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有机溶质载体伴侣1(NOR1/OSCP1)是2003年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肿瘤研究所克隆的一个鼻咽癌表达下调新基因,可能参与亚硝胺类化学致癌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后续研究表明,与癌旁组织相比,NOR1在鼻咽癌、宫颈癌、前列腺癌等一系列癌组织显著低表达,并作为肿瘤抑制因子激活相关信号通路抑制细胞增殖和促进细胞凋亡。本文将系统阐述NOR1与肿瘤的关系及其调节恶性肿瘤进程的可能作用机制,为将来抗肿瘤治疗提供一个新的靶标。  相似文献   

2.
早在二十多年前,肿瘤流行病学调查已揭示炼镍工人中肺癌和鼻腔肿瘤的发生率较常人高。广东省鼻咽癌化学致癌病因协作组发现,鼻咽癌高发区人群的主食(大米与水)中,镍含量比低发区为高,微量元素镍与鼻咽癌发病率有正相关。大量的动物实验证明,镍化合物具有致癌和促癌作用。 镍及其化合物的致癌作用已是毋庸置疑的了,然而,在毒理遗传研究中,其致突变的  相似文献   

3.
NOR1基因是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肿瘤研究所克隆的一个鼻咽癌表达下调新基因,生物信息学预测NOR1基因含有硝基还原酶结构域,该基因可能参与亚硝胺类化学致癌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从而与鼻咽癌的发生密切相关.通过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利用测序技术对144名鼻咽癌患者和匹配的144名正常人NOR1基因编码区单核苷酸多态(coding region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cSNPs)进行基因分型,关联分析结果显示所检测到的两个cSNPs之间存在连锁不平衡,且均与鼻咽癌发病相关,两个cSNPs及它们所组成的单倍型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36、1.64和1.37.两个cSNPs的多态性改变均使NOR1基因编码蛋白一级结构发生了变化,这种改变可能影响NOR1基因编码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研究进一步支持了NOR1基因与鼻咽癌的发生发展可能存在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多发病、常见病。有人估计,在人类癌症中至少有80一90%是由环境致癌物引起的,或与环境致癌物有密切关系,而其中化学致癌物约占90%左右。因此,在当前环境污染严重而又无法很快消除的情况下,研究化学性肿瘤的防治具有重要的实  相似文献   

5.
化学致癌物诱发肿瘤时并没有将癌基因引入恶变的细胞内。因此,这种癌变过程是化学致癌物与靶细胞中存在的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黄曲霉毒素B,(AFB_1)可能是肝癌的主要病因之一。动物实验证实AFB。能诱发肝癌,体外细胞培养中AFB_1引起染色体畸变及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显著升高,且与浓度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化学致癌物诱发肿瘤时并没有将癌基因引 人恶变的细胞内。因此,这种癌变过程是化学 致癌物与靶细胞中存在的基因相互作用的结 果(73。黄曲霉毒素B,(AFB,)可能是肝癌的主要 病因之一[u3。动物实验证实AFB,能诱发肝癌, 体外细胞培养中AFB:引起染色体畸变及姐妹 染色单体互换(SC助显著升高,且与浓度成正 相关[230  相似文献   

7.
《遗传》1981,3(6):38-40
实验原理 一些化学物质在哺乳动物体内经过酶的作用转化 为终末致癌物,这些活性致癌物多半能在微生物中诱 发突变,因此,一般说来,诱变剂相当于致癌物。这样, 利用从哺乳动物细胞里提取的酶在体外代谢活化化学 物质后,如该物质能诱发细菌突变,或未经代谢活化就 能诱发突变者,都可初步认为这种诱变剂可能是潜在 的致癌物。  相似文献   

8.
紫外线作用于细胞后,损伤DNA并进行非程序性DNA合成(unscheduled DNA synthesis,简称UDS),所以非程序性DNA合成可作为DNA损伤的观察指标。化学致癌物也损伤DNA,近年来以体外培养的动物或人的细胞的非程序性DNA合成作为化学致癌物的生物测定法常有报道。我们曾从24种维  相似文献   

9.
吖啶橙荧光染色法和Giemsa染色法对微核的比较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微核试验是筛选环境诱变物和化学致癌物的一种快速、经济的测定方法。到目前为止,只有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发展为标准的试验方法。并为国际环境致突变物和致癌物防护委员会所肯定。近年来,日本国立卫生试验所林真等人研究了能  相似文献   

