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灯光诱杀在害虫无公害治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1我国农业害虫防治现状60年代末至今,我国农业害虫的治理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化学农药在较长的一个时期内曾有效地控制住农业害虫的危害,为农业高产、稳产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长期使用农药已产生严重副作用:(1)使具有抗性基因的生理种群成为害虫优势种群,抗药性急剧上升,化学农药防治效果明显下降甚至无效。刘润玺等报道[1],至1995年,棉铃虫对溴氰菊酯、对硫磷、久效磷、灭多威的抗性倍数分别为59610.8、2535.2、103.3、239.9倍;(2)害虫抗性水平的剧增,加大了农药使用剂量及使用频率,…  相似文献   

2.
近年,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在我国非棉花寄主作物上的发生危害呈明显加重趋势。本文依据棉铃虫生活习性和发生规律、棉花棉铃虫调查技术标准,概述了棉铃虫成虫、卵、幼虫、蛹等不同虫态的种群监测方法,介绍了小麦、玉米、花生等不同作物田种群系统调查和普查技术。同时,建议深入研究种植业结构调整下棉铃虫区域性发生规律、研发应用自动化和智能化种群监测方法、制定推广不同作物棉铃虫测报技术规范,旨在促进非棉花寄主作物上棉铃虫的有效监测、准确预报和科学防控及其种群区域性治理。  相似文献   

3.
利用自然控制因素防治棉花害虫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崔金杰  马艳 《昆虫知识》1994,31(5):279-281
长期以来,我国对棉花害虫的防治主要依靠化学农药。进入80年代,由于对取代有机氯农药的菊醋类杀虫剂长期不节制高频次单一使用,甚至滥用,棉蚜AphisgossypiiGlover、棉铃虫Heliothisarmigera(Hubner)对其抗性迅速产生,不仅防治费用增加,还严重污染了生态环境。因此研究和探索利用自然控制因素防治棉花害虫有重要意义[1]。我国利用自然控制因素防治棉花害虫有如下几方面情况:1耕作制度的改变大面积种植单一作物,缺乏桥梁食物,昆虫群落结构简单,常发性害虫的大发生频率就高;作物相复杂,混种程度高,昆虫群落组成较复杂,天敌昆…  相似文献   

4.
棉铃虫是棉花蕾铃的主要害虫,幼虫蛀食蕾、花、铃,造成棉花产量下降,品质低劣。近年来棉铃虫越发严重,不仅为害棉花,而且还为害玉米、高粱、麦类和豆类等,成为粮棉生产上的大敌,因此研究并掌握棉铃虫的发生消长规律,是搞好预测预报,抓住防治关键期,确定防治策略的理论依据,是消灭棉铃虫为害的重要前提。 几年来,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们通过学习毛主席的哲学著作,运用唯物辩证法,对棉铃虫发生新特点有了初步认识,在防治上逐步由被动转到比较主动。 现将棉铃虫在我县发生规律的新特点做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5.
孟山都公司代理人打算近期视察植棉区种植Bollgard的棉农,以此审查每个棉农种植棉花的抗性管理方案。按照美国环境保护署的规定,Bollgard棉农可从两套抗性管理方案中选择一种。一种是种植者每种植100英亩Bollgard棉花就必须种植25英亩无Bollgard基因的棉花。并使用杀虫剂(而非叶面Bt产品)处理保护区作物,以免遭棉花棉铃虫、烟草夜蛾和棉花红铃虫的危害。另一种方案是种植者每种植100英亩Bollgard棉花就必须种植4英亩无Boll-gard基因的棉花,但不对遭受棉铃虫、烟草夜蛾或…  相似文献   

6.
植物抗虫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抗虫基因工程研究进展周兆斓,朱祯(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北京100101)在世界范围内,虫害造成的损失约占农作物总收获量的13%,每年大约损失数千亿美元。目前,广泛使用化学杀虫剂控制虫害,由于化学杀虫剂的作用方式是非特异的,因此在施放杀虫剂时不但杀死了害虫,同时也杀死了有益昆虫及害虫的天敌,造成生态平衡的破坏;化学杀虫剂对人、畜也有严重危害,其在自然界中的残留以及在食物链中的积累已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另外,由于长期使用农药,害虫已逐步对其产生抗性,目前已经出现了几百种对杀虫剂有耐受性的害虫,有些甚至到了无药可治的程度。据有关部门反应,我国棉花的主要害虫-棉铃虫对农药的耐受性有逐年提高的趋势,常规使用剂量已不能有效地控制其危害。  相似文献   

