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蜇的形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 Kishinouve)是隶属于腔肠动物门钵水母纲根口水母目海蜇属的一种生活在海洋中的浮游性大型食用水母。 我国沿海,自南到北均有海蜇分布,其中以浙江、福建、江苏、辽宁为主要产区。关于海蜇的研究,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笔者就杭州湾海蜇的形态结构作一介绍,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2.
海蜇     
海蜇是一种大型食用水母,早在1600多年前晋代时就已经开始食用。据报道,我国沿海分布有海蜇、黄斑海蜇、面蜇及沙蜇等4种。其中以海蜇在我国分布最广,从辽东半岛直至广东沿海均有分布。我们日常食用的海蜇,主要是这一种,它历来是我国沿海渔业的重要捕捞对象。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属于腔肠动物门、钵水母纲、根口水母目、Rhizostomae、根口水母科Rhizostomidae。  相似文献   

3.
山东沿海几种海蜇的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沿海分布的食用水母,通称为海蜇,据文献记载共有四种。体大而重,在海洋中随波逐流营漂浮生活。我国对于海蜇的记载和食用历史是很悠久的,在一些省份和地区的群众渔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近年对海蜇的利用更加重视,并对其化学成分作了分析,还可供药用。 海蜇(图1、2、3)属腔肠动物门的钵水母纲根口水母目。腔肠动物有二种基本形态:无性世代适应固着  相似文献   

4.
李宗质  徐英 《蛇志》1994,6(1):9-9
海蜇螫伤的防治李宗质,徐英(河北省北戴河医院)我区地处沿海,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是避暑的旅游胜地。温暖的沿海气候,也适宜海蜇的生长繁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事业兴旺发展,每到夏天避暑旅游旺季,亦正是海蜇丰收之时,因此旅游者被海蜇螫伤之事经常发...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沿海出产的腔肠动物水母类中,与国民经济有关的,首先要数海蜇,其次便是这里所要叙述的霞水母。海蜇是东海和黄、渤海的丰产食用水母;霞水母体型虽大,却没有食用价值,但是由于它在黄、渤海的渔汛时期的大量出现,却成为当地渔业很大的一种敌害。在它大量出现时期,可使渔获量锐减乃至停止,所以它是一种可注意的有害水母。本文把它的形态构造、生活习性和为害情况作一简要  相似文献   

