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又称 Graves 病、Basedow 病、Parry 病或 Flajani 病,在所有甲亢中其发病率最高,约占80%以上。近年来,国外学者普遍认为 Graves 病、桥本氏甲状腺炎以及原发性萎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都是自身免疫病。Graves 病被认为是自身免疫病的证据大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表1):  相似文献   

2.
2,4,5一三氯苯氧乙酸诱发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SCE率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姐妹染色单体互换(简称SCE)技术能灵 敏地检验染色体变化,而人外周血的淋巴细胞 又是直接反映人类体细胞突变和癌变的方便材 料。因此,国内外不少实验室[1,7,8]以SCE法对 若干人类遗传性疾病和环境中可疑致突变和癌 变物质进行了观察分析,获得了不少新资料。本 文报道了SCE法测试化学除草剂2,4,5一三氯 苯氧乙酸(2,4 , 5-Trichlorophenoxy acetic acid, 简称2,4,5-T)对人体淋巴细胞的遗传效应。  相似文献   

3.
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亢的遗传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青梅  李艳华  武守山 《遗传》1989,11(5):29-30
木文对临床已确诊的317例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亢(简称甲亢)患者(男41人,女276人)进行了 一级亲属发病率的调查。同时以民族、年龄、性别和数量均与患者相同的非甲亢患者的一级亲属作为对 照组。研究结果表明,甲亢患者一级亲属的发病率为1.894%,对照组(317人)的一级亲属的发病率为 0.047%。遗传度为69%0  相似文献   

4.
“自发”SCE频数在细胞间的分布,服从Poisson分布;而以CSC诱发的SCE频数则服从正态颁。分布类型的改变,可能是由于平均数的增加所致。平均数的增加,以A组和C组染色体为甚。  相似文献   

5.
mmc诱导绒毛细胞和淋巴细胞SCE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帆  高锦声 《遗传》1989,11(3):29-31
用不同剂量的mmc分别诱导孕早期孕妇绒毛细炮和淋巴细胞SCE,发现除16ng对比组外,二 类细胞相同处理组间的mmc诱发的SCE无显著性差异。同时发现mmc剂量与二类细胞SCE频 率所形成的二条回归直线的斜率无显著性差异。这些结果表明在一定毒性剂量范围内,二类细胞SCE 对mmc的反应敏感性可能是相似的。对油胞PRI的分析结果提示,细胞PRI的改变会对其SCE 频率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氯丙嗓对人体淋巴细胞SCE频率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SCE方法检测氯丙嗓的诱变性,结果表明: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服用氯丙臻的精神分裂症 息者,其体内显示的SCE水平都类同于正常对照群体。初步评定:氯丙嚓对人体的DNA无明显损 伤作用,在精神科临床上使用是较为完全的。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GD)患者血清高半胱氨酸蛋白61(CYR61)、Fractalkine水平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1年10月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7例GD患者作为研究组。另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采集所有受试者的静脉血,检测血清CYR61、Fractalkine水平,甲状腺功能及甲状腺自身抗体相关指标。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GD患者血清CYR61、Fractalkine水平与甲状腺功能及甲状腺自身抗体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血清CYR61、Fractalkine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四碘甲腺原氨酸(FT4)均高于对照组,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及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GD患者血清CYR61、Fractalkine水平与FT3、FT4、TGAb、TPOAb、TRAb水平均呈正相关,而与血清TSH水平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GD患者血清CYR61、Fractalkine水平异常高表达,且与患者甲状腺功能及甲状腺自身抗体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高龄老年心衰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GRK2的表达及其与心脏射血分数(EF)的关系。方法:选取80岁以上心衰患者16例,按EF分为两组:EF45%组(n=7),EF≥45%组(n=9),80岁以上高龄健康老人作为对照组(n=8),分别抽取外周血2ml,分离淋巴细胞,提取RNA,检测GRK2mRNA的表达。结果:EF45%组的高龄心衰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GRK2mRNA的表达高于EF≥45%组(P0.05),且两组明显高于对照组。随着EF的减低,外周血淋巴细胞GRK2mRNA的表达增加。结论:随着EF的减低,高龄心衰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GRK2mRNA的表达增加,外周血淋巴细胞GRK2的检测有助于判断高龄老年心衰患者心功能状况及临床治疗心衰疗效的判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HIV阴性隐性梅毒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淋巴细胞的比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3例未经治疗的隐性梅毒患者和46例已经数疗程驱梅治疗但RPR持续阳性2年以上的隐性梅毒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淋巴细胞的比例,并与30例健康人群的检测结果相对照.结果1.未经治疗的隐性梅毒患者和已经治疗但RPR持续阳性2年以上的隐性梅毒CD3、CD4及NK淋巴细胞的比例分别与健康人群的检测结果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未经治疗的隐性梅毒患者CD8淋巴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已经治疗但RPR持续阳性2年以上的隐性梅毒患者CD8淋巴细胞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未经治疗的隐性梅毒患者CD4/CD8的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而已经治疗但RPR持续阳性2年以上的隐性梅毒患者CD4/CD8的比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2.