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益生菌Lactobacillus amylovorus S1对仔猪后肠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苏勇  姚文  朱伟云 《微生物学报》2006,46(6):961-966
结合PCR/DGGE(Denaturinggradientgelelectrophoresis,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和16SrDNA序列分析技术,研究添加益生菌LactobacillusamylovorusS1后仔猪从7至35日龄(断奶后两周)后肠菌群的变化。6窝新生仔猪被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处理组,处理组仔猪于7、9和11日龄口服L.amylovorusS1菌液(活菌数5×109CFU/mL)。分别于7、14、21、24和35日龄,每窝随机屠宰一头仔猪,收集肠道样品。比较不同日龄仔猪后肠菌群DGGE图谱表明,断奶后图谱中多数高GC含量细菌条带消失,至断奶后两周又逐渐出现。序列分析显示,这些高GC含量细菌主要为乳酸杆菌。统计分析表明,仔猪口服益生菌S1对其盲肠和结肠菌群的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影响。通过比较处理组和对照组图谱发现,处理组14日龄出现一特异条带,与其匹配的序列的最相似已知菌为Clostridiumdisporicum,相似性为95%;而35日龄对照组有一特异优势条带,该条带被鉴定为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suis),相似性为99%。  相似文献   

2.
【背景】转基因作物可能通过根系分泌物和植株残体组成的改变对土壤酶活性和养分转化产生影响,转基因作物对土壤质量的影响是其环境安全性评价的重要方面。【方法】本研究通过田间定位试验分析了连续3 a种植2种转cry1Ac/cpti双价抗虫基因水稻后,土壤酶活性和养分有效性等土壤质量性状的变化。【结果】在水稻各生育期内,除齐穗期转基因稻科丰8号(GM1)田的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P<0.〖KG-*8〗05)高于其受体非转基因稻明恢86(CK1)外,转基因稻GM1、GM2(Ⅱ优科丰8号)的土壤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与对应非转基因稻CK1、CK2(Ⅱ优明恢86)间均无显著差异。同时,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土壤pH、有机质、有效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等土壤理化指标在GM1和CK1或GM2和CK2间也均无显著差异。【结论与意义】连续3 a种植转cry1Ac/cpti双价抗虫基因水稻并未改变稻田土壤中主要营养元素的有效性及其相关土壤酶活性,即短期内种植转cry1Ac/cpti双价抗虫基因水稻不会影响土壤酶活性和养分状况。该结果为进一步评价转基因水稻的生态风险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背景】氨氧化细菌是驱动硝化作用的关键微生物,其群落多样性变化对土壤氮素转化具有重要意义。转基因作物可能通过根系分泌物和植株残体组成的改变对土壤微生物群落产生影响。【方法】本研究通过田间定位试验,利用特异引物进行PCR DGGE (聚合酶链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和荧光定量PCR,分析了种植转cry1Ac/cpti双价抗虫基因水稻第3、4年土壤中氨氧化细菌群落组成和丰度的变化。【结果】水稻各生育期(分蘖期、齐穗期和成熟期)内,转cry1Ac/cpti基因杂交稻Ⅱ优科丰8号(GM)的土壤氨氧化细菌16S rRNA基因群落组成、多样性指数与其对应的非转基因杂交稻Ⅱ优明恢86(CK)间均没有显著差异;以DGGE条带为基础的氨氧化细菌群落组成的冗余分析(RDA)显示,GM和CK的土壤氨氧化细菌群落组成只与水稻生育期存在显著相关性(P=0.〖KG-*8〗002和0.〖KG-*8〗018);同时,水稻各生育期内土壤氨氧化细菌16S rRNA基因丰度在GM和CK间也没有显著差异,但均随水稻生长而变化且在齐穗期达到最高(P<0.〖KG-*8〗05)。【结论与意义】稻田土壤氨氧化细菌的群落组成与丰度在水稻不同生育期存在差异,但在转cry1Ac/cpti基因水稻和非转基因水稻间没有显著差异,即一定时期内种植转cry1Ac/cpti抗虫基因水稻不会影响土壤氨氧化细菌的群落组成和丰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PCR-DGGE方法研究抗癌剂替吉奥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取BALB/c小鼠10只,灌服替吉奥(441mg/kg)7d。应用PCR—DGGE方法获得肠道菌群分子指纹图谱,进行相似性、多样性分析及优势条带的序列分析。结果实验0d与实验7d的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替吉奥能够杀灭肠道中的有益菌,促使致病菌过度生长,导致肠道菌群严重失调。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高脂饲料饲养的SPF级C57 BL/6 ApoE-/-小鼠作为动物模型,研究茶多酚采食对其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方法通过随机饮水的方式给予ApoE-/-小鼠0.4、0.8和1.6 g/L的茶多酚,处理14 d时用PCR-DGGE分析对照组(CK)和茶多酚组小鼠新鲜粪便中肠道菌群的相似性和多样性。结果 UPGMA聚类分析表明,低剂量茶多酚组(LTP)、中剂量茶多酚组(MTP)这两组与对照组(CK)、高剂量茶多酚组(HTP)聚为两大簇。PCA分析显示,LTP组与CK组、MTP组、HTP组分别聚集在不同位置,有明显界限;多样性数据分析显示:CK组DGGE图谱的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指数(H')与茶多酚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K组与MTP组的均匀度(E)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P=0.015),说明中剂量茶多酚作用14 d后与对照组肠道菌群的菌群分配相比均一性显著下降。结论连续处理14 d时CK组与LTP组、MTP组小鼠肠道菌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茶多酚对ApoE-/-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2种粪便保存方法(室温法和Invitek公司的粪便稳定剂保存法)对菌群结构研究的影响。方法应用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PCR-DGGE)方法,对用2种方法保存的3位志愿者粪便样品进行菌群结构的分析。结果室温法保存粪便样品24h后,S1个体菌群结构与原始样品的菌群结构相似度为83%,S2和S3的菌群结构与其原始样品的相似度仅为77%。而使用粪便稳定剂保存1d,期间各时间点样品菌群结构与原始样品相比变化较小,相似度在80%-90%。结论粪便稳定剂具有一定的稳定样品菌群结构的作用,在新鲜粪佰样品不能寺刻讲行深冻的情况下,使用粪便稳定剂是一种较好的样品保存方法。  相似文献   

