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植物45S rDNA的染色体位置的CPD染色和FISH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佘朝文  宋运淳 《广西植物》2008,28(4):515-520
采用PI和DAPI组合(CPD)染色结合45SrDNA探针的荧光原位杂交(FISH)对分属6个科的16种植物的45S rDNA的染色体位置进行了分析。在所有供试植物中,共检测到53个45S rDNA位点。大多数45S rDNA位点分布在染色体的短臂;位于染色体臂内和染色体末端的位点的比例大体相当;多数位于染色体臂内的45S rDNA位点有次缢痕形成,但rDNA重复单位簇所处的位置存在差异。根据45S rDNA所处的染色体臂的不同、距着丝粒远近的差异、形成次缢痕与否以及rDNA重复单位簇相对于次缢痕的位置等特征,将植物的45S rDNA位点划分为12种染色体分布类型。基于我们的结果和其他的报道对45S rDNA位点、核仁组织区(NOR)、次缢痕和随体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有的八角莲和六角莲的核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八角莲Dysosma versipellis(Hance)M.Cheng和六角莲Dysomapleiantha((Hance)Woodson的核型。二者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12,由四对具中部着丝点染色体、一对具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和一对具端部着丝点染色体组成,各有一对染色体具有次缢痕,八角莲的次缢痕在第3对染色体的长臂上,六角莲的次缢痕在第1对染色体的短臂上。二者均属较对称的“2A”核型。但它们在染色体相对长度的变异幅度和差值、臂比的变异幅度和差值以及最长与最短染色体的比值上均有微小的差异。结果表明二者有密切的亲缘关系。演化趋势是八角莲→六角莲。八角莲的核型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有的八角莲和六角莲的核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定成  邵建章  李东林   《广西植物》1991,11(1):58-62
本文研究了八角莲Dysosma versipellis(Hance)M.Cheng和六角莲Dysomapleiantha((Hance)Woodson的核型。二者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12,由四对具中部着丝点染色体、一对具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和一对具端部着丝点染色体组成,各有一对染色体具有次缢痕,八角莲的次缢痕在第3对染色体的长臂上,六角莲的次缢痕在第1对染色体的短臂上。二者均属较对称的“2A”核型。但它们在染色体相对长度的变异幅度和差值、臂比的变异幅度和差值以及最长与最短染色体的比值上均有微小的差异。结果表明二者有密切的亲缘关系。演化趋势是八角莲→六角莲。八角莲的核型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4.
人类的rRNA基因位于5对近端着丝点染色体短臂的次缢痕上。间期细胞中,该区域转录45S rRNA并聚集形成核仁,因此把该区域称为核仁形成区(NOR)。在中期染色体制片上,核仁形成区常常靠近,这种现象叫做随体联合。一般认为随体联合是间期细胞核仁的残余。  相似文献   

5.
四种无尾两栖类染色体组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本文报道了四种无尾两栖类——Rana pleuraden Boulenger,R.cates-beiana(Shaw),R.japonica chaochiaoensis Liu和Hyla annectans (Jerdon)的染色体组型。采用秋水仙素—低渗—空气干燥法制作染色体标本。用骨髓及肠管作实验材料。蛙属(Rana)的三个种,2n=26,由5对大型染色体、8对小型染色体组成,都是中部或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而无端部或亚端部着丝点染色体。他们共有一对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即第三对染色体。以上两点表明其染色体演化上的同源性。但是,三者之间亦有明显的差异。滇蛙的次缢痕仅出现在第十对染色体的长臂上,而牛蛙,除此之外,在第七、八两对染色体的短臂上有之;而昭觉林蛙则有三个以上的次缢痕,而且长臂次缢痕不在第十对,而在第七、第八对染色体上,且有三对随体,第十对染色体的次缢痕是在短臂上。 华西雨蛙的2n=24,亦可分成二群:5对大型染色体为一群,7对小型染色体为另一群,次缢痕出现在第九对染色体的长臂上。  相似文献   

