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中研究报道产自川西松潘县红土坡的中新统马拉墩组孢子花粉植物群。迄今为止,人们关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新近纪古植被的所知甚少。红土坡马拉墩组孢粉组合的总体特征是榆科(Ulmaceae)、桦木科(Betulaceae)以及松科(Pinaceae)花粉比较丰富,蕨类孢子稀少。被子植物花粉在整个组合中含量最高,占孢粉总数的52.4%—84.4%;其次是裸子植物花粉,占13.8%—44.1%;蕨类孢子仅占1.2%—5.1%。被子植物中以榆科和桦木科花粉最多。榆科花粉可达孢粉总数的14.7%—28.8%,其中绝大多数是榆属(Ulmus),其他可能包括少许榉属(Zelkova)。桦木科花粉含量也很高,达12.6%—25.7%,主要为桦木属(Betula)和桤木属(Alnus)。此外,杨柳科(Salixaceae)、山毛榉科(Fagaceae)以及胡桃科(Juglandaceae)也有一定含量。这样的孢粉组合代表了以落叶阔叶树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与此组成相同或相近的森林在我国现代落叶阔叶林或针阔叶混交林植被中很难见到。根据和同期与红土坡纬度相当地区的孢粉组合的对比,推测在早中新世当地的海拔高度已经超过1000 m,甚至达到2000 m左右,也即已经接近或仅略低于当地现今的高度。  相似文献   

2.
川西高原白垩纪孢粉组合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横断山地区和川西高原金沙江两岸广泛分布红色碎屑沉积,自德格县错阿乡的红色沉积之上部深褐灰色含铜砂岩中获得了相当数量的孢子花粉化石。在该孢粉组合中稀指孢子居绝对优势,被子植物花粉极少,推测其地质时代应属晚白垩世,可能为晚白垩世早期。因此,当前孢粉组合的发现证明了川西高原横断山地区不仅有第三纪红层,也存在白垩纪红层。组合中含有大量的稀指蕨隐孱和少量麻黄花粉,而不同见喜湿植物的孢子花粉,推测该地区白恶霸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东部柳树河盆地古近系八虎力组为一套含油页岩矿床的地层。目前,对其时代的认定还没有确切的古生物学依据,尚存在不同的看法,同时,关于成矿环境的探讨也较薄弱。通过对该套地层开展系统的孢粉学研究,由下向上划分了4个孢粉组合,分别是Quercoidites-Retitricolpites-Retitricolporites组合、Retitricolpites-Retitricolporites组合、Polypodiaceaesporites-Retitricolpites-Retitricolporites组合和Pinuspollenites-Polypodiaceaesporites组合。根据孢粉组合特征,详细讨论了孢粉组合的地质时代,指出八虎力组时代为中始新世至晚始新世。根据孢粉组合的组成情况推测,八虎力组沉积时为亚热带-暖温带温暖湿润气候下的山间盆地环境。在山地高处生长有针、阔叶混交林植被,在低洼处生长有湿地水生植物、蕨类和苔藓类,从而有利于油页岩的形成和保存。温度向上可能有所降低,但幅度并不大。  相似文献   

4.
福建沿岸晚第四纪孢粉,硅藻组合及其古环境意义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通过对福建沿岸8个钻孔的孢粉、硅藻的综合分析,发现晚第四纪地层中有8个综合孢粉组合带与7个硅藻阶段。结合古地磁和14C测年资料认为,该地区晚第四纪地层划分为晚更新世中、晚期(早大理冰期、大理亚间冰期、晚大理冰期)和全新世(早期、早中期、晚中期、晚期)。气候变迁序列为冷而干燥→暖而湿→冷而干燥→温暖稍干→暖而湿→热暖潮湿→温暖略干→温暖湿润。据古环境分析认为有七次海侵(或海进),且各次海侵(或海进)的影响范围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5.
广西合浦盆地上洋组在亚1井中有很好的揭示,明显表现为三分特征。作者通过对该井上洋组微体植物化石的研究,建立了三个孢粉、藻类组合,由下而上分别为:Boehlensipollis-Tricolporo-pollenites-Tricolpites-Ulmoideipites组合;Boehlensipollis qingjiangensis-Ulmoideipites-Nuxpollen-ites-Pentapollenites组合和Pinaceae-Ulmaceae-Liqudambarpollenites-Conicoidium组合。前两个组合可与北部湾长流组及广东南雄盆地上湖组等地古新世孢粉组合进行对比。第三个组合以松科花粉含量突然增加为特征,在我国许多地区晚古新世孢粉组合中都有反映。 上洋组植被在古新世早、中期以阔叶植物为特征,指示一种热带—亚热带型气候,早期干旱,中期略有缓和,晚期植被以针叶阔叶混交林为特征,表明气候变温凉。  相似文献   

