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笔石科的新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9年8月间,中南矿冶学院地质系杨心宜、戈定二同志,赴浙江江山一带进行化石采集工作;曾在江山陈家坞、黄泥岗及凉棚亭等地,采到不少笔石化石;特别是在陈家坞东北约500米处的下奥陶统宁国组中,采到的一些笔石化石,经笔者鉴定是中国笔石科的一些新种属。共有2属6种: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密山—宝清早泥盆世盾皮鱼类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993年,原地矿部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苏养正先生将其在黑龙江省东北部密山及宝清下黑台组中采到的5件泥盆纪鱼化石送交王士涛鉴定。经过修理和观察后认为,这些骨片属于盾皮鱼类(Placoderms)。这是迄今为止在东北地槽区内首次发现的泥盆纪鱼类化石,具有重要的生物地层学及古动物地理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新疆哈密雷兽化石的发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59年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局在哈密野马泉采到几块哺乳动物牙齿化石寄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鉴定。这几块标本是一种副雷兽(Parabrontops)的臼齿。雷兽化石在新疆发现还是首次。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桦南县道台桥组植物孢粉化石初步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龙江省桦南县道台桥组植物孢粉化石初步报道刘耕武,李浩敏,冷琴(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南京210008)关键词植物孢粉化石,道台桥组,黑龙江1994年6月至8月,笔者赴黑龙江禅南县八虎力乡四方台村进行了野外考察及化石采集工作,发现了大量植物...  相似文献   

5.
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地质专业首届工农兵学员1973年到甘肃省靖远县实习,6月进行磁窑一带晚古生代地层观察时,在距今三亿二千万年前的中石炭世羊虎沟群上部采到大量动植物化石,其中有一枚鲨鱼牙齿。鲨鱼属软骨鱼类,死后即使骨骼也难以保存为化石,发现的多半是牙齿或鳍刺,少数情况下有可  相似文献   

6.
安徽寿县晚前寒武纪淮南生物群新材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3年,笔者在安徽寿县、凤阳县(插图1)、一带工作期间,详细测制了寿县八公山刘老碑组剖面,将其划分为上、中、下3部分;并根据岩性和化石保存及产出状况,把中部分为7个岩性段,并就此探讨了碳质大化石的变化规律。刘老碑组产有丰富的、种类繁多的化石,笔者从中采到二千多件标本,经详细研究鉴定,除郑文武(1980)报道的属种以外,还有新属种的发现,它们是Pumilibaxa symmetrica sp.nov,Tawuiaafflata sp.nov.,Tachymacrus excauatus gen.  相似文献   

7.
2000-06-19,本文作者在进行云南省金平分水岭自然保护区鱼类资源考察时,在金水河采到28号鱼类标本,经鉴定,为我国鲤科鱼类区系中猪嘴属Systomus和小口猪嘴Systomus orphoides (Valenciennes 1842)的首次记录.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鱼类标本室.特征如下.  相似文献   

8.
1961年春,笔者在云南霑益城北一公里的山坡上采到一些胴甲类的甲片。化石保存在坚硬的黃綠色細砂岩中。甲片經风化易破碎。其中部分保存較完好,經过鉴定,属于沟鱗魚属的一新种。本文在写作过程中,承刘宪亭、刘东生两先生热心指导,周明鎮教授审閱原稿,王哲夫先生摄制照片,沈文龙同志繪图,笔者于此向他們表示謝意。  相似文献   

9.
1963年秋,笔者等于新疆博乐塔拉蒙族自治州温泉县大库斯台地方采到一批哺乳动物化石。化石地点他于准噶尔-阿拉套m2南麓,是由新疆地质局第三地质大队贺碧欽等同志首先发现的。化石地点附近的新生代地层可分为四层,自下而上为:1.灰绿色砂岩、细砾岩及土红色砂质泥岩;2.绿灰色泥灰岩及棕红色砂质泥岩;泥灰岩中含碎骨化石;3.桔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记述了鲴亚科的一个化石新属新种Eoxenocyprisliui,标本产于黑龙江省桦南县附近的中新世地层中。它与现生鲴亚科鱼类的区别是:头长大于体高,口端位,鳃盖长大于高,背鳍起点至吻端距较其至尾鳍基距为大,臀鳍起点至腹鳍起点的距离小于其至尾鳍基的距离。对新生代晚期东亚淡水鱼类特征分析的结果表明,从中新世到上新世东亚大陆和日本列岛存在一个相同的淡水鱼类区系。这一区系在中国东部一直延续到现在,而在日本自更新世中期以后却发生过较大的演替。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记述了巨两栖犀属内的一个新种——马关巨两栖犀(Gigantamynodon maguanensis).它可能是两栖犀类动物中最大的一个种.其时代当为中、晚渐新世.  相似文献   

12.
云南开远新发现的腊玛古猿化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描述的标本是1980年6月和1982年5月,在云南开远小龙潭晚中新世褐煤层中发现的古猿化石。标本有左下第一至第三臼齿列和一件带十二枚牙齿的上颌骨。从标本反映的形态特征观察,应归为腊玛古猿。  相似文献   

