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鳀是重要的渔业资源捕捞对象,同时也是生态系统营养动力学研究的关键种.基于2020年和2008-2009年东海区采集的鳀样品,结合胃含物分析和肌肉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了鳀的食物组成、食性昼夜差异、不同发育阶段的食性转变及其营养级,研究鳀的摄食生态.胃含物分析显示,鳀主要摄食浮游甲壳类和小型鱼类,优势饵料依次为太平洋...  相似文献   

2.
徐雯  杨蕊  陈淦  高春霞  叶深  韩东燕 《应用生态学报》2022,33(11):3097-3104
蓝圆鲹是浙江南部近海的重要经济鱼类。本文根据2020年5月、8月、11月和2021年1月在浙江南部近海进行的底拖网调查,应用胃含物分析和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对浙江南部近海蓝圆鲹的摄食习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浙江南部近海蓝圆鲹δ13C平均值为(-16.55±0.60)‰,范围为-17.76‰~-15.25‰,与叉长呈显著负相关;蓝圆鲹δ15N平均值为(11.76±0.88)‰,范围为9.06‰~13.03‰,与叉长呈显著正相关。根据δ15N值计算浙江南部近海蓝圆鲹的平均营养级为3.89±0.26。胃含物分析表明,浙江南部近海蓝圆鲹的主要饵料类群为鱼类、虾类、蟹类、头足类、多毛类和小型甲壳类。稳定同位素分析表明,虾类对浙江南部近海蓝圆鲹的营养贡献率最高(40%~84%),其次为多毛类、小型甲壳类、蟹类、头足类和鱼类。蓝圆鲹的摄食习性有明显的生长变化,随着蓝圆鲹叉长的增加,其倾向于摄食更高营养级的饵料生物。  相似文献   

3.
根据2018年春季和秋季在海州湾海域进行底拖网调查采集的样品,基于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对海州湾短吻红舌鳎的摄食生态进行研究.结果 表明:海州湾短吻红舌鳎的δ13C值平均值为(-17.79±1.00)‰,其范围在-20.75‰~-15.91‰;δ15N值平均值为(9.37±1.33)‰,其范围在5.98‰~ 12.02‰...  相似文献   

4.
普氏栉虾虎鱼属于小型暖温性底层鱼类,是胶州湾鱼类群落中的优势种之一,在胶州湾食物网和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应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基于胶州湾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采集的样品,对普氏栉虾虎鱼的摄食习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胶州湾普氏栉虾虎鱼的δ15N值范围为11.24‰~13.99‰,平均值为(12.70±0.70)‰,δ13C值范围为-20.67‰~-18.46‰,平均值为(-19.08±0.36)‰;各体长组的营养级范围为3.49~3.76,平均营养级为(3.62±0.21),其δ15N值和营养级与体长呈显著负相关,δ13C值与体长无显著相关性.普氏栉虾虎鱼摄食的主要饵料生物类群为多毛类、虾类和软体动物,浮游动物和颗粒有机物(POM)的饵料贡献率较小.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普氏栉虾虎鱼各体长组食物组成的相似性均在92%以上,相似性较高,说明其摄食习性随体长变化无明显差异.普氏栉虾虎鱼在胶州湾生态系统中属于中级消费者,其摄食各饵料生物类群比例的变化可能是其营养级与体长呈负相关关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2008年8月至2009年9月,对北部湾带鱼逐月渔获物胃含物进行鉴定和统计分析,研究其摄食习性.结果表明:北部湾带鱼捕食种类包括鱼类、头足类、底栖甲壳类以及浮游动物等,属于广食性动物.优势种类有少鳞犀鳕(37.99%)、蓝圆鲹(16.42%)和中国毛虾(10.03%).蓝圆鲹和尖吻小公鱼全年在全湾带鱼的食物中均有出现,是重要的饵料指标种类.摄食强度与饱满指数的季节差异十分显著(P<0.001),食物多样性无显著季节性差异(P>0.05),秋季最高,全年平均为1.97.聚类分析表明,北部湾带鱼在达到50%性成熟肛长值(190 mm)时,饵料由幼鱼的以小型浮游动物、中上层鱼类及甲壳类为主向成鱼的以较大型鱼类和头足类为主转换.  相似文献   

6.
北部湾宝刀鱼的摄食生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2008年10月至2009年9月的北部湾主要渔港逐月采样以及 2010年2月北部湾海域的拖网调查资料,以传统胃含物分析方法为基础,结合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对北部湾宝刀鱼(Chirocentrus dorab)的饵料组成、营养级和摄食习性随叉长和性腺发育的个体变化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宝刀鱼既摄食小型中上层鱼类,又摄食底栖鱼类、虾蟹类和头足类,属于广食性动物食性鱼类。以相对重要性指数百分比(%IRI)为指标,表明鱼类为其最主要饵料(99.7%),其中优势饵料生物为犀鳕属(Bregmaceros sp.)、小公鱼属(Thryssa sp.)、小沙丁鱼属(Sardinella sp.)和圆鲹属(Decapterus sp.)等。宝刀鱼摄食强度和饱满指数的月份差异十分显著(P<0.001), 而以Brillouin指数表征的各月份营养多样性则无显著差异。雌性性腺成熟度指数(GSI)显示北部湾宝刀鱼1年中呈现1个产卵高峰期(5-8月),与北部湾中上层水温高峰趋势相符,表明宝刀鱼产卵高峰与水温密切相关,且产卵期间摄食强度没有降低。随着叉长的增长,北部湾宝刀鱼饵料生物个数变化较小,但平均单个饵料生物重量却明显增加。聚类分析表明, 北部湾宝刀鱼以相似性系数可划分为380mm以下、381-530mm以及530mm以上3个不同食性叉长组。以δ15N计算所得宝刀鱼各叉长组的平均营养级为3.4。  相似文献   

