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乌鸫繁殖生态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乌鸫 (Turdusmerulamandarinus)是紫蓬山区常见的留鸟[1,3 ] 。吴至康等[2 ] 报道其在贵州的繁殖习性。有关巢空间资源利用特点、护雏行为、雏鸟生长模式的研究未见报道。本文是 1996年 3月份在安徽省肥西县的几个居民点对其繁殖初期活动进行了初步观察 ,4~7月又在紫蓬山区国家级森林公园的圆通山林区对其繁殖生态进行了系统研究的结果。现报道如下。1 工作方法根据样地鸟巢统计繁殖鸟类的数量 ,记录巢位特征以及巢和卵的参数 ,观察繁殖行为 ,记录雏鸟的生长情况。拟合雏鸟的生长曲线方程[9] 。2 结 果2 1 繁殖… 相似文献
3.
4.
5.
鄂西棘腹蛙的生活习性及其食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棘腹蛙为山区流溪型种类,广食性,成蛙以捕食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主,蝌蚪主要摄食藻类等植物食物。棘腹蛙有显著消灭为害森林的动物(昆虫),其有益系数为68.31%。 相似文献
6.
9.
青海湖鸬鹚繁殖习性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 4~ 7月和 2 0 0 0年 3~ 8月 ,对青海湖地区的鸬鹚繁殖过程进行了观察 ,初步掌握了鸬鹚的迁移、营巢、产卵、孵卵、育雏和扩散等生态习性。结果表明 :鸬鹚每年 3月中、下旬迁来青海湖繁殖 ,两性共同营巢 ,营巢期集中在每年 4月上旬至 6月中旬 ;产卵高峰期为 4月下旬至 5月中旬。平均卵重是(5 7 5± 2 0 2 )g ,卵的大小为 67 2 9mm× 40 2mm ,平均窝卵数为 (3 61± 0 3 4)枚。鸬鹚孵卵期为 (2 8 0 7±0 5 3 )d ,孵化期间的卵重损失 (Y)与孵卵天数 (X)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 =0 997-0 0 0 68X(r=0 990 ,df=8,P <0 0 1 )。 相似文献
10.
乌鸫繁殖习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乌鸫(Turdus merula mandarinus)是我国南部常见的园田益鸟,有关它的繁殖资料,La Touche(1925—30)、郑作新(1947)、郑作新等(1963)曾作过一些零星的记述,笔者于1977至1982年间,在贵州的望谟、龙里、清镇等地对它的繁殖习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山噪鹛繁殖习性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 ̄1994年4 ̄7月,在山西省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对山噪鹛的繁殖习性作了观察。该鸟在沟谷和阳坡较高的灌丛中营巢,窝卵数2.88(2 ̄3)枚,孵化期12 ̄13天,育雏期12天。15个巢中产卵、孵化、离巢成功分别为8、7、6巢。 相似文献
15.
2008年和2009年的4~8月,在四川省雅江县帕姆岭对棕背黑头鸫Turdus kessleri的繁殖生态进行了初步观察.该鸟繁殖期在4月下旬至7月上旬,营树上巢,营巢树种为高山栎Quercus aquifolioides和鳞皮冷杉Abies squamata.窝卵数为2~3枚(n=7),平均卵重(7.96±0.03)g(n=8),卵长径(32.7±0.17)mm,短径(21.9±0.13)mm(n=13),雌雄共同孵卵,以雌性为主,孵化期为15~17 d(n=2),孵化率为83.3%(n=18).雌雄共同育雏,以雄性为主,雏鸟出飞后主要在巢周围的林下或灌从活动,这时亲鸟仍会对幼鸟喂食.在同一繁殖季对巢有重复利用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四川雉鹑繁殖习性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5~2008年,在四川省雅江县对四川雉鹑(Tetraophasis szechenyii)的繁殖习性,包括巢、卵、孵卵时间、生长量度和日行为节律进行了初步观察.四川雉鹑同时营树上巢和地面巢,以树上巢为主,占68%(n=25);产卵期集中在4月,正常窝卵数2~5枚(n=9),窝卵孵化率为63.89%(n=12);雌鸟在孵卵期每天离巢1次,离巢平均时间(63.0±22.6)min(n=18),孵卵期24~29 d(n=4);150日龄幼鸟的体重接近成体.在繁殖期,四川雉鹑6:30~7:00时从夜栖树上飞下,行至觅食地觅食,17:00时左右返回夜栖地,19:00~19:30时上树夜栖. 相似文献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