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生的鼹科动物分布于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包括54种已知物种。鼹科动物有丰富的生态类型,是研究适应性进化的较好模型。本研究通过二代测序的方法分别获得了长吻鼩鼹和库氏长吻鼹两个物种心脏和肺脏以及脾脏和肺脏的转录组数据。这两个物种分别代表了分布于中国西南部、缅甸北部的没有特化的原始类群鼩鼹亚科以及高度适应地下生活的鼹亚科鼹族。我们首次报道了库氏长吻鼹在中国的分布。通过从头拼接,分别获得长吻鼩鼹和库氏长吻鼹197 092个和225 956个转录本,以及125 427个和94 023个unigene。通过与GenBank中的基因组注释文件比对,得到鼹科物种同源基因家族8 376个,及鼹科鼩鼱科同源基因家族8 114个。差异表达基因中各组织的高表达基因中均找到10个以上组织特异性基因。然而BUSCO分析确定完整单拷贝基因在两个物种中分别为43.0%和56.6%,提示死后mRNA迅速降解并影响转录组拼接。比较两个物种肺部基因的表达差异发现库氏长吻鼹335个相对高表达的基因,其中包括HMGB1HSPD1SF3B1COL3A1SUMO1JUNB等,有报道上述基因可能与低氧或高海拔适应有关。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采集标本基础上,结合分析大量有关资料,讨论了鄂西南香蒲科等四科植物区系特征。结果表明:1.区系组成包括5属20种2变种1杂种。其中有1新种1新变种和3个湖北分布新记录。2.区系种类丰富,起源古老,对湖北同类区系具有代表性。3.有一定比例的特有成分(8.70%)。4.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多样,但主要具有东亚亚热带一温带分布(26.09%)和世界性分布(26.09%)的性质。5.本区四科植物区系主要与处于我国地貌第三级阶梯上的省区发生密切联系。其区系分区,在亚区的划分上与陆生种子植物相同。  相似文献   

3.
湖南伞形科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调查、查阅标本及相关资料,对湖南伞形科植物进行了研究,确认湖南现有伞形科植物3亚科26属65种6变种2变型,种类较为丰富,其中湖南新纪录种6种.湖南伞形科区系温带性质占主体,其区系与江西、贵州、湖北的区系关系密切;湘西北地区伞形科植物最为丰富,湘西北至湘西南地区为湖南伞形科植物的分布中心.伞形科植物有很大的经济价值,应采取措施对其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4.
广东野牡丹科野生观赏植物资源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报道了广东省野牡丹科具观赏价值的野生植物资源 ,广东省野牡丹科野生植物资源丰富 ,共有 14属6 5种 (包括变种 ) ,占全国野牡丹科属、种的 5 6 %、35 .1%。其中多数种具有良好的观赏价值 ,选择其中花叶优美、观赏价值大的 15种作了重点介绍 ,并提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光镜及扫描电镜对湖北省泽泻科、水鳖科、眼子菜科及茨藻科11属29种1变种1变型植物(另加采于湛江的软骨草)的花粉形态进行了研究,发现泽泻科植物花粉具多个圆形萌发孔,外壁表面为小刺状纹饰;茨藻科植物花粉具远极单槽,表面为绉波状纹饰;眼子菜科及本文研究的水鳖科植物花粉均无萌发孔,分别具网状和小刺状饰纹饰。1.茨藻科植物花粉最原始,泽泻科花粉较进化,眼子菜科花粉较水鳖科花粉进化;2.泽泻属与泽苔草属花粉较慈姑属花粉原始;3.鞘叶眼子菜亚屈花粉较眼子菜亚属的花粉处于更高演化阶段;4.多孔茨藻花粉在该科中最原始。本文工作尚对易变形水生植物花粉形态研究方法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6.
为编写中国植物志英文版,对我国石竹科植物(不包括繁缕属、无心菜属和蝇子草属)进行了修订,归并2种,增补9种、2亚种、1变种,并对一些属、种的学名和文献加以校订。  相似文献   

