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胃肠激素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8年11月初,在日本静岗举行第七届胃肠激素国际会议;随后,北京医科大学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共同组织了北京国际脑肠肽会议,有20多位在胃肠激素各方面最有权威的专家在会上做了专题报告。这两个会议的内容反映了当前胃肠激素各领域的最新进展,现综合报道于下: 一、新肽类的发现和胃肠激素的新概念自从1(?)2年Bayliss和Starling发现促胰液素以来,至今陆续被发现的胃肠肽类已达40多种。新近报道的还有:能抑制胰岛素释放和胰腺外分泌的胰抑素(pancreastatin);自牛脑提取的吗啡调节肽(morphine  相似文献   

2.
胃肠内分泌学的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胃肠内分泌学的特点以及胃肠激素和肽类的化学、生理学的新进展作了简要的介绍。胃肠内分泌学近十余年来进展迅速,一些老激素的分离、提纯、阐明化学结构和人工合成,一些新激素和肽类的发现,使这一部分科学的面貌为之一新。胃肠激素和肽类是由个别地散处于胃肠道粘膜上皮细胞之间的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由于胃肠道粘膜的面积特别大,胃肠内分泌细胞的总数超过机体所有其它内分泌细胞的总和,因而消化道粘膜被认为是机体内最大最复杂的内分泌器官。另一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有些存在于神经系统中的肽类,也在消化道内发现;而原先在消化道内发现的,现在也在神经系统中找到。此现象的生理意义,尚有待进一步明确。  相似文献   

3.
数百年来,人们一直把心脏看成是人体内单纯完成射血功能的一个重要器官。随着科学研究的发展这一传统观念正发生转变。心脏本身不仅是一个射血动力器官,而且是体内一个重要的内分泌器官。这一新概念已被愈来愈多的人所接受。人们已经从哺乳动物的心脏分离、提取到几种具有很强生物活性的肽类激素,其中引人注目的是一种作用于肾脏和循环系统,有较强的利钠、利尿、扩张血管和降血作用,从而控制钠排泄量、血容量和血压的利钠激素。  相似文献   

4.
脑—肠肽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自本世纪60年代中期胃泌素被分离、提纯,并从化学上阐明其氨基酸组成以来,在短短的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消化道肽类研究的进展是令人鼓舞的。除了三个老的胃肠激素:促胰液素、胃泌素、胆囊收缩素的化学结构被搞清楚了外,新的肽类不断地被提出,到目前为止,已确定的和可作为候补的胃肠肽类激素已超过20种,它们释放的调节和细胞定位正在不断地被阐明。近年来,不少胃肠激素被发现也存在于脑和外周神经中,相反地,一些原来被认为只存在于脑内的肽类,也被证实存在于胃肠道。以双重分布为特点的脑肠肽概念的出现,是近年来这个领域中的又一个新的突破,它在生理学上的意义,不仅在于它表明了神经和胃肠之间在功能上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更重要的是,  相似文献   

5.
浅谈胃肠道激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艳 《生物学通报》2007,42(3):23-24
胃肠道是机体的消化和吸收的器官,在胃肠道中有许多内分泌细胞,使胃肠道成为机体内较为大而复杂的内分泌器官。胃肠道所分泌的为胃肠道激素,胃肠道激素为肽类,它在体内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内分泌学作为一个学科,它的真正发展是本世纪内的事,因而它还是一个年青的科学分支.1902年,英国的两位著名的生理学家白利思(Bayliss)和施他林(starling)在小肠粘膜上发现了一个促进胰液分泌的化学物质——促胰液素(secretin),这是有史以来的第一个激素.随着促胰液素的发现,他们很快地意识到,这不仅是发现了一个新的化学物质,而是发现了一个调节机体机能活动的新方式.也就是说,发现了除神经系统外,机体内还存在着一个通过化学物质的传递以调节远处器官活动的方式.这当然是生理学中的一件大事. 为了寻找一个新词来称呼这类化学信使,施他林采纳了哈代(W.B.Hardy)的建议,于1905年创用了“激素”(hormone)一名来称呼它.这个词源于希腊文,是“刺激”的意思.这样,便产生了“激素调节”这个新概念.不久,另一学者彭德(Pende)又创用了“内分泌”(endotcrine)(也源于希腊文)这个名称,以别于沿导管流出的外分泌(exocrine).内分泌学(endocrinology)就这样诞生了. 在本世纪的前半期,内分泌学的进展是相当缓慢的.从五十年代以来,多肽或蛋白质化学的快速进展,大大促进了内分泌学的发展.这是因为,多数已知的激素是肽类或蛋白质,如下丘脑激素、垂体激素、胰岛激素、甲状旁腺激素、胃肠激素等.正是由于蛋白质化学的进展,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多少个蛋白质或肽类激素就  相似文献   

