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凤丹种子具有很深的休眠特性。本实验以AgNO3、GA3、KT、TDZ和4℃低温处理凤丹种子,探讨解除其上胚轴休眠的途径。结果表明,AgNO3、GA3和低温(4℃)处理能加快凤丹种子萌发并提高发芽率,且不同程度地改善幼苗的鲜重、株高、根系等生长指标。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低温(4℃)和300 mg·L-1GA3对凤丹(Paeonia suffruticosa‘Fengdan’)种子萌发过程中子叶、上胚轴和叶原基形态及种胚中碳氮代谢物(包括淀粉、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和内源激素(包括ZR、IAA、ABA和G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GA3处理后第11天凤丹种子上胚轴萌发,且形态细长;经低温处理后第27天上胚轴萌发,且形态较粗壮。低温处理后种子萌发的幼苗叶片较大、株高居中、根系发育较好、须根多且长,生长状况总体上优于对照和GA3处理组。与处理后第3天相比,对照和低温处理后第27天以及GA3处理后第11天,种胚中淀粉、可溶性糖、ZR、IAA和GA含量升高,ABA含量降低;而对照和低温处理后第27天种胚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GA3处理后第11天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变化。各处理组凤丹种子蛋白质电泳条带的相对分子质量多集中在12 000~80 000,在对照和低温处理后第27天蛋白质条带颜色均较处理后第11天略深,但条带数量不变。研究结果显示:低温及GA3处理均可导致凤丹种胚中碳氮代谢物和内源激素含量变化,促进种胚发育及上胚轴生长,但低温处理更有利于上胚轴萌发及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3.
短命植物独行菜种子萌发过程对低温的耐受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独行菜(Lepidium apetalum)为材料,研究了其种子在萌发过程中耐受低温的特性,并对耐受低温的机制作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1.萌发至I、II、III期的独行菜种子经过冷诱导处理后,对零下低温-5℃、-10℃胁迫具有较强的耐受性,这种耐受性随萌发发展相对有所降低。2.独行菜种子萌发过程中胚根生长速度明显受到低温抑制,但也仍然能够生长。3.适当时间的低温层积能使独行菜萌发势显著提高,对终萌发率影响不大;过长时间的低温层积会使独行菜种子萌发势和最终萌发率降低。4.独行菜种子在4℃条件下不能萌发,但4℃层积2d的种子经25℃处理6h以上后,可耐受4℃低温而萌发,且萌发率随25℃处理时间增加而升高。如果25℃处理时间少于5h则不能在4℃低温下萌发。经4℃层积10d、再经25℃萌发处理1h的独行菜种子就能在4℃低温下萌发。综合分析认为独行菜种子不能耐受4℃低温萌发,原因可能是在露白前存在一个关键的生理阶段,在4℃胁迫逆境中不能越过这个阶段,该阶段之前与之后的萌发过程都能耐受4℃低温,因此对低温胁迫有良好的耐受性。这为探索早春短命植物耐受低温萌发的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外来入侵植物三叶鬼针草种子萌发与贮藏特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光照和温度对外来入侵植物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 L.)种子萌发的影响及种子在不同温度下贮藏后的发芽力变化。结果表明,光照和变温不是三叶鬼针草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在15~30℃恒温条件下萌发率均达到80%以上,35℃恒温显著抑制其萌发且发芽的种子不能正常发育;零下低温(-10℃)和零上低温(4℃)贮藏6个月的三叶鬼针草种子萌发率(分别为95%和94.7%)与贮藏前的萌发率(97.7%)相比无显著差异,而在室温下贮藏6个月的种子,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萌发率逐渐下降,6个月后不仅萌发率急剧下降到16%、萌发时间延长至10d,而且发芽的种子亦不能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5.
光照和温度对望天树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闫兴富  曹敏 《植物学通报》2006,23(6):642-650
在实验室内人工气候箱控制的条件下,研究了我国重要珍稀濒危植物望天树(Shorea wantianshuea,龙脑香科(Dipterocarpaceae))种子萌发对持续光照、14小时光照/10小时黑暗周期性光照的反应;同时研究了望天树种子的萌发对不同温度的反应和低温贮藏对种子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论是持续光照还是周期性光照都不能提高望天树种子的萌发率,相反,持续光照和周期性光照都不同程度降低了种子萌发率。光照能通过加速或延迟种子萌发的进程、或改变幼苗活力指数和萌发指数而影响种子萌发的质量;持续光照延迟种子萌发的进程,而周期性光照加快种子萌发的进程。30℃是种子的最适萌发温度,虽然15℃和5℃的相对低温对幼苗活力指数影响不大,但大大延迟了种子萌发进程,并提高萌发率。望天树种子不能耐受5℃低温贮藏,但具有在15℃下短期贮藏的潜力和一定程度的生理性休眠。  相似文献   

