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综述了植物病原微生物产生的降解酶的种类、作用方式、在致病中的地位及研究进展,阐明了细胞壁降解酶的双重作用即作为病原物侵染的致病因子及作为植物防卫反应的激发子,为寄主一病原物分子互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植物病原微生物产生的降解酶的种类、作用方式、在致病中的地位及研究进展,阐明了细胞壁降解酶的双重作用:即作为病原物侵染的致病因子及作为植物防卫反应的激发子,为寄主一病原物分子互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植物病原微生物产生的降解酶的种类、作用方式、在致病中的地位及研究进展,阐明了细胞壁降解酶的双重作用:即作为病原物侵染的致病因子及作为植物防卫反应的激发子,为寄主一病原物分子互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植物抗病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几年来植物和病原相互关系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许多进展。本文就有关植物抗病研究的进展作一简单的介绍。1病原诱导植物抗病的配体1.1激发子激发子能部分地模拟病原的功能,人们常用来研究病原诱导的植物防卫反应。常用的激发子是病原或寄生胞壁入工降解物或病原在培养基中的分  相似文献   

5.
植物抗病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已逐步了解植物寄主与病原之间的相互作用及植物抗病的分子机理。植物受病原侵染后出现两种类型的卫反应:局部防卫反应(过敏反应)和系统获得性防卫反应。本质素、植保素、活性氧、水杨酸等物质已被证明了在植物抗病中起了重要作用。抗病基因和防卫基因的诱导表达构成了防卫反应的遗传基础。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抗病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和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生物源蛋白激发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源蛋白激发子是一类能诱导植物产生防卫反应的特殊化合物,主要来源于病原微生物、其他微生物及寄主植物或由寄主-病原物互作后产生。病原微生物或其他微生物产生的激发子包括真菌的β-葡聚糖、糖蛋白、脂类物质和其他细胞壁组分;由寄主植物产生的激发子主要是细胞壁组分中的寡糖物质,如寡聚半乳糖醛酸和木聚糖片段;寄主-病原物互作后产生的激发子主要是互作过程中酶对寄主和病原物细胞组分修饰后产生的。生物源蛋白激发子与寄主植物作用后,通过一系列信号传导,诱导寄主植物产生乙烯、植保素、水杨酸、茉莉酸、病程相关蛋白等,导致植物中多种防卫反应的发生,从而可以控制病害的发展和传播,在农业生产上能够起到减少病虫危害达到增产的目的。近年来,人们对激发子的研究非常广泛,生物源蛋白激发子在生物防治中的作用也日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该文就生物源蛋白激发子的种类:Harpin蛋白、Nep1-like蛋白家族、RXLR蛋白家族、Elicitins及其各类型激发子的功能、信号传导和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情况和在农业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生物源蛋白激发子将来在农业生产中对病害防治方面的展望。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植物对病原微生物的防御机制和激发子启动植物体内的信号转导应答过程 ,本文研究了Phytoph thorapalmi激发子palmin诱导其非寄主亲和性烟草的叶片和悬浮细胞系产生氧化猝发的分子机理。利用生化分析和激光共聚焦显微扫描技术动态观察palmin诱导烟草过敏反应中O·- 2 和H2 O2 的形成、胞间转移及引起细胞死亡的特性。结果表明 :palmin诱导激活了烟草细胞内NADPH氧化酶 ,产生大量的O·- 2 ;O·- 2 在SOD催化下迅速转变成H2 O2 ,并且H2 O2 在一定范围的细胞间转移和积累 ,最后诱发烟草细胞的过敏性坏死反应。palmin诱导氧化猝发过程还有Ca2 和蛋白激酶的参与。  相似文献   

8.
坏死病原菌(necrotizingpathogen)的侵染或者一些化学因子的处理能诱导植物的非侵染或非处理部位产生对多种病原再侵染产生抗性,即系统获得性抗性(systemicacquiredresistance,SAR)。获得系统抗性的组织中SAR基因产物的累积和防卫反应的潜在诱导增强(potentiation)是其两类抗病机制。SAR至少有通过水杨酸(salicylicacid,SA)或茉莉酸(jasmonicacid,JA)、乙烯(ethylene)为系统信号分子的两类信号转导途径。遗传分析已用于SAR产生的信号转导过程的分析,一些与SAR信号转导相关的基因已经和正在克隆,这些基因具有明显提高植物广谱抗性的潜能。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植物对病原微生物的防御机制和激发子启动植物体内的信号转导应答过程,本文研究了Phytophthora palmi激发子palmin诱导其非寄主亲和性烟草的叶片和悬浮细胞系产生氧化猝发的分子机理.利用生化分析和激光共聚焦显微扫描技术动态观察palmin诱导烟草过敏反应中O*-2和H2O2的形成、胞间转移及引起细胞死亡的特性.结果表明:palmin诱导激活了烟草细胞内NADPH氧化酶,产生大量的O*-2;O*-2在SOD催化下迅速转变成H2O2,并且H2O2在一定范围的细胞间转移和积累,最后诱发烟草细胞的过敏性坏死反应.palmin诱导氧化猝发过程还有Ca2+和蛋白激酶的参与.  相似文献   

