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非钙依赖性磷脂酰胆碱特异的磷脂酶C与肝癌γ┐GT的关系吴兴中卢虹(上海医科大学生物化学教研室,上海200032)关键词磷脂酰胆碱特异的磷脂酶C;γ-谷氨酰转肽酶;肝细胞肝癌磷脂酶C在细胞信息传递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磷脂酰肌醇特异的磷脂酶C(PI-PLC...  相似文献   

2.
磷脂酰胆碱特异性磷脂酶C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们对信号转导认识的逐步加深,各种磷脂酶在信号通路中的作用也日渐受到重视,并日趋明了。其中磷脂酶A2(PLA2)、磷脂酰胆碱特异性磷脂酶D(PC-PLD)的基因已克隆,对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脂酶C(PI-PLC)也有较深了解,而对磷脂酰胆碱特异性磷...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615近交系小鼠肝癌腹水瘤Hca-F25CL-A2细胞,测定钙拮抗剂异搏定作用前后磷脂酰肌醇特异的磷脂酶C(PI-PLC)活性的变化,并与同样处理的瘤株内钙恒稳的有关指标相比较。结果表明经异搏定处理后的A2细胞PI-PLC活性显著降低,并在钙恒稳的指标基本呈现相应的平等变化趋。提示PI-PLC可能参与肿瘤细胞内钙恒稳的变化过程,异搏定的作用可能与磷脂酰肌醇信号传导系统相关。  相似文献   

4.
 磷酸-Tyr-Sepharose吸附法测定HL-60细胞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黄才,梁念慈(广东医学院医用生化研究所,湛江524023)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催化磷脂酰肌醇(PI)和磷脂酰肌醇-4-磷酸(PI-4-P)的磷酸化分别生成磷...  相似文献   

5.
黄瓜细胞中水杨酸的信号传递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应用放射性标记、薄层层析和阴离子交换柱层析技术,证明黄瓜(CucumissativaL.)细胞中存在肌醇脂质信使系统,并且水杨酸(SA)能够促进肌醇磷脂代谢,激活磷脂酶C(PLC),促进磷脂酰肌醇降解,导致第二信使肌醇1,4,5三磷酸(IP3)和双酰甘油(DAG)含量增加,表明SA信号传递有可能通过肌醇脂质信使系统的介导来完成。SA的生理功能尤其在诱导植物抗病性中的作用很可能是通过肌醇脂质信使系统介导的。  相似文献   

6.
糖基磷脂酰肌醇专一的磷脂酶D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基磷脂酰肌醇专一的磷脂酶D余明琨,龚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北京100039)关键词糖基磷脂酰肌醇-磷脂酶D,糖基磷脂酰肌醇锚蛋白80年代中期,M,C.Low和M,A.Davitz等阐明了蛋白质漂浮在双脂膜“海洋”上的一种独特形式。这种形式是蛋...  相似文献   

7.
胰岛素介体-肌醇磷酸多糖,被认为是胰岛素的第二信使,存在于细胞膜上的糖肌醇磷脂是产生该介体的前体,经胰岛素或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的磷脂酶C(PIPLC)水解,产生介体和二酰甘油(DG)。本实验以人红细胞为材料,用^3H同位素标记、有机溶剂提取、薄层层析及放射性自动计数等方法,分析胰岛素或PIPLC作用于红细胞后前体和DG的变化情况,以推测介体的产生机制。结果显示:胰岛素使红细胞膜上及释放至胞外上清的前  相似文献   

8.
细胞间信息传递及细胞外信号对靶细胞的调控,多年来一直是生物学和医学界研究的焦点。随着Ca2+和二酰基甘油(diacylgly-cerol,DAG)第二信使地位的确定,对磷脂酶C(PLC)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PLC可水解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phos-phatidylinositol4,5-bisphosphate,PIP2)产生肌醇1,4,5-三磷酸(inositol1,4,5-triphosphate,IP3)和DAG。IP3可导致细胞内储存Ca2+的释放。因此,PLC处于Ca2+和D…  相似文献   

