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橡胶延长因子REF、小橡胶粒子蛋白SRPP、橡胶转移酶HRT1和HRT2是巴西橡胶树胶乳中的主要橡胶粒子蛋白,它们在橡胶生物合成中发挥重要作用,与橡胶树胶乳产量密切相关。为进一步探明REF、SRPP、HRT1和HRT2的基因表达与橡胶树胶乳产量之间的关系,以成龄未开割橡胶树无性系热研7-33-97胶乳为材料,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对割胶伤害、外源乙烯利和茉莉酸刺激的处理条件下,橡胶树胶乳中的REF、SRPP、HRT1和HRT2的基因表达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割胶刀次的增加,REF基因在第4刀的表达量最高,而SRPP、HRT1和HRT2基因则在第6刀表达量达到最高;而在乙烯利和茉莉酸刺激处理下,REF、SRPP、HRT1和HRT2基因均在刺激8 h后表达量达到最高。因此,割胶(机械伤害)、外源乙烯利和茉莉酸刺激促进橡胶树产胶可能与它们提高橡胶生物合成相关橡胶粒子蛋白REF、SRPP、HRT1和HRT2的基因表达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对中国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试验场7队割制为割阴刀、1/8树围四天一刀(1/8s↑d/4)的橡胶树品种PR107胶树不同高度树干进行膨压测定。结果表明,割胶前橡胶树树干膨压分布不均匀,割胶后膨压下降较少。说明胶树茎干膨压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是气刺微割排胶时间较长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巴西橡胶树有输导功能的韧皮部与采胶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在割胶树的树皮中,有输导功能的韧皮部的厚度不超过1毫米。因此,按规定的深度割胶,并不直接切断有功能的筛管。这样,提出割胶时不割伤有输导功能的韧皮部(胶工称为“水囊皮”)是正确而可行的。(2)虽然割胶时不直接切断筛管,但是在割口及其附近,筛管层外层的筛管在伤害的影响下毁坏。这揭露了割胶时筛管破坏的真实情形。  相似文献   

4.
不同割制对橡胶树胶乳矿质养分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曹建华  蒋菊生    杨怀  林位夫  陈俊明 《生态学报》2008,28(6):2563-2563~2570
为了研究不同割胶制度对胶乳矿质养分流失的影响,以成龄橡胶无性系PR107为研究材料,在1a的不同月份研究了5种割胶制度下干胶中矿质养分N、P、K、Ca、Mg的流失情况,分析了外界因素(如割胶频率、乙烯利刺激强度、月平均温、月降雨量等)对橡胶树胶乳养分流失量的影响情况,并建立了胶乳养分流失量与外界因素的直线回归方程,结果表明:(1)不论是传统割胶还是乙烯利刺激割胶,PR107胶乳中矿质养分的流失量大小顺序为:N>K>P>Mg>Ca;(2)与传统割胶相比,4种乙烯利刺激割制对PR107胶乳中矿质养分的流失量具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加速了橡胶树养分的流失,其中N素增加了1.01~1.26倍,P素增加了1.19~1.53,K 素增加了1.26~1.58倍,Ca素增加了0.69~1.14倍,Mg素增加了1.02~1.51倍.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刺激强度或割胶频率的增加,每刀流失的养分数量呈下降趋势,但胶乳养分流失的总量却增加.(3)胶乳养分流失量与外界因素的直线回归方程达显著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用于预测胶乳养分的流失量.  相似文献   

5.
无论种实生苗或芽接苗,经过几年抚育管理之后,幼苗长成幼树,就可开始割胶。幼树开割总得有个标准,符合标准才能开割。  相似文献   

6.
土壤水分在林木植被生长和林木水分循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其不但是树木植被水分吸收的主要来源, 而且还是养分运转和能量流动的主要介质。土壤水分季节动态及其利用的研究对于认识橡胶林木生长发育对水分变化的响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连续定位观测数据, 对海南西部地区低割龄橡胶林土壤水分季节变化动态进行分析。低割龄橡胶林土壤水分季节变化特征表现为, 5 月、7-10 月份土壤含水量较高, 11-1 月份次之, 2-4 月、6 月份较低; 低割龄橡胶林土壤水分垂直变化特征表现为, 随土层深度的增加, 土壤含水量逐渐升高, 浅层土壤含水量变化剧烈程度大于深层。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降水量是影响低割龄橡胶林土壤含水量季节变化的主要气象因子。  相似文献   

7.
六、对几种常用割胶制度的分析 1、S/2·d/2从三十年代初期开始采用,我国从1960年大面积开割后也采用这种割制。产量尚高;树皮的消耗和再生基本平衡,能保征长期有足够的树皮可割;对树围的增长影响较小,但对不耐割的品系(如海垦1)采用这种割制,死皮较多;15龄以上的中龄树,如不加刺激,便不能充分发挥胶树的产胶潜力。每个胶工可割500—600株。  相似文献   

