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Quox—1基因同源序列在人胚早期发育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Quox-1基因的特异性片段b2为探针与人基因DNA作Southern杂交,结果显示,人基因组中存在Quox-1基因的同源序列。结果表明其表达有明显的时间和空间特异性。胚龄30天以前,Quox-1基因的同源序列在人胚包神经管等许多部位表达,30天以后表达部位局限于脊索、心肌细胞、生机节、消化道上皮及周皮等处。  相似文献   

2.
利用基因改造的方法可以优化外源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利用逆转录PCR技术从原代培养的人成纤维细胞中克隆出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在不改变氨基酸序列的前提下对该基因的上游部分序列进行改造,并将其插入表达载体pET-3c,转入大肠杆菌阳BL21(DE3),IPTG诱导表达,表达蛋白占菌体总蛋白的30%以上,并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3.
以PCR方法从克隆的EGFR胞外区cDNA中扩增编码EGFR-L2结构域的DNA片段,在其3′端加入编码His6标签的序列,与pET-3c连接构建EGFR-L2原核表达载体。该蛋白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获得高效表达,免疫印迹分析表明表达产物全部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分步透析法和稀释法都不能获得可溶性复性产物,而Ni2+-NTA柱上复性法不仅能够获得可溶性的EGFR-L2蛋白,而且产物同时得到高度纯化,纯度>95%,复性的EGFR-L2与其配基EGF具有特异性的结合活性,但亲和力较低。这表明His6标签不但便于纯化目标蛋白,而且可利用Ni2+-NTA柱进行柱上复性,适用于不易通过常规方法复性的重组蛋白的制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TGFβ1及TβRI、TβRII在大鼠整胚及软骨雏形中的表达,初步探讨它们与大鼠整胚及软骨雏形发育间可能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制.方法 半定量RT-PCR分析3种因子在13~17 d全胚中的变化情况;免疫组化法观察3种因子在13~17d软骨雏形中的表达及该组织发育结构特点.结果 半定量RT-PCR显示,3种因子在发育13~15 d表达呈递增趋势,16~17 d出现下降.免疫组化显示,TGFβ1主要位于软骨雏形内的软骨骨祖细胞,TβRI、TβRII即可位于软骨骨祖细胞内,也可位于软骨外周的膜上及软骨雏形周围的间质内.结论 TGFβ1及TβRI、TβRII在大鼠整胚及软骨雏形发育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尤其是对组织器官形态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14(Fn14)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外显子19缺失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9月至2013年11月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收治的125例原发性EGFR外显子19缺失的NSCLC组织及与之相对应的30例正常肺组织为研究对象,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和比较其Fn14的表达,分析Fn14的表达与原发性EGFR外显子19缺失的的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Fn14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胞膜和胞质中。在125例原发性EGFR外显子19缺失的NSCLC组织中,Fn14的阳性表达率为100%,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P<0.001)。鳞癌和腺癌NSCLC组织中Fn14的阳性表达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106);不同病理分化程度、不同TNM分期的NSCLC组织中Fn14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0、P=0.000)。Fn14蛋白的表达与EGFR外显子19缺失的NSCLC的淋巴结转移状态、肿瘤大小以及肿瘤解剖学分类均显著相关(P=0.000、P=0.029、P=0.000、P=0.026),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均无关(P=0.816、P=0.122、P=0.816)。结论:Fn14在原发性EGFR外显子19缺失的NSCLC中呈异常高表达,EGFR外显子19缺失突变很可能通过上调Fn14通路,促进NSCLC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在胚泡着床过程中的作用。本文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EGE及其受体在胚泡着床前后小鼠子宫内膜中的转录和表达。结果显示:未孕和受精后第4-5天,子宫内膜表面上皮和腺上皮细胞仍呈EGF,EGFR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阴性着色,受精后第4-5天子宫内膜基质细胞EGF及其受体转录和表达较未孕期增强,受精后第6天,EGF及其受体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阳性着色主要分布于初级蜕膜带(primary decidual zone,PDZ);随着胚泡植入的进行,PDZ区蜕膜细胞EGF及其受体的转录和表达明显减少,而PDZ周围蜕膜细胞EGF及其受体的转录和表达增强,结果提示,EGF是小鼠胚泡着床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调节因子。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研究存活素(Survivin)、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95例为宫颈癌组,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70例为宫颈上皮内瘤变组,取同期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宫颈炎患者50例纳入对照组。