7.
肠道菌群变化对实验小鼠肠黏膜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肠道菌群变化对肠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的影响。方法通过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法研究了三种不同级别实验小鼠即清洁级小鼠、SPF小鼠和普通小鼠肠道菌群的组成,并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方法研究了此三种不同级别的实验小鼠肠黏膜相关淋巴组织sIgA阳性细胞分布情况。结果普通小鼠肠道细菌种类最多,其sIgA阳性细胞分布最多,肠道不同部位之间sIgA分布情况差异有显著性(P〈0.05),小肠和大肠之间的阳性细胞分布差异极显著(P〈0.01);其次是清洁级小鼠,其肠道不同部位之间菌种组成差异无显著性,小肠和大肠之间的阳性细胞分布差异有显著性(P〈0.05);SPF小鼠肠道细菌种类最少,故其sIgA阳性细胞分布最少,且其肠道不同部位之间菌种组成差异无显著性,小肠和大肠之间的阳性细胞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随着动物微生物控制级别的增高,肠道微生物多样性递减;sIgA阳性细胞与肠道细菌种类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术前补充益生菌对肠道手术患者术后肠道菌群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肠道手术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患者术前予以常规肠道准备,术后给予等营养支持及抗生素等治疗。观察组患者术前7 d开始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温水口服,630 mg/次,2次/d。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及感染并发症情况,并比较术前7 d及术后首次自然排便时两组患者肠道菌群数量及肠黏膜屏障指标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首次自然排便时两组患者血清D-乳酸和DAO水平高于术前7 d时(P<0.05),且观察组患者术后D-乳酸和DAO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肠道手术患者术前补充益生菌可调节肠道菌群,降低肠黏膜通透性,改善其肠道功能,减少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本文给普通BALB/c小鼠口服红霉素、链霉素、新霉素和甲硝哒唑,以探讨同一实验条件下,该4种药代动力学特性各异的每种抗菌药物在不同给药剂量及不同用药时间对BALB/c小鼠肠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除甲硝哒唑外,其他3种抗菌药当剂量达到或超过一定水平时对肠菌群均有明显影响。红霉素对肠菌群的影响表现在肠杆菌科细菌、拟杆菌显著减少,葡萄球菌、双歧杆菌减少,肠球菌增多。肠菌群的显著性变化在A组(10000mg/kg体重每日)出现在用药后第3天,B组(4000mg/kg体重每日)出现在第7天。链霉素与新霉素引起肠菌群相似的改变,只是新霉素引起的菌群改变较对应组的链霉素引起的菌群改变更显著一些。表现在肠杆菌科细菌增多,类杆菌、肠球菌减少。本文认为抗菌药物引起菌群改变与否及影响的程度主要取决于其用药剂量、用药时间及药物代谢动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10.
在将稻田节肢动物群落按营养关系分为植食类、寄生类、捕食类、腐食类和其他类等5个功能团的基础上,从功能团优势度、群落结构参数及群落相异性等方面,经2年3点的调查就2个转cry1Ab基因粳稻(Bt粳稻)品系KMD1和KMD2对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做了评价。结果表明:在大多数情况下,Bt粳稻与对照间各功能团优势度、群落结构参数[物种丰富度(S)、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均匀性指数(J)、优势集中性指数(C)]及其时间动态无明显差异;Bt粳稻与对照间植食类、寄生类、捕食类亚群落,及整个节肢动物群落的相似性也较高。综合分析认为,Bt粳稻对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无明显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抗生素对老年住院患者肠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35例联合用广谱抗生素的老年住院患者发生腹泻后,进行了肠菌群分析,部分做了难辨梭菌的培养。结果表明,全部被检患者应用广谱抗生素后都发生腹泻,应用抗生素种类繁多,其中以氨苄加庆大或先锋加庆大最多。取患者新鲜便作肠菌群分析。8例曾进行纤维结肠镜检查,其中4例肠粘膜有小片状伪膜附着。在使用大量、多种抗生素后,最短在半天内,大多在2周内即发生腹泻,菌群中酵母菌没有显著差异,其它九种均明显低于正常。难辨梭菌的检出率为40%。文章强调对老年住院患者使用广谱抗生素时应进行肠菌群的监测。  相似文献   