未经治疗的隐性梅毒患者和已经治疗但RPR持续阳性2年以上的隐性梅毒患者的检测结果相比,CD3、CD4及NK淋巴细胞的比例及CD4/CD8的比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未经治疗梅毒患者CD8淋巴细胞比例高于已经治疗但RPR持续阳性2年以上的隐性梅毒患者(P<0.05).结论未经治疗的隐性梅毒患者和已经治疗但RPR持续阳性2年以上的隐性梅毒患者均存在细胞免疫不平衡和免疫抑制,这种异常可降低机体抵抗和消除梅毒螺旋体感染的能力,并且可能是梅毒患者难于治愈,RPR持续阳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恶性血液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64例初诊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病种包括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HL)、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lymphoma,NHL)。分析比较30例正常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与实验组的差异,并对64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中连续动态监测的21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结果变化与预后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不同成人恶性血液病患者年龄分组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无明显差异;恶性血液病患者中CD3 +CD8 + T淋巴细胞百分比、Treg细胞百分比均增加;CD16 +/CD56 +NK细胞百分比及CD4 +/CD8 +比值均下降;CD3 +T淋巴细胞数量、CD3 +CD4 +淋巴细胞数、CD3 +CD8 +淋巴细胞数量、CD3 -CD19 +淋巴细胞数量、CD16 +/CD56 +NK淋巴细胞数量及CD4 +/CD8 +比值均减少;急性白血病及恶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存在一定的差异;急性白血病未缓解组的Treg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急性白血病首疗程缓解组及对照组;急性白血病复发组Treg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急性白血病持续缓解组以及对照组;对21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动态监测的淋巴细胞亚群发现,化疗缓解的患者Treg在化疗过程中逐渐下降,至第3~6个疗程逐渐接近正常对照,化疗未缓解的患者Treg细胞在化疗过程中逐渐上升或持续大于10%,明显高于完全缓解组,复发患者Treg在化疗过程中先下降后明显上升。 结论: 恶性血液病患者免疫功能显著低于健康人,且伴随免疫功能紊乱,且不同疾病类型、不同的疾病状态免疫紊乱的程度不一,Treg细胞比例可以用来预测急性白血病患者疗效及复发,可以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及用药强度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化疗对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3年1月到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95例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第一周期、第二周期化疗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分别按照不同疗效及不同化疗方案对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比较。 结果 (1)化疗后,95例患者CD3+、CD4+、CD8+细胞平均值增加,CD19+、γδT细胞平均值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CD8+细胞平均值增加,CD19+细胞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依托泊苷联合顺铂(EP)方案组化疗后患者CD3+、CD8+细胞平均值增多,CD19+细胞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化疗可以调节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增强细胞免疫,降低体液免疫,其中EC方案对患者细胞免疫的增强作用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未经治疗梅毒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检测未经治疗梅毒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36例 HIV阴性未经治疗的二期及隐性梅毒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 NK淋巴细胞 ,并与 30例健康人群的检测结果相对照。结果 :患者 CD3、CD4 及 NK淋巴细胞与健康人群的检测结果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 (P>0 .0 5 ) ,而患者 CD8淋巴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0 .0 0 1) ,CD4 / CD8的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0 .0 0 1) ;RPR滴度为 1∶ 2~ 1∶ 8的梅毒患者 CD3淋巴细胞的比例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二期与隐性梅毒患者之间以及不同 RPR滴度梅毒患者之间 T淋巴细胞亚群及 NK淋巴细胞差异均无显著性 (P>0 .0 5 )。结论 :未经治疗的梅毒患者外周血存在细胞免疫不平衡 ,CD8明显升高可能降低机体抵抗和清除梅毒螺旋体感染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鼻咽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特点、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运用流式细胞仪对66例鼻咽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并分析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比较其与正常人群对照组的差异。结果:鼻咽癌患者CD4+细胞数减少(40.58±15.26%),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CD8+细胞数增加,Th/Ts比值下降或倒置(0.92±0.57)。