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rombiculidae 螨类的中文命名,通称做恙螨或恙虫,是因袭日本恙虫病(Tsutsugamushidisease)的名称而来的。但是,根据许多日本学者的意见,“恙”字的来源系出于我国“别来无恙”的古话。然而若就字义来说,恙字的解释比较广泛,并非专指小虫而言:虫字在我国古书中,则是动物的统称。另外,有不少中外学者认为日本所发现的恙虫,就是我国古代岭南地区的沙虱。后一名辞,源出于我国,字义比较确切,而又得到了普遍的公认,故以其命名,比较合适。因此,建议应改以沙虱命名。为了在系统分类上与头虱和体虱等有别,拟称之谓“沙螨”或“(沙虫)螨”,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2.
中国褐飞虱的分布和为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国文  唐启义 《昆虫知识》1997,34(1):50-51,61
褐飞虱Nilaparvatalugeus(Stal)是亚洲产稻国家水稻上的主要害虫,具有远距离迁飞的特性。了解褐飞虱在国内的常年分布和不同地区的发生程度,是长期趋势预测的基础材料之一。根据全国各地多年发生的实况和有关植保部门、科研教育等单位的研究资料,就褐飞虱在中国的分布和为害进行整理如下。褐飞虱在中国的发生为害历史较长,但正式记述为1926年[1],记述1921、1924年在江苏、上海大发生。据邹钟琳先生当时对稻飞虱为害史料查考结果认为,惟有费君耕所作稻虱考查录中,1624年(明天启四年)胡震亨编的“浙江海盐县图经”记载,公元匕兀…  相似文献   

3.
磁场对康乃馨试管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磁学现象和效应的观察及应用,早在我国西汉的《史记》(公元前90年)中就有记述,“齐王侍医遂病,自炼五石服之”,磁石就是五石之一。在西方,古希腊医生加伦(C.H.Galan,约公元129—200年)也曾利用磁石治疗腹泻。近代利用磁场处理作物种子、施加磁性肥料、磁化水浸种、育秧或灌溉等,可以提高种子发芽率,促进作物生  相似文献   

4.
1955~1957年在浙江温州地区永嘉和青田等县进行恙虫病(沙螨热)调查中,采集到一些纤沙螨,其中有一种标本的量度特征与富士纤沙螨的原始描述及多种日本文献所记述者基本一致,曾定为“富士恙螨”(温廷桓,1957)。1957年在青田县高湖乡调查中,认为此种与富士纤沙螨形态近似而有差异,生态与传病意义亦有不同,分离到恙虫立克次体,故定名“高湖恙虫”(杨哲生等,1958)。但其种征描述未正式发表,不符《国际动物命名法规》第13条,故为无效名。长期以来,由于未能与日本的富士纤恙螨标本对照,因之该种的命名未能确定。  相似文献   

5.
绪言 恙螨又称恙虫、红蜘蛛、小蜘蛛,在我国古代称为砂虱,属于节肢动物门,蜘蛛纲,真螨目,恙螨料。世界各地有各种不同的地方俗用名称。 恙虫病又名丛林性斑疹伤寒、热带斑疹伤寒。我国古代称之为砂虱毒或砂虱热。日本称为洪水热、河流热、秋坪热。我国前清时代在广州地区称之为“斑”、“元宝热”、“瓜子疮”等。 最早发现和记载本虫和本病关系的是我国古代的  相似文献   

6.
柯为 《生物工程学报》2004,20(6):855-855
“以毒攻毒”技术是我国古代科技工作的伟大创造,至今仍然适用,并逐渐显示其巨大的生命力。在“以毒攻毒与古代人痘接种技术”中,记述古代医书中有许多关于“以毒攻毒”的记载。如晋代葛洪的《肘后方》中,记载古代医把咬人的狂犬杀掉,将狂犬的脑浆敷贴于被咬的伤口,用以防治狂犬病。唐代孙思邈创建了用病人生疮的浓汁、血汁,以小刀接种于健康皮肤下,以防治疖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灰稻虱的饲养和饲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灰稻虱的饲养 ,虫源可从田间直接捕获繁殖 ,饲料用稻、麦、稗均可 ,但以稗草为最佳。饲毒须用低龄若虫在罹病小麦或水稻上吸毒 3天以上 ,无毒虫饲毒后须经过 1 5天以上的循徊期后才能用于感染接种。所用的带毒病株可直接从田间寻获 ,若需自己制备 ,可将通过了循徊期的带毒灰稻虱接种到麦苗或稻苗 (3~ 5叶期为宜 )上传毒 ,待病苗症状表现后用于饲毒。本文详细介绍了 1~ 3代灰稻虱饲养饲毒的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梨木虱种类繁多。作者(1981)曾记述了北方省区的八种梨木虱,除一新记录种外均为新种,中国梨木虱Psylla chinensis Yang et Li是为害鸭梨、鸭广梨等果树的主要虫种,也就是以往被当作“西洋梨木虱Psylla pyrisuga F(o|¨)rster”的常见种,已确认有七个省区有其分布。  相似文献   

