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骨折愈合是一个独特的多步骤过程,最终可导致正常的骨的解剖和骨的功能的恢复,而不像其他组织修复过程往往最终以瘢痕组织结束。骨折后形成大量修复性骨痂组织,包绕骨折部位。骨痂中存在两种骨形成方式:即膜内化骨和软骨内化骨。系统激素和局部生长因子参与调节骨折愈合过程中的膜内化骨、软骨形成和软骨内化骨。在软骨性骨痂的形成与吸收、骨性骨痂的形成与重塑的动态过程中,新生血管的形成起重要作用。在众多的调节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3, VEGFR-3)蛋白在大鼠第15d胚胎和第21d胚胎皮肤淋巴管和血管内皮的表达水平,探讨VEGFR-3在胚胎淋巴管和血管发生发育中的生物功能.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ABC法)对大鼠第15d和第21d胚胎共61例皮肤样本进行抗鼠VEGFR-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VEGFR-3在皮肤淋巴管和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大鼠胚胎皮肤淋巴管和血管内皮细胞均阳性表达VEGFR-3蛋白,VEGFR-3蛋白在大鼠胚胎第15d、胚胎第21d皮肤淋巴管内皮细胞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38.71%(12/31)和73.33%(22/30),第21d胚胎皮肤淋巴管VEGFR-3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第15d胚胎皮肤淋巴管VEGFR-3蛋白的表达水平(P<0.01).VEGFR-3蛋白在大鼠胚胎第15d、胚胎第21d皮肤血管内皮细胞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48.39%(15/31)和46.67%(14/30),第15d和第 21d胚胎皮肤血管VEGFR-3蛋白的表达水平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随着大鼠胚胎的发育,VEGFR-3蛋白在皮肤淋巴管的表达水平表现为明显上升的趋势,提示VEGFR-3在淋巴管发生发育中的作用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4.
探讨CD31、CD34、CD105及VEGF在胸水中的表达.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免疫荧光染色,Western-blot技术检测20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胸水、30例增生胸水和20例炎性胸水中CD31、CD34、CD105及VEGF的表达.CD31、CD34、CD105及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胸水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增生和炎性胸水表达(P<0.05).非小细胞肺癌胸水患者CD31、CD34、CD105及VEGF高表达,并且在存在着肿瘤细胞血管样管型结构中表达量明显高于未发现肿瘤细胞血管样管型的胸腔积液.检测CD31、CD34、CD105及VEGF在胸腔积液中的表达情况可能对判断患者的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川芎嗪联合氨胍治疗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川芎嗪联合氨胍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机制。方法 应用链尿佐菌素(STZ)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未治疗组,川芎嗪治疗组,氨胍治疗组和川芎嗪联合氨胍治疗组,分别于第4周,第12周和第20周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各组大鼠视网膜组织VEGF表达的变化。结果 正常大鼠视网膜组织VEF表达仅见于内核层,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VEGF阳性表达随周龄的延长而增强,且在毛细血管内和节细胞层可见VEGF表达,治疗12周和20周后,川芎嗪治疗组和氨胍治疗组大鼠视网膜组织VEGF阳性表达比未治疗组明显减弱,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而川芎嗪联合氨胍治疗组视网膜组织VEGF表达接近正常。结论 川芎嗪联合氨胍治疗可抑制糖尿病大鼠视网膜VEGF的过度表达。是川芎嗪联合氨胍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肝脏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2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和模型组(10只),分别给予标准饮食和高脂饮食16周,进行肝脏病理学检查和血生化指标分析;采用超高频小动物超声诊断仪检测肝脏及其血流动力学改变,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肝组织VEGF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ALT、AST和TC增高(P〈0.05)。肝组织病理表现为大小泡混合性脂肪变性,伴肝细胞气球样变性、炎性细胞浸润、碎片状坏死和少量纤维组织增生。超声结果为肝脏增大,肝缘圆钝,实质回声细密增强,后方组织明显衰减,与脂肪肝病理结果一致;门静脉内径增大,肝静脉内径减小(p〈0.05),静脉流速降低。肝组织VEGF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5),VEGF蛋白主要表达在肝细胞和窦内皮细胞。结论 NASH肝脏VEGF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增加,VEGF可能参与NASH肝脏血流动力学的异常。  相似文献   

7.