10.
植物病原相关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在受到真菌、细菌、病毒侵染或意外的伤害时体内会产生新的蛋白质,称作病原相关蛋白(pathogenesis-related protein简称PR蛋白)。PR蛋白的产生与植物对病原物的抵御直接相关,本文就PR蛋白的诱导表达、调控和作用机理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hrp基因决定植物病原细菌对寄主植物致病性和诱导非寄主及抗病寄主过敏性反应 ,hrp基因在植物和动物病原细菌中具有同源性 ,编码产物具有HR的激发子、调节和组成Ⅲ型泌出系统等功能 ,hrpM是P. syringae合成 β (1 ,2 ) 葡聚糖必需的 ,除了Avr蛋白和harpins外致病性或毒性蛋白也可从Hrp系统泌出 ,表明hrp基因在病原细菌致病性和寄主范围等方面具有潜在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王钧  金巧玲 《生命科学》1998,10(1):7-12,6
坏死病原菌(necrotizing pathogen)的侵染或者一些化学因子的处理能诱导植物的非侵染或非处理部位产生对多种病原再侵染产生抗性,即系统获得性抗性(systemic acquired resistance,SAR)。获得系统抗生的组织中SAR基因产物的累积和防卫反应的潜在诱导增加(potentiatiion)是其两类抗病机制。SAR至少有通过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  相似文献   

13.
植物病原细菌hrp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rp基因决定植物病原细菌对寄主植物致病性和诱导非寄主及抗病寄主过敏性反应,hrp基因在植物和动物病原细菌中具有同源性,编码产物具有HR的激发子、调节和组成Ⅲ型泌出系统等功能,hrpM是P.sying合成β-(1,2)—葡聚糖必需的,除了Avr蛋白和harpins外致病性或毒性蛋白也可从Hrp系统泌出,表明hrp基因在病原细菌致病性和寄主范围等方面具有潜在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新疆厚皮甜瓜"红心脆"作为供试植株,甜瓜疫霉作为病原,对其在植物体内的侵染途径及对组织的危害进行了观察,结果为:(1)菌丝可穿过寄主表皮或通过表面伤口、自然孔口对茎蔓部、下胚轴进行侵染;(2)菌丝在寄主组织中蔓延时产生分枝,沿着细胞间隙或胞间层纵向或横向延伸,以纵向侵染速度快;(3)疫霉菌对寄主组织的危害是引起表皮、皮层、韧皮部和髓射线细胞变形直至收缩,在木质部导管中,菌丝及其侵染时所产生的絮状物、侵填体可单独或共同堵塞整个导管。  相似文献   

15.
感染叶锈菌的小麦细胞间隙中激发子的定性及初步分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感染叶锈菌后小麦叶片细胞间隙液(IWF)中有激发子存在,它(们)能诱导寄主PAL、PO活性的增强及细胞过敏性坏死的产生。这种有诱导活性的物质分别用NaIO4和蛋白酶处理证明含有糖基和蛋白质成分,可能是糖蛋白。IWF经凝胶过滤分离后,各部分诱导不同的防卫反应的活性强度不等。因此IWF中可能含有几种不同成分的激发子,或是同种成分而聚合度不同的激发子。  相似文献   

16.
自然条件下,植物可能同时遭受多种病原微生物的侵染,这种侵染现象被称为“复合侵染”。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在植物中不断检测到多种病原共存,这些病原同时或相继进入植物,与寄主植物及其内部的其他微生物产生相互作用,对病害发展和流行造成影响。本文综述了复合侵染的形成条件、病原物与寄主植物互作关系以及复合侵染的后果,以便于更好地理解和预测复合侵染,为植物病害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植物病毒可以对寄主植物造成危害,也可以对寄主植物增益;植物病毒的侵染可以对节肢动物及其天敌造成生态适应性、生长发育特性和行为特征的改变;植物病毒与介体节肢动物、非介体节肢动物、介体天敌及其他病原微生物间也存在相互作用。对外来物种进行风险评估是预防生物入侵的重要手段,明晰植物病毒侵染对寄主所在生态系统造成影响的各类生物因子及其相互作用关系,是开展植物病毒侵染所造成生态风险评估的研究基础。对植物病毒侵染寄主植株后,对寄主及寄主周边的介体节肢动物、非介体节肢动物、介体天敌,以及病原微生物等各类生物因子的影响及相互作用关系进行了综述,并从入侵生态学及植物病毒生态学的角度,探讨了植物病毒生态学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植物病毒入侵某一生态系统后所产生的生态风险评估奠定研究基础,并为植物病毒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植物在受到真菌、细菌、病毒侵染或意外的伤害时体内会产生新的蛋白质,称作病原相关蛋白(pathogenesisrelatedprotein简称PR蛋白)。PR蛋白的产生与植物对病原物的抵御直接相关,本文就PR蛋白的诱导表达、调控和作用机理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陈红霖  王义琴  储成才  李平 《遗传》2008,30(8):977-982
非寄主抗性是植物对大多数病原微生物最普遍的抗病形式, 由于它具有广谱持久的特性, 因此在农业上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尽管近年来对植物抗病的分子机理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 但对植物非寄主抗性分子机制仍不十分了解。文章对目前研究的非寄主抗性产生分子机理、植物与病原物的互作系统、PEN1编码的SNARE蛋白参与非寄主抗性、非寄主抗性研究所面临的困难以及今后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20.
植物抗病反应的信号传导网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物由抗病基因介导的防卫过程存在一系列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反应,这些反应从病原菌侵染点开始的超敏反应(HR)并延伸到远处组织的系统抗性或获得性抗性(SAR),受制于一种信号传导网络的调控,这个信号系统由抗病蛋白和病原菌非毒性蛋白在一种配体-受体的互作模式下激发,并由信号分子H2O2,NO和系统信号分子SA,JA和乙烯和通过关键调控基因传递和放大,最终诱导一系列防卫反应基因的表达和代谢的变化而产生抗性。植物防卫信号的产生有类似于动物免疫系统因子的介导,并可由非寄主病原菌或诱导子诱发,这些信号途径所产生的广谱抗性为植物抗病基因工程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