6.
闫兴富  曹敏 《植物学报》2006,23(6):642-650
在实验室内人工气候箱控制的条件下, 研究了我国重要珍稀濒危植物望天树 (Shorea wantianshuea,龙脑香科 (Dipterocarpaceae)) 种子萌发对持续光照、14小时光照 / 10小时黑暗周期性光照的反应; 同时研究了望天树种子的萌发对不同温度的反应和低温贮藏对种子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论是持续光照还是周期性光照都不能提高望天树种子的萌发率, 相反, 持续光照和周期性光照都不同程度降低了种子萌发率。光照能通过加速或延迟种子萌发的进程、或改变幼苗活力指数和萌发指数而影响种子萌发的质量; 持续光照延迟种子萌发的进程, 而周期性光照加快种子萌发的进程。30℃是种子的最适萌发温度, 虽然15℃和5℃的相对低温对幼苗活力指数影响不大, 但大大延迟了种子萌发进程, 并提高萌发率。望天树种子不能耐受5℃低温贮藏, 但具有在15℃下短期贮藏的潜力和一定程度的生理性休眠。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浸种时间对凤丹(Paeonia ostii‘Feng Dan’)种子萌发的影响,测定了不同浸种时间下凤丹种子的上浮层和下沉层的露白率,吸水率,生活力和α-淀粉酶活性等指标。结果表明:随着浸种时间增加,吸水率呈现增加趋势;浸种2 d的下沉层种子的露白率与生活力最高,且均高于上浮层种子;α-淀粉酶活性在下沉层种子中高达93 U,上浮层种子最高活性仅为81 U,相同浸种时间下沉层种子α-淀粉酶活性更高。结论:凤丹种子的最佳浸种时间为2 d。  相似文献   

8.
低温在木本植物种子发芽促进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木本植物种子中除能直播的以外 ,还有许多种子存在着各种类型的休眠 ,而使发芽迟滞 ,妨碍直播作业。在生产中 ,此类种子播前都需要进行发芽促进处理 ,以解除其休眠 ,使其顺利萌发生长。低温处理即是种子各种处理方法中常用的一种 ,具体操作是指低温过程或低温层积阶段。在“木本植物种子综合特征与发芽促进类型相关性的研究”课题中 ,我们根据几十年工作的经验积累 ,同时查阅了大量国内外有关资料 ,并做了大量的种子萌发试验 ,验证了低温在木本植物种子萌发中的作用和具体应用。低温后熟解除种子休眠 ,通常是指 0~ 1 0℃的温度效应 ,其中以…  相似文献   

9.
吸胀期低温处理对水青树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模拟野外环境条件的变化,研究吸胀期低温处理对水青树种子萌发的影响,以探讨限制水青树种群更新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水青树种子的吸胀过程可以分为4个阶段,其吸水量将随土壤湿度的增加而增加,并在30%土壤湿度条件下基本达到充分吸胀状态;(2)随着野外埋藏时间的延长,水青树种子萌发率、发芽势及含水量均呈上升趋势,活力指数呈现先上升后逐渐下降的趋势;(3)经不同低温处理的水青树种子,在20%或30%土壤湿度吸胀条件下,其萌发特性达到最高;(4)在20%土壤湿度条件下,低温处理2~4 d或21~28 d时,0℃最适于水青树种子的萌发;在30%土壤湿度条件下,低温处理14~28 d时,-7℃最适于水青树种子的萌发;(5)在相同冷冻时间的条件下,随温度的降低,落叶中水青树种子的萌发率无显著变化;在相同低温条件下(0℃低温除外),种子的萌发率会在冷冻28 d后有所提高。结果表明:一定范围内的吸胀期低温处理对水青树种子的萌发并无抑制作用,并不是限制水青树种群更新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鉴定一颗种子的成熟,必须根据多方面的特征来决定。通常植物的种实在成熟过程中颜色由浅变深,种仁坚韧而充实,表现出品种固有的色泽,具有旺盛的生活能力,在适宜的条件下能正常萌发,这样则表明种子已经成熟。在采种工作中不能单凭采种时测定种子是否萌发而判定种子成熟度。有些植物种子虽在乳熟期而种子就能萌发(如禾本科的稻、麦等)。而另一些植物的种子虽到完熟期或从植株上已经脱落,但种子并不能萌发(如林木种子中的银杏、蔷薇科的蔷薇、山楂等)。这些种子必须经过后热或低温处理才能萌发。  相似文献   