结论:鼻咽癌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检测鼻咽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对评估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疾病的治疗及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PD-L1的表达及其在SLE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SLE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上PD-L1的表达水平.结果 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CD19+、CD19+/PD-L1+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SLE非活动期患者(P<0.05)和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活动期SLE患者B淋巴细胞的PD-L1表达异常增加,其可能在SLE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免疫评价指标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NLR)被发现和许多肿瘤的病理特征有关联。NLR由于其便于检测、可重复性以及低廉的检测价格而受到研究者的关注。许多研究显示实体肿瘤中如乳腺癌、结直肠癌、肺癌、胃癌等的高的NLR和高的致死率或者高复发率有着联系。因此,研究NLR在肿瘤患者的诊断、治疗、预后中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其机制可能与中性粒细胞对肿瘤的促进作用与淋巴细胞的肿瘤抑制作用有关。且NLR与其他炎症指标如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Prognostic Score,GPS)以及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甲胎蛋白AFP(α-fetoprotein,αFP或AFP)等可以对癌症的预后进行联合预测。而NLR作为一种新兴的检测指标同样也存在着不足与缺陷。本文就NLR对各个系统中的肿瘤的临床应用与其他诊断指标的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氯丙嗓(chlorpromazine) 是治疗精神病 有显著疗效的药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许多 患者从青壮年就开始长期服用,有的妇女在怀 孕、哺乳期还要继续用药,因而氯丙嗦对人类遗 传物质是否有潜在危害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以免疫荧光双标记单克隆抗体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 ,在 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非肥胖型患者中 ,外周血CD3 CD8 阳性细胞数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 ,而CD4/CD8比值增高。 2型糖尿病患者特别是非肥胖型可能存在明显的细胞免疫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δ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 ( ALA PDT)对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中 CD4 0阳性淋巴细胞的影响及其作用方式。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了 1 2例活动期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在光动力疗法前后 CD4 0、CD95的表达。结果 :1 ALA PDT后 CD4 0阳性淋巴细胞下降至 9.2 8± 1 .2 2 ,较 ALA PDT前的 1 3.36± 0 .89,有显著性的差异 ( P<0 .0 5)。2 CD95 /CD4 0 淋巴细胞在 ALA PDT后立即上升至 1 3.2 3± 2 .1 0 ,较 ALA PDT前的 7.84± 1 .93,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 P<0 .0 1 )。 ALA PDT后继续培养 1 8小时检测 CD95 /CD4 0 淋巴细胞下降至 7.68± 1 .4 6,较 ALA PDT后即刻检测有显著性差异( 1 3.2 3± 2 .1 0 ,P<0 .0 1 )。结论 :ALA PDT能降低 CD4 0阳性淋巴细胞百分比 ,即可能抑制活动期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中 B细胞的活性。这种作用可能与 Fas介导的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生殖器疱疹初发患者(GH)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和B细胞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发病机制与细胞免疫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0例初发生殖器疱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和B细胞的表达水平,并与60例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RGH)、35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检测结果相比较。结果(1)初发组和对照组相比,除NK细胞降低差异有显著性外,其他差异无显著性;(2)初发组与复发组相比,初发组T细胞、CD4^+细胞、CD4^+/CD8^+均高于复发组,CD8^+细胞百分比低于后者,差异有显著性;B细胞、NK细胞比例差异无显著性;(3)复发组与对照组相比,外周血中T细胞、CD4^+细胞、NK细胞所占比例,CD4^+/CD8^+均降低,差异有显著性;CD8^+细胞百分比升高,差异有显著性;B细胞比例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生殖器疱疹初发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20.
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核损伤指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薛开先  王苏 《遗传学报》1990,17(1):70-74
核异常作为组织特异性的遗传毒理体内短期检测法,现已日益受到重视。它比微核测试更敏感和合理。核异常包括多种形式的核损伤,而它们与致癌因子的损伤有着不同程度的相关性。本文以r-射线作为致癌与诱变因子,在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系统地比较研究了常用核损伤指标:微核、核变形、核碎裂和核固缩等的剂量(0-5Grag)一反应关系,并作线形回归分析。作者认为,作为人体淋巴细胞核异常测试法,应包括微核,核变形及核碎裂3个核损伤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