7.
2006 年至2009 年,在四川西南地区开展小型兽类区系调查时,在普格县、美姑县、泸定县、九龙县采获了11 号鼩鼹类标本。其外形和头骨形态与其他鼩鼹类一致,但牙齿数量和齿式与已知鼩鼹类不同。这批标本上、下颌牙齿均为9 枚,齿式为i2/2,c1 /1,pm3 /3,m3 /3 =36,与少齿鼩鼹上颌9 枚、下颌8 枚(齿式:i2 /1,c1/1,pm3 /3,m3 /3 =34)不同,也不同于长吻鼩鼹与贡山鼩鼹(齿式:i2 /1,c1 /1,pm4/4,m3 /3 = 38)及峨眉鼩鼹(齿式:i2/2,c1 /1,pm4 /3,m3 /3 = 38)上颌10 枚、下颌9 枚,而不能归类于现有任何已知鼩鼹类物种。通过线粒体细胞色素b 基因构建的系统发育关系显示未归类标本形成一单系群,且与峨眉鼩鼹关系最近,构成姊妹关系。为此,我们认为采自于四川普格县、美姑县、泸定县、九龙县的鼩鼹类标本为鼩鼹亚科一新物种。根据新种上、下颌牙齿数量相等命名为等齿鼩鼹(Uropsilus aequodonenia)。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骨碎补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oot.  HP 《植物分类学报》1996,34(2):162-179
本文讨论了骨碎补科属的划分问题,承认了骨碎补属、钻毛蕨属、雨蕨属和大膜盖蕨属。小膜盖蕨属和阴石蕨属的种类被并入到了骨碎补属。中国计有骨碎补科植物3属14种,其中骨碎补属12种,雨蕨属1种,大膜盖蕨属1种。  相似文献   

9.
四节金小蜂科Tetracampidae是小蜂总科中的1个小科。1968年统计,全世界只有2亚科6属18种(Boucek and Askew,1968)。1971年,苏联的Sugonjaev根据在蒙古和苏联的哈萨克加盟共和国采到的标本描述了3新属1新亚科。Boucek于1988年又记述了澳大利亚的1个新属。这样,四节金小蜂科现在共包括3亚科10属31种(不含化石种)。我国迄今还未见有本科昆虫分布的报道。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双翅目潜蝇科昆虫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作于1997-2000年对福建省主要蔬菜和花卉作物上潜蝇科昆虫进行了调查,经研究发现福建省现知潜蝇各类计有12属20种;其中,南美斑潜蝇Liriomyza huidobensis(Blanchard)和蒿萼潜蝇Calycomyza artemisiae(Kalt.)为福建省新记录种。本详细报道福建省潜蝇科昆虫的各类、分布和寄主,并就某些潜蝇害虫在省内的发生危害情况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1.
1 长吻鼩鼹 Uropsilus gracilis 采自怒江以西,紧邻缅甸的察隅县日东乡(东经98.10702.,北纬28.49247.,海拔3450 m)小河边针叶林下灌丛环境. 长吻鼩鼹属于鼩形目(Don E.Wilson and DeeAnn M.Reeder,2005),鼹科. 个体小,吻尖,吻由软骨形成,管状.体背自头前至尾基为淡棕褐色,腹面为深灰色;尾较长,尾上下一色,具鳞状环纹,尾尖具稀疏笔刷状长毛,突出于尾端;四足背淡棕色.  相似文献   

