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以河南黄河中游及下游湿地为研究区,对区内19种优势草本植物的生态位与种间联结性进行分析,以期对黄河中游、下游湿地的生态恢复和科学治理提供依据。结果显示,研究区共调查到116种草本植物,其中19种优势草本植物种间生态位差异较大。黄河中游、下游湿地总体联结性呈显著正联结;黄河中游和下游AC值≥0.4的均为2对,优势种种间联结性较弱,物种独立性较强。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湿地植物群落总体呈现正向演替,但这种演替不稳定,还处于初级阶段。在生态修复过程中可以优先考虑具有较高生态位宽度且适应性强的植物,如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 (Cav.) Trin. ex Steud.)、香附子(Cyperus rotundus L.)作为先锋植物以加快演替进程。  相似文献   

2.
赵爽  宋博  侯笑云  丁圣彦  汤茜 《生态学报》2015,35(13):4398-4407
生物多样性是连接景观异质性与生态系统服务的桥梁。在区域尺度上,以指示类群代替地表节肢动物类群,可以有效的开展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但是,在黄河下游农业景观中,关于地表节肢动物指示类群的研究报道较少。以黄河下游农业景观中4种生境类型(农田、林地、树篱和沟渠)为研究样地,且在农田生境中划分不同尺度(尺度1,3.6 hm2、尺度2,14 hm2和尺度3,28 hm2),通过调查不同生境中地表节肢动物分布及其多样性,结合地表节肢动物优势类群的辨识,分析了优势类群和地表节肢动物多样性的相关性,确定了研究区内地表节肢动物多样性的指示类群。结果发现:研究区内地表节肢动物优势类群为膜翅目、鞘翅目和蜘蛛目。树篱和林地生境的地表节肢动物多样性指示类群是膜翅目,农田生境中地表节肢动物多样性指示类群是鞘翅目,沟渠生境中地表节肢动物多样性指示类群是蜘蛛目。农田生境中优势类群间无相关性(P0.05);林地、沟渠和树篱生境中鞘翅目与蜘蛛目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林地和沟渠生境中,鞘翅目与膜翅目之间存在正相关(P0.05)。在农田生境中优势类群之间的相关性存在尺度依赖性,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大,相关性有一定的增强。在尺度2和尺度3上膜翅目和鞘翅目均存在正相关(P0.05),并且随着尺度增加而呈上升趋势。研究表明,黄河下游农业景观中不同生境类型地表节肢动物多样性的指示类群差别较大,其中树篱和林地生境具有较高的相似性,而农田生境地表节肢动物优势类群相关性存在尺度依赖性。在黄河下游农业景观中,以优势类群多样性代替地表节肢动物类群的多样性,可以在条件不足、时间紧迫的情况下更加有效的开展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3.
人-水关系研究是社会-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领域。识别黄河下游农户对人-水关系的感知及其影响因素,对黄河下游因人施策开展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政策调控具有重要作用。但已有研究多从区域水资源、水环境、水文化等某一种或几种关系开展居民感知调查及归因,忽视了人-水关系之间结构化的相互影响机制。基于对黄河下游山东省10个县的农户发放的1651份问卷,经过验证性因子分析后,最终引入水资源与生态关系、水文化与旅游关系、居住地生态功能、河口湿地功能、文化旅游功能五个潜变量,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发现:农户对水资源与生态关系的认识正向影响其对居住地生态功能和河口湿地功能的评估,农户对水文化与旅游关系的认识正向影响其对居住地生态功能、河口湿地功能和文化旅游功能的评估。研究结果通过基于农户感知刻画人-水关系结构,揭示人-水系统功能认知的影响机制,有助于为黄河下游地区生态保护和乡村振兴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黄河干流鱼类群落特征及其历史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解黄河干流鱼类群落现状及其历史变化,于2008年春季(5-6月)和秋季(9-11月)开展了黄河干流鱼类调查。共记录到鱼类54种,隶属于7目13科43属,其中该流域特有种4种。种类组成以鲤形目为主,占总数的68.5%。上游物种少,群落较为简单,中游和下游物种丰富,群落较为复杂并且较相似,种数自上游至下游逐渐增加。黄河鱼类在洄游、摄食、繁殖及栖息习性等方面呈现多样化特征。调查河段渔获物组成虽存在差异,但都以黄颡鱼属(Pelteobagrus spp.)、鲇(Silurus asotus)、鲫(Carassius auratus)以及鮈亚科等小型鱼类为主,小型化现象明显。对比历史资料分析显示,黄河鱼类物种多样性和资源量均呈明显下降趋势,特有种鱼类退化尤为显著,推测水资源过度开发、大量水工建筑、水体污染以及不合理利用等人为因素是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胜利油田地处黄河下游,原水水质微污染情况较为严重,通过在水源地开展微生物水质修复技术研究,探索原水水质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6.
<正>其实,不仅是黄河首曲地区,整个三江源地区除高山冰雪覆盖外,有很多大面积湿地,海拔高,温度低。从生态系统来看,三江源地区包括黄河首曲是世界上最高的湿地系统,有丰富的高原生物多样性。对地球的生物多样性以及下游河流的水涵养都有很大的意义。我们的母亲河黄河与长江都是在高原湿地上发育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所处黄河下游地区的胜利油田微污染平原水库藻类物质的形成原因,并对常规水处理净水处理过程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对净水处理工艺中应用的藻类治理措施进行了分析与说明。  相似文献   

