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赫绒螨属(Hirstithrombium)系1940年Oudemans由倍绒螨属(Diplothrombium)中分立出,当时仅有澳赫绒螨(H.australiense)一种。Thor等(1947)给予以下鉴别特征:两对感器基均在头脊后部,纵向平行地排成两列,每列前后各有感器一个,生于各自的感器基中,别处还有硬刺一根位于其间。每侧有眼两只,离感器基很近。罗马尼亚Feider(1955)记述了此属的第二个种:诺赫绒螨(H.noemiae)。该种与澳赫绒螨不同的主要特征是:(1)感器基在头脊前部;(2)眼着生在前足体两侧边缘,离感区远。Andre(1958)并不同意澳赫绒螨与倍绒螨属分立,并又描述了马倍绒螨  相似文献   

2.
水产贝类新品种大瓶螺的养殖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水产贝类新品种大瓶螺的养殖观察”一文是一个中学科技小组的研究成果。他们选择这种富有经济价值的螺进行养殖,对其生活习性、食物种类、繁殖方法等作了较;细致的观察。这不仅可生动地配合生物学教学,而且对推广养殖这种螺也是很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3.
异色瓢虫是一个分布广泛的多态物种,它的第一性比由X、Y染色体决定,其正常性比为1∶1。谈家桢等首次(1943)在贵州湄潭的野生群体中,发现一只“单生雌”性比异常的雌体,经研究证明这种状况是作母系遗传的,共繁殖到F_4,计产“单生雌”子代247♀♀:0(?)。在繁殖过的8只雌体中,有1只产恢复正常性比子代(用rSR代表“性比异常”一词,用rSR代表“恢复正常性比”一词)。  相似文献   

4.
快速大量繁殖技术,最初只是作为兰的繁殖技术建立起来的。后来逐渐应用于各种植物,现在大部分农作物都能用这种技术进行繁殖。(见附表) 这种技术繁殖效率很高。例如一株大丁草一生就能繁殖100株,比常用的分株繁殖法提高一万倍以上。  相似文献   

5.
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基因是动物骨骼肌生长的负调控基因。本研究在获得MSTN基因双等位突变原代兔的基础上,培育具有“双肌”表型性状和稳定遗传的MSTN^(–/–)纯合突变兔,建立原代MSTN双等位突变兔繁育纯合子后代的方法。应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制备MSTN–/–突变原代兔,原代双等位突变兔与野生型兔配种,产生F1代兔。同一突变系的F1代兔半同胞交配或回交繁殖F2代纯合子兔;后代兔利用基因组DNA PCR扩增产物序列分析和T载体克隆测序鉴定用于筛选纯合子兔;14–19周龄MSTN基因突变兔称量体重。MSTN基因突变兔臀大肌组织切片,统计分析肌纤维横截面积。获得5只MSTN基因突变原代兔,其中3只用于纯合子培育,共获得15只(5种突变子)纯合突变兔(M2-a:3只;M2-b:2只;M3-a:2只;M7-a:6只;M7-b:2只)。在14–19周龄,MSTN^(–/–)纯合突变兔体重极显著高于同龄MSTN+/+野生型兔(平均(2718±120)g和(1969±53)g,P<0.01,同龄体重提高38.0%);纯合突变兔的臀大肌纤维平均截面积极显著高于野生型兔((3512.2±439.2)μm^(2)和(1274.8±327.3)μm^(2),P<0.01),也显著高于MSTN^(+/–)半合子兔((3512.2±439.2)μm^(2)和(2610.4±604.4)μm^(2),P<0.05)。本研究成功培育了5种MSTN^(–/–)基因纯合突变兔,且有明显瘦肉表型。研究表明,应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获得的原代双等位突变兔为非嵌合体突变兔,突变性状遗传后代;原代双等位突变兔后代分离为两个不同突变子,并都呈现“双肌”表型;F1代单等位突变兔通过近交或回交可获得MSTN^(–/–)纯合突变兔。该研究在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培育优良家畜品种方面取得了实验进展。  相似文献   