11.
低温胁迫对番茄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人工气候箱中模拟3个低温处理(24h最低/最高温度分别设定为7℃/12℃、5℃/10℃和3℃/8℃),分析了播种后不同天数低温胁迫对番茄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18℃/25℃)相比,低温胁迫处理的温度越低影响越大,当日最低温度达到5.0℃、日均温低于10.0℃(相当于低温胁迫处理7℃/12℃)时,对番茄种子萌发的影响较为严重;播种后越早经受低温影响越大,播种后3d内经受低温胁迫,番茄种子发芽势、发芽指数和萌发率均有较大的下降,播种6d后低温胁迫对其萌发指标的影响较小;低温胁迫影响种子萌发的原因主要是低温导致了α-淀粉酶活性下降,相对离子渗漏率增加,从而减缓了番茄种子贮藏物质的降解,影响了番茄种子萌发初期的物质与能量代谢,并增强了细胞膜的透性,导致外渗物增多。  相似文献   

12.
程继铭  闫兴富 《广西植物》2019,39(12):1691-1701
该文采用硅胶(快速脱水)和35℃电子恒温干燥箱中脱水(缓慢脱水)、冷藏(4℃)和冻藏(-4℃)的方法,研究了辽东栎种子的脱水和低温敏感性及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辽东栎种子成熟散落时具有较高的含水量(96.0%)和萌发率(78.9%),无论是快速脱水还是缓慢脱水,萌发率、萌发速率、萌发指数和活力指数均随着脱水时间的延长和含水量的降低呈现减小的趋势,至脱水96 h后(快速和缓慢脱水种子含水量分别为66.0%和69.8%),种子全部失去活力。辽东栎种子活力与含水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轻度脱水可促进种子萌发,快速脱水种子比缓慢脱水种子具有更高的脱水耐性。辽东栎种子不能耐受低温贮藏,萌发率、萌发速率、萌发指数和活力指数在4℃下冷藏30 d或-4℃下冻藏6 h后均显著降低,冷藏90 d或冻藏48 h后种子全部丧失活力。  相似文献   

13.
珍稀濒危植物金丝李(Garcinia paucinervis)种子的萌发十分缓慢,探讨其休眠机理,可为该物种的种质资源保育与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对金丝李种子种皮结构及其透水性,剔除部分种皮和胚乳后种子的萌发情况,胚乳和胚等粗提物的活性,储藏、层积和不同温度下种子萌发情况,萌发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金丝李种皮无栅栏细胞层,下表面的角质层较薄;种皮对种子的吸胀阻碍小;随着种孔端剔除种皮和胚乳程度的加深,金丝李种子的萌发进程逐渐延长,甚至降低其萌发率,种脐端削除处理对种子萌发影响不大;内果皮、种皮、胚乳和胚中可能存在抑制金丝李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内源抑制物;新鲜种子胚率达86.12%,低温层积后胚率无显著变化;低温层积处理延缓其萌发进程,对萌发率无显著影响,4℃低温层积是储藏金丝李种子的较好方法;种子萌发对温度敏感,在32℃培养下可打破种子休眠,萌发速度显著加快。种子萌发过程中ABA含量降低,GA与ABA、IAA与ABA的比值随种子萌发显著升高,萌发促进与抑制物比例逐渐趋于提高。因此,金丝李种子存在内源抑制物,同时缺乏萌发促进物质,导致生理休眠。该种子休眠特性使其幼苗生长能应对生境的季节变化,种群在风险环境中得以延续,避免大量幼苗竞争。植被破坏导致种子萌发阶段受阻是造成金丝李濒危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东北刺人参(Oplopanax elatus Nakai)种子透水性良好,休眠后萌发不受其影响。种皮和胚乳的水提取物中存在萌发抑制物质,胚乳中提取物对白菜种子萌发的抑制效果比种皮更明显。种子自然脱落时胚尚未分化完全,处于心形胚阶段。种子需要先温暖层积以完成胚的分化与生长,然后转入低温层积完成生理后熟。同批种子胚的发育不完全同步,变温层积处理7个月有极少数种子萌发,连续变温层积处理17个月大部分种子萌发。不同年份受气候条件影响,种子产量和发芽率差异较大。种子耐贮性较强,贮藏2年的种子生活力变化不大,仍具有较高的萌发潜力。  相似文献   

