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西兰及其周围的小岛上,你可以见到一种很奇特的小型爬行动物——楔齿蜥。它是爬行动物喙头目中仅存的一种,它的形态构造相当原始、古老,和科学工作者在两亿年前的地层中发现的一些喙头类化石构造很相似,其骨胳特征并没有多大的变化。可是昔日颇为繁盛的这类爬行动物。现在已经几乎灭绝了,这种楔齿蜥只有在新西兰被保存下来。因此古生物工作者特别重视它,称它是“活化石”。楔齿蜥的样子乍一看很象四脚蛇(蜥蜴),但它们是截然不同的两类动物。楔齿蜥有一个大的三角形的  相似文献   

2.
鳄类趣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鳄——异常成功的一类爬行动物鳄类已经有两亿年的发展历史了,它阅历了地球的几度沧桑,目睹了爬行动物的衰败和哺乳动物的兴起,它亲眼看到人类的出现和成长。在漫长的岁月里,有多少个种属的动物来去匆匆,产生了,发展了,又消亡了。而鳄类却不屈不挠地战胜了无数次大自然带给它的厄运,顽强地生存下来,直至今日。鳄类最早出现于三迭纪晚期,现在世界上还有廿  相似文献   

3.
爬行动物在过去的地史时期中曾很繁盛,而现今却已衰落,只有龟鳖类、鳄类、有鳞类(蜥蜴和蛇)和喙头类为代表。其中,喙头类仅生活在新西兰及附近岛屿一带,我们现在常见的爬行动物,则只有三类。对于龟鳖类,大家都比较熟悉,扁平的身体隐藏在坚硬的甲壳之中,行动迟缓。这类动物的构造,与现生乃至其它爬行动物化石都有很大的差别,以致生物学家们迄今尚未搞明白它们到底是从哪类古代爬行动  相似文献   

4.
它们在蔚蓝色的大海里已经徜徉了两亿多年,被誉为“海洋活化石”;它们身形庞大,却憨态可掬招人喜爱;它们行动缓慢,却又长年远涉重洋;它们就是与大海为伴的海洋爬行动物——海龟。  相似文献   

5.
爬行动物是两亿多年以来,对太阳能的成功利用者。直至近代还认为爬行动物是依赖环境热仅次于哺乳动物的第二类动物。而且现在还认为它们节约能量的手段是很值得重视的。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研究院詹姆斯·R·斯波  相似文献   

6.
“水龙兽”是一类绝灭了的古代爬行动物,它的名称已经说明了它的一些特性。“水龙”,指的是水中生活的爬行动物。按理说,“兽”一般应是指哺乳动物,既然这是一类爬行动物,那为什么又加一个“兽”字呢?这就是因为这类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有着一定的关系。它在分类上被归于“似哺乳动物的爬行动物”这一大类。这一类爬行动物可以说是哺乳动物的前身,在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含上海市)爬行动物区系及地理区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邹寿昌  陈才法 《四川动物》2002,21(3):130-135
关于江苏的爬行动物 ,曾有Gee(1 91 9)报道过苏州的少数种类 ,孙宗彭 (1 92 6)就南京的蜥蜴类 ,张宗汉及方炳文 (1 93 1 )就南京的蛇类及龟鳖类分别作过研究 ;Sowerby(1 93 2 )曾涉及上海的爬行动物 ;在Pope(1 93 5 )的专著中收集有各家论文中有关江苏的爬行动物的记录 ;陈义 (1 962 )报导了南京附近的二种龟鳖类 ;《中国动物图谱———爬行动物》(1 962 )也有新资料 ;周开亚 (1 964)对江苏省爬行动物的地理分布及地理区划作了详细的叙述与讨论。在其后的几十年中随着调查工作的深入 ,对江苏省的爬行动物无论在属、种的数量及…  相似文献   

