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用来自日本和美国的立枯丝核菌8个融合群11个类群代表菌株进行可溶性蛋白质电泳,其结果表明,各融合群及亚群之间电泳图谱有显著差异,而同一类群菌株的电泳图谱则相似。分析来源于华东等地已鉴定的融合类群117个菌株的电泳图谱显示,同一融合群内菌株,虽然采集地区、寄主植物或致病力不同,其蛋白质图谱仍十分相似;而不同融合类群的菌株,即使在同一田块中同一种寄主植物上引起相似病害,其图谱也显示出明显差异。本文就上述可溶性蛋白质图谱显示的结果与其它研究者在血清学、DNA同源性.酯酶等生化水平上对融合群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比较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3.
立枯丝核菌第一融合群的遗传分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12个随机引物对来自云南省不同地理环境的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uhn第一融合群(AG—1)的13个菌株进行遗传分化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受试菌株被标记的DNA谱带多态性检测率为100%,即受试菌株间几乎无同质的DNA谱带。利用UPGMA法构建分子系统树分析发现,遗传距离0.5将其划分为9个遗传聚类组,遗传距离0.86将其划分为6个遗传聚类组,而遗传距离0.95可将其划分为3个遗传聚类组。结果表明受试AG1融合群的13个菌株具明显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4.
新疆北疆棉田立枯丝核菌菌丝融合群及其营养亲和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新疆北疆棉区采集了典型的棉花立枯病病苗及棉田土标样686份,按常规分离方法分离得到399个分离物,从中鉴定出272个纯化的立枯丝核菌(Rhizotonia solaniKühn)菌株,经玻片吉姆萨氏染剂(Gimsa′sstain)染色程序观察细胞核数目,全部测试菌株均属于多核。用标准菌株,通过载玻片菌丝融合实验测定,将纯化的272个菌株划归为3个菌丝融合群:AG-2、AG-4和AG-5,分别占总菌株的6.24%、84.2%和1.1%。另有23个菌株不与任何标准菌株融合,占8.46%,说明新疆北疆棉田立枯丝核菌的优势菌系是多核丝核菌的AG-4融合群。通过从10种不同配方的培养基中筛选的效果好的麦芽蛋白胨(MPDA)配方培养基(Ⅱ)进行对峙培养,以建立标准菌株,将纯化获得的272个丝核菌菌株,划分为6个不同的营养亲和群,研究说明新疆北疆地区棉田立枯丝核菌各菌丝融合群内确有不同程度的分化。  相似文献   

5.
井岩  李晓妮  于金凤 《菌物学报》2012,31(4):540-547
从山东、河北、河南三省采集棉花立枯病样品和土壤200余份,经分离获得198个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分离物。菌丝融合测定及5.8S rDNA-ITS区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分离物分别属于多核丝核菌的AG4-HG-I和AG4-HG-III融合群以及双核丝核菌的AG-A、AG-F、AG-Fb融合群。其中AG4-HG-I是优势融合类群,占分离物总数的88.38%,其次是AG4-HG-III,占10.10%,AG-A、AG-F、AG-Fb各仅有1株。其中双核丝核菌AG-A、AG-F和AG-Fb融  相似文献   

6.
中国北方马铃薯黑痣病立枯丝核菌的融合群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山东、甘肃、青海、内蒙古、河北和黑龙江6省采集马铃薯黑痣病标本300余份,分离获得251个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菌株。融合群测定结果表明,这些菌株分别属于多核的丝核菌AG‐3、AG1‐IB、AG4‐HG‐Ⅰ、AG4‐HG‐Ⅱ、AG4‐HG‐Ⅲ、AG‐5和AG‐11融合群。其中AG‐3是优势致病群,占分离菌株总数的71.31%;其次是AG4‐HG‐Ⅰ,占15.14%;AG‐11融合群菌株是国内首次从罹病马铃薯植株上分离得到。从各融合群中选取代表性的菌株进行5.8S rDNA‐ITS区序列分析,结果表明,隶属不同融合群或亚群菌株的5.8S rDNA‐ITS区序列存在较大的差异,而相同融合群(亚群)不同菌株的序列具有较高一致性。  相似文献   