9.
信号分子磷脂酶C-γ(PLC-γ)被蛋白酪氨酸酶(PTK)激活催化水解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PIP2)生成第二信使分子肌醇三磷酸(IP3)和二酰基甘油(DAG),参与受体酪氨酸激酶(RTK)介导的细胞分列、抗原与免疫细胞受体结合引起免疫反应及卵细胞受精等过程中的信号传递。  相似文献   

10.
诱发肝癌过程中脂类和磷脂酶动态变化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二乙基亚硝胺诱发大鼠肝癌过程1,2-甘油二酯(DAG),磷脂和磷脂酶的动态变化及其相互关系,高效薄层层析发现肝中DAG在第8周出现第一高峰,以后维持高于正常的水平,14周进一步增高,但以后下降,磷脂组分测定发现只有磷脂酰胆碱(PC)和肌醇磷脂类(PIs)在诱癌过程中降低,有可能成为DAG的来源,但PC可能是主要的,因PIs减少的量远小于DAG增加的量,进一步用酶偶联比色法测定PC专一性磷脂酶  相似文献   

11.
采用无载体 ̄(32)P和[ ̄3H]肌醇标记磷脂,观察了促分化剂神经节苷脂GM_3对人单核样白血病J6-2细胞肌醇磷脂代谢的影响,GM_3抑制[ ̄(32)P]Pi和[ ̄3H]肌醇掺入J6-2细胞磷脂酰肌醇(PI),促进[ ̄(32)P]Pi和[ ̄3H]肌醇掺入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PIP_2),抑制[ ̄(32)P]Pi掺入磷脂酸(PA),抑制[ ̄3H]肌醇掺入三磷酸肌醇(IP_3).GM_3的上述作用均为浓度依赖性的,随GM_3浓度的提高而增强.上述结果表明,GM_3抑制J6-2细胞的肌醇磷脂代谢循环.  相似文献   

12.
经磷脂酶A2 去脂的肌质网Ca2 + - ATPase 重组于不同比例的二油酰磷脂酰胆碱(Dioleoylphophatidylcholine,DOPC) 和二油酰磷脂酰乙醇胺(Dioleoylphophatidylethanolamine,DOPE) 形成脂酶体,研究了不同磷脂环境中Ca2 + - ATPase 的ATP 水解和Ca2 + 转运活力。结果表明,DOPC 和DOPE 分别有利于ATP 水解和Ca2 + 的转运,DOPE 可以增强Ca2 + - ATPase 的ATP水解和Ca2 + 转运之间的偶联效率。利用内源荧光、荧光淬灭及Forster 能量转移原理测定Ca2 + -ATPase 相应的构象变化, 发现随着DOPE/ DOPC 比例的改变使Ca2 + - ATPase 构象发生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人参茎叶皂甙(GSL)对创伤小鼠活化T细胞内磷脂酰肌醇代谢的影响。结果显示,GSL体内应用(50mg·kg ̄(-1)·d ̄(-1),伤后0─3d)对创伤小鼠活化T细胞内三磷酸肌醇(IP_3)、游离Ca ̄(2+)、钙调素(CaM)、CaM依赖的蛋白激酶(CaM-Pk)、蛋白激酶C(PKC)水平的降低具有明显的逆转效应,并可明显降低创伤小鼠血清、巨噬细胞、Ts细胞对各指标的抑制活性。GSL(1.0─100mg/L)在体外也可明显提高创伤小鼠活化T细胞内IP_3、Ca ̄(2+)、CaM、CaM-PK及PKC水平。上述结果表明,GSL可逆转创伤小鼠活化T细胞内磷脂酰肌醇代谢的降低。  相似文献   

14.
槲皮素对完整HL┐60细胞中肌醇磷脂转换的抑制作用康铁邦梁念慈(广东医学院医用生化研究所,湛江524023)肌醇磷脂信使系统在生物信号的跨膜传递方面起重要作用,并与细胞增殖及肿瘤形成有密切联系[1~5],有报道:肿瘤细胞或组织中磷脂酰肌醇4-激酶(P...  相似文献   

