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草八角精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PGC,GC/MS及IR方法研究了草八角精油化学成分为:芳樟醇(0.08%)、胡椒酚甲醚(21.94%)、顺式大茴香醚(0.03%)、茴香醛(0.05%)、反式大茴香醚(75.39%)、大茴香丙酮(0.03%)、石竹烯(0.08%)、蛇麻烯(0.15%)、异愈疮木烯(0.01%)等10个组分。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气相色谱和毛细管色谱-质谱-计算机法,分离了球花毛麝香[Adenosma indi-anum(Lour.)Merr]挥发油组分54个,鉴定了35个成分,并测定了含量。主要成分有α-蒎烯、β-蒎烯、柠檬烯、对伞花烃、桉树脑、芳樟醇、小茴香酮、甲基茴香醚和δ-愈疮木烯。  相似文献   

3.
中国八角科植物拾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种国产八角科植物做了补充或修订。恢复了华中八角和匙叶八角;将川茴香作为华中八角的变种;将短柱八角归并至匙叶八角,滇南八角归并至小花八角;报道了一些省级分布新纪录。  相似文献   

4.
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了小花琉璃草精油的化学成分,鉴定了茴香脑、爱草醚、小茴香酮、对-甲氧基-苯甲醚等64个化合物,并用气相色谱测定了精油中各成分的相对含量。  相似文献   

5.
八角属植物分类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林祁 《植物研究》2001,21(2):161-174
根据对18个国家和地区121个标本馆收藏的万余份八角属植物标本研究,结合在国内8个省区野外调查、采集、引种和对生长发育与物侯的观察,本文对世界性八角属植物做了分类学修订。根据花蕾和花被片形态特征的变异,将八角属分为2组:八角组-含9种1亚种,其花蕾卵球形,花被片长圆形、椭圆形、披针形至狭舌状,扁平;八角茴香组-含25种2亚种1变种,其花蕾球形,花被片宽卵形至圆形,下凹。将凹脉组作为八角组的新异名,圆被亚属作为八角茴香组的新异名;指定了红茴香和柬埔寨八角的后选模式。本文还分析了八角属植物的分类学性状,作出有分类检索表,提供有各种植物的地理分布资料,列举出查阅的主要标本,并对各分类单元均作了分类学注释。  相似文献   

6.
八角属植物分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林祁 《植物研究》2001,21(3):321-334
根据对18 个国家和地区121 个标本馆收藏的万余份八角属植物标本研究, 结合在国内8 个省区野外调查、采集、引种和对生长发育与物侯的观察, 本文对世界性八角属植物做了分类学修订。根据花蕾和花被片形态特征的变异, 将八角属分为2 组:八角组-含9 种1 亚种, 其花蕾卵球形, 花被片长圆形、椭圆形、披针形至狭舌状, 扁平;八角茴香组-含25 种2 亚种1 变种, 其花蕾球形, 花被片宽卵形至圆形, 下凹。将凹脉组作为八角组的新异名, 圆被亚属作为八角茴香组的新异名;指定了红茴香和柬埔寨八角的后选模式。本文还分析了八角属植物的分类学性状, 作出有分类检索表, 提供有各种植物的地理分布资料, 列举出查阅的主要标本, 并对各分类单元均作了分类学注释。  相似文献   