12.
《环境昆虫学报》2014,(4):507-515
本文克隆了虫害诱导的水稻脂氧合酶基因OsRCI-1全编码序列, 实时定量QRT-PCR 检测结果表明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a Walker取食能快速且持续地诱导OsRCI-1基因的表达。利用农杆菌介导的水稻遗传转化获得了两株OsRCI-1基因的RNAi沉默突变体,突变体株系ir-rci-1和ir-rci-2中目的基因OsRCI-1的表达被明显的抑制,其表达水平分别仅为对照(秀水11)的4773%和3233%。生测结果表明OsRCI-1基因沉默导致水稻对二化螟抗性显著地降低,取食RNAi突变体株系的二化螟体重分别是取食秀水11的158倍和215倍。因此,水稻OsRCI-1基因正调控对二化螟的抗性,该基因介导的防御途径可能在水稻虫害诱导防御反应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探讨五苓散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 predominant-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小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方法18只SPF级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五苓散组,每组6只。采用番泻叶灌胃结合急性束缚应激的方法制备IBS-D模型。造模成功后,五苓散组小鼠给予五苓散7.93 g/(kg·d),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剂量蒸馏水,2次/d,连续4 d。治疗结束后,我们分别收集各组小鼠肠道内容物,进行肠道酶活性及肠道菌群的特征分析。结果肠道酶活性分析显示,造模后小鼠肠道内淀粉酶(P=0.298)、蛋白酶(P=0.017)和乳糖酶活性均下降(P<0.001);五苓散治疗后小鼠肠道内淀粉酶(P=0.213)、蛋白酶(P=0.085)和乳糖酶(P<0.001)活性均上升。肠道菌群分析显示,IBS-D小鼠肠道菌群发生明显改变;五苓散治疗后肠道菌群的丰富度与物种多样性均有所恢复。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uncultured_bacterium_o_Chloroplast、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和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在五苓散治疗后相对丰度虽有变化,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五苓散治疗后,IBS-D小鼠肠道菌群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比值(F/B值)显著下降(P=0.013)。通过PICRUSt2对肠道功能进行预测,发现五苓散治疗IBS-D可能通过影响代谢途径(metabolic pathways)、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biosynthesis of secondary metabolites)、抗生素的生物合成(biosynthesis of antibiotics)、不同环境中的微生物代谢(microbial metabolism in diverse environments)、氨基酸的生物合成(biosynthesis of amino acids)等代谢通路发挥作用。结论五苓散可能通过恢复肠道酶活性、调节肠道菌群组成结构及功能进而发挥对IBS-D的治疗作用,为五苓散治疗IBS-D提供了新的临床防治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舍得老酒对大鼠肠屏障功能及其肠道菌群构成的影响。