6.
西藏日喀则沿雅鲁藏布江分布的大竹卡组为一套杂色的砂砾岩沉积.与新生代印度-劳亚板块的碰撞和青藏高原的隆升具有密切的联系.迄今为止,其中尚未有可靠的化石发现用于指示时代.当前研究根据从大竹卡组中的一些粉、细砂岩中获得的较丰富的孢粉化石,首次探讨其沉积时期的古植物区系和陆地生态环境特征.孢粉组合以榆科和胡桃科具孔类和壳斗科三(拟孔)沟类被子植物花粉占优势,也见有较多的蕨类植物孢子和裸子植物两气囊花粉,其时代可能是渐新世-早中新世.孢粉组合反映大竹卡组沉积期间恰布林一带的气候比较温暖、湿润,揭示印度、劳亚大陆碰撞早期的热带-南亚热带低山丘陵环境.植物区系横向对比表明,恰布林自始新世末以来向北位移了大约500km.  相似文献   

7.
闽东南中新统佛昙群层序及孢粉组合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福建上第三系佛昙群,除见于闽东南沿海一带的漳浦县及龙海县等地外,也出露于闽西的明溪县及宁化县等地,据孢粉资料,结合岩性特征及地层关系,本区佛昙群群可分出3个沉积层孢粉亚组合:1)Quercoidites-Liquidambrapollenites-Dacrydiumidites组合,产于第2沉积层,本孢粉组合可进一步划分出2个孢粉亚组合,即下部的Quecoidites-Eupteleapites亚  相似文献   

8.
在河北平原东部黄骅所发现的孢粉组合,其组成以温带成分榆、栎为主,其次有柳、桦、桤、鹅耳枥、胡桃、栗、椴和梣等。亚热带成分,裸子植物有罗汉松、油杉等。被子植物以山核桃、枫杨、枫香、金缕梅、腊瓣花、花椒较多。草本类型不少,尤其以菊科最突出。组合中明显缺乏繁盛于本区早第三纪的山龙眼科、紫树科、桃金娘科等热带、亚热带科属。由于缺少杉科并出现较多的菊科和皱纹三孔沟粉,而认为应较山旺时期为晚,可能属于上新世早期。孢粉组合强烈反映了从早第三纪热带亚热带向第四纪温带过渡中植被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中新统通古尔组孢粉组合及其气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古尔组因盛产哺乳动物化石而闻名于世,其中的孢粉化石却很少有人问津,主要出于其岩性不利于孢粉处理之缘故。我所研究生周晓丹曾在1987年去通古尔采样,带回部分孢粉样品,经笔者分析后,发现了一定数量的孢粉。地层概况样品采自二连浩特市东南约80km 处的准乌古尔狼帐房剖面和都古月剖面。这里仅  相似文献   

10.
宁晋泊晚更新世孢粉组合及其古环境演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宁晋泊是河北平原南部三大古湖群之一,通过LN42.5m厚沉积剖面的孢粉分析,获得古植物群演替达近20次,反映古气候变化具明显冷暖气候旋回5次以上,其中有2次寒冷期,3次湿暖期。结合6.4m以上~(14)C年龄数据推断计算晚更新世与全新世界线在7.5m,这一界线与孢粉植物群、古气侯与古环境等分异界线非常吻合。因此作者推断宁晋泊的形成、发展与消亡时代相应在晚更新世早期的温暖期,全新世高温期再次复兴,后被河流沉积物所掩埋而消亡形成洼地。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泉州湾西部QZDSZK02孔的沉积孢粉及AMS14 C进行分析,对泉州地区晚全新世古植被和古环境演化历史进行了恢复。其中,共鉴定出60种孢粉类型,主要以木本植物花粉和蕨类孢子为主,含草本植物花粉。根据孢粉特征及测年结果,划分出了4个孢粉组合带,恢复了本区植被演化和气候波动的4个阶段。探讨了孢粉来源,通过研究松属与温度的关系,得出泉州地区松属树种的兴衰与温度关系比较密切的结论。泉州湾晚全新世的海侵,可能是沉积物供给的减少或沿海地区构造的下降,不一定是海面上升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青海省北祁连中三叠统孢粉组合及其沉积相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省祁连县俄博乡大擦汗沟、土圈沟、柯柯里等三叠系剖面的粉砂岩、砂质页岩、泥质页岩中首次发现较丰富的孢粉和疑源类化石,计57属98种。孢粉中的蕨类植物孢子占总组合的44.6%,裸子植物花粉占33.9%;疑源类有8属13种,占21.5%,称Verrucosisporites-Triadispora-Trematosp haeridium孢粉组合。该组合面貌与国内外中三叠世不同相区的孢粉组合特征基本相似并可对比。北祁连山南坡本组合及上下其它组合中海相疑源类的存在,表明该区在三叠纪受到海水影响,海水完全退出是在三叠纪之后。文章还初步探讨其沉积相意义。  相似文献   

