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牙龈紫质单胞菌研究的进展华西医大口腔医院成都610041刘豫蓉,肖晓蓉牙龈紫质单胞菌(Porphyromonasgingivals,简称Pg)原称牙龈类杆菌,1928年由Burdon等[1]自牙周袋中分离。Slots[2]、Tanner[3]等相继发...  相似文献   

2.
牙龈紫质单胞菌类胰蛋白酶及其致病机制研究动态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成都610041黄毅牙周病与产黑色素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尤其是牙龈紫质单胞菌(Porphoromonasgingi-valis)有密切关系,文献报道该菌为进展性成人牙周炎的优势菌种[1,2...  相似文献   

3.
牙龈卟啉单胞菌 (P g) ,革兰阴性厌氧菌 ,是人类牙周炎的主要致病菌[1] 。动物实验表明它在小鼠、大鼠和灵长类动物的龈下定植与牙周炎的发生和进展相关。P g可以调整真核细胞信号转导途径 ,为了满足新陈代谢的需要 ,P g基因表达的调节可以控制在转录水平。证据表明 ,P g的感染会导致严重的全身系统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和分娩早产儿。P g含有大量毒性因子[2 ] ,如菌毛 ,血凝素[3 ] ,脂多糖等 ,其中Arg、Lys样半胱氨酸蛋白酶在牙周致病作用中占据了一个重要地位 ,他们通过激活宿主前体酶 ,例如 :血纤维蛋白酶原 ,或通过暴露细胞隐位及改变血…  相似文献   