7.
目前使用范围受限制的苏云金杆菌(Bt)微生物农药由于重组DNA技术的出台,使用范围会扩大。新技术能向植物体内导入微生物的杀虫成分,所以不需要喷洒农药工作。对它们都存在安全管理上的问题,但通过两者生物技术的应用,都能大幅度减少合成有机杀虫剂的使用量。微生物农药与基因操作植物竞争本预测仅限定作物处理用的杀虫剂,不包括家庭甩、草坪和花坛、森林、家畜、以及非农业的商业利用。表中的1991年杀虫剂使用量的数字是按美国农业部及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数据和来自产业界方面的资料推算的,重组微生物农药可能取代目前玉米、棉花,大豆三大作物的杀虫剂的25%。同时现在用于  相似文献   

8.
武予清 《昆虫知识》1992,29(5):317-319
<正> 棉铃虫类害虫是世界性棉花害虫,主要种类有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Hubner)、美洲棉铃虫H.zea(Boddie)和烟芽夜蛾H.virescens(Fabricus)。在棉田中长期大量使用杀虫剂引起棉铃虫类害虫的抗药性不断发展,严重威胁棉花生产,给棉虫治理带来严重的挑战,引起世界各国昆虫工作者的极大关注。 一、棉铃虫类害虫抗药性的发展 自战后化学合成杀虫剂投入使用以来,世  相似文献   

9.
通过人工接虫为害,获得了棉铃虫各龄期幼虫在棉花上的为害量和为害损失。并观察了不同年份棉铃虫卵和各龄幼虫的自然存活率。在此基础上.研究得出了自然状态下第3代棉铃虫的防治指标,其值为百株累计卵量100粒,或当日百株新增卵量25粒。与用固定虫量研究方法得出的指标相比,该指标更合理、更经济可行。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棉铃虫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建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闫宏娟  李典谟 《昆虫知识》1999,36(3):174-177
1导言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Hubner)是棉花蕾、铃期重要的钻蛀性害虫,主要蛀食蕾、花、铃,造成大量落蕾、烂铃,对棉花产量影响很大[1]。我国各棉区均遭受棉铃虫为害。在河北省棉区,棉铃虫是棉花主要害虫之一。由于其发生量大,为害严重,近些年来使棉花产量遭受严重损失。为了对棉铃虫种群消长动态和时空分布规律加强了解,为各级领导和广大棉农提供有用的虫情信息,河北省植保总站和各省各区域植保站几十年来进行了大量的工作,积累了大量的棉铃虫相关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长期、中期、短期等…  相似文献   

11.
张掖麦蚜对菊酯类杀虫剂的抗药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Fab.)]和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Rond.)]是为害麦类作物的主要蚜虫,在我国分布很广,为害严重。麦蚜的防治多采用乐果、氧化乐果、甲胺磷等农药。近年防效有下降趋势,故有改用杀螟松、抗蚜威等农药,也有用溴氰菊酯和氰戊菊酯类杀虫剂的。 在进行麦蚜抗药性研究中,作者发现防效较好的菊酯类杀虫剂,在甘肃省张掖的田间防蚜效果很差、于是我们选用5种菊酯类杀虫剂对不同地区麦蚜进行了毒力比较,同时作了田间防治试验,以期查明张掖麦蚜对菊酯类杀虫剂是否确有抗性存在。  相似文献   

12.
Bt棉花害虫综合治理研究前沿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陆宴辉 《昆虫知识》2012,49(4):809-819
自1996年以来,全球Bt(Bacillus thuringiensis)棉花应用规模迅速增长,目前已占棉花种植总面积的60%左右,主要种植国家包括美国、澳大利亚、中国、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大量研究表明,Bt棉花的大面积种植有效控制了多种靶标害虫的发生危害,从而大幅度减少了化学杀虫剂的使用量;化学杀虫剂的减少使用导致一些非靶标害虫的发生危害明显加重。针对Bt棉花生产中呈现出的害虫新问题,各国分别发展了由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不同措施构成的防控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3.
<正> 赣榆县不种棉花,但每年都有棉铃虫发生,主要为害小麦和花生。现将调查记录整理报道于下,以便引起重视。 第一代幼虫为害小麦 1977年在麦穗上偶尔采得幼虫,经羽化已证实为棉铃虫。本县青口地带以稻、麦两熟为主,1978年麦田第一代幼  相似文献   