方法

将28只SPF级180~220 g 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n = 7):对照组、乙醇组、舍得老酒1组及舍得老酒2组。分别灌胃生理盐水、酒精(7.6 mL/kg)及舍得老酒(3.8 mL/kg和7.6 mL/kg 2个剂量),连续灌胃4周。检测结肠紧密连接蛋白mRNA表达水平,血清炎症相关分子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脾脏免疫细胞水平;采用测序检测粪便肠道菌群构成。

结果

乙醇组大鼠紧密连接蛋白mRNA表达水平较低,血清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较高,白介素10浓度较低,而舍得老酒2个剂量组均不同程度地改善了乙醇对大鼠肠屏障功能的不良反应。舍得老酒7.6 mL/kg剂量组可能通过降低CD4+ T细胞比例而减少炎症的发生。舍得老酒3.8 mL/kg组大鼠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高于其他3组。4组大鼠肠道菌群组成具有一定差异,门水平上,乙醇组拟杆菌门相对丰度较其他组高,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比值(F/B)低于其他3组;属水平上,乙醇组Ruminiclostridium_6、Prevotella_9及Lachnospiraceae_NK4A136_group丰度较对照组增加,舍得老酒3.8 mL/kg组的接近对照组,乙醇组Lactobacillus丰度降低,舍得老酒3.8 mL/kg组Lactobacillus丰度增加。

结论

低剂量组舍得老酒可改善大鼠肠屏障功能,并可通过增加肠道菌群丰度及多样性、抑制部分肠道致病菌的生长及增加有益菌,从而起到一定的调节肠道菌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们对于肠道菌群种类以及作用认识的逐渐深入,我们发现作为人体庞大而又复杂的微生态系统,肠道菌群的结构及和菌群分布有紧密联系的肠屏障功能的改变与人体的健康息息相关。中药作为传统医学的一种治疗方法,其对人体的治疗作用是十分显著的,而活血化瘀法是使用具有消散作用及攻逐体内淤血作用的药物来治疗人类各种疾病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对于肠道菌群以及肠屏障功能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围绕肠道菌群结构改变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变化,对近十年关于肠道菌群与活血化瘀方药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探究活血化瘀法(中药及中药复方)对于肠道菌群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对结直肠癌术后肠道菌群及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拟行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前常规禁食、肠道准备,采用开放根治性结/直肠癌切除手术治疗,术后予以围手术期常规治疗,并予以等氮量、等热量的营养支持。观察组术后第3天加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630mg/次,2次/d,连用7d。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及治疗7d后肠道菌群(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埃希菌和粪肠球菌)及肠黏膜通透性指标[血清二胺氧化酶(DAO)]的变化,并比较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7d后,两组患者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粪肠球菌数量较前明显下降,大肠埃希菌数量较前明显上升(t=2.17、2.25、2.21、2.32、2.89、3.08、2.97、3.12,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下降或上升的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t=2.14、2.25、2.18、2.23,P0.05);两组血清DAO水平均较前明显上升(t=2.27、3.21,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上升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t=2.23,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感染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5.03,P0.05)。结论结直肠癌术后存在一定程度的肠道菌群的紊乱,肠黏膜通透性上升和肠道屏障功能受损。双歧三联活菌胶囊用于结直肠癌术后可纠正与调节肠道菌群的紊乱,降低肠黏膜通透性,保护与修复肠黏膜屏障功能,从而减少或避免肠道细菌和内毒素的移位,降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PCR和DGGE技术分析饲喂鲎素对小鼠粪样细菌区系变化的影响。方法将健康21日龄清洁级KM小鼠,随机分为4个处理,分别饲喂生理盐水、合成鲎素、抗生素和益生菌。粪样细菌16SrDNA的V6-V8可变区经PCR扩增,扩增产物经DGGE电泳后再进行相似性分析。切下9条DGGE胶中特异性条带,PCR扩增,TA克隆,测序,鉴定细菌种属。结果对照组DGGE电泳条带较多,在不同时期肠道菌群相似性均较高,相似性在73.5%~76.7%;灌胃合成鲎素和益生菌悬液组,DGGE电泳条带数和对照组比略有减少,不同处理时期肠道菌群相似性在68.1%~69.4%;灌胃抗生素组,DGGE电泳条带数明显减少,不同处理时期肠道菌群相似性在51.4%~63.0%。结论断奶小鼠在灌胃鲎素和抗生素后,肠道微生物区系和对照比发生了改变,最终形成特定的微生物区系;DGGE中特异条带的鉴定表明,灌胃鲎素可以促进粪链球菌和乳酸杆菌的生长,提高数量。  相似文献   