6.
高原鼠兔种群繁殖生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5—1988年,在青海湖黑马河地区以耳标法对高原鼠兔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在繁殖群体中主要是来自上年出生的第1、2胎的鼠兔(82.85%),第3胎和老体占少数。成年雌鼠兔100%参加繁殖,通常年产3胎,有的年份可产4胎或5胎。产仔数1—8只(平均为4.52±0.12),1只雌鼠兔终生可产2—29只。妊娠期为22.2±0.13天。洞内哺乳期为11.65±0.01天。有的年份当年出生的少数雌鼠兔到36.8+3.05日龄可达到性成熟并参加繁殖,生1—2胎。雄鼠兔性成熟较晚。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北京(As高发)、广西南宁(As低发)两地区的人、兔(“易感”As)及狗(“不易感”As)胸主动脉中三种蛋白聚糖(CSPG,DSCSPG及HSPG)的含量。结果表明:a.广西南宁样品的总PGs,HSPG及DSCSPG含量均高于北京,尤以HSPG差异显著。b.兔、狗胸主动脉PG总量均低于人的。其中HSPG,CSPG含量及百分率以及兔的DSCSPG含量亦低于人的相应PG含量,而狗的DSCSPG含量与人的类似。c.南宁人及狗的DSCSPG含量及相对百分率虽高,但其DSCSPG中DS链所占相对百分率低于北京人和兔的。以上结果提示动脉壁PG质与量的差异可能与AS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8.
知识果味派     
<正>探索小勇士:张敬琪(合肥)天鹅绒真的是天鹅的绒毛做的吗?天鹅绒是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织物,如果真的是用天鹅的绒毛制成的,那要"牺牲"多少只天鹅呀!事实上,天鹅绒是一种人造织物,一面有绒头,一面没有。有绒的那一面绒头密布,可以产生类似动物皮毛那样柔滑闪亮的效果,人们认为只有天鹅这种高贵动物的羽毛才能媲美这种织物的柔软美丽,于是便把它起名叫"天鹅绒"。【知识布丁】Q:天鹅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A:天鹅身上长着一层厚厚的羽毛,那些羽毛外表有一层油脂,水就不会沾湿羽毛了。  相似文献   

9.
根据表型性状选取少量辽宁绒山羊个体,直接进行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IGF-Ⅰ)基因5'调控区克隆测序以确定单核苷酸多态(SNP)位点,共发现4个SNPs,分别是G→C(388 bp)、A→G(668 bp)、A→C(719 bp)、G→A(752 bp)的突变,导致5'调控区305~800 bp中比野生型个体减少一个CdxA转录因子结合位点,但C/EBP的值(89.2)高于野生型(88.5).然后通过引入错配碱基创造酶切位点技术和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520只辽宁绒山羊进行基因型检测,结果表明,每个SNP位点在本群体中都有AA(野生型)、AB和BB(突变型)三种基因型,且4个SNPs位点共有13种单倍型组合.将不同SNP的基因型及单倍型组合与绒产量、绒纤维细度和绒纤维长度进行关联分析发现,SNP2位点的AA基因型绒纤维细度极显著低于AB型和BB型(P<0.01),而SNP4位点AA基因型产绒量显著高于AB型和BB型(P<0.05),单倍型组合H7H7与产绒量和绒纤维细度均有显著相关(P<0.05).IGF-Ⅰ基因可能是影响绒山羊产绒性状的主要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0.
脊椎动物的“配偶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家都知道,有性动物需要与异性交配才能繁殖。在交配之前,它们必须找寻配偶,而1只动物的配偶数目、求偶过程、对配偶的选择(mate choice)、以及对下一代的产出(parental investment),可以总括称为繁殖习性。 由于以上各种繁殖行为各有不同,可以组合成非常之多的繁殖习性。为了简单起见我将1只动物配偶的多少称为“配偶制度”。本简介主要限于脊椎动物,因为我们对这些动物认识比较多,无脊椎动物的生殖方法很复杂,有待更深入的研究和整理。还有,外文作者所用的术语和定义并不清楚一致,往往造成了很多混乱,例如,英文的“mating system”(我翻译为“配偶  相似文献   

