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聚氨酯泡沫半固定化培养盘基网柄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聚氨酯泡沫应用于固定化盘基网柄菌的可行性,发现以简单处理过的聚氨酯泡沫为载体,能够高效实现盘基网柄菌的固定化培养。考察了载体粒径大小、载体量和摇床转速等对固定化培养的影响,在优化的培养条件和固定化条件下,盘基网柄菌的最大细胞密度是悬浮培养的2~4倍。  相似文献   

2.
盘基网柄菌发育中的细胞粘附分子及其信号转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连生  华燕  马宁莎  韩轶 《生命科学》2004,16(4):221-225
在盘基网柄菌发育早期,DdCAD-1和csA调节了变形虫细胞间的粘着,调控该过程的机制类似于胚胎发育中上皮细胞层的闭合。完成网柄菌发育的一个必需分子是gpl50异嗜性粘附分子。盘基网柄菌β-连环蛋白同源物Aardvark(Aar)的缺乏使细胞间失去粘着连接,Aar也有信号转导功能,调控了前孢子细胞基因的表达。因此,细胞间的粘着是盘基网柄菌发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与调控形态发生过程的信号转导有密切相互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3.
盘基网柄菌(Dictyostelium discoideum)是研究神经退行性病变的模式生物,可用以研究帕金森病相关基因DJ-1的作用和致病机理.本研究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了人类DJ-1的盘基网柄菌同源基因片段DAM,并利用酶切位点BamH Ⅰ和Hind Ⅲ将DAM插入质粒载体pQE-30产生重组载体pPROF696,序...  相似文献   

4.
侯连生 《动物学报》2004,50(1):75-82
饥饿的盘基网柄菌进入多细胞发育期 ,在发育早期 ,AK12 7细胞 (gp150突变细胞 )能表达DdCAD 1和 gp80两种粘附分子 ,但它们不足以促进细胞继续发育 ,发育停留在细胞疏松结合阶段。粘附分子 gp150调节的细胞与细胞间的粘着影响了细胞丘“突出”的形成 ,由此影响了盘基网柄菌多细胞发育的形态发生。TL93细胞 (DdCAD 1和gp80突变细胞 )能完成发育。主要原因是在细胞流发育阶段就表达了gp150分子 ,在细胞粘着的功能上有替代DdCAD 1和 gp80的作用。因此 gp150蛋白对盘基网柄菌多细胞发育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细胞色素c在细胞凋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作用机理在高等真核生物及低等真核生物酵母中已经比较清楚,但在盘基网柄菌(Dictyostelium discoideum)中的作用却没有相关报道.所以我们用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分别测定了盘基网柄菌前柄细胞和前孢子细胞中细胞色素c的含量及表达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盘基网柄菌作为致病菌宿主模型的研究主要有:筛选致病菌株及相应突变菌株毒性;鉴别对致病菌易感性和抗性的突变细胞宿主;宿主细胞的有效标记、已完成的基因组计划以及宿主细胞与致病菌间信号转导通路的相互作用;这些都表明盘基网柄菌是致病机制研究的理想宿主模型。  相似文献   

7.
盘基网柄菌细胞黏附分子DdCAD-1是在细胞发育过程中最先表达的黏附分子,为了研究DdCAD-1在盘基网柄菌细胞发育中的作用,将cadA基因的突变株cadA-细胞用中性红染料染色,发育成的蛞蝓体显示cadA-细胞的前柄细胞/前孢子细胞的分化出现明显的障碍,外源表达的重组蛋白His6-DdCAD-1与cadA-细胞作用一段时间后,这种现象得到了改善。另外,cadA-细胞的孢子产率也有所降低,外源重组蛋白也可以拯救该表现型。表达DdCAD-1的细胞与cadA-细胞共同发育所形成的嵌合体显示表达DdCAD-1的细胞占据在拔顶期结构的顶端及尾部,而这些结构都在非孢子区,最终会死亡。提示DdCAD-1对于细胞分化及细胞命运决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盘基网柄菌(Dictyostelium discoideum)是一个应用广泛的模式生物,非常适合用来研究胞质分裂、细胞运动、吞噬作用、趋化性、趋电性、信号转导以及个体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分化。该实验主要介绍电穿孔技术转化绿色荧光蛋白标记肌动蛋白基因质粒(Lifeact-GFP)进入盘基网柄菌活细胞中,抗性筛选(潮霉素B)获得阳性克隆子,最后借助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微丝在盘基网柄菌的分布情况。综合性实验训练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进而可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思维。  相似文献   

