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用石蜡切片技术对溪蜜柚 (Citrus grandis cv.Guanxim iyou)和度尾蜜柚 (C.grandis cv.Duweimiyou)自交和互交胚珠发育进行了比较观察。溪蜜柚的自交授粉后胚珠发育有 2种不同情形 (I型和 II型 ) , 型在授粉后5 d的珠心组织细胞有变形现象 ,接着胚囊萎缩 ,但外珠被能生长发育到 5 0 d左右 ; 型受精后胚乳发育异常 ,种子不能发育。度尾蜜柚自交胚囊中胚乳没有出现 ,在授粉后 35 d左右珠心组织和囊腔同时萎缩。互交胚珠发育正常 ,成熟果实有籽。表明两品种是自交不亲和的 ,导致了果实无籽。但两者的识别反应和阻抑部位不同 ,溪蜜柚 I型可能出现在受精前 , 型出现在受精后 ,而度尾蜜柚自交花粉管可能没有进入胚囊 ,是一种受精前的障碍。瘪籽的大小与不亲和障碍发生的时期有关。实验为进一步研究两品种的自交不亲和性遗传机理提供了实验证据 ,将有助于解决由于果实无籽导致的汁胞粒化、裂果、裂瓣等品质问题。 相似文献
3.
4.
5.
6.
为建立适合红肉蜜柚发育过程中汁胞蛋白质组学的研究体系,以着色初始时期的红肉蜜柚汁胞为试材,摸索最适合的蛋白质双向电泳体系参数。结果表明,酚提取法比TCA-丙酮法更适合于红肉蜜柚汁胞总蛋白质的提取,提取得率高,双向电泳图谱清晰。采取18 cm、线性pH 3~10 和18 cm、线性pH 4~7 相结合的分析策略,可获得更为完整的蛋白质组信息,其第一向等电聚焦最佳参数(总伏小时数)分别为30 000 Vhs和43 000 Vhs。 相似文献
7.
8.
以易发生汁胞粒化的老龄树和不易发生汁胞粒化的适龄树的琯溪蜜柚(Citrus grandis(L.)Osbeck‘Guanximiyou’1果实为材料,研究了果实成熟过程中汁胞粒化发生与细胞壁代谢的关系。结果表明:老龄树果实的汁胞粒化指数随着果实成熟而上升。在汁胞粒化发生过程中,汁胞维持较低的细胞壁降解酶[果胶甲酯酶(PE)、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纤维素酶(Cx)]活性,保持较高的细胞壁物质(原果胶、纤维素、半纤维素)含量;尤其在汁胞粒化的起动阶段和加快阶段,纤维素、半纤维素含量极显著增加。相反,适龄树果实的汁胞粒化指数在果实成熟过程中变化不大,汁胞中细胞壁降解酶活性较高,促进原果胶、纤维素、半纤维素等细胞壁物质的降解,保持较低的细胞壁物质含量,使汁胞发育正常、柔软多汁。这说明PE、PG、Cx活性和原果胶、纤维素、半纤维素含量与錧溪蜜柚汁胞粒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琯溪蜜柚汁囊分化和粒化过程的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徒手切片、石蜡切片、细胞化学等方法观察了琯溪蜜柚(Citrus grandis(L.)Osbeck)汁囊的分化和粒化过程。结果表明,心皮内表皮细胞和表皮下细胞分裂共同形成汁囊原基。由汁囊原基发展成柱状结构。柱状结构顶端有类似分生组织的细胞群,中心有类似分生组织的细胞柱。它们的细胞呈多角形,细胞核大,原生质浓厚。类似分生组织的细胞柱纵贯柱状结构中心(除柄部外)。开花后7周近柄端明显分化。开花后约两个半月,汁囊雏形形成。汁囊的粒化分为4个阶段:(1)正常汁囊阶段,汁囊透明,切开溢出果汁。表皮下细胞为角隅加厚的厚角组织,个别薄壁组织细胞原生质体已死亡。(2)凝胶化阶段,汁囊透明、坚挺,切开为凝胶状,表皮下细胞区的厚角组织细胞壁全面加厚。有的汁囊中已有部分细胞的细胞壁木质化。(3)粒化阶段,汁囊乳白色或部分乳白色。表皮、表皮下细胞区、长细胞区和汁细胞区等四个细胞区均有较多细胞的细胞壁木质化加厚。(4)粒化后期,汁囊黄白色,部分硬化,部分萎缩,汁囊变形,硬化部分大部细胞木质化,萎缩部分死亡的细胞被挤压,随果实贮存时间延长,正常汁囊减少,汁囊中淀粉量减少,油滴增多。