11.
介绍一种新型的实验动物—高原鼠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鼠兔属动物的早期人工饲养开始于Dice对科罗拉多鼠兔(Ochotona priceps saratilis)的试养,室内繁殖未成功,直至1969年Puget从阿富汗喀布尔地区,捕获野生的阿富汗鼠兔(O. rufescens rufescens),并在人工饲养下繁殖成功。日本1974年引进作为基础对其进行实验动物化培育,供医学生物学研究用,目前已成为法、美和日本等国的实验动物。 高原鼠兔(O. curzoniac)的人工饲养始于60年代,由于鼠兔繁殖生物学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达乌尔鼠兔是我国典型草原区的主要鼠种之一,对其繁殖特征知之甚少。作者于2009年7-11月和2010年4-9月在内蒙古典型草原区采用整洞群夹捕的取样方法捕获了199只达乌尔鼠兔(Ochotona dauurica),对其种群数量、性比、繁殖特征和年龄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2009年鼠兔数量118只,2010年81只;雌鼠数量显著多于雄鼠;达乌尔鼠兔的繁殖期为3-9月,高峰期集中在4-6月份,平均胎仔数为6.15±0.50(n=13);2009年的7-9月幼年和亚成年比例均小于50%,成年个体成为种群的重要成分;2010年幼体主要集中在5-7月份,且6月和7月幼体和亚成体的数量超过了成年鼠兔的数量,8-9月份种群的主要成员为亚成年和成年鼠兔。达乌尔鼠兔种群繁殖特征是对草原环境适应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高原鼠兔种群敏殖生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5-1988年,在青海湖黑马河地区以耳标法对高原鼠兔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在繁殖群体中主要是来自上年出生的第1、2胎的鼠兔(82.85%),第3胎和老体占少数。成年雌鼠兔100%参加繁殖,通常年产3胎,有的年份可产4胎或5胎。产仔数1-8只(平均为4.52±0.12),1只雌鼠兔终生可产2-29只。妊娠期为22.2±0.13天。洞内哺乳期为11.65±0.01天。有的年份当年出生的少数雌鼠兔到36.8±3.05日龄可达到性成熟并参加繁殖,生1-2胎,雄鼠兔性成熟较晚。  相似文献   

14.
日蒙公司最近宣布培育樱鳟和金鲑4倍体获得成功。4倍体与2倍体杂交,就很容易培育3倍体鱼介类。除此之外,还能应用于优良基因的保存、新品种的培育、育种等。日蒙培育全雌3倍体现有的技术达到3倍体化,成功率为80~90%。商业上是很标准的,所以4倍体化的技术与其说培育全雌3倍体,莫如说应用于新品种的培育等。日蒙公司利用加压处理阻止第一卵分裂,培育出4倍体。取得最大成的味之素公司用(?)  相似文献   

15.
根据表型性状选取少量辽宁绒山羊个体,直接进行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IGF-Ⅰ) 基因5′调控区克隆测序以确定单核苷酸多态(SNP)位点,共发现4个SNPs,分别是G→C (388 bp)、A→G (668 bp)、A→C (719 bp)、G→A (752 bp)的突变,导致5′调控区305~800 bp中比野生型个体减少一个CdxA转录因子结合位点,但C/EBP的值 (89.2)高于野生型 (88.5).然后通过引入错配碱基创造酶切位点技术和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RFLP)方法,对520只辽宁绒山羊进行基因型检测,结果表明,每个SNP位点在本群体中都有AA (野生型)、AB和BB (突变型) 三种基因型,且4个SNPs位点共有13种单倍型组合.将不同SNP的基因型及单倍型组合与绒产量、绒纤维细度和绒纤维长度进行关联分析发现,SNP2位点的AA基因型绒纤维细度极显著低于AB型和BB型 (P < 0.01),而SNP4位点AA基因型产绒量显著高于AB型和BB型 (P < 0.05),单倍型组合H7H7与产绒量和绒纤维细度均有显著相关(P < 0.05).IGF-Ⅰ基因可能是影响绒山羊产绒性状的主要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6.
大绒鼠Eothenomys miletus是云南省野鼠鼠疫疫源地的主要宿主动物之一.本研究对云南部分地区大绒鼠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基因的部分序列进行分析,探讨云南不同地理种群大绒鼠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共获得7个采样点140只大绒鼠的cyt b基因序列,共发现变异位点109个,定义51个单倍型,所有种群均为...  相似文献   