14.
自1996年以来,全球Bt(Bacillus thuringiensis)棉花应用规模迅速增长,目前已占棉花种植总面积的60%左右,主要种植国家包括美国、澳大利亚、中国、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大量研究表明,Bt棉花的大面积种植有效控制了多种靶标害虫的发生危害,从而大幅度减少了化学杀虫剂的使用量;化学杀虫剂的减少使用导致一些非靶标害虫的发生危害明显加重.针对Bt棉花生产中呈现出的害虫新问题,各国分别发展了由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不同措施构成的防控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5.
棉铃虫对棉花生产威胁很大,是三大蛀食性害虫之一,同时,还危害玉米、高粱、小麦、绿肥、向日葵、蔬菜等作物,以前由于长期连续使用化学农药防治,棉铃虫已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为了控制棉铃虫的危害,我们公社在荆州地区微生物实验站和华中师范学院生物系的具体指导和协作下,对棉铃虫病毒V-273号毒株进行了大面积示范试验,经调查,对棉铃虫的防治效果相当于或超过化学农药,为有效防治棉铃虫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江苏沿江棉区以四代棉铃虫为主害代,其时棉花已打顶,株型结构基本稳定。弄清棉铃虫卵在棉田及在植株上的分布格局,对研究抽样技术、改进传统全株查卵法及防治决策等均有重要意义。1996年笔者于四代棉铃虫产卵盛期在如皋市棉田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初报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田间查卵样田肥力水平中等,未进行“四清理”。调查时每块田随机确定5个样点,每样点随机查20株棉花,逐株详细记录着卵部位与卵量。共查6块棉田,计600株、972粒卵。1.2资料统计每株棉花为一独立样本,逐块田统计样本卵量的平均数(m)、方差…  相似文献   

17.
新疆北部棉区作物景观多样性对棉铃虫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昭智  潘卫林  张鑫  李贤超  张娟 《生态学报》2012,32(24):7925-7931
如何从景观尺度上实现对害虫的科学管理已经成为昆虫生态学的研究热点.利用频振式杀虫灯诱集技术,从2007-2009年在新疆北部棉区16-17个农场近240km2作物范围内,监测和评估棉田周边作物景观对棉铃虫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景观多样化显著地影响棉铃虫种群数量,复杂作物系统中(棉花比例<50%作物面积)棉铃虫成虫数量明显大于简单作物系统(棉花比例≥50%作物面积;棉铃虫种群数量与景观多样性指数(Simpson's Reciprocal Index)呈正相关;同时棉铃虫成虫与加工番茄、玉米和小麦的比例成正相关,但与棉花比例呈负相关.研究结果为转基因棉花抗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农田景观多样性指标可作为修正棉区棉铃虫预测模型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玉米螟和棉铃虫卵壳结构特征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邦颖 《动物学研究》1981,2(4):355-361
玉米螟Ostrinia nubilalis属鳞翅目螟蛾科,幼虫为害玉米、大麻、泽麻、甜菜、粟等,蛀食茎内,使作物受害甚烈。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属鳞翅日夜蛾科,于幼虫期蛀害棉铃,是使棉花减产的重要害虫。如何消灭玉米螟和棉铃虫于卵期,即消灭于其危害之前,是人们关切的问题。近年我国许多省市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棉铃虫等,已取得显著成绩。在我国东北和华北等地区的许多省市日前已大面积推广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放蜂后对玉米螟卵块的寄生率可达96%,卵粒寄生率可达85%以上。在利用赤眼蜂防治棉铃虫卵方面也取得初步成效,据报导在吉林、湖北和山西等省利用赤眼蜂防治棉铃虫卵,寄生率达70—100%,放蜂后蕾铃被害率减少1—2倍,百株虫口也  相似文献   

19.
生物技术与棉花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转基因棉花的研究自80年代末以来,棉铃虫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持续性大发生或暴发,给棉花生产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对此,人们正积极探讨有效防治棉铃虫的方法,广泛采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农业防治等措施。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没有达到有效防治的目的。化学农药的使用不仅增加了植棉成本、挫伤了棉农的植棉积极性,而且还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并使害虫抗药性提高。为了有效解决这一关系环境与发展的问题,国家“863”计划在生物领域加大了转基因抗虫棉的研究。转基因抗虫棉是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和传统育种相结合,将抗棉铃…  相似文献   

20.
国产转基因棉花研发及产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涉及1亿棉农的重要经济来源,1900万名纺织及相关行业工人的就业问题等。但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棉铃虫危害猖獗.每年给国家造成几十亿甚至上百亿元的经济损失。据统计,1992年棉铃虫特大爆发,棉农为防治棉铃虫喷施农药中毒事件就有10万多例。面对严峻的生产形势,我国转基因抗虫棉的研究在科技部国家“863”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