8.
接下去的另一个展厅是古生代和三叠纪各门类的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和哺乳类。第一个展品柜中是通过独具特色的展品介绍苏联最古老的脊椎动物的研究历史。展品是上个世纪考察队采集的化石标本,研究人员的肖像和出版的古代脊椎动物的首批著作。展厅里陈列有古代无颌类的稀有标本,这些化石发现于波罗的海附近和俄罗斯地台北部。还有已绝灭的各种真骨鱼类的代表,其中包括总鳍鱼类——陆生脊椎动物的祖先。展品中有古两栖类——迷齿类(从前称之为坚头类)和蛙类。有个展品柜中展出一块岩石,其中保存有大量圆盘蜥——在骨骼构造上很象最古老的爬行动物的两栖类,它们生活在水中,而且象现生两栖类幼态时一样用鳃呼吸。早在石炭纪中期就出现了原始爬行动物,当时陆上的脊椎动物还只有两  相似文献   

9.
探索长江流域物种濒危机制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蒋志刚  葛颂 《生物多样性》2005,13(5):367-375
据IUCN2004年颁布的红色名录统计,全球大约12%的鸟类、23%的兽类、32%的两栖动物和10%的高等植物濒临灭绝(Ballie et al.,2004)。由于对全球爬行动物的统计尚未全部完成,我们尚不知道爬行动物的具体濒危比例。但是,在统计得比较完全的龟鳖类爬行动物中,42%的种类濒临灭绝。全球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两栖爬行动物专家组自1991年成立以来,首届专家组成员会议于1999年9月在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30余位专家共聚一堂,就我国两栖爬行动物研究、保护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了交流。与会者认为,这次会议为同行之间,特别是工作在高校的青年学者提供了一次相互学习的机会。会议交流的论文,如:香港两栖爬行动物区系、华南生物多样性保护、台湾无尾类的多样性兼论其保护问题、台湾地区海龟生态研究及保护现况、云南边境爬行动物贸易、澜沧江漫湾地区两栖动物考察研究、海南龟类的研究及保护现状、两栖爬行…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爬行动物区系及地理区划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张盛周  陈壁辉 《四川动物》2002,21(3):136-141
1 研究简史安徽省爬行动物在明清两代的地方志中有过一些记载 ,多归属在食货、土产或地理志、物产类。从众多地方志中 ,能考证其确切学名者共有 :乌龟、大头平胸龟、中华鳖、鼋、乌梢蛇、银环蛇、扬子鳄等 7种 ,其中 ,鼋 (Pelochelysbibroni)一种 ,近几十年从未发现过 ,可能已绝迹。 1 93 5年 ,Pope著《中国爬行动物》一书 ,记载安徽省爬行动物 2 2种。 1 973年浙江医科大学中医研究所蛇伤组记载了黄山蛇类 2 8种。 1 974年四川省生物研究所两栖爬行动物研究室对安徽省大别山和黄山地区进行了较系统的调查 ,并总结了…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两栖爬行动物地理分布的模糊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分布是自然界综合条件的一种反映。两栖、爬行动物在自然界具有独特的地位,是一类有极大潜在价值的生物群和宝贵的生物资源。因此全面地研究两栖、爬行动物的地理分布规律,以及与自然生态条件的相互关系,对保存、繁衍现有的两栖、爬行动物和寻找新的物种或从外地引进物种等都是很有价值的。由于生物学、生态学的复杂与多变性,被研究的对象往往带有“不确定性”,因此采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有很大的实用意义。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可以从大量原始数据的分析中对样方进行客观的分类。首先计算各样方之间的相似系数,由此建立相似矩阵;由于聚类时…  相似文献   

13.
广东爬行动物地理分布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剑 《四川动物》2007,26(4):837-840
对广东省83种爬行动物的地理分布进行了聚类研究。将各种爬行动物在广东4个动物地理省(粤北、粤东、粤西、沿海)分布的有或无作为二元性状,用联合系数来表征每两个动物地理省爬行动物组成的相似程度,以类平均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爬行类在广东各动物地理省的分布受地形明显影响,论述了广东省爬行动物地理分布的特点,并对聚类结果与动物地理区划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化学感觉受体在动物避免危险、识别领域、寻找食物、发现配偶和后代等行为中起着重要作用。化学感觉受体基因在鸟类和哺乳类中研究得比较系统,而在有鳞类爬行动物中的研究则相对缺乏。随着有鳞类爬行动物可获得的基因组数据越来越多,对其化学感觉受体基因的探索也逐渐兴起。本文从化感系统结构特点、化感受体基因数量分布、进化模式等方面概述了有鳞类爬行动物化学感觉(嗅觉、味觉)受体基因的初步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深入地、系统地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木子实 《化石》2004,(3):6-7
龟是人们熟悉的爬行动物,生活在地球上的各种环境中,身体包囊在厚重的甲壳中是龟类最显的特征,这种结构在现代的爬行动物中是独树一帜的,但是.在龟类出现之前,地球上还生活着一支与它们外观非常相似的动物.这就是楯齿龙类。  相似文献   