9.
对盘基网柄菌发育过程中分化诱导因子(DIF)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了综述,包括DIF对盘基网柄菌前柄细胞、柄细胞分化的作用以及DIF的生物合成、DIF的诱导、降解失活、DIF对细胞命运和细胞比例的调节及其作用机制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乳酸菌及盘基网柄菌为代表研究芸豆PHA对其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观察芸豆PHA对乳酸菌增殖的影响;采用液体振荡和贴壁培养观察芸豆PHA对盘基网柄菌生长增殖的影响。结果:1)乳酸菌培养12 h,1 mg/ml组滤纸片周围出现大的菌落,继续培养各浓度含芸豆PHA滤纸片周围均出现生长圈,对照组无生长圈;2)振荡培养24h时,低剂量各芸豆PHA组细胞密度比值最大,1mg/ml组达2.25,高于2.5mg/ml组细胞密度不随时间而增加,5.0和10 mg/ml组贴壁培养12h,盘基网柄菌不运动为死亡状态。结论:芸豆PHA对不同种类生物的生长增殖具有广泛的调节作用,其作用呈明显的剂量-效果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盘基网柄菌(Dictyostelium discoideum)细胞的分化及其调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综述了盘基网柄菌(Dictyostelium dis-coideum)发育过程中细胞类型的诱导和分化,细胞外cAMP及其四种位于细胞表面的受体及PKA(蛋白激酶A)、GSK-3(糖原合成酶激酶)和STATa等在网柄菌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盘基网柄菌细胞与哺乳类细胞在行为、结构和信号通路方面,有很多相同或相似之处。用其作为研究发育机制的模型,为解决哺乳类发育中的一些难题可以发挥重要作用。该文详细讨论了分化诱导因子DIF-1、环磷酸腺苷c AMP、转录因子Srf A和Stk A、粘附分子gp150在盘基网柄菌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关于DIF-1、c AMP和gp150信号通路间相互关系还缺乏系统研究,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对这类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可能有助于阐明多细胞动物起源及演化机制。  相似文献   

13.
PKA在盘基网柄菌(Dictyostelium discoideum)多细胞发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盘基网柄菌(Dictyosteliumdiscoideum)多细胞发育中,蛋白激酶A(proteinkinaseA,PKA)发挥多重作用.细胞聚集阶段,PKA调节腺苷酰环化酶的活性,中转cAMP,诱导dut、pdi等一些发育早期的基因表达;参与启动聚集后的细胞分化和形态构成,增强GBF活性,激活前孢子细胞特有基因的表达;它还精密调控前柄细胞特有基因ecmB的表达,准确启动拔顶发育,诱导孢柄和孢子的成熟.子实体形成后,PKA又是维持孢子休眠和保证孢子有效萌发的必需因子.在PKA调控下,盘基网柄菌有条不紊地完成整个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盘基网柄菌Dictyostelium discoideum是目前黏菌中研究最清楚的模式生物,其捕食过程与肌动蛋白的多聚化密切相关。为探讨盘基网柄菌肌动蛋白的序列特征,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盘基网柄菌32条肌动蛋白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和可能含有的保守基序。结果表明:盘基网柄菌32条肌动蛋白与其他蛋白存在一组复杂相互作用关系和5组比较简单的相互作用关系;利用MEME SUITE分别分析盘基网柄菌32条肌动蛋白序列的保守基序和与actin17呈最佳匹配的21种生物肌动蛋白的保守基序,结果共获得6个保守基序,即motif1,motif2,motif3,Motif1,Motif2,Motif3。其中motif1,Motif1,Motif3为本研究新发现的保守基序,这3个保守基序可定位于Profilin-actin-VASP202–244(PDB ID:3CHW)三维结构的重要位置。以上结果表明actin3,actin10,actin14,actin15,actin17,actin31可能为盘基网柄菌比较重要的肌动蛋白;motif1,Motif1,Motif3可能是盘基网柄菌肌动蛋白在进化中重要的保守基序。  相似文献   

