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D-核糖发酵过程参数的研究与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7L自控发酵罐进行D-核糖发酵实验,对D-核糖发酵过程参数进行优化,发现对数生长后期接种,溶氧控制在40%左右,以葡萄糖酸补料并调节pH值在7.2左右,可使罐的发酵单位由45g/L提高至65g/L左右。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丙酮酸钠对E.coliCCTCCM208088发酵生产聚唾液酸的影响。首先在摇瓶水平上优化了丙酮酸钠的添加策略:发酵初始培养基中添加6g/L丙酮酸钠,聚唾液酸的产量达到最高水平3.47g/L,相比空白相比提高了73%,聚唾液酸产率(YP/(x.s))提高了125%。在30L发酵罐中,添加丙酮酸钠使聚唾液酸产量达到了6.6g/L,相对照提高了53.5%。通过有机酸分析,添加丙酮酸钠增强了菌体内三羧酸循环.可能导致胞内能荷水平的提高.从而促进了聚唾液酸的合成。  相似文献   

3.
奈替米星发酵放大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丽  王莲芬   《微生物学通报》2000,27(5):356-359
考察了奈替米星摇瓶发酵代谢特征,研究了磷酸盐和甲硫氨酸对菌丝生长和发酵单位的促进与提高作用。进而,以相同单位体积搅拌功率为基准放大,使15t发酵罐奈替木星发酵过程接近摇瓶水平。  相似文献   

4.
农抗120发酵高产培养基优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试验浓度加倍的方法 ,进行了农抗 12 0发酵培养基筛选 ,获得两种培养基配方Q1和Q2 。经摇瓶发酵试验 ,发酵水平分别比原始配方提高了 197 3%和 130 9%。摩式自动控制发酵罐试验 ,发酵水平是原始配方的 32 7%和 181%。 2 0M3发酵罐中试 ,发酵水平比原始配方提高了 30 0 0~ 50 0 0单位。  相似文献   

5.
通过优化发酵过程中培养基的组成使得阿维链霉菌的发酵单位及有效组分Bla含量提高。采用单因子试验法及均匀设计试验法分析各种营养成分及其配比对阿维链霉菌Co39-15发酵单位和有效组分Bla含量的影响。获得最佳的种子培养基和发酵培养基配方,发酵单位及有效组分Bla含量比原来的发酵水平分别提高了20%~30%、8%~10%。利用单因子试验法及均匀设计试验法对抗生素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是一种快速、效果显著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α2a型基因工程干扰素发酵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干扰素工程菌PBV320/7118-α2a型发酵工艺,由批式培养改为反馈式流加培养^[1]可显著提高工程菌PBV320/7188-α2a在40L发酵罐中的菌体产量及干扰素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7.
氧载体强化氧传递促进法夫酵母虾青素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夫酵母生物合成虾青素是强好氧发酵过程,溶氧水平直接影响细胞虾青素的产率。本文对虾青素的氧载体强化氧传递双液相发酵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添加豆油(作为氧载体)可提高法夫酵母发酵时的溶氧水平,促进虾青素的合成:添加豆油 0.5-5.0% (w/v),虾青素产量随豆油添加量逐步提高,最高时达到 2.98mg/L,对照组虾青素产率为 2.50mg/L。并证明产量的提高是单位质量细胞的虾青素合成效率提高的结果。摇瓶培养时转速的高低不同,对豆油的最适添加量存在影响。较高摇瓶转速有利于豆油在培养基中分散,从而利于强化氧的传递。  相似文献   

8.
重组人干扰素α2a发酵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干扰素工程菌PBV320/7118-α2a型发酵工艺,由批式培养改为反馈式流加培养[1]可显著提高工程菌PBV320/7118-α2a在40L发酵罐中的菌体产量及干扰素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9.
L-赖氨酸分批发酵连续补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L-赖氨酸产生株纯齿棒状杆菌PI-3-2(Hsc-,AEC+)在8L自控发酵小罐上,用恒稀释率指数递增方式连续补加葡萄糖液进行L-赖氨酸分批发酵的研究。结果表明,一次投糖分批发酵时,较高糖浓度使比产酸速率Qp值下降,不能有效地提高产酸水平。采用连续补糖方式可以改变菌体竞争底物的能力或改善代谢途径,增大耗底物分数a2或真正产酸率yp,;从而增加表观产酸率Yp值,提高葡萄糖转化率。此方式的发酵属Caden动力学分类第I型,在发酵的中后期控制H等条件,可增加比产酸速率Qp值,提高发酵水平。PI-3-2菌株的产酸水平可由47.Mg/ml提高到64.2mg/ml(总糖浓度18.18%时),避离可达73.3mg/m1(总糖浓度22.73mg/ml时)。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次报导天兰淡红链霉菌原生质体再生株铜蒸气激光辐照的研究结果,从中得到生产罐中柔红霉素发酵单位比其出发株提高12.9%的高产株C-82,其最高发酵单位达国内最好水平,已在国内应用。  相似文献   