8.
介绍橡胶树橡胶生物合成的分子过程、参与合成的主要酶类和辅助因子,以及割胶、生长调节物质(茉莉酸和乙烯等)和基因工程技术调控橡胶合成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通过测定胶乳生理参数和胶乳产量,首次比较分析了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3个品系(热研7-33-97、热研8-79和PR107)的产排胶特性.结果表明,3个品系在初产期、未施乙烯利刺激时的胶乳产量和生理参数差异明显,胶乳产量为热研8-79>热研7-33-97>PR107;蔗糖转化酶活性与胶乳产量显著正相关,但其它生理参数与产量的相关性均不明显;割胶前一段时间的降水量是影响割次胶乳产量的重要因素,其中PR107品系受影响最大.这说明橡胶树品系的产排胶具有特异性,需要建立品系适宜性割胶制度.  相似文献   

10.
马来西亚橡胶研究院列出了西马来西亚25个著名橡胶无性系在大胶园不超过第十五割年的性状的资料。开割头五年,无性系PB28/59的产量仍然最高,其次为RRIM 628、527和600。在第五至第十割年的产量数据表明,RRIM 600的产量最高,其次为RRIM 527和623。只有六个无性系到第14或第15割年有产量数据做对照。  相似文献   

11.
云南割手密是甘蔗育种中比较宝贵的野生种质资源。对68份云南割手密F2创新种质材料的9个主要工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并以前3个主成分为基础,分别作聚类分析和二维排序图。结果表明:68份云南割手密F2创新种质的变异系数为10.57%~35.30%,11月份理论含糖量和单产的变异系数超过30%,说明11月份理论含糖量和单产性状的变异潜力较高。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单茎重产量因子、锤度糖分因子和丛有效茎含糖量这3个主因子提供了原始性状80.8292%的信息;在欧氏距离为10.00处将68份材料分为4类,各个类群具有不同的特点,在甘蔗杂交育种上可以根据不同类群的特点加以利用;二维排序表明云割F211-50、云割F211-56、云割F211-40、云割F211-66、云割F211-77、云割F211-10、云割F211-19、云割F211-85、云割F211-45、云割F211-37、云割F211-25、云割F211-23、云割F211-18等13份材料的3个主成分构成因子协调性最好,可在育种中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2.
该研究采用RT-PCR与RACE技术,从橡胶树‘热研7-33-97’胶乳中克隆了1个DELLA蛋白编码基因HbGAI(GenBank登录号为KT696439)。HbGAI全长cDNA序列2 050bp,包含1个长1 842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序列分析显示,HbGAI基因编码613个氨基酸,其推导的蛋白含有DELLA和GRAS结构域,分子量为66.476kD,理论等电点为5.19,无跨膜结构域,属于亲水性蛋白。进化树分析表明,HbGAI蛋白与其他植物中DELLA蛋白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与麻疯树JcGAI和蓖麻RcGAI亲缘关系较近。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割胶和茉莉酸甲酯处理下调胶乳中HbGAI基因的表达,乙烯利处理4h内显著上调胶乳中HbGAI基因的表达,表明HbGAI基因可能在橡胶树割胶、茉莉酸、乙烯响应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红壤地区生长良好的自然植被(白茅)条件下设计了不同的刈割期试验,结果表明,每次刈割时的生物量以6年刈割1次处理最高,而以1年刈割1次处理最低,但6年累计生物量则以1年刈割1次处理最高,每块样地达399.1kg;各处理木本植物与草本植物生物量的比例亦与刈割期长短有关,至试验第6年时,6年刈割1次处理中木本植物生物量所占比例达41.5%,而每年刈割1次处理草本植物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99.0%;再次,刈割期的长短还影响土壤剖面的层次发育及有关理化性质的变化,6年刈割1次处理土壤容重较小,有机质和N、P、K含量较高,而1年刈割1次处理则土壤容重较大,有机质和N、P、K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14.
在割胶的过程中,怎样才能获得高产又能保持胶树正常生长,涉及的因子很多,其中之一与割胶制度有关。下面谈谈割胶制度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温室条件下,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不同刈割高度(2.5,5.0和7.5cm)和刈割频度(1周1次和2周1次)对醉马草甘肃内生真菌共生体产生麦角酰胺和麦角新碱量的影响.前4个月醉马草中生物碱的含量基本成线性增加,在不同刈割高度处理中,7.5cm的刈割高度条件下生物碱含量要高于2.5cm的刈割高度;在刈割频度处理中,两周刈割一次生物碱含量要高于1周刈割1次.实验过程中检测到生物碱含量最高值可达最低值的2~3倍.上述结果表明,如果将醉马草内生真菌应用于植物保护,必须意识到潜在的植物管理因素(刈割频率或者播种密度等)的实施可能会降低或者提高植物保护的水平,相同的管理因素也可能影响其他禾草-内生真菌共生体中生物碱的含量,所以管理因素对禾草-内生真菌共生体产碱的影响将会是未来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  相似文献   