18.
早期灌喂母源粪菌对新生仔猪肠道菌群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雪  任二都  苏勇 《微生物学报》2018,58(7):1224-1232
【目的】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已在人类肠道疾病治疗中有较多应用,但在干预新生仔猪肠道菌群上的研究未见报道。本文旨在研究早期母源粪菌移植对新生仔猪肠道菌群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一窝12头杜长大新生仔猪,随机分为粪菌处理组(feces treatment,FT)和对照组(control,CO)。FT组仔猪出生后1–5 d每日灌注母源粪菌接种液,CO组灌注等量生理盐水。于1、3、5、7、10、14、18和22日龄采集仔猪粪样,Miseq高通量测序分析仔猪粪便菌群。【结果】灌喂母源粪菌有增加仔猪肠道菌群丰富度的趋势;主坐标分析显示,两组仔猪粪样菌群结构簇并未分开,并在18和22日龄时靠近母猪粪样菌群结构簇;随日龄增加,两组仔猪肠道中的变形菌门丰度均显著降低,而厚壁菌门的丰度显著增加,且从10日龄起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之和约为90%;与对照组相比,灌喂母源粪菌增加了10日龄时Escherichia-Shigella的丰度,而降低了18日龄时该菌属的丰富度,18日龄时肠球菌属和普氏菌属的丰度则显著增加。【结论】1–3日龄口服灌喂母源粪菌液并不能影响仔猪肠道菌群的定殖,这一阶段主要受母体微生物结构的影响;灌喂粪菌液对仔猪肠道菌群定殖的影响最多持续10–14 d;而且仔猪在22 d左右,肠道菌群结构逐渐趋同于母猪肠道菌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灵芝子实体-益生菌发酵体系,并研究该发酵液对于环磷酰胺诱导的肠黏膜损伤及菌群紊乱的防治作用。 方法 通过吸光度(A值)、多糖含量检测等方法评价嗜酸乳杆菌及短双歧杆菌在灵芝子实体提取液中的生长情况。将混合益生菌菌种与灵芝培养基进行共同发酵,发酵液用于对环磷酰胺诱导的肠黏膜损伤模型小鼠的治疗。 结果 嗜酸乳杆菌、短双歧杆菌均能在灵芝子实体的培养基上生长,且A值及总糖含量均高于对照组。该发酵液对环磷酰胺诱导的肠黏膜损伤模型动物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表现为发酵液干预后由环磷酰胺导致的小鼠体质量降低、结肠组织损伤、炎细胞浸润均有所缓解;并恢复肠道菌群结构,显著增加乳杆菌属丰度,降低肠球菌属和鞘脂单胞菌属丰度。 结论 灵芝子实体-益生菌发酵液可以有效改善环磷酰胺诱导的肠黏膜损伤的症状,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口服小檗碱(Berberine,BBR)治疗大鼠肠易激综合征(IBS),初步研究小檗碱对IBS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用避水应激试验制作大鼠IBS模型,分别给予模型大鼠小剂量(25 mg/kg)小檗碱、大剂量(100 mg/kg)小檗碱和利福昔明干预治疗10 d,检测大鼠肠道菌群丰度、生物多样性及菌群结构组成的变化。结果 避水应激试验造模后模型组大鼠排便次数增多、腹外斜肌EMG明显升高,肠道可见微炎症表现。小檗碱干预后,IBS大鼠排便增多情况、内脏高敏感性和肠道微炎症情况均显著改善,其中大剂量小檗碱组优于小剂量组。经小檗碱干预后,大鼠肠道菌群多样性显著降低,大剂量小檗碱抑菌作用强于小剂量小檗碱。大剂量小檗碱可显著提高IBS大鼠肠道乳杆菌科细菌的比例,同时降低肠杆菌科细菌的比例。结论 小檗碱可以显著降低IBS大鼠内脏高敏感性,改善肠道微炎症,减少IBS大鼠排便增多症状。小檗碱可以调节肠道菌群丰度和多样性,且剂量越大,抑菌作用越明显。肠道乳杆菌科细菌在小檗碱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过程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