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几次蔗糖梯度离心纯化的多角体病毒或颗粒体病毒,在0.05MNa_2CO_3-0.01M EDTA-0.17M NaCl(pHl0.9)的碱解液中碱解之后,直接用苯酚抽提,乙醇沉淀DNA,DNA在照有透析膜的Enpendorf离心管内以TE缓冲液透析,这样提取的DNA用凝胶电胶检查仅为单一DNA带,其2600D/2800D的比值为1.82。  相似文献   

2.
垂直板凝胶电泳技术,在生物学和医学研究中使用日益普遍。然而,与水平电泳相比,由装置的垂直状态产生的液面高差,在制板电泳过程中易出现胶液或电极液渗漏,导致电泳失败。因此,发展一项简便可靠的防漏技术实有必要。本文介绍一种以聚丙烯酰胺凝胶(PAG)作为防漏介质的垂直板电泳装置和胶封技术,使用效果满意。一、电泳装置由上、下电泳槽(图1)和凝胶板模(图2)二部分组成。电泳槽用有机玻璃制作。下槽是一只上口敞开的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越来越清楚厌氧菌是许多不同类型感染的重要原因。这些微生物对由细菌引起的人类感染都有联系。毫无疑问,厌氧感染是所有细菌感染中最常被忽略的尤其在这些细菌处于混合培养时,伴随着兼性细菌的分离,特别是革兰氏染色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当前研究严格厌氧菌用的厌氧技术和经典的Hungate厌氧技术的原理及操作,并立足国内介绍了所需器材。还阐述了厌氧箱的原理及使用。  相似文献   

5.
为拓展新型生物脱氮技术的应用领域,研究了生产性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装置处理制药废水的启动性能。制药废水氨氮浓度为(430.40±55.43)mg/L时,氨氮去除率达(81.75±9.10)%,实现了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工艺对制药废水的生物脱氮。制药废水短程硝化系统的启动时间约为74 d,亚硝氮积累率达(52.11±9.13)%,证明了结合模拟废水和实际废水的"两步法"模式对短程硝化系统启动的适用性。制药废水厌氧氨氧化系统的启动时间约为145 d,最大容积氮去除速率达6.35 kg N/(m3·d),容积效能为传统硝化-反硝化工艺的数十倍,证明了结合菌种自繁和菌种流加的模式对厌氧氨氧化系统启动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高温厌氧消化后产生的消化液进行二次厌氧消化降解的可行性研究.方法:采用经阶段性高温厌氧发酵后的消化液为原料,利用实验室自制的小型厌氧发酵装置进行中温35±2℃条件下厌氧发酵实验,测定产气量、甲烷含量和COD值.结果:经中温厌氧二次发酵30d后,消化液中的COD平均降幅达28 150ng/L,说明经阶段性高温厌氧发酵后的消化液可继续进行中温厌氧二次发酵,同时,从产气特性各指标可以看到,300g的消化液在中温条件下发酵30d后的总产气量平均为523ml,沼气中甲烷含量达到55%,沼气质量好.结论:高温厌氧消化后产生的消化液可以进行二次厌氧消化降解.  相似文献   

7.
在厌氧菌检验中,培养器材的选择是厌氧菌分离培养成败的关键之一。本室采用简易厌氧培养皿和厌氧罐两种不同器材进行对比试验,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器材简易厌氧培养皿为两个磨砂面边缘的玻璃平皿,高2cm,直径85cm;厌氧罐选用高17cm、直径14c...  相似文献   

8.
氨的厌氧氧化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氨的厌氧氧化王建龙(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北京100084)关键词氨氧化废水脱氮工业排放的含氮废水和农业施用的氮肥随雨水冲刷入江河、湖泊,生活污水排入受纳水体等,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这...  相似文献   

9.
<正> 与活性污泥或生物过滤法相比,厌氧系统处理废水的系统的操作费用较低。奥地利安德茨公司近年来研制了一个不通风的废水处理系统,称为"Ruthner"系统,主要是由一个上流式的连续的Ruthner生物反应器和一个通风过滤系统组成,其它的一些附属设备有污泥分  相似文献   

10.
蒸腾系数可以反映植物对水分的利用效率。它是研究植物与水分关系的重要生理指标之一。农林生产上常以植物在某-生育期干重增长量、大体推算其需水总量来计算蒸腾系数,不仅费时费力,且精度较低。利用红外线CO_2分析仪定温,定湿同时测得光合  相似文献   

11.
经过两年来的试验,采用直接压片法检查内生菌根,证明它是一种较简便的有效方法,现介绍如下。一、方法和步骤1.采样:挖取待检植物幼苗小根或树木根系的第三、四级侧根,用水浸泡后,洗净根上的  相似文献   

12.
陈功星 《生物学通报》2007,42(12):45-45
细胞染色是细胞生物学研究和应用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技术.使细胞的形态和结构更加明显,可以直接观察细胞某些生物学特征的变化。不仅在医学基础研究中像细胞凋亡和肿瘤细胞株的观察方面广泛应用,而且在生物医学教学与临床检验中更是不可缺少的手段,包括基本的细胞形态观察、血液细胞分类、骨髓细胞相、以及脱离细胞等的分析方面,帮助学生提高学习,以及临床医生了解就诊者的身体状况做出正确的诊断。但细胞染色技术尚存在拓展的空间,本文结合细胞制片和细胞染色技术,对生物学基础研究中的贴壁细胞进行处理.方便了贴壁细胞的染色分析,从而丰富了这一传统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厌氧微生物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凌代文   《微生物学通报》1995,22(4):245-252
厌氧微生物研究的新进展凌代文(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北京100080)厌氧微生物是整个微生物世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厌氧微生物绝大多数为细菌,很少数是放线菌,极少数是枝原体,厌氧真菌尚见于个别的报道。厌氧微生物在自然界分布广泛。人类生活的环境和人体...  相似文献   