7.
光照长度对茴香植株生长及精油含量和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人工遮光的方法,设计3个光照长度:从15:00遮光、17:00遮光和不遮光,研究不同光照长度对茴香生长和精油含量及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茴香株高、植株节数、鲜重均以17:00遮光较高,不遮光次之,15:00遮光较低;茴香植株干重、全碳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和叶绿素a/叶绿素b均随光照长度的增加而增加;全氮含量、蛋白氮含量随光照长度的增加而减小;精油含量(0.61-1.20mL.(100g)-1DM)、单株精油产量(0.007-0.021mL)随光照长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处理间差异显著。精油共鉴定出22种成分,不同光照长度处理的茴香精油成分种类没有差别,且大多数成分的相对含量差异不显著。精油第一主要成分反式-茴香脑含量为47.40%-48.51%,第二主要成分柠檬烯含量为31.69%-33.26%,处理之间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顶空固相微萃(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测定白花泡桐、兰考泡桐、楸叶泡桐、毛泡桐和白花泡桐天然杂种花中的挥发性成分,分析不同种间挥发性成分组成和相对含量,并对其进行聚类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5个不同种泡桐花中共鉴定出45种挥发性物质,主要包括12种萜类、8种醇类、7种酯类、3种酚类、6种醛类、2种木脂素、2种苯类、2种酮类、2种烷烃和1种醚类共10类物质;5个泡桐种共有挥发性组分7种,包括1种萜类、2种醇类、1种酯类、2种酚类、1种酮类,且其特有物质分别为9、1、4、3、0种;5个泡桐种均以醇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最高,且醇类化合物中均以1-辛烯-3-醇和3-辛醇的相对含量较高;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楸叶泡桐和毛泡桐相似性较高,而白花泡桐与其他种泡桐相似性均较低;第一主成分(PC1)和第二主成分(PC2)之和为70.7%,PC1的主要贡献物质为酯类、烷烃、萜类、醚类、酮类、醇类和苯类,PC2的主要贡献物质为酚类、醇类、醛类、酮类、醚类、苯类和木脂素;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筛选出1-辛烯-3-醇、1,2,4-三甲氧基苯和顺式茴香烯等11种标志性差异挥发性成分。本研究可为不同种泡桐花挥发性成分的精准评价及高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王桂青  成桂仁   《广西植物》1987,(2):181-184
从金耳环(Asarum gracilipes C S Yang,)全草中提取精油,并经柱层析分为A_1,A_2,A_3.A_4四部分。与辽细辛(A.heteropoides)精油对照。经药理实验证明。金耳环和辽细辛都有较好的中枢抑制作用,金耳环精油的A_2.A_3部分镇痛作用较好。经GC/MS/DC联用仪分析检索,在金耳环精油中鉴定出28个已知化学成分,A_2部分主要成分为:2,3-二甲基-5-甲氧基苯酚,黄樟醚和细辛醚。A_3部分主要成分为龙脑,甲基丁香酚,橙花叔醇,2,3,4.5-四甲氧基苯丙烯,茴香酸丙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相似文献   

10.
桂产罗勒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汝梅  李耀华   《广西植物》2006,26(4):456-458
采用GC-MS法建立桂产罗勒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罗勒挥发油,用GC-MS联用技术分离并鉴定其成分,并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成分的相对含量。共鉴定出54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0.21%。桂产罗勒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对烯丙基茴香醚、(+)表-双环倍半水芹烯、3,7,11-三甲基-(Z,E)-1,3,6,10-十二碳四烯,与文献报道的其他产地的罗勒油的化学成分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秦岭植物区系新资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东  赵桦   《广西植物》2000,20(1):40-41
报道了 2个采自秦岭的新记录科——小二仙草科 Haloragidaceae,茨藻科 Najadaceae植物新分布类群  相似文献   

12.
外部因子对蝴蝶兰叶片原球茎状体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对影响蝴蝶兰叶片原球茎状体 (PL B,Protocorm - like- body)发生和植株再生的外部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BA是决定原球茎状体发生的主要因子 ;苹果汁、香蕉汁和椰子汁明显促进原球茎状体的形成 ;在 MS+BA5mg/L+椰子汁 15%的培养基中 ,蝴蝶兰叶片原球茎状体的诱导率可达 6 0 %以上 ;活性炭可有效防止外植体叶块变褐死亡 ;多效唑 1.5mg/L可促进再生植株根的形成 ,使叶片变厚变短变绿 ,使试管苗移栽成活率达 95%以上  相似文献   

13.
韦毅刚  李光照  郎楷永  王任翔   《广西植物》2000,20(3):217-227
从植物区系分布分析着手 ,重点阐述了国产蜘蛛抱蛋属植物所在各种植被类型及其生境特点。现知全世界该属植物约有 50种 ,中国产 4 7种 (占该属种数的 94 % ) ,其中特有种 4 5种 (占该属种数的 90 % )。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南尤其广西的 5个天然植被型 8个植被亚型中 ,特别在季雨林和常绿阔叶林中的种类最为丰富 (约 2 3种 )。它们是群落组成中一个不固定的成员 ,对环境中的荫闭度、湿度和土壤条件有着严格的要求。天然林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它们的生存和发展。因此 ,要保护好该属植物并使其发展 ,最重要的就是优先保存好它们赖以生存的天然林  相似文献   