7.
湖北省玉米纹枯病病原丝核菌的种类和致病性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从湖北省9个主要玉米产区采集玉米纹枯病标样,分离得到55个丝核菌菌株,融合群和致病性测定表明,这些分离菌分别属于AG1-IA、AG4、AG5、AGA、AGB(0)、AGE和WAG-Z等7个丝核菌融合群,其中AG1-IA是优势融合群,占分离菌株总数的61.82%,分布范围也最广。在致病性方面,除AGA不致病外,其它6群均致病,其中AG4致病力最强,AG1-IA次之,AG5最弱。研究同时表明,同一融合群内不同菌株致病性有差异,并且同一菌株对不同玉米自交系的致病力的强弱表现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8.
9.
棉立枯丝核菌的dsRNA与致病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我国北方棉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的18个分离物进行了dsRNA的检测和致病力比较,可见:(1)dsRNA以高频度(16/18)存在于各分离中;(2)各分离物的dsRNA有明显不同的电泳图谱,有1—8个片段,分子量自0.94—4.8×106道尔顿;(3)同地区土壤中分离物常有相同的dsRNA片段;(4)以弱致病力分离物BALr-2的[r-32P]ATP末端标记dsRNA为探针与16个分离物dsRNA进行分子杂交,只有3个分离物有强的同源性,Northern转移杂交表明同源核苷酸在1.15×106的片段;(5)变性电泳示丝核菌的dsRNA泳动率有减慢现象,从而提出环状dsRNA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11.
八十年代,Mulcahy(1981)与C.Ga6(1986)成功地对单个花粉粒同工酶和蛋白质进行了等电聚集电析。而国内在这方面的工作至今尚未见报道。试验利用单花粉蛋白电泳技术结合显微镜观察对不同发育时期的单个玉米花粉进行了蛋白电泳研究,结果表明玉米花粉不同发育时期所表达的蛋白质具有明显的差异:一方面随发育时期的推移某些蛋白质含量呈递减或递增趋势;另一方面不同发育时期都有特异性蛋白合成或分解。可见,  相似文献   

12.
用等电聚焦电泳分析的方法,测定了小麦(Triticum aestivum )3 种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A 型、E型、T型)及其相应同核保持系萌动胚及幼芽可溶性蛋白. 发现雄性可育系等电点(pI)为4.90 的蛋白质合成数量高于相应的不育系;pI为6.85 的蛋白质可能是T 型细胞质基因表达的结果;pI为7.6 的蛋白质可能为津丰A 不育系特有的区带.表明细胞质来源不同的不育类型,其萌动胚及幼芽可溶性蛋白等电聚焦电泳图谱差异明显,有可能作为鉴别它们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石刁柏胚性愈伤组织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组分、过氧化物酶和酯酶的活力及同工酶带均比其体细胞胚的要少。而在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过氧化物酶和酯酶活力、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以球形胚为最低,子叶分化期胚为最高而呈递增趋势;可溶性蛋白质组分以子叶分化期胚、成熟胚为最多,球形胚、香蕉形胚为最少;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带以梨形胚为最多,子叶分化期胚、成熟胚为最少;酯酶同工酶则以子叶分化期胚为最多,成熟胚为最少。胚性愈伤组织与体细胞胚均有其特异性可溶性蛋白质及同工酶带,可作为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4.
对江苏省25个禽源性大肠杆菌O_1、O_2和O_(78)分离株的外膜蛋白型进行了测定。用改良的N-十二烷酰肌氨酸法提取其外膜蛋白,经SDS-PAGE电泳后,用考马斯亮蓝法进行染色。结果,8个O_1分离株,9个O_2分离株分属2个OMP型,其中的1个为二者所共有;而8个O_(78)分离株的OMP型也与该型相同。表明从江苏省分离到的禽源性大肠杆菌具有多样性的OMP型,而且这3个血清型的分离株中存在着共同的OMP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