7.
肽类激素的发现过程,大多是先观察到粗的组织提取物中具有生物学活性,其次,进一步用生物学方法分离提纯粗制品,得到纯品激素,再后,确定激素分子结构。晚近,瑞典生化学家 Mutt 与 Tatemoto 等根据许多肽类激素都含有 C-端酰胺结构这一特性,独具匠心,设计出一种寻找肽类激素的化学新方法。即在组织提取物中先找寻含有 C-端酰胺结构的肽节段,然后用酶学方法测出 C-端及 N-端的氨基酸残基序列,最后,确定激素的分子结构。这种创造性工作,为探寻新的肽类激素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他们用这种方法,已经在猪的上段小肠中发现了几种以前不为人所知的肽类新激素。其中有两个,即组异肽和酪酪肽,皆是在提纯胰泌素时获得的副产品中找寻到的。组异肽(The peptide with N-terminal histidine and C-terminal isoleucine,简称 PHI),含有27个氨基酸残基。其 C-端序列为亮-异亮-NH_2,N-端序列为组-丙-门冬-甘-缬-苯丙-苏-,与胰泌素、血管活性肠肽(VIP)、胰高血糖素、肠抑胃肽(GIP)相似,属于胰泌素-胰高血糖素家族。初步观察到,它  相似文献   

8.
胃肠激素与肥胖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肠激素(gastrointestinal hormone)是一类性质不同的具有激素或类激素功能的多肽,这些肽可将胃肠道的信号传递到食欲相关的脑区进行整合,然后沿神经纤维传递到神经末梢进行释放,从而调节细胞活动。胃肠激素在机体的能量稳态平衡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膳食中三种产能营养素的比例失调或不良的饮食行为会导致机体能量稳态调节失衡。目前研究认为,胃肠激素可能是有效治疗肥胖的新型潜在靶点,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本文对ghrelin、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 peptide-1,GLP-1)三种胃肠激素与肥胖的发生及发展之间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胃肠道是人体内最大的激素分泌器官,是调节肽即胃肠激素最丰富的来源。胃肠激素与胃肠功能有很大关系,它们与神经系统一起,共同调节消化器官的运动、分泌和吸收及其他多种功能。促生长素(Ghrelin)、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神经降压素(NT)是近年来新发现的胃肠激素中的代表。Ghrelin主要由胃组织产生,可以促进胃肠蠕动,还可促进胃酸分泌,这些作用是由迷走神经所介导的,ghrelin还具有对消化道粘膜的保护作用,此作用受多种方式调控。CGRP广泛分布于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有调节胃肠血流、胃肠分泌及胃肠运动等多种功能,目前学者普遍认为CGRP这些生物学效应的发挥是通过一氧化氮(NO)及前列腺素(PG)介导的。NT广泛分布于脑和胃肠道及其它组织中,由肠道N细胞分泌,能够抑制胃肠运动,对胃肠黏膜细胞具有保护作用,这些作用是迷走神经、调节肽等多种途径介导的。随着对这三种胃肠激素的深入了解,人们将对人体胃肠道疾病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本文就近年来对Ghrelin、CGRP、NT对胃肠作用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正> 神经肽研究已有长足的进展。五十年代研究了脑垂体所分泌的各种多肽激素,六十年代研究的重点转移到由下丘脑所形成的许多激素释放因子和释放激素抑制因子,七十年代发现脑啡肽及阿片样肽,近几年来在众多的胃肠激素中又发现大部分活性肽亦存在于脑组织,迄今已发现40余种。据晚近文献报道,这些多肽可能作为递质或激素参与人类脑功能,内分泌功能和消化功能等方  相似文献   

11.
脑-肠肽是指体内那些既存在于脑,也存在于胃肠道的,以双重分布为特点的调节肽。脑-肠肽的概念出现于本世纪70年代末,它提示在神经系统和胃肠之间、神经系统和激素之间存在着相互关联、相互协调的密切联系,因而是胃肠激素研究中的一个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2.
神经肽类激素的发现扩大了激素生理、生化研究范畴。1955年Schally和Gillemine同时发现下丘脑存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T)。在此发现的启示下,下丘脑九种肽类激素被发现和神经内分泌器官得到确认。然而由于它的纯化和化学结构的鉴定相当困难,有一个时期关于它的研究几乎处于停滞状态。1981年纯化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的化学结构的发现为研究它的性质、功能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二者之间的研究密切相关,本文试对二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过去十年中,生理学工作者如此地迷恋于新分离出来的消化道肽类激素,以致于忽略了神经调节。现在这种不平衡正被纠正,因为我们逐渐了解神经调节比所设想的更为重要。神经和激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广泛的,因此为要了解胃肠道的调节,对这二者都进行研究常常是必要的。由于发现所有的胃肠道激素都是肽类,所以曾设想反过来说也正确——即所有具有生物活性的胃肠道  相似文献   

