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生物制药工程课程以线上的方式完成了教学任务,并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针对如何提升线上教学效果,确保线上线下实质等效,实现有效教学,本文以生物制药工程课程为例,从学习者特征分析、网络平台选择与教学资源建设、教学内容优化、基于BOPPPS教学法的教学结构设计、有效教学反思等方面,对线上教学的探索与实践进行了总结,以期对线上课程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约束线方法在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态系统格局和过程往往受到多个因子的共同影响, 故此反映两个生态学变量相互关系的散点图常常会表现为有边界的散点云。基于数据均值或中值分析的传统统计方法不适用于散点云数据的分析。散点云所表征的不是两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而是限制作用关系。约束线(包络)方法为提取散点云边界、理解限制变量对响应变量的作用, 以及预测响应变量的潜在最大值提供了有效手段。该文对应用约束线方法研究生态学问题所取得的成果进行总结与归纳, 介绍了约束线概念的发展历程、提取方法, 从物种分布、种群行为及作物产量优化三个方面总结了约束线方法的优点及适用性, 概述了当前约束线方法应用研究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指出约束线方法应结合其他统计方法, 实现对生态过程的准确理解, 此外, 还应重视约束线方法的尺度依赖性。最后, 该文展望了约束线方法在研究生态系统服务关系和土地系统优化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技术、移动终端设备的迅速发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得到飞快的发展。本文在分析当前高职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的基础上,介绍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微生物学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包括线上教学平台的选择、教学内容的重构、教学设计与实施、教学评价与考核等4个方面的内容,最后讨论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实施效果及反思。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采用碎片化教学资源,突破教学的时空限制,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了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在X线摄影中决定摄片像质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如何按人体脏器及其厚度正确地设置摄影参数即摄影千伏、毫安、秒或毫安秒值。这涉及到选择X线摄影条件的方法。目前应用较多的方法有西门子(Siemens)的对数选择法;美国的定斜率直线变截距千伏选择法;Dudont的bit法;日本纲川高美的定系数法;还有某些医疗单位凭实践经验的选择方法。本文的内容是论述在X线设备方面采用国家标准推荐的优先数列而设置的摄影参数与X线摄影条件选择之间存在着的一定规律,以及应用优先数列与X线胶片的感光密度有关主要技术参数等方面存在着的密切  相似文献   

5.
鸟类种群密度调查和估算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炜  葛晨  李忠秋  黄成 《四川动物》2012,31(1):84-88
为探讨不同调查方法对鸟类种群密度估计的差异,于2010年12月15~20日,对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嘉丽泽地区常见的四种鸟(白脊鹡鸰Motacilla alba、黑喉石駑(嶋)Saxicola torquata、白鹭Egretta garzetta、苍鹭Ardea cinerea)进行调查研究.之后分别采用无距离样线法、固定距离样线法以及可变距离样线法(Distance软件)分析,得出其相对丰富度、种群密度等相关信息.对比三种样线法在鸟类数量估计方面的优劣,认为无距离样线法不能真实地反映鸟类数量的多少,固定距离样线法结合样带计数法往往低估鸟类种群密度,呵变距离样线法结合Distance软件分析是相对更为先进和精准的种群密度估算方法.对如何进一步利用Distance软件的分析结果也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截线抽样法广泛应用于鲸豚类动物的考察。通过文献调查并结合我们自己的研究工作,本文从考察设计、
野外考察和数据分析三个方面分析了截线抽样法在我国水域应用时可能出现的问题。针对考察设计,提出了截
线设计的建议。针对野外考察,主要从观察平台、人员配置、观察方法和记录方法几个方面提出建议。针对分
析过程,介绍了使用R 编程平台和Distance 软件进行数据预处理和数据分析的简要过程。笔者期望本文的相关
建议有助于促进我国鲸豚类考察方法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7.
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改进与探讨   总被引:77,自引:0,他引:77  
目的:提供一种比较简易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制备方法。方法:对Zea Longa线栓法进行改进,并与Zea Longa法从rCBF、神经功能缺陷评分以及梗塞灶体积等三个方面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我们改进的线栓法与Zea Longa法相比,在rCBF、神经功能缺陷评分以及梗塞灶体积等方面,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t检验,P>0.05)。结论:改进线栓法建立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也同样可靠、稳定,且较Zea Longa法易操作。  相似文献   

8.
关于CT     
近些年来在X光诊断方面,CT的应用颇为时兴。所谓的CT,全名是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像术(computer tomography),说或写都很麻烦,用英文略语CT代替,则方面多了。 现在比较多采用的是X线CT,它的特点是像质优良,可以识别微小的X线吸收系数。但是CT摄影需时较长,初期的X线CT,X射线管和接收器各一个,向一个方向扫描,这样一  相似文献   