15.
用佛波酯(佛波醇-12-豆蔻酸-13-乙酸酯,PMA)作用大鼠咒9细胞,发现PMA能促进CRHB7919细胞中磷脂酰胆碱(PC)水解,此效应出现在PMA作用细胞15分钟后,且具有PMA浓度依赖性。分析PC水解产物,发现PC主要水生成胆碱而不是磷酸胆是一步测定膜结合磷脂酰胆碱专一性的磷脂酶D(PC-PLD)活性,结果显示100nmol/LPMA作用细胞10分钟即激活PC-PLD,至30分钟PC-PL  相似文献   

16.
磷脂酶A2的生理机能新说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磷脂酶A2的生理机能新说杜晓燕周元聪(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上海200031)关键词磷脂酶A2生理机能磷脂酶A2(phospholipaseA2,EC3.1.1.4),简称PLA2。它能水解甘油磷脂的第二位酯酰键,生成溶血磷脂和脂肪酸,如下式...  相似文献   

17.
蛋白激酶和D—鞘氨醇对人肝癌细胞磷脂酶D活力的调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蛋白激酶C(PKC)和酪氨酸激酶(TPK)对7721人肝癌细胞中磷脂酰胆碱(PC0专一性磷脂酶D(PLD)的调节,测定了各种PKC和TPK抑制剂和PKC抗体对该细胞中PLD活力的影响。结果发现:4种PKC抑制剂Chelerythrine,H-7,CalphostinC和星形孢菌素(Staurosporine),以及2种TPK抑制剂Tyrphostin46和木质异黄酮(Genistein)f  相似文献   

18.
儿茶素是一种可以短时间内杀死植物细胞的植物毒素,由于具有强的植物毒性,儿茶素是开发除草剂的理想化合物,它可以诱导植物根系统的死亡。为了研究植物根细胞膜脂对化学胁迫的响应规律,我们运用高通量的脂类组学方法检测了拟南芥根中膜脂分子的组成,比较了儿茶素处理下拟南芥野生型(WS)及磷脂酶Dδ缺失突变体(PLDδ KO)根中膜脂分子的组成情况、膜脂含量、双键指数及碳链长度值。结果发现,儿茶素处理拟南芥根90min后,二半乳糖基二酰甘油(DGDG)、单半乳糖基二酰甘油(MGDG)、磷脂酰甘油(PG)、磷脂酰胆碱(PC)及磷脂酰肌醇(PI)的总含量在WS与PLDδ KO植株根中都显著下降,磷脂酰乙醇胺(PE)和磷脂酰丝氨酸(PS)在WS中下降,在PLDδ KO中上升。儿茶素处理导致PLDδ KO植株的PC/PE比值显著下降,WS植株PS碳链长度显著增加。上述结果说明儿茶素处理后,磷脂酶Dδ缺失突变体膜不稳定性增加,PLDδ KO植株对儿茶素胁迫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615近交系小鼠肝癌腹水瘤H_(ca)-F_(25)/CL-A_2细胞,测定钙拮抗剂异搏定作用前后磷脂酰肌醇特异的磷脂酶C(PI-PLC)活性的变化,并与同样处理的瘤株内钙恒稳的有关指标相比较。结果表明经异搏定处理后的A_2细胞PI-PLC活性显著降低,并与钙恒稳的指标基本呈现相应的平行变化趋势。提示PI-PLC可能参与肿瘤细胞内钙恒稳的变化过程,异搏定的作用可能与磷脂酰肌醇信号传导系统相关。  相似文献   

20.
作为第二信使的三磷酸肌醇(inositol-1,4,5-trisphosphate,InsP3)主要经2种途径形成:G蛋白偶联受体和酪氨酸激酶偶联受体。两类受体激活各自相应的磷脂酶C(phospholipaseC,PLC)而水解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phosphatidylinositol-4,5-bisphosphate,PtdIns4.5P2)形成InsP3和二酯酰甘油(diacylglycerol,DG)。InsP3形成后动员储存钙和促进外源性钙内流。近年来的研究证实,Gq是调节PLC-β1活性的特导性G蛋白,Gq系列α亚单位包括Gαq、Gα11、Gα14、Gα15和Gα16。高血压的重要病理基础是动脉血管壁的痉挛和增殖,许多血管活性物质可以促使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收缩和增生,同时伴有细胞内InsP3产生增加.但高血压并不能造成Gq量的持续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