14.
目前衣原体的计数,一般采用Reeve的方法,即用姬姆萨液将经过一定处理的衣原体染色,然后在显微镜暗视野下进行计数。该方法步骤较多,耗时长,且易受细胞碎片干扰。Salari利用荧光素染料Hoechst 33258(Bisbe-  相似文献   

15.
我们在教学“人体解剖生理学”第四章呼吸器官第三节“呼吸运动”的时候,通常要用着两种教具来帮助说明呼吸的动力:一种是说明由于“膈”的升降而使胸腔容积发生变化——胸腔长短的变化(图1);一种是说明由于“呼吸肌”的活动而使胸腔容积发生变化——胸腔粗细的变化图2)。第一种呼吸教具,需要用一塊橡皮膜代表膈和一个动物膀胱或其他可以胀缩的小气球来代表肺。我在这次教学时,因这两件东西,一时没能找到,就设法用其他东西代替了。我用半  相似文献   

16.
中国畜牧学杂志1957年第4期,发表了福建师院刘俊仁等两同志的“鸡人工授精的研究”一文。该文对鸡人工采精和授精作了技术上的进一步探讨和详尽的介绍。作者对这一具有实用意义的工作也作了粗浅的研究。兹将研究所得的点滴体会作一些简陋的不成熟的介绍。一、采精技术在采精技术上,该文根据对鸡的自然交配的精细  相似文献   

17.
在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和叶绿体实验中,用铝锅(平底)代替烧杯,以电炉或煤火炉代替酒精灯,水浴脱色方法好。实验课前先烧开锅内适量的水。实验开始后,学生将用于实验的植物叶片放入盛有适量酒精(灯用的即可)的烧杯中,将各组的烧杯集中起来(做好标记)一齐放入锅内,加锅盖,水浴加热。2分钟后用镊子翻动叶片,待叶片变白  相似文献   

18.
孙海源  李芳媛  朱苏玲 《遗传》1988,10(4):43-44
自Good pasture等(1975)",首先用Ag-As银染 技术对9种动物中期染色体的核仁组织者(NOR)进 行了特异性染色以来,Ag染色已日趋广泛。M川er 等‘,,“。’认为,A g- As选择地染中期及前间期染色体 上转录活化的RNA 基因(18S和28S rRNA基因) rDNA的位点。这些结果与Hsu等t37用DNA/RNA 原位杂交定位核糖体的作用子所得的结果是一致的。 但Henderson等‘3,+,及Howell等【‘,则认为A g- As 是染核仁组织者上和rRNA转录相联系的特异酸性蛋 白质,而不是染rDNA, NOR研究正在不断地深人,方 祛也在不断地改进。同时,由于它可得到燕似于原位 杂交的结果,所以Ag染色法现已成为表征一个基因 功能的一种准确方法。在动、植物细胞遗传学、临床及 肿瘤细胞遗传学、体细胞遗传学以及在进化与发育等 研究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目前所用的染色 方法耗时较长,一般需3-24小时。同时,由于氨银及 甲醛显影液不稳定,使显影时间不易标准化,故需对 Ag-NOR的显影进行显微镜检。因此操作较繁杂。找 们在Goodpasture"’和Howell等‘,’的实验基础上, 摸索了NOR快速、简便(只用1.5-2分钟,一步操作) 的染色法,得到较理想的结果。这在国内尚未见报道, 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
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厌氧氨氧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李东  郑平  胡宝兰 《生态学报》2011,31(15):4447-4454
厌氧氨氧化(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anammox)是由anammox菌在缺氧条件下以氨为电子供体、以亚硝酸为电子受体的生物反应,反应产物为氮气,该反应的发现为全球氮素循环增添了新的内容。参与anammox反应的微生物是anammox菌,anammox菌是一群分支很深的浮霉状菌,目前已发现的anammox菌有5个属8个种。催化anammox反应的是一特殊的细胞结构-厌氧氨氧化体,每种已发现的anammox菌中都存在该特殊结构。有关anammox反应的生化机理目前普遍认为,NO和联氨(N2H4)是anammox反应的重要中间体,NO可将NH4 直接氧化,形成N2H4,N2H4在联氨氧化酶的作用下最终转化为氮气。Anammox最初发现于人工脱氮系统,已发现的8种anammox菌中7种来自于人工系统。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anammox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海洋、淡水和陆地生态系统中,在区域氮素循环中起着不同程度的作用。影响自然生态系统中anammox反应的主要环境因子包括有机质含量、NO3-浓度和盐度等,但在不同的生态系统,anammox反应的主导影响因子存在较明显差异。本文综述了anammox菌的类群和生化反应机理,总结了anammox菌在各种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分布与生态多样性,并论述了anammox反应在全球氮素循环中的重要性以及影响此过程发挥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