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黑斑病对琯溪蜜柚(Citrus grandis‘Guanximiyou’)果皮细胞的侵染破坏特点及作用机理,人工接种柑橘叶点霉亚洲种(Phyllosticta citriasiana)后,在扫描电镜与透射电镜下观察蜜柚真皮细胞的变化。结果表明,受到侵染后,真皮细胞的液泡膜首先发生褶皱、断裂,最终消失;叶绿体的淀粉粒消失、膜出现褶皱;质膜内陷、局部断裂;类囊体发生膨胀并解体;线粒体数量明显增加,基粒清晰可见,之后线粒体形态改变,双层膜消失,内部空胞化。未观察到细胞间隙及细胞内有菌丝分布,且细胞壁结构始终稳定。P.citriasiana危害蜜柚果皮细胞与毒素作用有关,侵染位点可能是细胞膜,信息通过胞间连丝穿过细胞壁,进入细胞内部。 相似文献
11.
12.
13.
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作为世界上一种重要的粮食、饲料、工业原料及新型能源作物,从有性生殖F1选择优良实生系进行选择育种一直是甘薯育种的重要方式。为了优化甘薯杂交育种方法,合理选配杂交组合,提高育种效率,本试验利用SSR标记研究了甘薯杂交群体基于SSR标记及13个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得到了群体内的聚类图,并且筛选出了甘薯的高产株系。群体SSR标记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群体材料与各亲本遗传距离比较远,被聚为3类,而亲本单独聚在另外一类。13个农艺性状的聚类将亲本与部分群体材料聚在了一起,且将群体材料和亲本材料作为一个整体时,其遗传距离的变异高达30%以上,远远高于SSR标记所获得的遗传变异系数。 相似文献
14.
15.
近缘物种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亲缘关系的取样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取样策略的问题目前大多停留于对单一物种的种质资源研究.然而,对野生近缘植物取样策略的研究,不仅有利于准确快捷地阐明物种间的系统发育关系,而且对于了解遗传多样性分布状况,制定野外考察、材料收集取样及保护策略均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以巴山松及其近缘种为例,利用cpSSR(叶绿体微卫星)和AFLP2种分子标记对其取样策略和统计方法进行分析,揭示居群取样个体数和基因位点数与遗传多样性的关系以及基因(引物)和系统树构建方法对亲缘关系确定的影响.研究表明:(1)居群取样个体数和基因位点数差异对遗传多样性影响并不显著,但当居群取样个体数为30个左右,单引物基因位点数为60个以上,总位点数为480个以上时,所得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较为准确可靠.(2)较多数目的基因(引物)对于得到较为准确可靠的亲缘关系分析是十分必要的.(3)系统树构建方法对近缘种亲缘关系的确定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17.
遗传多样性是甘薯品种遗传改良的基础。由于分子标记具有数量极大、不受环境及基因表达与否的限制、多为共显性、不影响生物性状表现等优点,现已在甘薯遗传多样性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比较了RAPD、AFLP、SSR、ISSR和SRAP等几种基于PCR的分子标记方法,分别从遗传差异和亲缘聚类分析两方面,对它们在甘薯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对比分析表明ISSR是一种共显性、成本较低、重复性好、多态性较高且非常有发展前途的分子标记,并已经被广泛应用到甘薯遗传多样性、物种亲缘关系、系统分类和辅助育种研究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