6.
从中国北部湾海域采集的海蜇样品中分离到577株海洋细菌,以条件致病真菌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作为敏感测试菌株,采用琼脂块法测定了577株海洋细菌的抗真菌活性,结果表明有119株具有抗白色念珠菌活性,占总数的20.6%。对其中的40株高活性菌株进行抗真菌和抗细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有21株海洋细菌对3种或3种以上的真菌有抑制活性,23株对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1株海洋细菌I0s4-18具有广谱的抗菌作用,对革兰氏阴性细菌、革兰氏阳性细菌、酵母菌及丝状真菌均具有抑制作用。海蜇共附生的微生物中能产生抗真菌活性的微生物的比例是很高的,I0s4-18菌株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7.
鲁男  刘春洋  郭平 《生态学报》1989,9(4):304-309
在室内控制条件下,盐度为2—31.42‰范围内,本文就盐度对海蜇(Rhopilema esculenta Kishinouye)浮浪幼虫、螅状幼体、碟状幼体和幼水母的生长、发育、变态及成活的影响进行实验研究,发现浮浪幼虫生存的盐度下限为12‰;螅状幼体生存的盐度下限为10‰;最适盐度范围为14—20‰;碟状幼体生存的盐度下限为8‰,最适盐度范围为14—20‰;幼水母生存的盐度下限为8‰。 作者根据近15年辽东湾北部主要河流的淡水注入量,海蜇产量及本实验数据,结合辽东湾曾出现过三次大减产现象分析,认为前一年夏、秋季海蜇生殖季节河流淡水注入量过多,使河口附近海蜇浮浪幼虫和螅状幼体的栖息水域盐度聚降,导致浮浪幼虫和螅状幼体毁灭性死亡,是造成海蜇资源锐减的主要原因。作者并提出采取人工培育螅状幼体,选择合适水域进行放流以补充海蜇资源,是海蜇渔业稳定和增产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温度对海蜇横裂生殖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横裂生殖(strobilafion)是大多数钵水母(Scyphomedusac)特有的一种无性繁殖方式,指螅状幼体经分节(segmentation)和变态(metamorphosis)两个紧密联系的发育阶段产生碟状幼体的全过程(Spangenberg,1965)。海蜇(Rhopilema esculenta Kishinouye)生活史多次变态过程中,横裂生殖是一个重要环节(丁耕芜、陈介康,1981);就经济意义而言,人类食用的是海蜇水母型成体,只有通过横裂生殖才能产生实质为幼水母的碟状幼体。因此,阐明海蜇横裂生殖的诱导和抑制条件,无论对发育生物学研究,或以人工手段培育出大量海蜇幼水母用于水产增殖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范世忠 《化石》2002,(3):20
俗称海怪,是一种古老而珍稀的海洋动物。它的模样长得怪异 ,像个瓢 ,全身棕褐色 ,灰不溜秋的。据生物学家研究 ,大约早在3.5亿年前 ,就已经出现在地球上 ,比恐龙还要早 ,可恐龙最终没有逃过白垩纪末期的大灾难 ,全部灭绝了。而在地球上生存了这么长的时间 ,身体的结构却没有多大的变化 ,所以被人们称为“活化石”。据化石资料表明 ,很可能就是三叶虫的后代。因为它的幼虫与几亿年前在海洋中繁盛的三叶虫长得十分相似。属肢口纲 ,剑尾目 ,科。现今共有5种 ,其中最常见的要属中国了。它们常成双结对地在沿海大陆架附近游弋。…  相似文献   

10.
海洋和沿海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等问题是《生物多样性公约》谈判的重要领域。本文梳理了历次缔约方大会的谈判进程, 认为主要焦点议题包括: (1)应对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变化对海洋和沿海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2)海洋和沿海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工具; (3)海洋保护区及具有重要生态或生物学意义的海域。这些议题的讨论将影响包括全球海洋保护区建设在内的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进程, 也将影响全球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制度的建设, 以及沿海国家的社会经济。我国应加强履约谈判的技术支持, 加快涉海相关问题研究, 积极参与相关国际谈判, 并大力宣传我国经验。  相似文献   

11.
<正>海洋是孕育生命的摇篮,是展示人类文明的广阔舞台。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1770~1831年)曾断言,中国没有海洋文化。他说:中国"没有分享海洋所赋予的文明",海洋"没有影响于他们的文化"。如果说,中国没有工业文明的海洋文化还稍许说得过去,但是说中国没有海洋文化那是不对的,当欧洲还是蛮夷之地的时候,中国就已经发育了光辉灿烂的农业文明的海洋文化,中国是海洋文化的发祥地,中华民族是人类海洋文化的主要缔造者。  相似文献   

12.
祖国拥有优越的海洋自然条件,大部沿海位于温暖地带,一部位于亚热带。大陆海岸线约有11,000公里,沿海岛屿大小有3400多个,岛屿海岸綫约有1万公里。沿海港湾、岛屿多,海底坡度迂缓;同时近海有若干大陆河流挟带大量养分注入海中;外海又有寒暖流的交错匯合。这些都有利于鱼类的栖息和发育。在祖国广阔的海洋里孕育着丰富的鱼类资源,海洋鱼类种类繁多,有冷水性鱼类,温水性鱼类和暖水性鱼类;有近海性鱼类和大洋性鱼类。根据近数年来在沿海采集调查的初步资料,我国沿海产鱼类约达900余种。其中以南海鱼类种类最多约600余种,东海次之约400余种,黄渤海又次之,约只有250余种。本文将我国沿海产的鱼类,选择了一些习  相似文献   