16.
采用RACE技术,从橡胶树‘热研7-33-97’中克隆了1个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的激酶(MKK)基因HbMKK4。该基因全长cDNA序列1 580bp,编码框1 059bp,编码352个氨基酸,含有S_TKc结构域,其编码蛋白的分子量为38.83kD,理论等电点为9.36。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HbMKK4在橡胶树的根、树皮、胶乳及叶片中均有表达。割胶、茉莉酸甲酯和乙烯利均能上调胶乳中HbMKK4基因的表达,基因相对表达量分别在割胶后2h、茉莉酸甲酯处理8h和乙烯利处理4h后达到最高。研究结果推测HbMKK4可能通过MAPK信号途径参与茉莉酸信号途径的响应,可能在天然橡胶生物合成调控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养树割胶是我国广大胶工在长期的割胶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项重要经验,它对胶树的高产、稳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什么是养树割胶我们在《割胶制度》一讲中曾经谈到,橡胶树的不同品系,在一生中不同时期的产胶能力是不同的,而使排胶强度(指排胶量)与产胶能力达到相对平衡的方法,主要是选择、改变割胶制度。  相似文献   

18.
象牙海岸非洲橡胶研究所研究了不同时期,对胶树茎干的不同部位施用二四滴、二甲四滴和萘乙酸后乳管内蔗糖水平的效应。将生长素涂在树皮上,由于有规律的割胶而加强了树皮的代谢活动,处理的树皮周围,乳管内的蔗糖水平显著增加。同时,蔗糖水平在处理过的树皮上方较远的部位会降低。  相似文献   

19.
刈割强度对冷蒿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静  杨持  韩文权  刘美玲 《生态学报》2003,23(5):908-913
通过对播种、移植于大小不同花盆的1年龄和多年龄冷蒿进行刈割实验。探讨冷蒿在不同刈割强度下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和库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刈割强度下。冷蒿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表现为:刈割1/4和刈割2/4比不进行刈割和刈割3/4高。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库表现为:刈割1/4>对照>刈割2/4>刈割3/4;刈割后在不同的资源与空间。冷蒿体内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库均表现为:大盆>小盆>移栽盆;在不同的刈割强度下生物量发生明显的变化,刈割1/4冷蒿生物量比对照增加,出现超补偿生长。别割3/4生物量降低。出现欠补偿生长。说明适度的干扰有利于冷蒿碳水化合物、生物量的积累;可利用资源、空间越多。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越高。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库的变化趋势与再生生长的趋势一致。说明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库可以表征再生生长能力。  相似文献   

20.
高原鼠兔刈割行为与栖息地植物群落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采用观察法和样条法对不同栖息地高原鼠兔刈割植物的行为、相对频次、生物量百分比以及刈割植物与鼠兔冬季食物组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高原鼠兔刈割植物的生物学意义。结果表明:高原鼠兔刈割植物始于每年的6 月下旬,早于其它草原小型哺乳动物贮草时间。不同栖息地鼠兔对植物的刈割频次和生物量比例并非完全一致。在矮嵩草草甸,鼠兔刈割频次较高的为垂穗披碱草、二柱头藨草、甘肃棘豆、短穗兔耳草、铺散亚菊和鹅绒萎陵菜;这些植物生物量所占比例亦较高,仅短穗兔耳草比例较低;在垂穗披碱草草甸,鼠兔刈割频次较高的为垂穗披碱草和早熟禾;垂穗披碱草生物量较高;而在杂类草草甸,鼠兔主要刈割植物为铺散亚菊、大籽蒿、黄帚橐吾、长茎藁本和圆齿狗娃花,生物量比例较高的主要为铺散亚菊。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栖息地间鼠兔刈割植物频次和生物量比例差异较大,相似性系数最大分别为0. 7862 和0. 6100, 最小仅为0.1422 和0. 1035,而同一栖息地间鼠兔刈割植物频次和生物量差异相对较小,相似性系数最高达0. 9203 和0. 8490,最小亦达到0. 6662 和0. 4440,表明栖息地变化对鼠兔刈割植物频次和比例有明显的影响作用。鼠兔刈割主要植物频次和生物量比例与冬季主要食物组成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生物量比例与主要食物组成呈显著的正相关(r =0.8412,df = 6, P <0. 05),而刈割植物频次与主要食物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