17.
草兔繁殖生物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卢欣 《兽类学报》1995,15(2):122-127
本文分析了1991年1-10月获自山西省东南部丘陵山区以及1990-1993年10月至翌年1月获自该省各地草兔的有关繁殖特征。草兔的繁殖季节为1-9月,雄性进入性活动的时间早于雌性。生殖腺测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其峰值在4月和5月。当年兔3-4月龄时性可成熟,但达到性成熟月龄的当年兔只有51.7%在7、8月参加繁殖。怀孕个体见于2-9月,3月怀孕率最高,此后逐渐下降。胎仔数1-7只,5月最多,年均值3.6只,每只雌兔年产幼兔12.9只。  相似文献   

18.
一种醇类雄性不育剂对高原鼠兔精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隶属于兔形目(Lagomorpha),鼠兔科(Ochotonidae),又名黑唇鼠兔,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及其边缘地带,栖息于海拔4 000 m左右的宽谷草原草甸区(王酉之和胡锦矗,1999),在食物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青藏高原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若尔盖湿地水位下降等因素,高原鼠兔在若尔盖湿地繁殖加快,高原鼠兔成了危害草原生态系统的主要害兽(刘少英,2005).1997年,若尔盖湿地高原鼠兔平均种群密度为6 400只/km2(刘少英和冉江洪,1999),据我们2007年的调查显示,平均种群数量上升到25 000只/km2,控制鼠兔数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9.
丁卯话虫兔     
<正> 丁卯年来谈兔子和昆虫之间的联系较难,素材不多,还得“丁是丁,卯是卯”才行。 甲.蛾与兔 鳞翅目昆虫的翅和身上覆有各式各样的鳞片和毛。夜蛾科(Noctuidae)有一种白色的剑纹夜蛾,学名是Acronicta leporinaLinmeus,其种名leporina则由拉丁词lepor(兔子)-ina(相似)所组成的。这种夜蛾广布于我国(东北、西北)、日本、苏联、欧洲及北美,幼虫为害杨树。它有个亚种名是A.leporinaleporella Staudinger,是由lepor-(兔)-ella(小)构成。都说明它那身白色为主的鳞毛很象个小兔子,因此建议其中名就直译为“兔剑纹夜蛾”  相似文献   

20.
本文比较了蛇肌GAPDH和兔肌GAPDH的稳定性。发现蛇肌Apo-GAPDH的热稳定性比兔肌Apo-GAPDH 和Holo-GAPDH 强。蛇肌Apo-GAPDH 的“熔点”为62.5℃。C,兔肌Apo-GAPDH 的“熔点”为52.5℃。55℃蛇肌Apo-GAPDH 的热失活速度比兔肌Apo-GAPDH 小得多,蛇肌Apo-GAPDH 活力损失一半的时间(t_(1/2)为1.2小时;兔肌Apo-GAPDH t_(1/2)为1.4分。Holo-GAPDH t_(1/2)为2.6分。热失活速度符合一级反应作图。底物存在热失活速度变小,NAD~ 对热失活的保护作用最大,当[NAD~ ]/[E]=240时,热失活速度蛇肌GAPDH 小32倍,兔肌GAPDH 小165倍,但蛇肌GAPDH 仍比兔肌GAPDH 稳定。蛇肌GAPDH 与兔肌GAPDH 的最适pH 相同,pH 稳定性蛇肌GAPDH 比兔肌GAPDH 强。蛇肌Apo-GAPDH 在pH4.9~9.4稳定,兔肌Apo-GAPDH 的pH 稳定范围在pH6.1~8.1。ATP 在0℃也引起蛇肌GAPDH 失活,失活速度比兔肌GAPDH 小。结果表明蛇肌GAPDH 比兔肌GAPDH 稳定性强、结构紧密、亚基间结合力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