6.
正常人和21三体征家庭的银染核仁形成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DNA-RNA原位杂交术证明了人类18S—28S核糖体RNA基因位于5对近端着丝点染色体短臂的次缢痕处,即人类的核仁形成区(NOR)。1975年,Goodpasture和Howell等应用银氨法特异地染色核仁形成区,证实银染的位置是染色体上核糖体基因(rDNA)的位置。此后进一步证明银染物质不是rDNA,也不是rRNA,而可能是核仁  相似文献   

7.
以沙地云杉(Picea mongolica(H.Q.Wu)W.D.Xu)、白杄(P.meyeri Rehd.et Wils.)、红皮云杉(P.koraiensis Nakai)3种云杉属植物为材料,利用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GISH),用白杄和红皮云杉基因组DNA分别作探针与沙地云杉中期染色体进行杂交,分析3种云杉的亲缘关系,旨在进一步探讨沙地云杉的起源。结果表明:(1)3种云杉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24,核型类型为1A,大部分染色体为亚中部着丝粒;白杄和红皮云杉核型不对称系数分别为57.78%、57.64%,小于沙地云杉(58.75%)。(2)以白杄基因组DNA为探针时,在沙地云杉14条染色体上有明显杂交信号,信号位点主要位于着丝粒区、次缢痕处和短臂部位;以红皮云杉DNA为探针时,12条染色体上有明显杂交信号,主要位于着丝粒区、次缢痕处和长臂上,杂交信号分布范围和强度明显弱于白杄。研究认为,沙地云杉与白杄的亲缘关系较近,而与红皮云杉较远,该研究首次阐明沙地云杉非起源于白杄和红皮云杉的种间杂交。  相似文献   

8.
白穗花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报道了我国特有植物白穗花(Speirantha gardenii(Hook.)Baill.,百合 科)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并进行了染色体核型分析。取材于安徽黄山的白穗花 为一个二倍体物种,它的体细胞染色体2n=38=22m+6sm+10st。其中第 9对染色体为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在短臂的近着丝点处具一次缢痕,是19对 染色体中唯一的一对随体染色体。  相似文献   

9.
薏苡45S和5S rDNA的染色体定位研究(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荧光原位杂交的方法确定了45S和5S正NA序列在薏苡前中期染色体上的位置.尽管具有20条染色体的薏苡是四倍体植物,但它的基因组中只有一个45S和5S rDNA位点.根据薏苡前中期染色体的核型,确定45S rDNA序列位于薏苡第2号染色体短臂上的次级缢痕区和随体上,5S rDNA序列位于第7号染色体长臂靠近着丝粒处,5S rDNA位点到着丝粒的百分距离是29.13±1.76.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鱼用)鱼、青鱼、草鱼和鱇(鱼良)白鱼从囊胚期到原肠期的中期染色体形态变化。在(鱼用)鱼此研究还扩大到尾芽期和二龄鱼肾细胞。结果表明:随着发育的进展,四种鱼的染色体绝对长度都非常显著地减??少,不同染色体减少的比例不都相同,同一染色体减少的情况也不都始终如一。次缢痕的数目也进行性减少,直至全都消失;相伴发生的染色体长度的减少可能是次缢痕减少的一个原因,但肯定不是唯一的原因。从囊胚期到原肠期,青鱼C_1号染色体的短臂也经历过一个从无随体到有随体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BSG染色体C带显示法,研究了两个蚕豆(Vicia faba)品种嘉定白和平鲁的染色体带型。 平鲁的染色体带型:(1)70%M染色体显示出三条带,一条付缢痕带,二条着丝点带(C臂、O臂各一条);30%M染色体却显现出四条带,除付缢痕带以外,有三条着丝点带(C臂两条,O臂一条)。(2)第二对染色体均有三条带,着丝点两侧有两条着色较浅的带,长臂中央有一条中间带。(3)第三对染色体只有两条带,均位于长臂,一条着丝点带,另一条中间带。(4)第四对染色体与第三对有相似的两条带,但是中间带特别阔,着色最深。(5)第五对染色体虽然也是在长臂上显示两条带,但中间带的位置稍偏着丝点方向。(6)  相似文献   