采集三组患者的宫颈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各组织标本中的Survivin、bFGF、VEGF的阳性率、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Survivin、bFGF、VEGF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各指标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宫颈癌组、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的Survivin、bFGF、VEGF的阳性表达率、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宫颈癌组高于宫颈上皮内瘤变组(P0.05)。Survivin、bFGF、VEGF的表达与宫颈癌患者的年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无关(P0.05),而与宫颈癌肿瘤的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Survivin、bFGF、VEGF三者间的表达水平两两呈正相关(P0.05)。结论:Survivin、bFGF、VEGF的表达水平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联,并且三种指标间呈明显的正相关性,可能对于宫颈癌肿瘤组织的浸润、转移、分期发挥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融合表达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胞外功能区,为制备针对该分子的特异性抗体提供可用的靶标抗原。方法:通过PCR扩增EGFR胞外区基因,将其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ABhFc中,重组质粒瞬时转染HEK293T细胞,进行EGFR的瞬时分泌表达,纯化获得电泳纯级的分泌蛋白,并通过ELISA、Western印迹、Biacore3000系统对融合蛋白进行鉴定。结果:经测序证实扩增得到了正确的EGFR胞外区基因序列,SDS-PAGE初步确认获得了单、双体的EGFR胞外区,ELISA检测证实双体融合蛋白hFc-EGFR可与商业化的EGF特异性结合,Western印迹检测证实单体融合蛋白His-EGFR可与商业化抗体特异性结合;经Biacore3000蛋白分子相互作用系统测定,双体融合蛋白hFc-EGFR与商业化抗体爱必妥的亲和力达0.5 nmol/L。结论:利用哺乳动物细胞HEK293T分泌表达系统获得了结构正确的单、双体2种类型的EGFR胞外区融合蛋白纯品,将用于抗EGFR特异性抗体的筛选。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探讨高温致神经管畸形的机制, 本文利用我们已经建立的高温致神经管畸形金黄地鼠模型, 在神经管发育的不同阶段,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了高温对神经管及其周围间充质中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 th Factor, NGF) 和NGF受体 (trkA) 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 NGF及其受体广泛分布于神经管及其周围间充质内, 并随胎龄增加而呈规律性变化, 高温处理后的胚胎神经管上皮及其周围间充质中NGF及其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反应不同程度的减弱。结果提示, 神经管NGF及其受体的减少, 可能是高温致神经管畸形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人输卵管粘膜凝集素受体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正常、妊娠及慢性炎症三种状态下输卵管粘膜凝集素受体表达及其相互关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方法,以六种生物素化的凝集素为探针,对以上三种状态下的输卵管粘膜凝集素受体进行标记。结果表明PNA.UEA-1.SJA的表达在分泌期比增生期为强;妊娠时输卵管壶腹部粘膜DBA、PNA、SJA表达比分泌期为强,而UEA-1表达比分泌期减弱;慢性输卵管炎粘膜凝集素受体的表达与输卵管妊娠时接近或相同。提示:月经周期中输卵管粘膜凝集素受体的表达受雌激素及孕激素的调节;输卵管妊娠时的表达除受雌孕激素的影响外,还可能与着床时胚泡的局部作用有关;慢性输卵管炎易致输卵管妊娠的因素之一,可能与输卵管粘膜凝集素受体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3.
BDNF和NT—3在鸡胚脊髓发育中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营养因子3(NT-3)在脊髓发育中的表达。取Hamburger 30期和40期鸡胚腰段脊髓制作20μm厚冰冻切片,分别用BDNF和NT-3抗体行ABC免疫组化染色。观察BDNF、NT-3样免疫阳性反应物(BDNF-IR、NT-3-IR)在两时相脊髓的分布。结果显示:30期组,BDNF-IR主要分布于脊髓腰段腹角神经元的核周质及神经突起内。NT-3-IR则仅限于腹角前群神经元,胞核、胞浆均梁色;40期组,BDNF-IR除腹角染色外,还扩展至整个脊髓肖解神经元及神经突起。另外,亦见一些BDNF-IR的胶质细胞。与之类似,NT-3-IR除分布于腹角前群神经元外,中间带、背角内亦出现了些NT-3阳性神经元。结果表明:BDNF和NT-3在脊髓的表达随发育进程由腹角向背角扩展。提示:BDNF和NT-3的生理作用与脊髓的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了人胎前额叶皮质中神经肽Y(NPY)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的发育。结果显示,NPY阳性神经元最早于16周出现于前额叶皮质的皮质下板,为未成熟的双极神经元。随着胎儿生长,皮质下板的NPY阳性神经元数量逐渐增加,胞体增大,着色加深,突起增多增长。30周后较少数量的NPY阳性神经元也见于皮质的Ⅵ层及白质,皮质其它层阳性神经元数量很少。28周后皮质内还能见到各种走向的NPY阳性神经纤维,其数量随胎儿生长而增加。本研究提示,与其它动物相比,人类大脑皮质NPY阳性神经元出现较早,其成熟过程基本上在出生前完成  相似文献   