15.
DJ-1基因的突变或缺失导致帕金森病相关症状,但其在帕金森病中的作用以及其亚细胞位置尚存在争议。盘基网柄菌是研究神经退化性疾病的模式生物,通过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DJ-1蛋白,利用荧光蛋白技术及DJ-1与GFP共定位技术在正常和氧化情况下研究其在盘基网柄菌的亚细胞定位,可以为探索DJ-1蛋白亚细胞位置与致病机制之间的联系奠定基础。研究结果表明,正常情况下盘基网柄菌DJ-1蛋白位于细胞质内,一旦受到氧化应激, DJ-1蛋白则转移至线粒体,这个亚细胞位置转移与DJ-1蛋白C117位点的氧化相关。该研究为探索DJ-1蛋白如何在氧化应激条件下完成对细胞的保护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利用胶体金免疫电镜技术,观察了盘基网柄菌细胞分化与凋亡过程中胞内尿囊酸酶的位置变化。结果表明,在细胞聚集期细胞产生的尿囊酸酶主要分布于线粒体及周围细胞质内。到了细胞丘时期,尿囊酸酶只特异地存在于发生内自噬的线粒体内,且仅局限于线粒体因内自噬产生的空泡区域,这些发生线粒体内自噬的细胞将分化成前孢子细胞。随着前孢子细胞分化的进行,尿囊酸酶颗粒在细胞内分布逐渐减少,在靠近质膜处的空泡内还能观察到一些酶颗粒;而另一些细胞内,几乎所有的胞器内都能观察到酶颗粒,一直延续至柄细胞形成。从中可以看到尿囊酸酶在将发育成孢子细胞和柄细胞两种类型细胞内的分布位置明显不同,结果提示了尿囊酸酶蛋白与盘基网柄菌细胞分化和凋亡调控途径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了网柄菌属(Dictyostelium)的4个种:毛霉状网柄菌(D.mucoroides Brefeld)、小网柄菌(D.minutum Raper)、紫网柄菌(D.purpureum Olive)和盘基网柄菌(D.discoideumRaper)。轮柄菌属(Polysphondylium)的1个种,即紫轮柄菌(P.violaceum Brefeld)。共5个种,以上均为我国新记录。此外,又增补了一些分离培养的方法,对每个种的生活史进行了观察,并提出了小囊胞应纳入生活史中。  相似文献   

18.
幽门螺杆菌肽脱甲酰基酶(PDF)的可溶性表达是基于PDF靶位新药筛选的前提。本研究在克隆肽脱甲酰基酶基因(螂后,构建了其融合表达载体pTrcHisB-def,并在不同宿主菌(大肠杆菌BL21、DH5a和JM109)中进行了诱导表达。结果显示,只有在BL21(DE3)中获可溶性表达,产物经纯化后具有肽脱甲酰基酶活性。以上研究为PDF特性分析及PDF抑制剂筛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试验首先根据GenBank上所发表的狂犬病病毒CVS-24株糖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通过反转录 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获得糖蛋白全长cDNA,连接在pMD18-T载体上,测序证明克隆的正确性后,将其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IRES1neo,构建了糖蛋白单一表达载体pICG,表达质粒通过脂质体转染BHK-21细胞,在G418抗性压力下出现细胞克隆,通过PCR检测,确定启动子与糖蛋白基因在细胞基因组中共同整合。借助Western blot检测,证明所表达的糖蛋白与狂犬病抗血清有特异的反应性。采用间接ELISA法,筛选出3株高效表达糖蛋白的细胞株,分别命名为ICG1、ICG2、ICG3。  相似文献   

20.
社会性变形虫盘基网柄菌(Dictyostelium discoideum)是研究发育和致病机理的重要模式生物之一.发育过程中自发荧光的研究有利于流式细胞仪检测时确定基础荧光阈值、细胞分选和判定荧光标记实验的准确性.本文用荧光显微镜对盘基网柄菌野生型KAx-3不同发育阶段在4种不同波长的激发光(蓝光、绿光、黄光和紫外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