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RT-PCR技术从岩原鲤(Procypris rabaudi)卵巢组织中克隆了促性腺激素GtHα、FSHβ、LHβ3个亚基的mRNA序列。GtHα亚基开放阅读框长357 bp,编码118个氨基酸残基,第1~23个氨基酸为信号肽。FSHβ亚基开放阅读框长393 bp,编码130个氨基酸残基,第1~22个氨基酸为信号肽。LHβ亚基开放阅读框长444 bp,编码147个氨基酸残基,第1~28个氨基酸为信号肽。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表明,GtHα亚基在近缘物种间比较保守,其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要高于FSHβ和LHβ亚基。通过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FQ-PCR)分析发现,GtHα亚基在检测的6种组织中均有表达,卵巢中的表达量极高,肝、脑、心、垂体和肌肉中表达量依次降低;FSHβ亚基在除肌肉外的其余5种组织中均有表达,卵巢中的表达量最高,脑和心中表达量次之,肝和垂体的表达量明显偏低;LHβ亚基只在卵巢和垂体中表达,卵巢中的表达量要明显高于垂体。  相似文献   

2.
牛促卵泡激素α亚基cDNA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牛脑垂体中提取总RNA, 分离mRNA, 反转录获得cDNA, PCR扩增获得长为380 bp的牛促卵泡激素α亚基cDNA片段, 将它克隆于pUC19中, 进行序列分析, 结果表明: 所克隆的α亚基基因编码区序列与Erwin所发表的序列基本相同, 仅编码第24位赖氨酸的密码有差异, 同时将所获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及相应氨基酸序列与人、啮齿类的同类基因相比较, 具有很高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3.
从史氏鲟(Acipenserschrenkii)脑垂体中提取总RNA,利用GeneRacerTM技术,分别克隆得到促性腺激素Ⅰ(GTHⅠ)和Ⅱ(GTHⅡ)的β亚基cDNA全长。史氏鲟GTHⅠ-β亚基cDNA全长为1088bp,开放阅读框为384bp,编码128个氨基酸(Genbank序列登录号为:AY575920);GTHⅡ-β亚基cDNA全长为616bp,开放阅读框为408bp,编码136个氨基酸(Genbank序列登录号为:AY575921)。与其他脊椎动物进行了两种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较表明:史氏鲟GTHⅠ-β与西伯利亚鲟相似性最高,为99·1%;与硬骨鱼类中鲈形目相似性最低,为34·5%。GTHⅡ-β与西伯利亚鲟相似性为98·3%,与其他硬骨鱼类除鲈形目外都超过60%,与鸟类的相似性最低,为42·8%。两个基因成熟肽构建的MP树显示:GTHⅠ与FSH的β亚基和GTHⅡ与LH的β亚基构成两个明显的聚类。用Mega2软件计算了所比对物种间开放读码框的核苷酸遗传距离并构建了NJ树和MP树,两个基因β亚基的NJ系统树和MP系统树拓扑结构相似,鲟鱼与真骨鱼类分别聚类,共同形成硬骨鱼纲聚类,与传统分类学一致。成熟肽相似性、遗传距离和系统树分支长度显示GTHⅠ-β亚基在真骨鱼类进化速率显著快于其他脊椎动物,而LH-β亚基在羊膜动物中进化比其他脊椎动物快。暗示这两种糖蛋白基因的进化伴随物种进化而显示其功能[动物学报52(2):362-375,2006]。  相似文献   