15.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ABC法检测了 43例乳腺癌中的组织蛋白酶 D和 nm 2 3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组织蛋白酶D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 76 .7% (33/43)。 43例乳腺癌中 2 5例伴有淋巴结转移 ,18例无淋巴结转移 ,其组织蛋白酶D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92 % (2 3/2 5 )及 5 5 .6 % (10 /18) ,两者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 nm 2 3基因蛋白在 43例乳腺癌中阳性率为 72 .1% (31/43)。在有淋巴结转移和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中 nm2 3基因蛋白阳性率分别为 6 0 % (15 /2 5 )及80 .9% (16 /18) ,nm2 3基因蛋白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显著负相关 (P<0 .0 5 )。结果提示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无淋巴结转移 ,但组织蛋白酶 D表达阳性 ,nm2 3基因蛋白表达阴性的患者 ,可能具有潜在的复发和转移倾向 ,应多加关注 ,并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6.
人神经干细胞的体外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奔  李兰英  庞智玲 《细胞生物学杂志》2002,24(4):245-249,T002
本实验利用有丝分裂因子,体外诱导生成人神 经干细胞(NSCs),观察其生长特性并进行鉴定。取胎龄10-22周的大脑半球,分散细胞后种于添加表皮生长因子(EGF,20ng/ml)和/或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20ng/ml)的培养基中。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鉴定分化后的细胞类型。同时,进行细胞克隆分析、传代培养及端粒酶活性检测。结果显示:NSCs呈悬浮生长的干细胞球,其特异性抗原nestin阳性。NSCs具有增殖能力,可连续传代而不丢失其增殖和多分化潜能的干细胞特性。撤除EGF和bFGF的作用,细胞停止分裂,并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克隆分析显示NSCs生长呈密度依赖性。人NSCs表达较低的端粒酶水平,并随培养时间延长而下调。研究表明,利用有丝分裂因子,可在体外成功诱导生成人NSCs,其生长,分化受内外源因素的调节,相关的机制还有待阐明。  相似文献   

17.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人正常腺上皮中MUC6基因的表达,揭示MUC6基因在正常人腺上皮组织中的分布异质性及其特点.结果显示MUC6基因编码的核心蛋白及其mRNA主要分布于正常胃粘膜胃腺的基底部,上皮细胞无MUC6基因表达,呈细颗粒状,位于细胞核周,胃底、胃窦的表达无区别;十二指肠绒毛上皮内的表达呈弥漫性,均质状,杯状和柱状细胞的表达类似,杯状细胞的粘液滴内未测得MUC6基因产物;空肠、结肠组织中无MUC6基因的表达;胆囊上皮组织内有强阳性MUC6核心蛋白的表达,而宫颈上皮中表达较弱.实验提示MUC6基因的表达存在异质性及器官特异性.  相似文献   

18.
芍药胚和胚乳早期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芍药(Paeonia lactiflora)的胚和胚乳的早期发育,主要结论是:1,开花后4—20天,合子核反复分裂形成多核原胚。2.原胚及胚乳游离核分裂均以有丝分裂为主,晚期有无丝分裂和多倍体核;3,细胞壁形成可由纺锤丝间和自由壁两种方式进行。原胚壁形成由合点端向珠孔端进行,胚乳则由胚附近向合点端发展。我们支持 Cave 等基于多核原胚提出的 Paeonia 与裸子植物平行演化的意见,同时认为 Paeonia 的多核原胚演化趋势是原胚由珠孔端至合点端功能分区的特化。  相似文献   

19.
甜叶菊的受精作用及胚和胚乳的早期发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成熟胚囊被珠被绒毡县包围,由卵器、具次生核的中央细胞以及数目为1至6个反足细胞组成。传粉后6小时左右,雌、雄性核融合。配子融合同精核与次生核的融合几乎同时发生;精核与次生核融合速度快于配子融合。甜叶菊受精作用属于有丝分裂前类型。传粉后8小时左右,初生胚乳核分裂,其分裂方向可与胚囊长轴平行或垂直,从而形成最初的两个胚乳细胞。胚乳细胞前5次分裂是同步的。心形胚阶段,胚乳细胞呈现被消化吸收的迹象。胚乳发育属细胞型。传粉后10小时左右,合子第一次分裂,为横分裂。胚胎发育属紫菀型。  相似文献   

20.
鸡胚早期神经系统发育中凋亡细胞的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鸡胚18S(Stage)神经系统发育中凋亡细胞的分布及其生物学意义。采用HNK-1和TUNEL免疫组化双染及改变切片方向的方法观察了神经管和神经嵴的凋亡细胞,结果显示:凋亡的细胞在间隔10张横向切片上呈非均匀分布,但在矢状切面凋亡细胞有节段性分布趋势。体节处连续神经嵴没有发现凋亡细胞,而体节与体节之间神经嵴迁离神经管呈游离状并有凋亡细胞,神经管腹侧面体节处间充质细胞呈现细胞凋亡节段性分布。结果表明:鸡胚早期神经系统发育中选择性发生细胞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