9.
白背飞虱的降落与生境选择的观测和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正> 有关飞虱远距离迁飞过程中的降落问题,国内在飞机网捕的观测中认为:“降雨和下沉气流对飞虱有迫降作用。”在气象分析方面,汪广恒等(1981)认为:“褐稻虱在上空西南气流的运载下向北飞行,途中遇到槽线、切变线、脊线、锋面冷区或雨区时,具备降落条件即下坠地面……。”在南迁的气象条件分析中(1982)认为“……高空有冷平流,有利于褐稻虱下沉迁入”。岸本良—(1972)分析“飞虱大量迁入的气象条件是以锋线的接近或通过时出现,锋带气温急剧下降和降雨等因素成为飞虱  相似文献   

10.
国产血竭植物资源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血竭是中药的传统品种之一,其性味甘、温、咸、平,兼有活血、化瘀、止血、补血的功效,古代主要用于治疗跌打损伤、金枪等症,内科亦兼用之。此一药物在我国的记载可以追逆到南北朝宋人沈怀远撰的《南越志》(公元五世纪六十年代),该书称此药物为“骐麟竭”。(原书失传,公元779年唐人李珣的《海药本草》及公元1578年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均有引述)稍后,唐人苏敬所著的《新修本草》(公元659年)中也有记述,因而血竭一药在我国的记载及应用至少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1.
本文所述湟水穗螨(Siteroptes huangshuiensis)、青海穗螨(S.chinghaiensis)及燕麦穗螨(S.avenae)为禾谷穗腐病之传布媒介。穗腐病在欧美等地被称作“银顶病”(Silver top)或“白穗病”。此病在青海省部分地区的农田杂草野燕麦(Avena fatua)上发病率很高,并已不同程度地侵染到小麦、青稞及家燕麦(A.sativa)等农作物。关于媒介穗螨的种类记述已  相似文献   

12.
个木虱亚科(Triozinae)前翅主干同时分为径、中、肘三岔,为最简易的识别特征,可区别于其他亚科。其模式属Trioza的原意即是由tri(三) ozo(枝)而来,故可译为“三叉(或岔)木虱”;也有称作“尖翅木虱”者,但不能概括全体,因许多种的翅端是圆的。我们建议中名用“个木虱”,既形象又简炼,便于属和种的命名。 前个木虱属(Epitrioza)是桑山茂(Sh. Kuwayama)1910年以日本的E. mizuhonica所  相似文献   

13.
<正> 六十年代初,褐稻虱在我国仅是次要害虫,但以后逐步发展成为我国南方稻区的主要害虫之一。它是水稻穗期的暴发性害虫,一般群栖于稻株的下部,刺吸液汁,导致水稻枯萎,甚至死亡。特别是对连作晚稻为害尤为严重,常因其大发生而形成“虱烧”(hopperburn),造成严重损失。据统计,过去10年内,在我国台湾省的中部和南部稻区因褐稻虱造成的损失达40%。此外,褐稻虱还能传播草丛矮缩病(grassy stunt)和蓬乱矮缩病(ragged stunt disease)。随着药剂防治次数的增加,抗药性问题也就随之出现。加上褐稻虱又是一种迁飞性昆虫,其抗药性还与虫源地的防治有关。这  相似文献   

14.
储藏物害虫嗜卷书虱对DDVP熏蒸的行为反应与致死剂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引言 嗜卷书虱(Liposcelis bostrychophila)属啮虫目虱啮科。其体形微小,食性复杂,栖息场地多在粮食仓库及食品加工厂、图书馆、标本馆等地。大量发生时可造成严重损失,传播微生物,并以其尸体、排泄物等污染储藏的粮食和其它储藏物品。王进军等调查发现,在我国“双低”和“三低”贮粮的粮仓中,书虱已成为优势种群,对贮粮安全构成了威胁。使用病原真菌和细菌来防治嗜卷书虱,很难达到理想效果,即使采用菊酯类杀虫剂也难以奏效,贮粮熏蒸中普遍使用的溴甲烷(CH_3Br)和磷化氢(PH_3)对嗜卷书虱的防治效果也不很理想。利用昆虫生长调节剂防治嗜卷书虱的研究已有一些报道,但在具体应用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气调措施可应用于控制书虱种群的增长,但书虱的抗气性发展很快,  相似文献   