4.
牙龈卟啉单胞菌是一种生长于口腔内的革兰阴性厌氧茵.它能够利用脂多糖、荚膜多糖、菌毛、牙龈蛋白酶等一系列致病因子,侵袭局部牙周组织并逃避宿主的免疫防御机制,是诱发牙周炎的重要因素之一,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因此,探讨牙龈卟啉单胞菌的致病因子对于牙周炎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查具有不同粘附、侵入能力的各fimA基因型P.gingivalis菌体表面结构特点.方法 选取临床培养的经PCR鉴定、筛选的fimA基因Ⅰ、Ⅱ和Ⅳ型P.gingivalis野生菌株,制备超薄切片,在透射电镜下进行菌体表面结构观察.结果 fimA基因Ⅰ、Ⅱ和Ⅳ型P.gingivalis的菌毛存在差别:Ⅰ型和Ⅱ型菌体表面有放射状菌毛,Ⅱ型略显致密,Ⅳ型表面未见明显菌毛.同时也观察到各型荚膜存在差别:Ⅰ型荚膜最厚,Ⅳ型荚膜较薄,Ⅱ型荚膜最薄.结论 fimA基因Ⅰ、Ⅱ和Ⅳ型P.gingivalis的菌毛和荚膜存在较大差别,推测其粘附、侵入或其它致病能力的差异可能不仅与菌毛有关,还与荚膜或其它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牙龈卟啉单胞菌血凝素2(Porphyromonas gingivalis hemagglutinin-2,PgHA-2)的氯化血红素结合位点多肽对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gingivalis,Pg)摄取氯化血红素生长的影响。方法合成多肽DHYAVMISK(肽1),DEYAVMISK(肽2,肽1中第2位氨基酸突变为谷氨酸),ALHPDHYLI(肽3,HA-2结合位点不相关多肽)。将肽l、肽2、肽3分别与氯化血红素琼脂糖珠预孵育,加入Pg重组血凝素2(Porphyromonas gingivalis recombinant HA-2,PgrHA-2),收集与氯化血红素结合的PgrHA-2,SDS—PAGE电泳,分析多肽对PgrHA-2与氯化血红素结合的抑制作用。肽1、肽2、肽3与氯化血红素预孵育后,加入到CDC液体培养基中培养Pg,测定菌液A600值,分析多肽对Pg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肽1浓度依赖性抑制PgrHA-2与氯化血红素结合,而肽2和肽3对PgrHA-2与氯化血红素的结合无抑制作用。在24、48和72h时间点,肽1组的A600值较肽2、肽3和PBS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PgHA-2氯化血红素结合位点多肽DHYAVMISK与Pg竞争结合氯化血红素,抑制Pg的生长,为开发新的牙周病防治方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牙周炎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牙龈卟啉单胞菌被认为是其重要致病菌之一,以抗牙龈卟啉单胞菌为目标的牙周炎防治策略受到关注.传统抗菌药物已广泛应用于牙周炎的临床防治,但其局限性仍不可忽视.多种天然植物提取物已被报道具有优越的抗菌性能且不易产生耐药性等独特优势,有望为牙龈卟啉单胞菌抗菌防治提供新的策略.本文回顾总结了具有抗牙龈卟啉单胞菌功效的天然植物提取物对牙周炎的防治效果及其机制,在此基础上纳入了天然植物提取物与抗菌剂联用和(或)结合纳米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天然植物提取物抗菌相关研究和牙周炎的防治策略提供通用思路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无论是先冷冻后干燥,还是先干燥后冷冻,或只冷冻处理,或只干燥处理的干湿紫膜样品,也无论是在处理后将其悬浮在水中,或在十六烷中,或在大豆磷脂正己烷液中,紫膜中的菌紫质分子均丧失了天然紫膜水悬浮液中的圆二色谱的双相性。然而,对于先冷冻后干燥,只干燥处理的紫膜水悬浮液,这种双相性可以缓慢地恢复。该现象提示,冷冻和/或干燥处理对紫膜菌紫质的圆二色性的影响,可能主要通过影响脂区间接实现的;用环三体激子理论难以圆满解释该现象。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对GEO数据库进行分析筛选miRNA后运用分子生物学手段验证并对机制进行深入探讨,为未来牙周炎治疗的生物标志物筛选及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GEO数据库发现牙周炎患者中差异表达的miRNA。在DIANA生信预测网站中发现了与JAK/STAT信号传导方式有关的miRNA。随后,TargetScan被用于预测miRNA的靶mRNA,该mRNA不仅在牙周炎中差异表达,而且与JAK/STAT信号传导有关。利用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寻找与JAK/STAT信号转导途径紧密相关的基因集。通过实时定量PCR(qRTPCR)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在牙周炎中差异表达并与JAK/STAT信号有关的miRNA和mRNA的表达。通过免疫组织化学(IHC)观察组织中IL6ST的表达。通过双重荧光素酶测定法证实了miRNA和mRNA之间的关系。此外,采用细胞内氧化活性氧红色荧光检测试剂盒检测活性氧(ROS)的变化。 结果 在牙周炎患者中,与正常组织比较,MiR1555p被下调,mRNA IL6ST被上调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9.188 7、2.852 1,P=0.000 6、0.015 7)。与对照组比较,miR1555p在P.gingivalis处理组表达情况出现明显下降且IL6ST在处理后表达量出现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25 3、1.852 0,P=0.013 5、0.015 7)。miR1555p具有IL6ST 3′非翻译区的靶结合位点。通过过表达miR1555p能够明显抑制JAK/STAT信号通路pSTAT3、pJAK2、IL6ST蛋白的表达(t=1.924 8、2.530 8、3.107 5,P=0.023 1、0.011 6、0.010 0)。感染牙龈卟啉单胞菌后,细胞中的ROS产生增加(t=3.051 2、9.632 7,均P结论 牙龈卟啉单胞菌可抑制miR1555p表达,激活GECs中的JAK/STAR信号,促进牙周炎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备抗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血凝素2(hemagglutinin-2,HA-2)的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Ab)。方法用重组HA-2(recombinant HA-2,rHA-2)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间接ELISA方法筛选杂交瘤细胞.用ELISA方法测效价。结果获得1株能够高效识别rHA-2的mAb,命名为4F11。此单克隆抗体的免疫球蛋白亚类为IgG1,效价达1?106。结论成功制备了重组牙龈卟啉单胞菌血凝素2的单克隆抗体mAb.将进一步用于牙龈卟啉单胞菌的诊断,并为牙周疾病的治疗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应用气液色谱法对牙龈卟啉菌脂多糖(Pg-LPS)和大肠杆菌脂多糖(E-LPS)的单糖和脂肪酸进行了分析和比较。Pg-LPS主要含有甘露糖、葡萄糖、氨基葡萄糖、半乳糖和鼠李糖。E-LPS单糖组成与Pg-LPS基本相似,但缺乏鼠李糖。Pg-LPS主要含有羟基十五烷酸和羟基十七烷酸等奇数碳原子脂肪酸,E-LPS则以羟基豆蔻酸、豆蔻酸和月桂酸等偶数碳原子脂肪酸为主。Pg-LPS含有甲基化脂肪酸,E-LPS则缺如。实验结果提示,Pg-LPS和E-LPS化学组成上的差异可能导致二者的SDS-PAGE图谱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2.
根据牙龈卟啉单胞菌特异的纤毛亚单位蛋白结构基因,设计一对寡核苷酸引物,采用PCR扩增了131bp特异片段,实验证明,PCR直接检测临床标本中的牙龈卟啉单胞菌,不仅特异、敏感、而且快速,从而显示了较好的优越性。用该引物,分析牙龈卟啉单胞菌在儿童龈炎中的分布。经PCR检测46例龈下菌斑标本中的牙龈卟啉单胞菌,结果表明:24例标本PCR为阳性;对照组46例标本中,牙龈卟啉单胞菌仅有5例为阳性,儿童龈炎中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检出率明显高出正常组(p>0005)。提示用PCR检测儿童龈炎中的牙龈卟啉单胞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利用PCR方法 ,分别扩增牙龈卟啉菌牙龈蛋白酶K (KGP)的催化结构域 (KGPcd)和凝集素结构域 (KGP-hag)的基因片段 ,将基因片段插入pGEM-T easyVector,通过限制性酶切和核苷酸序列分析鉴定, KGPcdKGP hag的序列与国外文献报道一致。克隆到牙龈卟啉菌KGPKGPcdKGP hag基因 ,为体外表达其活性蛋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牙龈卟啉单胞菌FimA基因型在牙周患者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PCR技术对40例牙周患者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及其基因型进行检测。结果:牙龈卟啉单胞菌在牙周患者的牙周袋内检出率为87.5%,牙龈卟啉单胞菌FimA各基因型在牙龈卟啉单胞菌携带者的检出率分别为:I型22.9%,Ⅱ型60.0%,Ⅲ型17.1%,Ⅳ37.1%.V型未检出;基因I型在牙周袋内未单独检出,与基因Ⅱ型混合感染。结论:牙龈卟啉单胞菌FimA基因Ⅱ型和Ⅵ型是牙龈卟啉单胞菌在牙周病损部位的主要定植菌,两基因型可能与牙周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5.
牙髓紫卟啉菌内毒素对炎症性细胞因子的介导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牙髓紫叶琳菌ATCC35406是近年来新发现的重要致病性专性厌氧菌,采用改良酚-氯仿-石油醚法提取牙髓紫卟啉菌ATCC35406内毒素脂多糖,通过Kramer测定法、软琼脂细胞培养法以及胸腺细胞增殖法测定脂多糖的细胞生物学活性。结果显示:纯化脂多糖可不同程度地诱导小鼠模型生成肿瘤坏死因子(TNF)、集落刺激因子(CSF)和白介素-1(IL-1),并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依赖型,提示牙髓紫卟啉菌内毒素在动物模型和细胞模型中具有显著的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