAA氧化酶活性迅速下降,40天后开始明显上升。同时IAA类似物含量也明显增加。结果表明低温处理40天时可能是代谢变化的一个转折点,这些代谢变化可能与鳞茎休眠解除有关。  相似文献   

19.
在豌豆的离体组织中比较研究了培养基中不同浓度的氮源、蔗糖和细胞激动素(BA)对于培养组织的生长、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及核酸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培养基中上述因素的变化对外植体芽苗的分化生长有明显影响。在氮源(总氮量、NO_3~-和NH_4~ 的不同比例)、蔗糖浓度和激素水平都适宜时最有利于培养组织的细胞生长与分化。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培养组织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结果表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带数与外植体的生长速度有密切关系,亦即外植体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带与外植体的生长速度呈正相关趋势。核酸含量的变化得到了相应结果。  相似文献   

20.
马唐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生理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马唐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生理变化的研究后发现,球形胚游离氨基酸种类最少、浓度最低;其过氧化物酶、酯酶和淀粉酶同工酶活性较高、种类较多;其可溶性蛋白质相对浓度最高,并且出现至少两种新带。这说明球形胚已开始分子水平的分化;在这一时期合成的蛋白质(酶),对于马唐体细胞胚胎发生中胚体细胞水平的分化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