9.
陈静  蒋万祥  沈琦  谢志才 《生态学报》2015,35(8):2461-2472
线蚓科隶属于环节动物门环带纲,迄今共记录32属650余种,是该纲的第二大科。它们广泛分布于土壤、海洋、淡水、河口和冰川等。其中,约2/3的线蚓科物种(近500种)为陆生种类,100余种仅分布在海洋中。尽管经历了200多年的探索,线蚓科仍然是认知最少的类群之一。尝试回顾人类对线蚓科环带动物分类学和系统发育学方面的认知历程和积累的知识体系,描述线蚓科关键的形态学分类特征以及线蚓科分类研究遇到的主要问题和障碍,展望了线蚓科分类学未来的研究方向。线蚓科的分类研究尚处于α分类阶段,体现在以物种探索为主和大量的已描述的物种需要验证等。而基于生物学物种概念(生殖隔离)的线蚓科物种探索,虽然有一些合理的逻辑解释,但缺乏严格的科学验证。线蚓科内多数属为复系,表明已建立的线蚓科分类系统仍然不能很好的反映线蚓科的自然进化历史。线蚓科分类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障碍是未描述种类亟待发掘、已描述的物种需要验证、属/种的厘定以及现代属级概念的建立、DNA分类在线蚓科的应用和线蚓科内的系统发育关系研究亟待开展,以及物种探索的不平衡、经费和研究人才匮乏以及网络分类的缺失等。将分子学数据和系统发育物种概念纳入线蚓科的分类学研究,应该是线蚓科分类的一个方向。通过解读保守基因的信息,可以揭示线蚓科的祖先与它们生活的古环境长期斗争的历史,以及将优良的性状遗传给后代的过程和驱动力。而系统发育物种概念认为物种是拥有共同祖先的,物种仅能通过生殖隔离与系统发育重建一起加以验证。基于系统发育物种概念而构建的线蚓科分类系统,必将能真实的反映线蚓科内各分类单元的亲缘关系和进化轨迹。而将最新的线蚓科分类学知识传播于分类学知识的终端使用者,是线蚓分类学家的职责。这些知识将有助于提高人们对线蚓类在生态系统中功能的了解,如土壤有机质分解、养分矿化和健康评价以及评估气候变化等。  相似文献   

10.
生物化学不仅是生物类专业的基础课,也是发展最快的前沿课程之一。传统的线下教学模式面对生物化学的繁杂体系暴露出许多问题,通常教学效果不佳。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教育得到快速发展。慕课与微课等线上课程为许多高校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钉钉课堂、腾迅课堂、雨课堂、微信交流平台等线上课程直播,也让学生足不出户就能实现同步学习。线上教学在新冠疫情期间成为全国大中小学院校的主要教学模式,但经过几年的推广,单纯的线上教学在教学效果方面也暴露出诸多问题。为充分发挥线上、线下教学的各自优势,混合式教学成为发展方向。华南农业大学在2019年初开始与智慧树平台合作,建立生物化学的教学慕课,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我校生物化学课程教学采用了“MOOC+线上见面课”的线上混合教学模式。教学反馈结果显示,学生单纯依靠MOOC并不能很好地完成生物化学的学习,但“MOOC+线上见面课”则获得了学生的普遍认可。该教学模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提升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为今后“MOOC+线下课”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脑缺血模型的成功率。方法:从鼠种、鼠龄、性别、侧别方面选择大鼠,分离颈总、颈内动脉、颈外动脉,结扎颈总、颈外动脉,用鱼线和指甲油的改良线栓法制备线栓,经由颈总动脉剪一小口,将制备好的栓线插入颈总动脉,并推送入颈内动脉。根据大鼠体重和施术者手感选择合适的进线深度,阻断大脑中动脉,制备模型,并观察大鼠脑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造模成功率明显提高,模型符合脑梗死的病理过程。结论:改良后的方法模型成功率提高,可复制性强。  相似文献   

12.
一、发展简史和临床特长数字 X线摄影技术(Digital Radiography简称 DR)和核磁共振技术是继计算机断层之后出现的两项重大派生技术。数字诊断技术的特点是将CT开发的图像处理技术移植到现代X线设备上,形成面束投影数字化的信息搜索手段。特别在血管减影技术方面突出地显示其优点。数字X线摄影技术早在七十年代初,由美国Wisconsin,Arizona大学,和西德 Kiel KinderKlink医学中心各自独立研究开发起来的。  相似文献   