采用PCR扩增hVEGF165基因,经DNA序列分析后,插入含AOX1启动子和α分泌信号肽序列的Pichi a pastoris酵母表达载体中,构建重组质粒pPIC9K/hVEGF165,经转化酶母宿主菌KM71,筛选多拷贝整合转化子,摇瓶培养,1%甲醇诱导表达。 表达产物在Heparin-Sepharose CL6B亲和层析经后,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测定其生物学活性。SDS-PAGE分析显示,表达产物以可溶性分子形式存在上清中,诱导4天的表达量达上清总蛋白质的60%以上。Western印迹表明,表达产物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特异性。经Heparin-SepharoseCL6B亲和层析纯化,rhVEGF165的纯度可达到90%以上。体内、外生物学活性研究证实其具有刺激HUVEC增殖和促进肢体缺血性动物模型侧枝循环建立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雄性生殖系精子发生发育和成熟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应用免疫组化、Periodic acid-Schiff(PAS)染色及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VEGF蛋白在成年大鼠睾丸和附睾的表达和定位情况。Western-blots显示,在大鼠睾丸和附睾内均有VEGF蛋白(约45kD)的表达;免疫组化显示,睾丸内VEGF见于圆形和长形精子细胞、Sertoli细胞和Leydig细胞,免疫阳性产物位于细胞质内。精子细胞的VEGF表达伴随精子细胞项体发育的全过程,精子残余体呈强阳性。附睾内VEGF表达于附睾管上皮,且有区域和细胞特异性。附睾起始段的所有上皮主细胞内都有VEGF阳性颗粒;头、体、尾各段的VEGF阳性细胞多数与含PAS阳性颗粒的细胞重合,证明为亮细胞;近端附睾的管腔内可见精子头部呈VEGF阳性染色。睾丸、附睾间质血管内皮为VEGF阴性。上述结果表明,VEGF蛋白可由生殖细胞和附睾管上皮细胞直接产生,它可能以自分泌和/或旁分泌的形式共同作用于睾丸和附睾的生殖细胞和血管内皮,直接或间接影响精子的发生、发育和成熟过程,特别是精子顶体的形成过程,并可能与精子在附睾内的成熟有关。  相似文献   

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鼻咽癌病情监测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ELISA法对75例鼻咽癌患者在治疗前、治疗结束后1个月和治疗后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者,同步检测40例慢性鼻咽炎患者及30名正常人血清VEGF水平。结果:鼻咽癌组Ⅲ~Ⅳ期患者治疗前血清VEGF水平均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P<0.01);与治疗前比较,Ⅰ~Ⅱ期、Ⅲ~Ⅳ期患者治疗后血清VEGF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治疗后,Ⅰ~Ⅱ期与Ⅲ~Ⅳ期患者血清VE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慢性鼻咽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鼻咽癌复发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VEGF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治疗前组比较,鼻咽癌患者治疗后的血清VEGF水平明显下降(P<0.01),而复发组治疗后明显上升(P<0.01)。结论:血清VEGF水平可作为鼻咽癌患者治疗前后病情监测一个新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妊娠及产后大鼠卵巢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妊娠大鼠发育卵泡和妊娠不同阶段及产后黄体中的表达, 同时观察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妊娠早期黄体中VEGF表达的影响. VEGF在窦前卵泡的颗粒细胞层表达, 在小窦状卵泡的颗粒细胞和膜细胞中也有较强表达, 但在大窦状卵泡中检测不到. 