12.
救荒野豌豆(Vicia sativa L.)是豆科野豌豆属植物,是一种优良的绿肥和饲料。根尖用0.005%秋水仙素预处理2小时,改良苯酚品红压片,供核型分析。分带用去壁低渗法制片,BSG技术处理。结果如下:染色体数2n=12。染色体的相对长度在10.64%—21.13%之间。臂比值在1.55—2.88之间。第1和3对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第2、4、5和6对为次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第5对具随体。其核型公式为2n=12=4m+8sm(2SAT)。带型分析结果如下:第1对染色体具着丝点带和长、短臂上具末端带,第2对染色体除具着丝点带和长、短臂上末端带外,在长臂上还具中间带,第3对带型与第1对相同,第4、6对染色体长、短臂上都具末端带,第5对具着丝点带、末端带和次缢痕带。其带型公式为2n=12=4CT+2CTI_++4T+2CTN。与朱凤绥等人的报道结果有差异。  相似文献   

13.
黄枝油杉和矩鳞油杉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研究了黄枝油杉Keteleeria calcarea Cheng et L.K.Fu.和矩鳞油杉Keteleeria oblonga Cheng et L. K. Fu. 的核型。 并与江南油杉 K.cyclolepis Flous.和台湾油杉 K. formosana Mast. 的核型比较,讨论四种油杉核型进化趋势。 黄枝油杉核型公式K(2n)= 24=16m+8sm;矩鳞油杉核型公式K(2n)=24=18m+6sm。 黄枝油杉在第1、3、6号 染色体短臂上具次缢痕;而矩鳞油杉在第2、4、6号染色体短臂上具次缢痕。二者均属较对称的“2A“核型。 四种油杉核型进化趋势是江南油杉→矩鳞油杉→黄枝油杉→台湾油杉。  相似文献   

14.
饶定齐  杨大同 《四川动物》1996,15(3):105-110
本文报道了云南8种树桂的染色体组型,并对目前所已知的树蛙种类的染色体组型进行了比较。锯腿小树蛙Philautuscavirostris(Guenther)的2n=26,5对大染色体和8对小染色体,9M+4SM,NF=52,No.7长臂近着丝粒处和No.8短臂端部备有一个次缢痕;白颊小树蛙Phi.palpebralisSmith的2n=26,5对人染色体和8对小染色体,8M+5SM,NF=52,No.6短臂近着丝粒处有一个次缢痕。白颌大树蛙Rha.maximusGuenther的2n=26,5对大染色体和8对小染色体,9M+4SM,NF=52;棕褶树蛙Rha.feaeBoulenger的2n=26,5对大染色体和8对小染色体,9M+4SM,NF=52;黑蹼树蛙Rha.reinwardtii(Boie)的2n=26,5对大染色体和8对小染色体,9M+4SM,NF=52,Mo.1短臂近着丝粒处有一个次缢痕;红蹼树蛙Rha.rhodopusLiuetHu的2n=26,5对大染色体,1对中染色体和7对小染色体,9M+4SM,NF=52;斑腿泛树蛙Polypedatesmegacephalus的2n=26,5对大染色体  相似文献   

15.
北京产中国林蛙的染色体组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外周血淋巴细胞短期离体培养方法,对北京产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的染色体组型分析表明,北京产中国林蛙的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n=24,可分为三组,包括12个大型染色体和12个小型染色体。雌雄个体间未发现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存在。染色体组型的测量统计分析表明,全部染色体可配成12对,其着丝点位置分别为中部(1,4,5,8和10号)、亚中部(2,3,7,11和12号)及亚端部(6和9号)。除在第7染色体的长臂上具有明显的次缢痕外,在第1—5染色体的短臂上靠近着丝点的部位,以及第6和第9染色体的长臂上靠近着丝点的部位具有微小的次缢痕。根据其染色体的特征,北京产中国林蛙的细胞是研究细胞工程学的良好实验材料。作者还通过北京产中国林蛙与欧洲Rana temporaria的染色体组型的比较分析,确证前者不是后者的一个亚种,建议将过去Pope和Boring(1940)所使用的中国林蛙的学名Rana temporaria chensinensis更改为Rana chensinensis David。  相似文献   