15.
1979年作者曾据一雄性标本记述了多毛奇虱Atopophthirus setosus Chin新种(昆虫分类学报 1(2):121—124)。1982年12月裘学丽同志自红白鼯鼠标本上检获吸虱5♀♀,4♂♂。其雄性标本经鉴定,并与正模标本核对为多毛奇虱无误。现将雌性标本记述如下,并补充雄性外生殖器图。  相似文献   

16.
通过在赣州开展为期2年的系统调查,明确了为害赣南脐橙的粉虱种类和发生动态。经鉴定,为害赣南脐橙的粉虱为柑橘粉虱Dialeurodes citri Ashmead和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 Quaintance。2013年柑橘粉虱,黑刺粉虱卵、若虫、伪蛹、成虫数量平均密度分别为(7.61,6.67,5.45,47.43)头/叶(板),(3.84,2.84,1.82,31.80)头/叶(板);2014年柑橘粉虱,黑刺粉虱分别为(8.29,6.92,5.18,27.16)头/叶(板),(7.89,6.18,4.35,24.06)头/叶(板)。2013-2014年,两种粉虱发生数量较大,全年有多个发生高峰。柑橘粉虱和黑刺粉虱是赣南脐橙上的重要害虫,需加强防治工作,控制为害。  相似文献   

17.
植物病毒病对世界范围内农作物生产均产生巨大的负效应。为控制其危害,在本世纪广大的农学家、植病学家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在遗传工程成功之前,传统育种法在培育某些重要农作物抗病毒病品种方面有许多成功的例子。此外,包括检疫、扑灭、作物轮作及脱毒砧木嫁接等在内的植物病理学标准化技术有花钱、易产生负效及效果不可靠等不足,但仍成为防治病毒病的重要手段。 1929年。H.H.Mckinney证明用一弱毒TMV毒系预侵染健康烟草植株后,这些植株即可对具强毒性的TMV毒系产生抗性,这一试验促使了“以毒攻毒”(借助病原物)防治病毒病技术的问世。该项技称“交叉保护”(Cross-protection),目前世界上已在番茄、木瓜及柑桔等几种重要农用植物上广泛应用。不过这种方法属劳动密集型技术,要耗费大量人力,且限于有传染性的病毒作为防除对象,尤其要注意病毒毒系的致毒性在不同作物,甚至同种作物不同品种间的差异将对其应用产生不利影响,往往  相似文献   

18.
水稻白背飞虱、褐飞虱取食动态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黄次伟  冯炳灿 《昆虫学报》1993,36(2):251-255
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āth)和褐飞虱Nilaparvate lugens(St1)在水稻上混合发生,以口针刺入维管束组织吸食汁液,并排出蜜露。对褐飞虱的吸食和排蜜露,Suenaga(1959)、Sogawa(1970)、Sogawa和Cheng(1979)、Heinrichs等(1981)、顾秀慧等(1987)、都健等(1991)均有研究报道,但白背飞虱的取食报道很少,两种飞虱种群的系统取食动态未见报道。本文于1987年采用茚三酮法,同时逐日测定白背飞虱和褐飞虱所排的蜜露量,以蜜露的多少来表示相对取食量,分析取食动态,为制订防治对策,调整防治适期,合理评价和利用抗性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金大雄 《昆虫学报》1975,(3):341-346
1952年1—3月我们在云南大理的树(鼠句)(Tupaia glis Diard)体上采有吸虱,经研究鉴定为一新属、新种,订名为丁Tupaiphthirus dolabrifer。现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2009年以来,稻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的区域性暴发和它们传播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SRBSDV)的大面积流行给我国水稻生产造成极大的威胁,而对这种新的毁灭性病毒病却知之甚少。为此,亟需解决稻飞虱区域性迁飞规律、虫毒互作、毒源寻踪等科学问题,通过多学科交叉和宏微观结合及多尺度多途径的综合研究,探索稻飞虱发生与SRBSDV流行的互作机制(虫病地方性消长关系、两者在微观水平上的互作等),明确稻飞虱远距离传毒的行为与生理生化及分子机制(迁飞与病原摄带及传毒的关系),阐释各稻区飞虱与病毒的源库关联机制,揭示稻飞虱与SRBSDV区域性灾变的触发因子与调控机制,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