妊娠各个时期及产后黄体中均有VEGF mRNA的转录, 在妊娠第7天达到最高, 第9~18天仍维持在一定水平, 第18天后明显降低, 产后降至最低水平. 用Western blot在大鼠黄体中检测到分子量约为23 ku的VEGF蛋白, VEGF蛋白与mRNA水平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在大鼠妊娠第4天注射TNF-α (3000 IU/ kg)可提高黄体中VEGF的表达量. 以上结果提示, VEGF在大窦状卵泡中表达的下调可能是导致妊娠卵泡不排卵的一个因素. VEGF可能参与大鼠妊娠黄体的形成和功能维持, 其作用受细胞因子的调节.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雄性生殖系精子发生发育和成熟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应用免疫组化、Periodic acid-Schiff(PAS)染色及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VEGF蛋白在成年大鼠睾丸和附睾的表达和定位情况。Western-blots显示,在大鼠睾丸和附睾内均有VEGF蛋白(约45kD)的表达;免疫组化显示,睾丸内VEGF见于圆形和长形精子细胞、Sertoli细胞和Leydig细胞,免疫阳性产物位于细胞质内。精子细胞的VEGF表达伴随精子细胞顶体发育的全过程,精子残余体呈强阳性。附睾内VEGF表达于附睾管上皮,且有区域和细胞特异性。附睾起始段的所有上皮主细胞内都有VEGF阳性颗粒;头、体、尾各段的VEGF阳性细胞多数与含PAS阳性颗粒的细胞重合,证明为亮细胞;近端附睾的管腔内可见精子头部呈VEGF阳性染色。睾丸、附睾间质血管内皮为VEGF阴性。上述结果表明,VEGF蛋白可由生殖细胞和附睾管上皮细胞直接产生,它可能以自分泌和/或旁分泌的形式共同作用于睾丸和附睾的生殖细胞和血管内皮,直接或间接影响精子的发生、发育和成熟过程,特别是精子顶体的形成过程,并可能与精子在附睾内的成熟有关。  相似文献   

12.
脂肪细胞分化相关基因在大鼠再生肝中表达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脏由多种细胞构成,肝再生与细胞分化密切相关,细胞分化受基因转录水平调控。为在基因转录水平了解脂肪细胞分化基因在大鼠肝再生中作用,本文用搜集网站资料和查阅相关论文等方法获得上述基因,用Rat Genome2302.0芯片检测它们在大鼠肝再生(liver regeneration,LR)中表达情况,将三次检验结果相同或相似、在肝再生中表达变化2倍以上、真手术组和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显著的基因视为肝再生相关基因。初步证实上述基因中75个基因与肝再生相关。肝再生启动(PH后0.5-4h)、G0/G1过渡(PH后4-6h)、细胞增殖(PH后6-66h)、细胞分化和组织结构功能重建(PH后72-168h)等四个阶段起始表达的基因数为44、13、30和1;基因的总表达次数为88、58、302和90。表明相关基因主要在肝再生启动阶段起始表达,在不同阶段发挥作用。它们共表达上调313次、下调167次,分为43种表达方式。表明肝再生中脂肪细胞发生和分化相关基因活动多样和复杂。根据本文研究结果推测,上述基因不仅调节脂肪细胞分化,而且参与肝再生的生理生化活动。  相似文献   

13.
C-fos基因在大鼠缺血视网膜内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用FOS免疫组化方法(ABC法)研究了缺血诱导的大鼠视网膜内c-fos原癌基因的表达情况。实验动物用升高眼压的方法做成视网膜缺血模型,依缺血后存活时间不同分15′、30′、1h、2h、4h、6h、12h七个组,每只大鼠右眼为缺血眼,左眼做自身对照眼,另设正常对照组。动物腹腔麻醉,4%多聚甲醛灌注固定,取双眼冰冻切片,片厚15μm。实验结果显示缺血后15′组大鼠视网膜内核层最先出现少量卵圆型浅棕色的FOS阳性神经元胞核,30分钟至1h FOS表达逐渐增强,节细胞层也出现FOS阳性胞核。缺血后2h FOS表达达最高峰,缺血后4h FOS阳性胞核逐渐减少,12h达正常组水平、自身对照眼及正常对照眼网膜节细胞层偶见FOS阳性胞核。  相似文献   

14.