11.
抗噬菌体产a-淀粉酶菌株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亚硝基胍诱变与自然选育相结合的方法,经过多次反复分离和用不同方法测定对噬菌体的抗性,并检查在发酵中同时加入三种噬菌体对产酶水平的影响。从2500株诱变菌中,获得两株具有抗全部分离到的噬菌体能力,其产酶水平接近或超过出发菌株,经过15次传代后,基本上仍保持原有所需性状。通过三吨罐中型试验,产酶平均分别为320和381单位/ml,最高分别达到342和411单位/ml,对照组的水平为354单位/ml。说明这两株菌可应用于生产中作为综合防治噬菌体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12.
发酵条件是影响汉逊酵母表达乙肝表面抗原的重要因素,通过对甲醇诱导浓度、方式及诱导周期的调控,研究了不同发酵条件对汉逊酵母表达乙肝表面抗原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甲醇流加速率15ml/h、甲醇诱导周期40h有利于发酵过程中乙肝表面抗原产率的提高。在发酵末期,细胞浓度最高达410mg/ml,抗原水平达46mg/l。  相似文献   

13.
研究利用核糖体工程育种方法结合紫外诱变处理产他克莫司链霉菌SIIA-9818,以期筛选得到发酵水平有较大提高的新菌株。首轮采用链霉素抗性筛选,第二轮组合链霉素和利福平抗性结合紫外诱变育种,进一步巩固育种成效。采用链霉素抗性诱变得到突变株T-122,其气生菌丝丰满程度明显好于原对照株,发酵效价提高22.8%;采用组合链霉素和利福平抗性结合紫外诱变T-122,得到多株高产菌株,其中H-493发酵水平较原出发菌株提高82.6%;在50 L发酵罐通过增大搅拌转速,使菌种H-493发酵单位进一步提高31.0%。本方法简单经济,得到的突变株发酵单位显著提高,组分无明显变化,传代稳定。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次报导天兰淡红链霉菌(S.coeruleorubidus)原生质体再生株铜蒸气激光辐照的研究结果,从中得到生产罐中柔红霉素发酵单位比其出发株提高12.9%的高产株C82,其最高发酵单位达国内最好水平,已在国内应用。  相似文献   

15.
天兰淡红链霉菌(S.coeruleorubidus)激光高产株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首次报导铜蒸气激光选育天兰淡红链霉菌(S.coeruleorubidus)的研究结果,曾得到生产罐中抗生素发酵单位比其对照株提高14.7%的高产株,最高发酵单位曾达国内最好水平,已在国内应用。  相似文献   

16.
稀土元素对谷氨酸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谷氨酸发酵培养基中添加稀土元素的研究,确定了几种能对发酵产酸有提高作用的稀土元素及其浓度,其中La^3 、Ce^4 、Nd^3 离子浓度分别为100mg/L、10mg/L、1mg/L时能提高产酸水平,而Sm^3 、Y^3 离子对发酵基本上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阿霉素高产菌株,并优化发酵工艺,提高发酵水平。方法:采用微波与氯化锂复合诱变,用正交设计法优化发酵培养基配方,通过摇瓶试验,控制接种量为10%,发酵培养温度29℃,搅拌转速300 r/min,罐压0.04 MPa,空气流量1∶1vvm,保证溶氧浓度40%以上情况下。结果:获得一株阿霉素发酵单位比出发菌株提高83%的高产株;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组成为:淀粉8%,黄豆饼粉3%,Fe SO4·7H2O 0.006%,Ca CO30.3%,其阿霉素发酵效价比原工艺提高2.3倍。结论:采用该方法选育与工艺优化,提高阿霉素发酵单位,有效、快速,结果令人满意,具有工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赖氨酸流加发酵最优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赖氨酸发酵动力学模型和庞特里金明小值原理的基础上,得出流加发酵的最优化底物流加方式。并进一步对流加发酵的全过程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在实际控制中较为可行的流加发酵全过程的总控制策略,实际控制表明在小型反应器中赖氨酸产生菌FB42的发酵水平为81.6g/l。、转化率为0.418%、生产强度为1.16g/h·L,和分批发酵相比分别提高了45.4%、9.7%和28.4%。  相似文献   

19.
纤维素酶液体深层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梁霆  王遂 《生物技术》1997,7(6):22-26
选用青霉菌(Pemicillumsp)用于纤维素酶液体深层发酵条件和生产工艺的研究。研究了纤维素酶二级和三级液体培养的条件。确定了种子液和发酵液的配方、产酶活力FPA167单位/毫升、β-葡聚糖酶活力20万单位/毫升。为纤维素酶三级液体深层发酵的工业生产提供了工艺路线和参数。  相似文献   

20.
鲁迎新  邓明华 《生物技术》1996,6(5):24-27,30
作者应用通电、UV、NTG和亚硫酸氢钠等诱变因子对土霉素产生菌——龟裂链霉菌138—l原生质体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各种诱变因子在对原生质体致死率50%左右时具有较好的诱变效应。经亚硫酸氢钠+LiCl处理获得的Cl18菌株通过165001发酵罐试验,最高发酵水平达33330u/ml,平均发酵水平为30542.5u/ml,比出发菌株138—1提高20.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