16.
小山蛙和中国雨蛙的核型及其C—带和银染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建民 《遗传学报》1989,16(1):42-48
采用骨骼细胞直接制备染色体标本法和BSG及Ag-NORs显带技术,研究了小山蛙(Rana minimus)和中国雨蛙(Hyla chinensis)的常规核型、C-带和Ag-NORs。小山蛙2n=26,有5对大型和8对小型染色体。第6对染色体短臂近着丝点处具次缢痕,并为C-带染色阳性,银带显示此次缢痕处,即是标准NORs。C-带显现于几乎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区,插入型C-带少且弱,无端位带。中国雨蛙2n=24,有6对大型和6对小型染色体。次缢痕在第10对染色体长臂上,亦为C-带染色阳性,并与银染显示的标准NORs相一致。C-带分析表明,亦以着丝点C-带为主,插入型C-带少,无端位带。本文初步讨论了蛙科和雨蛙科的核学特征以及它们间的演化关系。  相似文献   

17.
18-26S rDNA在4种重楼属植物中的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rDNA在重楼属Paris L.中的分布规律,利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对4种重楼属植物 的18-26S rDNA进行了定位。所有植物均为二倍体,基因组由A、B、C、D和 E5条染色体构成。(1)滇重楼P.polyphylla var.yunnanensis:2n=10=6m+4t,C和D染色体的 短臂上各有1个18-26S rDNA位点;(2)长柱重楼P.forrestii:2n=10=6m+4t,B染色体的长臂 、C和D染色体的短臂上各有1个位点;(3)五指莲P.axialis:2n=10=6m(2sat)+4t(2sat) +1-2B,C和D染色体的短臂上各有1个位点;在有1个B染色体的细胞中,B染色体没有信号点, 而有2个B染色体的细胞中,只有1个B染色体上有信号点,表明B染色体上有基因存在且其分裂 不均等;(4)大理重楼P.daliensis:2n=10=4m+2sm+2st+2t,C染色体的短臂上有1个位点。1 8-26S rDNA位点不仅出现在染色体的次缢痕上,也出现在非次缢痕位点。另外,4个种中C染 色体短臂末端均有18-26S rDNA。  相似文献   

18.
豹子花属及其近缘属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以云南西北部怒江峡谷的豹子花属及其近缘的百合属、大百合属和贝母属的12个分类群为 材料,分析比较了这几个属的核形态特征。 12个分类群的体细胞静止期染色体形态相似,均属于复杂染色中心微粒型;有丝分裂前期染色体形态也相似,都属于中间型;染色体数目均为2n=24;染色体着丝点端化值在79.9-82.2%之间;核型不对称程度一致;故这4个属的关系密切。对本地区的12个分类群来说,核型变异主要在于次缢痕位置的差别。豹子花属和百合属在它们的一对m或sm染色体近着丝点处具有次缢痕,并且豹子花属和高海拔处的百合属植物(如L.souliei)在其st或t染色体的短臂上缺乏次缢痕,表明豹子花属同百合属特别是同高海拔处的百合属植物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两种髭蟾的Ag—NORs,C—带及核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树深  费梁 《遗传学报》1990,17(3):211-215
本文叙述和比较了峨眉髭蟾和哀牢髭蟾的核型,C-带和Ag-NORs,结果表明两者有下列相同方面:2n=26(6+7)、除No.3为SM外,其余诸对概为M,次缢痕和Ag-NoRs位于6q,并都表现出异形现象,No.1长臂有长度异形,但所增染色体片断不呈现C-带正染,C-带正染主要是在各对染色体的着丝点区域,另外No.2短臂近着丝区域亦为正染。这些表明二者之间有很大的核带型同源性。但是二者间在核型的某些对应染色体之间,在相对长度(6对)和臂比值(2对)方面有显著性差异,故可推测其机制是相互易位和臂间倒位。另外,哀牢髭蟾未发现与性别相关的异形性染色体。  相似文献   

20.
濒危植物杜鹃红山茶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杜鹃红山茶(Camellia azalea)的细胞学资料。其间期核为球形前染色体型,有丝分裂前期染色体为中间型。核型公式为2n=2x=30=28m(1SAT) 2sm,核型类型属于Stebbins的1B型。第3、4、9、10、11、12条染色体的长臂上具有次缢痕,第15条染色体的短臂上具随体。细胞学证据支持杜鹃红山茶在山茶组中较为原始的推断,并为人工杂交育种时亲本的选择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