来源于开花植株的外植体(如花柄、花序轴等)具有在离体培养条件下直接分化花芽的能力,这一现象已在数十种植物的组织培养中得到证实。但是,这种成花能力能否保留在由这些外植体形成的愈伤组织之中?已有报道在风信子、布罗瓦利亚花、石龙芮、大蒜、矮通泉草等值物的愈伤组织中得到无  相似文献   

15.
本应用原位杂交技术在大鼠睾丸恒冷箱切片上研究了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TRH-R)RNA的表达和定位。由DNA合成仪合成两个含48个碱基的寡核苷酸探针,两个探针分别与小鼠垂体TRH-R1005-1052和1332-1379区段的cDNA互补,生物素在5′末端标记寡核苷酸探针。结果显示TRH-R寡核苷酸探针与其互补的mRNA杂交信号集中在大鼠睾丸的间质细胞中,生精细胞地交信号,杂交信号的强度依探针浓度而增加,该结果表明RTH可能通过自分泌调节生殖功能和发育,TRH-R作用途径可能与在垂体的作用类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股骨骨折合并脑外伤大鼠骨痂中骨保护素(OPG)和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的表达变化,探讨脑外伤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48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骨折合并脑外伤组和单纯骨折组,每组24只。建立大鼠开放骨折及脑外伤模型,术后7、14、21、28d4个时间点分批处死动物,标本切片后通过HE染色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研究OPG和RANKL的表达变化。结果HE染色示单纯骨折组呈典型骨折愈合过程,而骨折合并脑外伤组骨痂形成及改造提前,骨折愈合加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OPG在骨折合并脑外伤组表达增强,术后各时间点OPG平均光密度值(OD值)均高于同一时间点单纯骨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NKL在骨折合并脑外伤组表达变化不显著,其OD值仅术后21d1个时间点高于单纯骨折组(P〈0.05)。骨折合并脑外伤组术后各时间点OPG与RANKL OD值的比值均高于同一时间点单纯骨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外伤对骨折愈合有促进作用,可能与合并脑外伤后OPG和RANKL表达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7.
P物质受体在大鼠纹状体边缘区内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们以前的工作观察到纹状体边缘区内有密集的P物质纤维及终末分布,本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大鼠纹状体边缘区内P物质受体(SPR)的表达及分布,原位杂交结果发现P物质mRNA阳性杂交信号在纹状体内的分布不均匀,尾壳核内只有少量中等大小的阳性胞体,苍白球内只有少量较大的阳性胸体,而在尾壳核和苍白球之间的边缘区部位则可见许多中等大小的梭形阳性神经元胞体,并呈现密集的带关分布。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观察到P物质阳性神经元胞体在纹状体内的分布与原位杂交结果一致。推测大鼠纹体边缘区内可以合成P物质受体,具有接受和整合P物质神经递质的功能,推测边缘区内SPR神经元可能对SP递质的接受、调节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谷氨酸单钠对大鼠胃窦部生长抑素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谷氨酸单钠(MSG)对大鼠胃窦部生长抑素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胃窦部生长抑素mRNA的表达并用计算机图象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谷氨酸单钠可使胃窦部生长抑素mRNA表达增强。以52天(青春期)最为明显,120天(成年期)次之,11天(新生期)最弱,经统计,差异具有显性(P<0.01)。结论:谷氨酸单钠可使胃窦部D细胞生长抑素mRNA表达增强,这就能是MSG导致神经内分泌紊乱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银杏愈伤组织培养及其黄酮类化合物的测定(简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银杏胚、胚乳及3个月苗龄的苗叶为外植体,在附加不同激素的培养基上诱导出愈伤组织,从愈伤组织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并测定其含量。结果表明,由胚诱导的愈伤组织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