15.
采用室内与野外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五蕊寄生(Dendrophthoe pentandra)种子萌发特性以及鸟类消化过程对其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五蕊寄生种子对温度和光照较敏感,与黑暗条件相比,光照能显著提高种子的萌发率;20℃为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萌发率达53.8%,高温35℃及低温10℃均不利于种子萌发。研究发现纯色啄花鸟(Dicaeum concolor)是该植物的主要食果者,种子外的果肉不是限制种子萌发的关键因素,人为去除果肉并不能提高种子的萌发率,但可缩短种子萌发的时间,果实通过纯色啄花鸟类肠道消化后,随着粪便排出的种子萌发率显著提高(达69%),暗示纯色啄花鸟在五蕊寄生的种子萌发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探讨不同发育时期水曲柳种子的外部形态和生理变化及其层积处理后的萌发效应结果表明:水曲柳开花120d后为成熟脱水阶段,开花110d后种子的胚长和胚乳干重趋于稳定,花后110~120d期间种子胚干重趋于稳定;花后70~100d采集的种子不耐层积,层积处理后逐渐死亡,花后110d采集的种子经层积处理后可以萌发;110d后采集的水曲柳种子经暖温(20℃)16周+低温(5℃)12周的层积处理后,其休眠破除的效果较好,适当延长暖温层积时间有利于提高种子萌发率。  相似文献   

17.
东北刺人参种子萌发影响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东北刺人参(Oplopanax elatus Nakai)种子透水性良好,休眠后萌发不受其影响.种皮和胚乳的水提取物中存在萌发抑制物质,胚乳中提取物对白菜种子萌发的抑制效果比种皮更明显.种子自然脱落时胚尚未分化完全,处于心形胚阶段.种子需要先温暖层积以完成胚的分化与生长,然后转入低温层积完成生理后熟.同批种子胚的发育不完全同步,变温层积处理7个月有极少数种子萌发,连续变温层积处理17个月大部分种子萌发.不同年份受气候条件影响,种子产量和发芽率差异较大.种子耐贮性较强,贮藏2年的种子生活力变化不大,仍具有较高的萌发潜力.  相似文献   

18.
研究低温层积对肉苁蓉种子胚率、内源赤霉素(GA)和脱落酸(ABA)含量以及外源赤霉素(GA3)对低温层积不同时间种子萌发率影响的结果表明:低温层积可以提高种子的胚率及其GA的含量,降低其ABA含量;层积120~150d的肉苁蓉种子经外源GA3处理后,其萌发率可以达到70%以上;层积120d是外源GA3促进种子萌发的临界点。  相似文献   

19.
榆中贝母(Fritillaria yuzhongensis)生长于马啣山的高山地带,全生育期约100 d左右,是一种生育期较短的类短命植物。在果实成熟时,种子的胚发育不全,具有后熟作用的特点,包括形态后熟和生理后热两个阶段;因此,需要一定时期的低温处理,才能完成后熟过程,以解除休眠,促使种子发芽。本试验表明:榆中贝母完成形态后熟过程的最佳温度是7℃左右,经过100d以上的低温处理才能使原胚发育成熟,继续在7℃低温下处理70d以上,才能完成生理后熟过程。榆中贝母种子休眠时间长,需要经过170d以上的低温处理,种子才能萌发。本试验结果为榆中贝母种子的萌发提出了适宜的温度范围和低温处理时间,为提高种子的出苗率和缩短栽培年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萝卜种子为试材,研究不同温度预处理对萌发期萝卜种子逆温耐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萝卜种子在低于15℃和高于35℃下萌发,种子活力显著下降,而通过适度的温度胁迫处理,可提高萝卜种子在高温(35℃)下的萌发活力。15℃和25℃分别是预处理的适宜低温和高温,6 h是低温(15℃)预处理的适宜时间。萝卜种子经高温(30℃)预处理12 h后,在随后的低温(10℃)下萌发,也提高其种子活力,说明萝卜种子对高温和低温胁迫具有交叉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