12.
袁小爱  田东  谷晓明 《四川动物》2012,31(2):191-196
应用核基因重组激活基因1(Recombination activating gene,RAG1)部分序列对贵州9种菊头蝠和5种蹄蝠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研究,运用贝叶斯法(Bayesian inference,BI)、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ML)和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构建了系统进化树。研究结果表明:1.菊头蝠科和蹄蝠科形成两个平行的分支,支持它们是两个平行科的结论。2.马铁菊头蝠是菊头蝠科中第一个独立出来的亚分支,与其余8种菊头蝠的亲缘关系最远;Rhinolophus sp.与大菊头蝠聚合为一支,推测Rhinolophus sp.可能是大菊头蝠,或者是大菊头蝠的近缘种,它们是继马铁菊头蝠之后分离出来的第二亚分支;中华菊头蝠、栗黄菊头蝠、中菊头蝠聚合为第三亚分支,贵州菊头蝠、大耳菊头蝠、菲菊头蝠聚合为第四亚分支,此两分支形成姊妹群。3.在蹄蝠科的亚分支中,三叶蹄蝠、小蹄蝠、普氏蹄蝠依次分离出来,最后分出的是大蹄蝠和中蹄蝠。  相似文献   

13.
梧桐科植物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梧桐科植物全世界有60属约1546种,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只有少数种类可分布至温带地区,由于梧桐科是多型的科,科的范围较大,对有些属是否应隶属于该科,国内外学者的意见很不一致。本文基本上按照J.Hutchinson系统和参考有关文献对一些属的分类位置作了调整,把梧桐科分为12族,根据A.Takhtajan的世界植物区系区划的原则,将梧桐植物在世界上的分布区,划分为6区8亚区23地区,并指出各属在中国各省区的地理分布,现在中国梧桐科植物连引种栽培的在内共有25属99种7变种,其中野生的有18属85种7变种,引种栽培的有8属14种,对梧桐科植物的起源和发展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4.
研究测定了天牛科3亚科9种昆虫线粒体16S rDNA基因约500bp的序列,对序列的碱基组成和遗传距离进行分析。并基于16S rDNA基因序列数据,采用邻接法(NJ)和最大简约法(MP)分析天牛科3亚科分子系统发育关系。研究结果表明,2种方法得到的分子系统树其分支结果一致,可将内群分为2个分支,第1个分支包括沟胫天牛亚科和天牛亚科;第2个分支包括花天牛亚科。16SrDNA基因对天牛科亚科间系统发育的研究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5.
安徽古新世(犭亚)兽科的新属种(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从1928年发现了(犭亚)兽科的第一批材料后,几十年来进展不多。1970-1972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安徽考察队在安徽省的潜山县和宣城县一带的“红层”中找到了一批(犭亚)兽科的新材料。经研究,计有六个新属,八个新种及两个未定种。“世界上一切事物无不具有两重性”,这批新材料也有两重性。一方面,它所包括的属种相当丰富;但在另一方面,每个属种的材料却相当少,保存也差。本文只是对上述材料作初步的记述和讨论,许多问题尚待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了山东樟科植物的种类及其地理分布。山东的樟科植物计有5属8种,主要分布在山东半岛和鲁巾南的山地丘陵区。  相似文献   

17.
为了确定线粒体COⅠ基因在长江口舌鳎科鱼类系统分类及物种鉴定中的作用,本实验采用线粒体COⅠ基因特异扩增测序及GenBank已有序列联合配对分析的方法,对长江口舌鳎科2属9种鱼类39个COⅠ基因片段的序列进行比较和系统进化研究。采用MEGA 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舌鳎科鱼类该片段的平均AT含量高于GC含量,第1密码子位点含量最高(51.8%~57.3%,平均53.8%),第2密码子的含量稳定,均为42.0%,第3密码子变化范围最大(28.1%~37.8%,平均32.4%)。依据Kimura-2-parameter模型,9种舌鳎科鱼类种间遗传距离平均值为0.191,种内为0.003,种间遗传距离是种内的63.7倍。采用最大简约法(MP) 和邻接法(NJ)构建系统发育树,显示长江口舌鳎科鱼类为明显的单系群,但舌鳎科鱼类内部的系统发育关系与形态分类划分的亚属并不完全一致,其中须鳎属的日本须鳎(Paraplagusis japonica)与拟舌鳎亚属的宽体舌鳎(Cynoglossus robustus)聚为一支。虽然三线舌鳎亚属的种类均可聚为独立的分支,但短吻三线舌鳎(C. abbreviatus)与紫斑舌鳎(C. purpureomaculatus)、长吻红舌鳎(C. lighti)与短吻红舌鳎(C. joyneri),两组间种间遗传距离分别为0.002和0.007,两组物种间均存在同种异名现象。本研究表明,线粒体COⅠ基因作为分子标记除了能筛选出同种异名种类外,还能够对舌鳎科鱼类进行有效的物种鉴定和系统进化分析,线粒体COⅠ基因作为分类条形码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王仁卿 《植物学报》1989,6(3):170-173
本文报道了山东樟科植物的种类及其地理分布。山东的樟科植物计有5属8种,主要分布在山东半岛和鲁中南的山地丘陵区。  相似文献   