13.
上海医疗器械厂设计试制的 XG800型800毫安医用诊断机是一成套 X 线机组,适应子中、大型综合医院 X 线诊断各方面的需要。分布于三室:控制室,造影检查室,分层摄影室。具有双台(电动诊视床台和分层摄影床台),三球管(均为旋转阳极管),一个萤光增强器,二个电视机,附有电动式高压注射器,快速换片机,立式滤线器等,另可配以录象装置等。造型美观、大方、整洁、悦目,自动化程度高,防护措施周到,有连锁保险装置,操作简便,省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再灌注模型进行改良,通过比较再灌注24h时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梗死率、模型制作时间、成功率和死亡率等指标评价改良线栓法大鼠MCAO再灌注模型的有效性。方法1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和模型两组,对照组采用分离结扎翼腭动脉,从颈外动脉插入线栓至大脑中动脉。模型组采用不分离结扎翼腭动脉,从颈总动脉分叉处插入线栓至大脑中动脉。阻断大脑中动脉血供2h后将线栓拔出实现再灌注。于再灌注24h时观察脑组织组织病理学改变,计算比较两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模型制作时间、模型成功率和死亡率以及鼠脑切片TTC染色测量脑梗死率。结果两组MCAO模型在再灌注24h后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梗死率、模型成功率和死亡率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异;模型组的模型制作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不分离结扎翼腭动脉,由颈总动脉插入线栓的改良线栓法是稳定和可靠的MCAO造模方法。  相似文献   

15.
曾祥龙  刘武 《人类学学报》1991,10(4):288-297
本文对传统的颅骨测量法与口腔医学上使用的X线头影测量法在测量标志点的选取定位及测量结果的差异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测量标志点重叠对比显示颅骨测量中的大多数标志点在X线片上可以较为准确地定位。方差分析表明两种测量方法测量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本文就如何准确地在X线片上确定标志点以及测量数据的放大误差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将放大率划分为三个等级计算X线头影片测量值的标准。作者认为采用X线头影测量方法进行人类学研究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羽毛球运动手法技术细腻繁多,以持拍手肩关节为纵轴线划分可以划分为正手技术和反手技术,以持拍手肩关节为横轴线可以划分为上手技术和下手技术。由于关节构造以及人体结构特征等的限制,上手反手高远球技术成为羽毛球技术提升的瓶颈。本文从关节构造、身体特征、发力原理、动作路线等方面对羽毛球上手反手高远球易犯错误进行研究分析,找出提高羽毛球上手反手高远球技术的训练方法,为日常教学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建立分辨率高、重复性好的血清样品双向电泳技术,本文从血清样品的水化、等电聚焦、胶条的平衡、胶条的染色等几个方面对双向电泳操作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以下的操作过程可以获得分辨率高、重复性好的双向电泳结果:样品水化2小时(25℃);胶条泡涨12-16小时(25℃);17cm胶条的等点聚焦程序采用 250V线性1小时/1000V线性1小时/4000V线性2小时/8000V线性3小时/8000V线性10小时/500V快速0.5小时/,11cm的胶条的等点聚焦程序采用250V慢速4小时/1000V快速2小时/4000V快速1小时/8000V快速2.5小时/8000V快速7小时/500V快速30分钟;两次平衡各15-20分钟;银染条件为固定两小时或过夜,敏化50-60分钟,定影30-40分钟,显影10分钟左右,终止10分钟)。这一研究对利用双向电泳分析血清蛋白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树高及树木垂直生长空间对于群落外貌(如林冠线的营造)以及复层结构的构建起到关键作用。本文以上海地区城镇绿化较为常见的23种园林树种为研究对象,对不同胸径梯度下(分别设置为10cm、16cm、22cm、28cm)的树高尺度进行调查与测定。基于所选取及调查树木样本的实测数据,对胸径—树高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回归拟合,将所涉及园林树木树高尺度划分为4种伸展类型,并讨论了树高尺度在种植设计中的应用。最后,尝试通过从冠顶角与冠重叠2个方面对林冠线进行定量化解析,以期为群落垂直结构的配置及林冠线的营造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自从1895年德国科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迄今已百年以上历史,X线目前在临床的应用上是非常广泛的,对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很大的科学和直观的依据,可以更好的配合临床的症状、化验等方面,为最终准确诊断病情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很好的应用在治疗方面。  相似文献   

20.
颞线作为头骨表面咀嚼肌颞肌的附着痕迹,其形态变异对探讨人类体质特征及咀嚼功能具有一定意义。为了解颞线在现代人群中的变异情况,本文选取亚洲、非洲和欧洲278例近现代成年人头骨为研究材料,通过对颞线的颞弧形态、宽度、发育程度、粗糙度及末端位置的观察和分析,明确颞线的分类及其定义标准,获取颞线各种表现形式的侧别、性别和地区间变异的数据,为体质人类学的研究提供参考资料。研究结果显示:1)颞线无显著侧别间差异;2)颞弧形态和发育程度无显著性别和地区间差异;3)顶部颞线宽度及粗糙度有显著性别间差异:男性顶部颞线整体较宽,粗糙型个体大多为男性;4)额部和顶部颞线宽度及粗糙度有显著地区间差异:超宽条带状颞线只出现在云南和华北地区标本,欧洲地区标本脊状颞线和粗糙型比例较高,非洲地区脊状颞线比例较高但粗糙型较低;5)颞线末端止于枕骨的类型极少;6)颞线宽度在额部和顶部及其与颞弧形态显著相关,颞线发育程度在额部与顶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