8.
从南京至淮阴的宁淮公路上 ,当临近淮阴时途经一道大堤。如果你有机会乘车行驶其上 ,到时可举目西眺 ,便可见天水一色 ,烟波浩渺的水面 ,那就是我国的第四大淡水湖泊———洪泽湖。400多年前 ,这里也还曾是一片富饶的沃土 ,田野、村庄、小桥、流水点缀其上 ,还有座充满生机和繁荣的城池———泗洲。明、清两朝代 ,多次整治黄河水患 ,确保南北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漕运的畅通 ,一方面持续地堵塞决口、加高加固河堤 ,使黄河下游走单一的固定河道(徐州———宿迁———淮阴———涟水) ;再就是不断加固筑高抵御淮河水南溢的高家堰大堤 ,企…  相似文献   

9.
<正>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作为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湿地与人类密切相关,不断为人类提供资源,同时还可以调节径流、蓄洪防旱、涵养水源、美化环境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是众多野生动植物生存的乐园。山东黄河玫瑰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黄河下游,地处泰山西脉,西北紧邻黄河。公园内及周边湿地类型各式各样,河流、湖泊、沼泽、人工湿地遍布,湿地功能明显。多样的生境造就复杂的生态系统,孕育了丰富多彩的动植物群落。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用菌作为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农产品备受关注。我国作为食用菌生产和消费大国,年产量和总产值迅速提高,但仍存在食用菌产业链发展不均衡问题。在产业链下游推移的过程中,菌种选育技术落后、生产技术标准化程度低、加工技术落后等一些关键节点技术短板,影响着产品品质和附加值,阻碍产业链高效运转。本文通过现场调研、问卷调查及文献查询等方式,通过数据统计分析,明确阻碍食用菌产业链下游推移关键节点,解析关键节点技术问题,提出解决技术短板的方法措施和产业发展建议,为推动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11.
黄河干流河岸带植物群落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河岸带生态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河岸带植被为许多动植物提供了栖息地以及迁徙或扩散的廊道,并对非点源污染物有着缓冲和过滤作用。黄河是我国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物多样性分布的关键地带。但是,目前黄河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如农业灌溉和干流拦河水利工程的兴建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水文情势,对河岸带植被发育带来了不利影响。另外,黄河两岸的加固硬化进一步破坏了河岸带植物的生存环境。然而,过去对于黄河河岸带植被仅有对个别河段的调查。为了解目前黄河河岸带植被现状,于2008年4-6月及2008年9-10月对黄河干流河岸带植被进行了两次系统调查,以期为黄河河岸带植被多样性的保护、河岸带的开发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对群落的物种组成、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并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对黄河干流河岸带植被进行了数量分类。共采集到木本和草本植物169种,隶属于37科124属。区系分析表明黄河干流河岸带植被区系地理成分多样。空间分布方面,中游河段草本植物无论在种类数、密度、生物量上都较上游和下游河段丰富。TWINSPAN将植被划分为17个群落,论述了各群落的特征。环境分析表明,影响黄河干流河岸带植被空间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是海拔、年均气温、年均降雨量、年均径流量和平均最大流速。    相似文献   