4.
抚仙金线鲃Sinocyclocheilus tingi是云南抚仙湖特有种,虽然实现了人工繁殖,但在塘养环境下仍无法自然繁衍。鱼类的生殖活动受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调控,其中促性腺激素在该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实验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c 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从抚仙金线鲃垂体中克隆了GTHα、FSHβ和LHβ3种基因的c DNA序列,其中GTHα的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357 bp,编码118个氨基酸,有10个半胱氨酸残基和2个N-糖基化位点;FSHβc DNA全长为856 bp,ORF长度为393 bp,编码130个氨基酸,有11个半胱氨酸残基和1个N-糖基化位点;LHβc DNA全长为930 bp,ORF长度为441 bp,编码146个氨基酸,有12个半胱氨酸残基和1个N-糖基化位点。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GTHα和LHβ都只在雄鱼和雌鱼的垂体中表达。FSHβ在垂体中表达量最高,在雌鱼和雄鱼的脂肪、肌肉和雄鱼的精巢和肝脏中有少量表达。本研究为抚仙金线鲃的人工繁育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利用RT-PCR和RACE克隆了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脑下垂体中两种促性腺激素β亚基(GtHIβ和GtHIIβ)cDNA序列,并对其进行了结构和系统进化分析。团头鲂GtHIβ亚基cDNA全长567碱基对(bp),5’端非翻译区26bp;3’端非翻译区148bp;开放阅读框(ORF)393bp,其编码含有130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包括由108个氨基酸组成的成熟肽以及22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GtHII亚基cDNA全长564bp,5’端非翻译区43bp;3’端非翻译区95bp;ORF426bp,其编码含有141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包括由117个氨基酸组成的成熟肽以及24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团头鲂GtHIβ亚基氨基酸序列与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等15种鱼类相比较,相似性为90%—31%,与湖蛙(RanaRidibunda)等5种四足类的相似性为38%—21%;GtHII亚基与青鱼等15种鱼类相比较,其相似性为95%—41%,与湖蛙等5种四足类的相似性为49%—36%,团头鲂GtHIβ和GtHII亚基与鲤科鱼类的相似性最高,显示出较为亲近的进化关系。另外,团头鲂GtHIβ和GtHIIβ亚基含有12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和1个N糖基化位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米非司酮(RU486)对恒河猴促性腺激素分泌水平的影响,探讨RU486影响恒河猴促性腺激素分泌的可能机制,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生物测定法测定恒河猴促性腺激素,比较在不同情况下恒河猴促性腺激素的分泌水平。结果实验表明:不同时间(0、0.5、1、2、4、8、12、244、8 h)用药后,RU486对恒河猴促黄体激素(LH)、促滤泡激素(FSH)分泌水平的影响,在用药0.5、1、24、h后,对LH、FSH分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在用药4 h时,LH、FSH分泌水平均有显著的降低,而用药81、2、244、8 h后,LH、FSH浓度没有显著差异。在月经周期的不同时期一次用药后发现,卵泡期:RU486对LH、FSH分泌水平影响较小;排卵期:RU486对LH、FSH峰的发生延迟现象;黄体期:观察到RU486对FSH、LH基础分泌水平及脉冲的幅度出现下降。结论RU486对恒河猴的LH、FSH分泌水平,在不同情况下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  &#  &#  &#  &#  &#  &#  &#  &#  &#  &# 《水生生物学报》2015,39(6):1117-1125
为研究乙炔基雌二醇(EE2)是否能影响雄性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垂体中促性腺激素3个亚基基因的表达,从而干扰FSH和LH的分泌,研究采用末端快速扩增(RACE)的方法在黄颡鱼垂体中克隆了促性腺激素的2个亚基(FSH和LH)的全长cDNA,对其组织表达模式和雌雄性垂体中的季节表达模式进行了研究;另外,研究还用100 ng/L的EE2对雄性黄颡鱼(2龄)进行了28d的暴露处理。结果发现,黄颡鱼FSH cDNA全长528 bp, ORF为399 bp,编码132个氨基酸; LH全长为870 bp, ORF为417 bp,编码138个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黄颡鱼FSH含有一个17氨基酸的信号肽, 2个保守的N-糖基化位点和13个半胱氨酸残基,而LH含有一个18个氨基酸的信号肽, 1个N-糖基化位点和12个半胱氨酸残基,与其他鲶形目鱼类极其相似。进化分析显示,黄颡鱼FSH和LH与鲶形目的鱼类进化关系较近。组织分布结果发现,黄颡鱼3亚基均仅在垂体中表达。季节表达模式结果表明,雌雄黄颡鱼GtH和LH表达水平在5月份左右达到最高,随后降低; FSH在雌性的表达模式与GtH和LH相同,而在雄性, FSH的表达没有明显变化。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 100 ng/L的EE2能显著抑制黄颡鱼促性腺激素3个亚基基因的表达。研究认为, EE2抑制黄颡鱼雄性垂体FSH和LH的分泌,可能阻碍其正常的精子发生、精子成熟和排精过程,从而影响其正常的繁殖和发育。    相似文献   

8.
林麝FSHB和LHβ基因是调控林麝的繁殖和泌香的重要垂体激素.本研究克隆了林麝FSHβ和LHβ基因DNA全序列,林麝FSHβ和LHβ基因与其他反刍动物相似,具有3个外显子区域;哺乳动物FSHβ和LHβ全基因序列的差异大于外显子之间的差异.在哺乳动物中,林麝FSHβ和LHβ蛋白序列与人、马同源性并不是最高,因此,在林麝的催情、人工授精以及用于二次催香反应中应考虑使用相似性更高的激素或自生激素以减少人工繁殖和泌香失败.  相似文献   