16.
龟,是一种古老的爬行动物。自出现至今,它在地球上已生活了二亿多万年之久。自贡地区曾是爬行动物生活过的乐园。在其广泛分布的中生代陆相地层中,不仅保留有大量的恐龙化石,而且龟的化石也极为丰富,并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和较高的科学价值。1985年,龟鳖类(化石)研究专家叶祥奎副教授曾有过评述:“自  相似文献   

17.
迄今爬行动物胚胎化石中被详细描述过的还只有唯一的一个例子,即鱼龙的胚胎。最近,瑞士苏黎世大学古生物学家发现了幻龙的胚胎化石,地点在瑞士南部和意大利北部,地质年代属于2.3亿年前的三叠纪。幻龙是一种小型的肿肋龙,成体总长只有230至370毫米,外形象蜥蜴,栖息于温暖的沿海浅水中。幻龙是该地区最多的化石爬行动物。目前大约有800号标本保存在苏黎世大学古生物学研究所和博物馆内。在97具制备好的标本中,24具属于幼年标本,它们从小到大,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生长序列。其中大的标本已经达到性成熟。这些标本中最小的一个,体长只有51毫米,只有成体平均体长的22%,可能为已知的最小的爬行动物化石。现在这样大小的爬行动物在达到成体体长30%  相似文献   

18.
吕君昌  汪筱林 《化石》2000,(2):22-23
翼龙类是一类独特的飞行爬行动物。它们产生于晚三叠世末(距今约2 25亿年) ,并且开始适应于空中生活 ,是地球历史上最早克服地球吸引力的脊椎动物(后来的飞行脊椎动物如鸟类和蝙蝠类 ,它们的产生都比翼龙类要晚得多) ,在地球上生活了将近1 6亿年 ,最后 ,与其同时代的其它爬行动物如恐龙类、鱼龙类等同时绝灭于0 65亿年前的白垩纪末期。目前绝大多数的翼龙类发现于海相或者是边缘海相的地层中 ,并且多数可能与海岸或海洋环境有着内在的联系 ,比如世界上著名的化石产地———德国的索伦霍芬、巴西的桑塔纳等 ,而真正在陆相沉积中…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化石研究的回顾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化石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近10年来取得了重要的进展。此类化石在华南分布广泛,已见于多个省区的十余处地点,涉及自下三叠统奥伦尼克阶至上三叠统诺利阶的至少7个层位,并显示出由东向西产出层位逐渐升高的趋势。我国的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化石门类齐全,属种丰富,已知类群包括鱼龙类、海龙类、檐齿龙类、始鳍龙类、原龙类、初龙类和湖北鳄类,显示出典型的西特提斯动物群特征,同时也体现了与东太平洋动物群的某些联系,以及一定的地方色彩。这些化石为研究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各个类群的起源、演化和绝灭以及海洋环境的变迁提供了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20.
殷亚磊  柴珺  吴步雨 《化石》2023,(4):18-21
<正>海龙类是一类已经灭绝的中生代海生爬行动物。在分类等级上,海龙类是目一级的分类单元。该类群最典型的特征是尾巴的长度能够达到身体长度的一半以上。在海生爬行动物中,与繁盛于整个中生代的鱼龙类和鳍龙类相比,海龙类的地史分布有限,仅存在于三叠纪时期。因此,海龙类是地球历史中的匆匆过客。在地理分布上,海龙类仅存在于欧洲、北美以及中国的华南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