12.
为对黄河的生态健康进行评价,调查了2008年春、秋两季干流14个河段和4座水库,并选择高等植物、底栖动物及鱼类群落特征等参数进行评价。生物评价结果既有效反映了水质和基质的空间格局,又有其自身分布特点。总体来说,上游的兰州以下河段及下游各河段的健康状况较差,中游各河段相对较好。回归分析表明了各种水文和泥沙过程对生物群落发展和生态健康的重要影响。文章最后就黄河生态系统健康的维持提出了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3.
黄河山东段河岸带春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岸带是河流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的生态交错带,具有明显的边缘效应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近年来,由于受人类活动(如水利工程、堤坝和农业生产等)的干扰,黄河下游河岸带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为了解黄河下游河岸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现状和影响因素,于2015年5月对黄河山东段河岸带8个断面的底栖动物群落进行了系统调查,采用相对重要性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等方法分析该区域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特征。调查期间共采集到37种底栖动物,其中,环节动物3种,软体动物7种,水生昆虫27种。底栖动物物种组成主要以水生昆虫为主,尤其是摇蚊幼虫。该段河岸带大型底栖动物的平均密度为(2 129±436)ind/m2,平均生物量为(2.20±0.75)g/m2。就空间分布而言,各断面底栖动物的种类数、优势种、现存量和多样性均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且呈现出不规则波动,这表明河岸带受到严重的人为活动干扰。综合分析表明,各断面的河岸带形态(如宽度和生境类型)和水生昆虫的繁殖行为是影响黄河山东段河岸带底栖动物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是禾本科狗牙根属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黄河流域和南方各省区,具有绿化、护坡、饲草等多种用途。 黄河自河南省郑州桃花峪到山东垦利县的下游河段,河长786公里。这段河段的特点是水势平缓,河道宽浅散乱,泥沙淤积,河床逐年升高,河道滩面一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黄河流域鱼类研究的历史、淡水鱼类的物种组成、整体分布格局、特有性、濒危性, 以及鱼类多样性在黄河上、中、下游等的特点。历史上对于黄河鱼类多样性的研究, 历经了四个阶段, 从最初的零星记录一直到现阶段的深入研究。综合历史记录和野外调查, 已知黄河流域分布的淡水鱼类共计147种, 隶属于12目21科78属, 其中鲤形目种类占据绝对优势。另外, 全流域黄河特有种计有27种, 受危物种24种, 分别占总数的18.37%和16.32%。同中国主要江河相比, 黄河鱼类在高级分类阶元上的多样性较高, 但物种多样性则处在较低水平; 尽管黄河特有鱼类和受危物种比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但上游特有鱼类和珍稀濒危鱼类的占比很高。目前黄河鱼类多样性大幅降低, 现状调查仅能采获历史记录种类的53.06%。梯级水电开发、水资源过度利用、外来物种、水域污染和过度捕捞都是威胁鱼类多样性的重要因素, 但对各河段和支流的影响不一, 应做出有针对性的保护部署。  相似文献   