9.
目的:实现重组牛促卵泡激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方法:依据毕赤酵母的密码子偏爱性设计并利用PCR方法合成了牛促卵泡激素的α亚基和带有6×his-tag的β亚基相应的DNA序列,构建表达载体pHIL-S-bFSH,转化毕赤酵母,表达蛋白进行ELISA定量和Western blot鉴定。结果:重组牛促卵泡激素的表达量为0.26mg/L,Western blot鉴定分子量为35kDa。结论:在毕赤酵母中实现了具有免疫源活性的重组牛促卵泡激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促黄体素β基因表达中的转导通路及转录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 L  Wang GL 《生理科学进展》2004,35(3):215-218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GnRH)为下丘脑促垂体激素 ,其脉冲式地释放调节垂体促卵泡素(FSH)和促黄体素 (LH)的合成与释放 ,进而调节动物的生殖活动。LH是由α亚基和 β亚基组成的异二聚体糖蛋白激素 ,其中 β亚基决定激素的特异性。LHβ基因的表达是由GnRH诱发的 ,此过程主要依靠PKC和Ca2 两类信号通路 ,并调节LHβ基因的表达。目前已经发现 ,多种转录因子 ,如早期生长反应基因 (Egr 1)、核受体SF 1基因、Ptx1基因和Sp1基因等 ,通过与LHβ亚基基因的启动子区直接结合 ,而对该基因的表达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11.
 <正> 生长激素是垂体前叶分泌的蛋白质类激素,它在体内有多种生物学效应。近年来,对生长激素的作用机理及生长激素基因工程的研究报道很多,国内也开始了这方面的工作。我们实验室从1984年开始进行牛生长激素基因工程的研究。在这项研究中,为获得牛生长激素基因的探针,首先需要有高纯度牛生长激素mRNA。双抗体免疫沉淀法是分离、纯化特异mRNA的有效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分离牛生长激素(bGH)mRNA,需要有高纯度bGH抗体。此外,高纯度牛生长激素抗体对于检测生长激素cDNA在细菌中的表达,对于制备亲和层析  相似文献   

12.
A simple and highly reproducible procedure for partial purification of prothoracicotropic hormone (PTTH) was established starting with 96,000 male adult Bombyx heads. Approximately 28,500-fold purification of PTTH was accomplished with a yield of about 50% and 6 ng of the most purified preparation ("highly purified PTTH") caused adult development in a brainless Samia pupa. The peptidal nature of PTTH was reconfirmed through the effects of various enzymatic and chemical treatments on the biological activity of "highly purified PTTH". Gel-filtration indicated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PTTH to be 4,400.  相似文献   

13.
鱼类生长和生长激素分泌活动的调节(综述)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林浩然 《动物学报》1996,42(1):69-79
本文综述近十年来在鱼类生长激素分泌和鱼体生长的神经内分泌调节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阐明脑(各种神经内分泌因子)-脑垂体(分泌生长激素)-肝脏(产生类胰岛素生长因子)轴调控鱼类生长的作用,并在此理论基础上提出可供养鱼生产实践应用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报道将LHRH-A注射到文昌鱼体腔,可促使其精巢发育的实验结果。发育的精巢占实验动物总数的87%,没有变化者占17%。组织学和电镜观察指出LHRH-A可激发A型精原细胞分裂为B型精原细胞,促使初级精母细胞发育为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咆。另外,LIRH-A有促使精于的释放的作用。 我们认为LHRH-A可激发文昌鱼的生精活动。  相似文献   

16.
17.
18.
林浩然 《动物学报》1998,44(2):226-234
综述了近十几年来有关对脊椎动物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进展,阐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分子结构的变异型和它们在脊椎动物的分布和进化,分析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多种功能及其受体的结构与特异性。  相似文献   

19.
CHEMICAL REGULATION AND THE HORMONE CONCEP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
小地老虎变态期脂肪体变化及保幼激素类似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Rottemberg)从四龄幼虫开始经预蛹和蛹的变态期及羽化为成虫后的脂肪体出现的超微结构变化,蛋白质含量的变动,以及蛋白质颗粒的形成和消失过程,进行了系统观察和组织化学分析。结果表明:(1)在幼虫期的后期,脂肪体扩大成宽带状,细胞体积增大的同时出现双核和多核。进入预蛹期,细胞内开始出现嗜碱性“蛋白质颗粒”,血细胞吞噬部分脂肪体细胞。蛹龄一天时,脂肪体转变成块状,细胞内充满大型蛋白质颗粒。在蛹龄5—10天内,“幼虫脂肪体”逐步崩解,围膜及细胞膜消失。至蛹龄12天时转变为预成虫,脂肪体细胞重新出现,并以气管分支为中心聚合成花朵状圆球体,再组成串状“成虫脂肪体”,仍充满蛋白质颗粒。幼虫期发达的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至预蛹期则衰变成几种类型的蛋白质颗粒。(2)六龄幼虫在1—5日龄期间,每克脂肪体的蛋白质含量稳定在7.1—8.4毫克之间,随后逐步升高,至预蛹期达16.3毫克的峰值。蛹初期,雄蛹和雌蛹的含量分别增高到预蛹期的1.63和2.4倍。但在蛹龄2—8天内迅速下降到六龄幼虫期的水平。至蛹龄9—13天时间(包括预成虫),含量又突然猛增,雌蛹尤为显著。蛹期脂肪体细胞充满着的几种蛋白质颗粒,在羽化为成虫后的24小时内全部消失。在六龄幼虫期用保幼激素类似物ZR-515(20微克)作体壁处理,可使幼虫期延长4天,并使九日龄幼虫的脂肪体仍保持幼虫型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