14.
蜱类的激素     
刘敬泽  姜在阶 《昆虫知识》1997,34(6):359-362
激素在节肢动物的发育和生殖中起重要作用。它调节昆虫的生长、蜕皮、变态、生殖和其他许多生理过程。然而,蝉类激素的研究远远落后于昆虫,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明确确定蝉类具内分泌功能的腺体,并且保幼激素的存在只是推测的。自Delbecque[1]首次在蝉类中发现锐皮激素以来,国外已做了部分工作,国内也开始起步。20世纪中有3本出色的著作介绍蝉类内分泌和激素的内容与进展。分别是Solomon著的“PhysiologyofTicks”(1982年版),Saner和Hair著的“Morphology,PhysiologyandBehaviouralBiologyofTicks”(1986年版)和Sonenstune著…  相似文献   

15.
第三届国际消化道激素会议于1980年9月14日至18日在英国著名的大学城——剑桥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来自世界许多国家约500余人。会议以评选委员会对论文评分采取的方式共接受论文248篇,其中67篇在大会上宣读,其余则以墙报形式张贴在会议厅中。全部论文均已以摘要形式刊登在《调节肽》(Regu-latory Peptides)杂志1980年9月的增刊中。这次会议的特点之一是规模大,内容广泛。包括消化道内20多种新老激素的形态、机能、化学及临床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反映了目前国际上在这一领域内研究工作的动态。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胃肠道内分泌细胞的胚胎发生、亚细胞定位;(2)同一种激素在体内存在的不同分子形式及其生理意义。如胃泌素,现已知至少以6种大小不同的分子形式存在于血液与组织中。在不同的病理情况下含量的比例有所不同;(3)激素或肽类的生理作用,特别是那些既存在于消化道,又存在于神经组织中的肽类的生理意义,以及它们在神经系统中传递的通路;(4)各种激素之间的相互作用;(5)肽类激素的受体,如 CCK 和  相似文献   

16.
昆虫神经肽allatostatin与allatotropin的研究新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虫神经肽allatostatin与allatotropin的研究新近展关雪辰(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100080)昆虫神经激素是肽类激素,它控制昆虫许多关键的生理过程,例如生长、变态、生殖和行为等。保幼激素(JH)对昆虫的卵子发生成熟起着重要的调...  相似文献   

17.
消化系统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器官,胃肠激素广泛参与调控生理代谢,并不限于营养吸收.自1902年发现第一个胃肠激素——促胰液素以来,该领域研究持续深入,诊疗新技术不断涌现,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消化生理和人体代谢的认识,且提升了胃肠激素相关疾病(例如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治水平.胃肠激素及其类似物成为消化和代谢性疾病新的治疗选择.本文综述了百年来胃肠激素研究的历程,以期体现基础与临床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的转化医学思想.  相似文献   

18.
一.内分泌腺和激素动物有机体和人体内有许多器官,这些器官都各具有其单独的功能,如心脏跳动可以输送血液到全身,胃肠消化道专司消化的功能,肾脏专司排泄的功能;但是有机体内各器官的功能必须联络一致,通力合作,方能表现出整个个体的机能;其联络的方式主要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来完成的,但身体内某些器官产生的化学物质,也具有联络调节的功能。例如动物有机体在生活过程中,不断地进行着新陈代谢作用,新陈代谢的结果,使动物体内细胞组织和器官产生了许多不同的产物,有些产物对身体有害,则经过  相似文献   

19.
显示神经内分泌细胞的染色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体内一些内分泌细胞,它们具有共同的细胞化学特点,即在细胞内含胺或摄取胺前体,并在细胞内进行脱羧反应,具有产生胺类和肽类激素功能,这类细胞属于弥漫性神经内分泌系统范畴。内分泌系统不仅包括传统的内分泌细胞聚集形成的内分泌腺,还包括广泛散在分布于许多器官组织中的神经内分泌细胞。  相似文献   

20.
小肽激素通常是指含5-100个氨基酸长度的肽段。在植物体内小肽激素含量很低、分子量小、数量多、来源及加工成熟机制复杂,这赋予了小肽多种多样的生物学功能,能够在极低浓度下与受体结合,调节植物的细胞分裂与生长、组织与器官分化、开花与结实、成熟与衰老等生理过程,协调植物响应多种胁迫环境。小肽激素作为细胞间信号转导的重要介质,参与调控生长发育的分子机制是近年来植物学科研究的热点和前沿。本文系统综述了小肽激素的结构、分类及其功能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CLE、RALFs、PSK、CIF、SYS等家族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及逆境生理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植物小肽激素的应用前景,为植物小肽激素的深层次研究和开发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