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花楸合子胚诱导体细胞胚胎发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以完整成熟胚、切去一个子叶的成熟胚和切下的子叶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诱导培养基、1/2MS为基本分化培养基,进行了花楸体细胞胚胎发生研究。结果表明:以完整合子胚作为外植体的体胚诱导率最高,为100%,最佳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为5 mg.L-1NAA+2 mg.L-16-BA;NAA和6-BA浓度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愈伤组织和体胚诱导率的影响极显著;光照配合延长继代间隔时间有利于体胚发生。实体观察结果表明,花楸体胚发生方式有直接发生和间接发生两种;体胚发育经历了球形期、心形期、鱼雷形期和子叶期。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体胚具有两极性,子叶期体胚结构完整。 相似文献
2.
3.
4.
5.
6.
7.
植物体细胞胚发生中ATP酶活性时空分布动态与内源激素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我们的研究结果为基础,并结合国内外近几年有关研究报道,对植物体细胞胚发生中的超策结构和ATP酶活性时空分布动脉及内源激素的变化和作用进行专题评述。(1)超微结构的变化:当植物体细胞一量转化为胚性细胞后,各种细胞器相继增加,不仅丰富而且活跃,特别是线粒体内发达,有的正处于分裂状态;核糖体聚集成多聚核糖体;质体中含大量淀粉粒,接着出现高尔基体等。早期胚性细胞与周围细胞还存在胞间连丝,随着胚性细胞壁的加厚,胞间连丝也随之消失。(2)ATP酶时空分布动态:早期的胚性细胞中ATP酶反应产物主要沉积于质和液泡上,后期ATP酶活性转入细胞内,液泡和细胞核中,而且在胚性细胞壁加厚处有活跃的A5P酶活性反应,并证明ATP酶活性是在胚性细胞发生过程中形成的。(3)内源激素的变化与作用:在体细胞胚诱导过程中内源激素起着关键性作用,内源生长素含量的提高为胚性细胞的诱导奠定了基础,细胞分裂素含量的增加可促进胚性细胞的分裂和增殖,ABA不仅提高了体细胞胚的诱导频率,而且促进了体细胞胚的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8.
9.
本文以我们的研究结果为基础,并结合国内外近几年有关研究报道,对植物体细胞胚发生中的超微结构和ATP酶活性时空分布动态及内源激素的变化和作用进行专题评述。⑴ 超微结构的变化:当植物体细胞一旦转化为胚性细胞后,各种细胞器相继增加,不仅丰富而且活跃,特别是线粒体内嵴发达,有的正处于分裂状态;核糖体聚集成多聚核糖体;质体中含大量淀粉粒,接着出现高尔基体等。早期胚性细胞与周围细胞还存在胞间连丝,随着胚性细胞壁的加厚,胞间连丝也随之消失。⑵ ATP酶时空分布动态:早期的胚性细胞中ATP酶反应产物主要沉积于质膜和液泡膜上,后期ATP酶活性转入细胞内,液泡和细胞核中,而且在胚性细胞壁加厚处有活跃的ATP酶活性反应,并证明ATP酶活性是在胚性细胞发生过程中形成的。⑶ 内源激素的变化与作用:在体细胞胚诱导过程中内源激素起着关键性作用,内源生长素含量的提高为胚性细胞的诱导奠定了基础,细胞分裂素含量的增加可促进胚性细胞的分裂和增殖,ABA不仅提高了体细胞胚的诱导频率,而且促进了体细胞胚的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11.
12.
伏令夏橙愈伤组织体细胞胚发生中多胺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继代培养8年的伏令夏橙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类型愈伤组织体细胞胚发生能力的差异和多胺水平的变化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胚性愈伤组织的多胺含量高于非胚性愈伤组织,体细胞胚发生能力与多胺水平呈正相关.体细胞胚发生早期Put含量的增加有利于体细胞胚发生.球形胚大量形成时,Spd达到最高值;球形胚发育后期并有少量心形胚形成时Spm达到峰值.随着倍性的增加,伏令夏橙体细胞胚发生能力降低.精氨酸脱羧酶的活性变化与Put水平呈正相关,表明它是调节伏令夏橙体细胞胚发生中多胺水平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3.
14.
15.
华山松胚性愈伤组织诱导与幼胚离体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索华山松(Pinus armandii)体细胞胚胎发生技术对其实施规模化无性繁殖和开展遗传转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1/2LM为基本培养基,通过激素调节等措施对华山松的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和幼胚的离体培养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可达52.71%,但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后没有体细胞胚胎的分化;首次从其子叶期的幼胚中直接诱导出具有根和茎的完整植株,诱导率达92%以上。文章确认了采集的幼胚发育状态对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有重要影响,并对诱导的培养条件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