13.
内蒙石中新统通古尔组孢粉组合及其气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4.
江苏绰墩遗址马家浜文化期的孢粉组合和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江苏省苏州绰墩遗址马家浜期的文化层展开孢粉分析研究,结合绰墩遗址前期的研究成果,可以推论:全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对长江三角洲新石器时期人类生存与发展,影响甚微。预测未来数百至数千年间冰期的气候事件,也不会对这一地区高速发展的经济带来威胁。孢粉分析的结果再次证明长江下游是中国稻作起源地之一,但在马家浜文化期,绰墩遗址可能存稻作活动的间断。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莺琼盆地新生代的孢粉资料进行了综合梳理,划分出6个特征明显的孢粉组合。根据孢粉组合的特征及具有时代意义的化石分子对地层的时代进行划分,探讨了各个时代的植被类型、气候条件及沉积环境。孢粉组合显示,莺琼盆地陵水组/三亚组出现的孢粉组合差异大,气候条件发生了较大突变,由偏凉干向偏暖湿变化,是古近纪/新近纪的界线。  相似文献   

16.
宁晋泊是河北平原南部三大古湖群之一,通过LN42.5m厚沉积剖面的孢粉分析,获得古植物替达近20次,反映古气候变化具有明显减暖气候旋回5次以上,其中有2次寒冷期,3次湿暖期。结合6.4m以上^14C年龄数据推断计算更更新世与全新世界线在7.5m,这一界线与隐的群,古气候与古环境等分异界线非常吻合,因此作者推断宁晋泊的形成,发展与消亡时代相应在晚更新世早期的温暖,全新世高温期再次复兴,后被河流沉积所  相似文献   

17.
珠江口盆地第三纪孢粉组合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珠江口盆地第三系十分发育。在六个层段中自上而下分为七个孢粉组合带:万山组的壳斗粉-水龙骨科组合、粤海组的藜粉-壳斗粉组合、韩江组的光极弗氏粉-罗曼娜环孔粉(比较种)组合和三瓣弗氏粉-半瓣弗氏粉组合、珠江组的栎粉-网面三沟粉组合、珠海组的苗榆粉-双束松粉组合和宝安组的杉粉-高腾粉组合。本文根据各孢粉组合带的特征,讨论其相关层段的地质时代,同时阐述了珠江口盆地第三纪时期古植物群的更替、古气候的演化和古环境的变迁。还讨论了弗氏粉的起源及其在南海海侵过程中的指相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松辽盆地西南部下三叠统及其孢粉组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松辽平原西南部开鲁盆地哲中坳陷中的八仙筒凹陷和奈曼凹陷的参数井所揭露的地层及其孢粉化石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该参数井揭露出的下三叠统哈达陶勒盖组,按岩性及其孢粉组合特征划分为下、上两段。下段孢粉以Calamospora -Lundbladispora-Alisporites组合为代表;上段孢粉以Verrucosisporites -Lundbladis pora -Chordas porites组合为代表。时代为早三叠世。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渑池县义马含煤岩组中的孢粉组合及其意义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陆相三迭系和侏罗系在豫西发育甚佳,其中所含动、植物化石也相当丰富,但是系统研究却很缺乏,近几年来作者在这一地区开始作了一些孢粉分析工作,本文所要讨论的,就是有关豫西侏罗系义马含煤岩组中的孢粉组合问题。  相似文献   

20.
青藏高原东部地区晚新生代孢粉组合特征及其古地理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青藏高原东部晚新生代孢子花粉组合大致可分为三个组合两个亚组合。中新世组合主要以壳斗科,桦科以及榆科为主,并有大量的松科花粉。上新世以后组合则以壳斗科和松科花粉据优势,并有很多草本植物花粉。晚新生代孢粉植物群在本地区已经分出南北两个区系,反映了不同的气候特征或者不同的高度。青藏高原东部的孢粉资料显示本地区至少有两个成煤时期:中新世和上新世到早更新世。孢粉资料说明在中新世时青藏高原可能已经达到两千米高度。这个高度已经可以构成影响本地区气候特征的因素之一。青藏高原在晚新生代的抬升是我国季风气候和现代气候分区形成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