13.
海蜇趣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蜇趣谈邢湘臣(上海水产养殖总公司200807)海蜇(Rhopilemaesculenta)俗称“鲜鱼”是水生动物中颇有趣味的一种。海蜇的生物特性很独特。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将其列入“鳞部”并记述了它的特点:“大者如床,小者如斗,无限目腹胃,以虾...  相似文献   

14.
红树林有“海底森林”之称,是热带和亚热带沿海潮间带特有的一种植物群落,因其极高的初级生产力而与珊瑚礁、上升流、沿海沼泽湿地并称为世界四大最富生产力的海洋生态系。在我国现已建立的7个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中,国家级山口红树林生态自然保  相似文献   

15.
对采自辽东湾和韩国江华岛的2个海蜇群体56个个体的线粒体COI基因序列进行扩增,并结合GenBank上其他15个海蜇样品的同源序列对其进行序列变异分析,研究海蜇群体的遗传特征和群体遗传结构状况.在所分析的71个个体中共检测到28个多态位点,定义了32种单倍型.海蜇群体呈现出高的单倍型多样性(0.91±0.06~0.94±0.01)和中等或较低的核苷酸多样性[(0.60±0.34)%~(0.68±0.40)%].与其他几种大型水母相比,海蜇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系统分析结果显示,海蜇群体间具有2个明显的单倍型谱系分支.比较海蜇不同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指数(FST)和分子变异分析(AMOVA)发现,在本研究取样范围内不同海蜇群体间存在明显的遗传结构.不同海蜇群体存在复杂的遗传模式,海蜇独特的生活史特征、其分布海域的海流状况及人为因素如增殖放流等可能是造成海蜇这种复杂遗传模式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浙江沿海游泳虾类报告II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是继浙江沿海游泳虾类报告,陆续在浙江沿海采集,获得一些标本。又于1960年3月至1961年12月二次参加浙江省海洋水产资源调查期间,从浮游与底栖生物调查中增添了不少新材料,特别是分布在浙江近海的外缘  相似文献   

17.
鳗鲡在海洋中产卵,而在淡水中成长。过去人工养鳗都是在沿海捕捞天然鳗苗来饲养的,由于养鳗业的发展,早在四十年前即已开始进行人工繁殖鳗苗的试验研究,但进展不大,直到近年来才取得了较大发展。现就国内外研究情况简介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浙江沿海几种海兽的生物学资料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王宇 《动物学杂志》1991,26(1):45-47
浙江位于东海之滨,沿海大陆架海区总面积为22.27平方公里、海岸线曲折、岛屿星罗棋布,大陆岸线长2200多公里。全国著名渔场就位于我省,不仅渔产丰富、海洋哺乳动物也甚  相似文献   

19.
利用红树植物监测海岸油污染方法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昌义  林鹏 《生态学杂志》1990,9(1):57-59,66
一、前言在海洋污染物中,石油污染是最普遍和最严重的一种。这种污染主要来自海上油船运输泄漏、海洋油田开发、油层自然渗出造成的远洋石油污染。近年来,随着沿海各地拆船工业的迅速发展,由于忽视环保工作或环保措施跟不上生产发展,拆船作业中大量含油压仓水排入海中,以及船只轮机部位大量存油,油垢溢  相似文献   

20.
海洋是一个巨大的硒资源库,其丰富且可再生的物种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富硒海洋产品。针对当前人们广泛存在的缺硒现象,综述了沿海典型物种包括海洋植物和海洋动物的硒含量,海洋物种富硒化养殖及其影响因素,并指出海洋植物活性组分及海鲜废弃物硒化的潜在方式。最后,展望了海洋含硒产品研究和开发的方向,以期为高效利用海洋硒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