13.
云南开远小龙潭动物群的性质及时代的进一步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新材料,对小龙潭动物群作了新的补充与论述.小龙潭动物群在组合面貌上与西瓦立克的 Chinji, Nagri 层动物群相近,动物群的时代不早于 Chinji 层而早于云南禄丰石灰坝动物群,为晚中新世.  相似文献   

14.
记云南路南晚始新世化石獏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记述了在云南省路南县路美邑地区发现的五种始新世化石獏类。这是西南地区该类动物最集中的一次发现。另外,本文对当时獏类在我国的分布以及它们与华北地区、西南地区化石獏类的关系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正> 呼和勃尔和陡坎,位于二连浩特市西南40余公里,在苏尼特右旗额仁诺尔公社所在地——毛登正东20余公里,即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中亚考察团所谓“马捷茨营地”(CampMargetts)之所在地区(见 Radinsky,1964)。过去在此地区发现的早第三纪化石哺乳类,屡有报道,唯所记述之化石均注以“伊尔丁曼哈组(或层)”,莫一例外。1975—1977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内蒙古区测队以及内蒙古  相似文献   

16.
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Pliopithecus的发现(英文)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1997和 1 998年的野外工作期间 ,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铁尔斯哈巴合中中新世哈拉玛盖组的底部第二砂层中发现了 4枚上猿牙齿。两枚显然是属于同一个体的左m2和m3发现于 980 1 7地点 ,地理坐标为 46°39.997′N ,88°30 .41 2′E。另一枚左下第一门齿和左上第四前臼齿产自该地点附近的同一砂层中。这是在中国境内、也是亚洲的第二个上猿化石地点。该 4枚牙齿中 ,下门齿可能与m2、m3属同一个种。m2刚开始经受磨蚀 ,m3则刚萌出齿槽。它们不同于所有已知种 (P .zhanxiangi、P .vindobonensis、P .antiquus、P .platyodon和P .priensis)的最明显的特征是在唇侧有一个很深的、间于下原尖和下次尖的漏斗状小坑。该坑由前次脊 (prehypocristid)、下次尖前方的斜脊的唇侧分支和沿下原尖唇侧壁向下延伸的一条脊所围成。此外 ,m3稍短于m2。在其他形态特征方面 ,新疆的种又以m2和m3尺寸较小、齿尖较低、齿脊较锐、近中凹和远中凹发育、釉面褶皱和唇侧齿带很发育而不同于我国宁夏同心的Pliopithecuszhanxiangi;以m2和m3的冠面较短宽且有很发育的上猿三角与P .vindobonensis区分 ;其m2和m3的尺寸明显大于P .antiquus。但在尺寸和其他形态上与P .platyodon很相似。铁尔斯哈巴合的m2、m3和下门齿应代表上猿属内的一个新?  相似文献   

17.
湖北郧县猿人牙齿化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1975年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一野外队在湖北省郧县调查脊椎动物化石时,在该县梅铺公社杜家沟一农民家里保存的化石中发现了由龙骨洞出土的人的门齿化石一枚。同年5—7月、9—11月间,许春华等赴龙骨洞作了两次发掘,又获人类牙齿化石三枚,同时还发现了一件人工打击痕迹清楚的石核及20多种共生的哺乳动物化石。  相似文献   

18.
Sevket Sen 《Palaeontology》2001,44(5):913-932
Although Molayan is the richest fossil mammal locality in Afghanistan, only a few species have been studied. This paper describes three rodents (Hystrix aryanensis sp. nov., Parapeolomys sp. and Pseudomeriones latidens sp. nov.) and one insectivore (Erinaceus sp.). Lithostratigraphical correlations and biostratigraphical studies in the Khurdkabul Basin provide evidence that the Molayan locality is younger than three other localities in this basin: Sherullah, Taghar and Ghazgay. In addition, the taxa described here, along with several species of large mammals from Molayan, permit correlations with the Siwalik succession in Pakistan to the east, and with European Neogene mammal ages to the west. The age of the Molayan fauna is concluded to be mid Turolian. Observations on the mammal faunas from the Khurdkabul Basin suggest that the altitude of the area, at present over 2000 m, was much lower during the late Miocene. Uplift of the basin probably occurred no earlier than the ?late Pliocene.  相似文献   

19.
泥河湾盆地发现短喙象化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记述泥河湾盆地河北蔚县两个地点发现的化石,它们被鉴定为短喙象类的?Anancus和Pentalopodon两个属。  相似文献   

20.
贵州的短尾鼩(Anourosorex)化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贵州发现的属于食虫类 Anourosorex 属的182件标本按齿式可分为两种类型,齿式为的是 A kui; 齿式为的是两新种, A. edwardsi sp. nov. 和 A. qianensis sp. nov.. 含有 A. kui 的岩灰洞、天门洞及穿洞动物群的地质时代可与四川盐井沟及歌乐山中更新世中晚期动物群相对比. A. kui 与较原始的 A. edwardsi 共生的岩灰洞和穿洞动物群的时代可能较之天门洞稍早.较进步的绝灭种 A. qianensis 单独存在于挖竹湾洞、天桥裂隙、白脚岩洞并和云南呈贡三家村晚更新世地点的材料可以对比. 根据齿式及形态特征 A. kui 应是现生种 A. squamipes 的直接祖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