14.
萝卜贮藏期过氧化物酶活性及同工酶谱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萝卜贮藏期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变化和作用 ,利用愈创木酚法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检测在贮藏期萝卜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及同工酶谱 ,实验结果表明 :不同品种的萝卜在不同贮藏时期其过氧化物酶活性及同工酶谱存在差异。贮藏时间越长过氧化物酶活性越高 ,同工酶谱酶带增多。萝卜色素含量越高 ,POD活性也越高 ,因此 ,在萝卜贮藏期有可能过氧化物酶在清除细胞内H2 O2 方面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低温打蜡对贮藏菠萝黑心病控制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常温、低温、低温加打蜡 3种贮藏条件下菠萝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 (TSS)、可溶性糖醛酸、多聚半乳糖醛酸酶 (PG)和多酚氧化酶 (PPO)等因素的变化 ,及它们对黑心病发生及发展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 ,低温加打蜡可以延缓果肉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醛酸含量的下降 ,降低 PG和 PPO的活性 ,降低黑心病的发病率 ,较好的保持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6.
八角茴香春果和秋果以及不同部位的莽草酸含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HPLC法对不同季节和不同部位的八角茴香药材主成分莽草酸的含量进行分析,发现枝条、叶片、春果、秋果的莽草酸含量依次为2.64%、4.94%、8.63%、12.16%;色谱条件:Venusil HILIC(5μm,4.6 mm×250 mm)色谱柱,流动相:乙腈-0.5%三氟乙酸(95:5),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10 nm。莽草酸进样量在0.001~6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莽草酸的线性回归相关系数r=0.9984,平均回收率为98.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26%。该研究为制定八角茴香药材质量检测标准提供了简便、快速、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农杆菌介导的枳壳转化系统建立研究初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枳壳为对象 ,进行了农杆菌介导的上胚轴转化系统建立研究 ,得到了携带柑桔衰退病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的枳壳转化植株。研究表明 :枳壳各类外植体中 ,上胚轴是较好的转化材料 ;上胚轴出芽部位主要在形态学上端。以卡那霉素为选择剂 ,外植体水平面放置时 ,选择剂的剂量是 50~ 70mg/ L。转化研究中发现感染液中乙酰丁香酮 10 0μmol/ L的加入促进转化外植体 Gus表达阳性率的提高。延迟 1a的选择培养 ,有助于 Gus阳性芽的增多。所得 Gus阳性无性系经 Southern blot杂交检测 ,证明外源基因已稳定整合到了植物基因组中 ,所得 Gus阳性植株确为携带柑桔衰退病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的转化植株  相似文献   

18.
王青锋  王玉国  潘明清   《广西植物》2000,20(1):27-31
莽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南省宜章县境内 (2 4°52′0 0″~ 2 5°0 3′12″N,112°4 3′19″~ 113°0 0′10″E) ,属南岭支脉。作者对该地区水生维管束植物及其生境进行了考察 ,采集到水生沼生维管束植物30科 4 7属 6 7种 ,其中 30种为莽山地区新记录。在比较沼泽和湖泊水生植物群落结构特点的基础上 ,讨论了沼泽作为水生植物重要生境的意义 ,建议对作为珍稀濒危水生植物重要产地的长江以南山地沼泽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9.
The metabolic fate of newly absorbed cholesterol and phytosterol is orchestrated through adenosine triphosphate-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G5 and G8 heterodimer (G5G8), and acyl CoA:cholesterol acyltransferase 2 (ACAT2). We hypothesized that intestinal G5G8 limits sterol absorption by reducing substrate availability for ACAT2 esterification and have attempted to define the roles of these two factors using gene deletion studies in mice. Male ACAT2(-/-), G5G8(-/-), ACAT2(-/-)G5G8(-/-) (DKO), and wild-type (WT) control mice were fed a diet with 20% of energy as palm oil and 0.2% (w/w) cholesterol. Sterol absorption efficiency was directly measured by monitoring the appearance of [(3)H]sitosterol and [(14)C]cholesterol tracers in lymph after thoracic lymph duct cannulation. The average percentage (± SEM) absorption of [(14)C]cholesterol after 8 h of lymph collection was 40.55 ± 0.76%, 19.41 ± 1.52%, 32.13 ± 1.60%, and 21.27 ± 1.35% for WT, ACAT2(-/-), G5G8(-/-), and DKO mice, respectively. [(3)H]sitosterol absorption was <2% in WT and ACAT2(-/-) mice, whereas it was up to 6.8% in G5G8(-/-) and DKO mice. G5G8(-/-) mice also produced chylomicrons with ~70% less cholesterol ester mass than WT mice. In contrast to expectations, the data demonstrated that the absence of G5G8 led to decreased intestinal cholesterol esterification and reduced cholesterol transport efficiency. Intestinal G5G8 appeared to limit the absorption of phytosterols; ACAT2 more efficiently esterified cholesterol than phytosterols. The data indicate that handling of sterols by the intestine involves both G5G8 and ACAT2 but that an additional factor (possibly Niemann-Pick C1-like 1) may be key in determining absorption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20.
谢义林   《广西植物》1988,(2):191-195
本文将灰色系统理论中拓扑预测的阀值ξi从一常量延伸为一变量,使拓扑预测的功能得到拓广,并利用拓广后的方法对广西八角产量的大小年作了预测,并获得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