19.
高黎贡山五加科的植物地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属、种及地史文献资料三方面对高黎贡山五加科植物进行了植物地理学研究。结果表明1.高黎贡山五加科植物包括15属56种及13变种。2.从起源来看,高黎贡山五加科植物以热带起源为主,热带属占66.7%(10属),温带属占33.3%(5属),而与地中海地区和中亚地区的联系十分微弱。3.从种的分布区式样来看高黎贡山五加科植物以温带分布型为主,温带分布型的物种占全科种数的88.4%(61种),这一统计结果与属的统计结果(66.7%的属系热带属)形成很大的反差,其原因在于掸邦-马来亚板块上的高黎贡山植物区系源于赤道热带,在板块位移过程中,随着高黎贡山的北移,喜马拉雅山脉的强烈隆升,五加科这一起源于热带的古老木本植物,因不适于比赤道带冷得多的气候环境而先后被淘汰,部分属种则在新的环境中经过适应、演化和重新分化,除个别热带属的北缘种在高黎贡山北端独龙江河谷中幸存下来(如树参属Dendropanax)以外,其余新分化出来的植物则是温带性的(如常春木属Merrilliopanax),因此,现在高黎贡山五加科植物区系中,热带起源的属多于温带属,但温带种大大多于热带种。所有这些成分中,中国-喜马拉雅分布的成分(15种)和中国特有的成分(43种)构成了高黎贡山五加科植物区系的基本骨架,这些成分标志着高黎贡山五加科植物区系的东亚温带性质。4.高黎贡山五加科植物特有现象突出。一方面表现在种类丰富,计有中国特有类群22种和变种,云南特有类群12种和变种,高黎贡山特有类群9种,另一方面表现在特有类群的丰富度与纬度成正比,就高黎贡山特有种来说,北段(贡山)的特有类群(8种和变种)远远多于南段的腾冲(仅1种)。5.由于掸邦-马来亚板块位移对高黎贡山生物区系的影响,部分高黎贡山五加科植物从滇东南或滇南至高黎贡山的一些连续分布区被间断为滇西北与滇东南的对角分布式样(如少毛云南  相似文献   

20.
广西白蚁八新种——等翅目:鼻白蚁科, 白蚁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桂祥  肖维良 《昆虫学报》1989,32(4):465-476
我们先后于1973、1975和1985年对广西白蚁作了专题调查,特别是对森林茂盛的自然保护区:龙胜的花坪林区天平山、武鸣的大明山、金秀的大瑶山、宁明县陇瑞自然保护区和贺县滑水冲自然保护区,进行重点采集;此外,广西林科,所、广西科学院生物室、南宁、桂林和玉林白蚁所,惠赠了部分标本。现对所得标本初步分类鉴定,计有4科22属68种,内有8个新种,描述如下。 1.粗颚异白蚁Heteratermes solidimandibulas新种 兵蚁(图1) 体型中等。头部、上唇、触角黄色,前胸背板淡黄色,上颚棕褐色,腹部和足黄白色。头部有稀疏、分散的直立刚毛,上唇有2根端毛外,有些个体仍有侧端毛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