16.
“引黄济青”是国家“七五”重点工程,由黄河下游博兴县境内打渔张闸引水,在渠首沉沙后,再经惠民、东营、潍坊和青岛的10个县区约253km的明渠输送,到达唠山县棘洪滩蓄水库蓄存,实现向青岛市日供水3.0×10~5m~3。明渠输水过程中,来白沿线的营养物质会污染水体,加之输水在库中滞留时间长,会不会发生富营养化,这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我国水稻栽培制度的演变与稻螟种群消长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正> 一、历史情况的分析 我国西周时已有螟害记载。《诗·小雅·大田》:“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毋害我田稚。”当时我国农业中心在黄河中、下游,农作物以粟为主,水稻较少,所记螟害,可能是粟灰螟Chilotraeainfuscatellus(Snellen),稻螟的可能性较小。到宋朝,我国农业中心移至长江中、下游,稻麦两熟。《吴郡图经续记》载:“吴地沃而物夥,稼则  相似文献   

18.
王强  袁兴中  刘红  庞旭  王志坚  张耀光 《生态学报》2014,34(6):1548-1558
河流生境是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河流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以位于三峡库区腹心区域的典型山区河流东河为研究对象,采用河流生境调查(RHS)方法调查河流生境,选择河流生境质量评价指数(HQA)、河流生境退化指数(HMS)评估河流生境现状,分析生境质量和人为干扰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51个河段的HQA值介于24—66之间。29.4%河段的HQA为优,29.4%为良,23.5%为中,9.8%为较差,7.8%为差。从HMS看,7.8%的河段保持较自然状态,19.6%受到轻微的破坏,41.2%退化明显,27.5%退化严重,3.9%受到剧烈破坏。HQA与HMS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东河上、中、下游河段的HQA无明显差异,但HMS差异显著。从干扰来源看,东河上游和中游河流生境主要受引水式小水电、沿河公路、河道采砂影响。东河下游河流生境受高强度的土地开发(农业用地、建设用地),河道采砂,河堤、排污管、桥梁等水工构筑物的修建和三峡水库水位的波动影响。RHS评价结果能较直观地反映河流生境状况,以及导致河流生境质量衰退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评估及协同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的重大战略需求。目前,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水资源配置不甚合理等问题,阻碍了流域整体的可持续发展。以黄河流域上、中、下游9个省份作为研究对象,引入目标间均衡度这一新的评估方法,通过分析上中下游在可持续发展目标达成状况、发展路径、对黄河水资源的依赖程度和工农业用水效率等方面的差异,探讨了基于水资源优化利用的协同发展策略。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5年间,黄河九省的可持续发展指数都有了显著提高,在不考虑各可持续发展目标间的均衡度时,中下游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状况显著优于上游地区,考虑均衡度后则未发现显著差异;(2)忽略均衡度对评估结果带来的偏差也体现在省级层面上,如宁夏和山西在不考虑均衡度时都被认为取得了良好的发展,但实际上两者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少部分目标上,和环境保护相关的部分目标反而出现了退步,这说明不考虑均衡度可能会高估可持续发展目标达成度;(3)黄河流域上中下游均有对黄河水资源较为依赖的省份,这些省份间工农业用水量和用水效率等存在较大差异,总体来看,上游地区用水效率较低,中下游地区用水效率较高;(4)取水量...  相似文献   

20.
基于PSR的黄河河口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牛明香  王俊  徐宾铎 《生态学报》2017,37(3):943-952
根据压力-状态-响应(PSR)框架模型,从广义上定义河口区生态系统,将河口及毗邻的陆域、海域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从压力指标、状态指标、响应指标3个方面构建了黄河河口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指标体系,以研究区1991年数据和相关国家标准为基准,2013年代表现况,利用综合指数法(CEI)评价了黄河河口区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结果显示:黄河河口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响应指数最高(0.9055),压力指数居中(0.8288),状态指数最低(0.6458),综合指数为0.7427。总体来看,与1991年相比,目前黄河河口区生态系统仍处于"健康"状态,但健康状况明显下降,其中状态指数下降最为严重。从区域轻度开发到人类活动强烈干扰阶段,黄河河口区存在过度捕捞、湿地不合理开发、浅海养殖过度及污染物排放等一系列影响生态系统健康的问题,应进行区域的生态恢复和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