10.
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其发病与环境、病原体、遗传和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环境致癌物是诱发癌症的重要因素之一,如多环芳烃、亚硝胺和霉菌毒素等均为环境中广泛存在的典型致癌物,它们在体内经过代谢活化后导致DNA损伤最终诱发癌症。病毒感染也是人类癌症发病的重要原因,如乙肝病毒(HBV)和丙肝病毒(HCV)能够诱发肝癌;EB病毒(EBV)在鼻咽癌的发生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人乳头瘤病毒(HPV)与宫颈癌和食管癌有关。然而,由于癌症发病机制复杂,仅考虑单一因素往往难以进行合理的解释。因此,明确不同致癌因素之间的协同作用对于揭示致癌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环境致癌物与病毒协同致癌作用的研究,以期为深入阐明肿瘤发生和发展的作用机制找到新的突破口,进而为相关癌症的防治提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1.
DNA加合物是化学毒物经生物系统代谢活化后的亲电活性产物与DNA分子特异位点形成的共价结合物。它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人体接受的外来致癌物的剂量,并有助于人们阐明化学致突、致癌机理,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环境污染与癌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前言癌症已成为当今世界上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一种常见病 ,它和脑血管病、心血管病在人类死亡原因中占前三位。近几十年来 ,人们在同癌症作斗争的过程中 ,不断发现这种过去认为病因不明 ,神秘莫测的凶恶病魔 ,主要不是人们以往所熟悉的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原因引起 ,而是与人们所生活的环境有很大关系。大量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80— 90 %以上的癌症极有可能是由于环境因素引起的。2 环境致癌物的分类环境因素之所以与癌症的发病率相关 ,这是由于环境污染后会使不同的环境中含有不同的致癌物。通常环境致癌物可分为化学的、物理的和生…  相似文献   

13.
利用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技术研究化学致癌物对人羊膜FL细胞新合成DNA甲基化水平的影响,发现弱遗传毒性致癌物5-杂氮胞苷和L-乙硫氨酸可抑制HpaⅡ识别位点的甲基化,但是强诱变剂/致癌剂MNNG和黄曲霉素B_1对同一顺序DNA的甲基化却没有作用。所以抑制哺乳类DNA的胞嘧啶甲基化是部分而非全部致癌剂的特殊致癌启动机制。  相似文献   

14.
谷胱甘肽硫转化酶(GST)是一个具有广泛底物专一性,与一些化学致癌物代谢有关的酶的一个家族.它既有谷胱甘肽硫转化酶的活性,也有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能使谷胱甘肽分子上的巯基(SH)与广泛的亚硝基本类化合物结合,使这类致癌物转化成无毒的化合物.它亦能与细胞内源的一些阴离子化合物(如胆红素和亚铁血红素)结合并参与运输.在人体中,GST的缺乏常与新生儿非溶血性的胆红素积累而导致的病因有关,同时GST在保护生物体过氧化反应的损伤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谷胱甘肽硫转化酶(GST)是一个具有广泛底物专一性,与一些化学致癌物代谢有关的酶的一个家族.它既有谷胱甘肽硫转化酶的活性,也有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能使谷胱甘肽分子上的巯基(SH)与广泛的亚硝基本类化合物结合,使这类致癌物转化成无毒的化合物.它亦能与细胞内源的一些阴离子化合物(如胆红素和亚铁血红素)结合并参与运输.在人体中,GST的缺乏常与新生儿非溶血性的胆红素积累而导致的病因有关,同时GST在保护生物体过氧化反应的损伤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绝大多数化学致癌物和致突变物进人人体 内时,须经肝脏微粒体酶系统(S-9组份)的代 谢活化生成代谢产物、降解产物或形成络合物, 才能直接与靶细胞DNA发生作用,引起细胞 突变或癌变。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对体外人体 淋巴细胞SCE频率的检测,察知几种S-9组 份对致癌物苯并【。〕龙的代谢活化能力,并从中 找出适宜的诱导的S-9组份,为检出疑有致癌 致突变物以及前体遗传毒物提供较为理想的活 化荆.  相似文献   

17.
<正>[1]贾小芳,石妮,熊继先,谢锦云,梁宋平*(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蛋白质化学实验室).鼻咽癌细胞系与永生化的鼻咽上皮细胞系蛋白质表达差异分析.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08,24  相似文献   

18.
胆囊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消化道肿瘤,居消化道肿瘤第5位,其发病具有典型的地域性、种族和性别差异性,女性发病率显著高于男性,男女发病的性别比为1:(3-4)。胆囊癌与遗传、饮食习惯、生活方式、营养代谢、激素等多种因素有关。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胆结石是胆囊癌最重要的高危诱发因素,尤其是伴发胆囊炎的患者;其他高危因素包括胆囊钙化、胆囊息肉以及致癌物接触。智利是目前全球胆囊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  相似文献   

19.
<正>胆囊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消化道肿瘤,居消化道肿瘤第5位,其发病具有典型的地域性、种族和性别差异性,女性发病率显著高于男性,男女发病的性别比为1:(3~4)[1]。胆囊癌与遗传、饮食习惯、生活方式、营养代谢、激素等多种因素有关[2]。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胆结石是胆囊癌最重要的高危诱发因素,尤其是伴发胆囊炎的患者;其他高危因素包括胆囊钙化、胆囊息肉以及致癌物接触。智利是目前全球胆囊癌发病率最  相似文献   

20.
Epstein-Barr病毒和鼻咽癌血清学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滨 《生物技术通讯》1999,10(3):205-212
EB病毒与鼻咽癌关系密切。 EB病毒抗原可用于鼻咽癌早期诊断以提高鼻咽癌病人存活率。本文对 EB病毒生活周期及其抗原系统 ,EB病毒与鼻咽癌之间关系及应用 EB病毒抗原进行鼻咽癌血清学诊断的进展作一概括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