7.
研究海州湾小眼绿鳍鱼摄食习性的空间异质性,对于海州湾食物网构建和资源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根据2011及2013-2016年秋季在海州湾海域进行的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数据,结合小眼绿鳍鱼(Chelidonichthys spinosus)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胃含物样品的分析结果,研究了海州湾小眼绿鳍鱼的摄食热点海域及其摄食习性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小眼绿鳍鱼是海州湾秋季底层鱼类群落中的优势鱼种,且各年均主要分布在海州湾35 °N附近及以北海域。细螯虾(Leptochela gracilis)、戴氏赤虾(Metapenaeopsis dalei)和疣背宽额虾(Latreutes planirostris)是小眼绿鳍鱼最重要的三种饵料生物。研究发现,海州湾小眼绿鳍鱼的摄食热点海域主要集中在30 m等深线附近,且尚未呈现出明显的年间变化趋势。根据各站位小眼绿鳍鱼食物组成的相似性,将调查海域划分为两个区域,即近岸区和远岸区,近岸区小眼绿鳍鱼的体长和体重均显著小于远岸区(P < 0.05),小眼绿鳍鱼在近岸区主要摄食细螯虾和疣背宽额虾,在远岸区则主要摄食戴氏赤虾。近岸区小眼绿鳍鱼的空胃率显著小于远岸区(P < 0.05),条件指数显著大于远岸区(P < 0.05),平均胃饱满指数大于远岸区,但尚未呈现出显著差异(P > 0.05),表明海州湾秋季小眼绿鳍鱼的摄食习性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8.
谢斌  李云凯  张虎  张硕 《生态学杂志》2017,28(7):2292-2298
基于稳定同位素技术对2015年春季海州湾海洋牧场海域采集的中小型生物消费者,包括鱼类、虾类、蟹类、头足类、螺类和双壳类等与其潜在碳源样品进行分析,利用IsoSource模型计算该海域消费者碳源贡献率,并对2014年夏季生物学样品与2015年春季样品比较,分析食物网营养结构的季节性变化,根据稳定同位素测定结果绘制二维双标图,计算出6种营养结构的量化指标.结果表明: 2015年春季海州湾海洋牧场海域消费者的δ13C值范围为-18.9‰~-17.1‰,3种潜在碳源[浮游植物、悬浮颗粒有机物(POM)、沉积物(SOM)]的δ13C值范围为-18.1‰~-23.4‰,根据模型计算得出浮游植物对消费者的平均碳源贡献最大,为80.8%,其余依次为SOM和POM,分别为10.8%和8.4%.2014年夏季生物样品与2015年春季样品的δ13C值存在显著差异,而δ15N值无显著性差异;6种量化指标表明群落营养结构存在季节性差异, 2014年夏季的δ13C比值范围(CR)、总面积(TA)、平均最邻近距离(NND)和平均最邻近距离标准差(SDNND)均大于2015年春季,δ15N比值范围(NR)和平均离心距离(CD)无明显变化,夏季群落营养结构冗余度小于春季,且食源多样性水平高于春季,存在季节差异.  相似文献   

9.
Eggers胃含物法测定赤鼻棱鳀的摄食与生态转换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耀  刘勇  张波  唐启升 《生态学报》2003,23(6):1216-1221
应用 Eggers现场胃含物法 ,以卤虫幼体为饵料和在室内流水条件下 ,研究了渤海主要上层鱼类赤鼻棱的摄食和生态转换效率等生态能量学特征。结果表明 :( 1 )赤鼻棱体重与空消化道重量的定量关系可用指数函数 W=1 .1 2 64e5.86 4· ESW加以定量描述 ,其瞬时全消化道内含物量可用公式 St=1 0 0× [SW-( ln W- 0 .1 1 90 ) /5 .8640 ]/W计算得到 ;( 2 )全消化道内含物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为 St=1 .7837e- 0 .2 136 t,瞬时排空率为 Rt=0 .2 1 36g WW/( 1 0 0 g· d) ;( 3)按 Eggers公式可求得日摄食量为 Cd=1 2 .32± 8.47g WW/( 1 0 0 g· d)或 32 .88± 1 9.5 9k J/( 1 0 0 g· d) ;( 4 )从赤鼻棱的平均日生长量实测值 ( Gd=0 .64g WW/( 1 0 0 g·d)或 2 .73k J/( 1 0 0 g· d) ) ,可求得其生态转换效率 Eg=5 .2 0 % WW或 8.30 % k J。  相似文献   

10.
北部湾带鱼的摄食习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8年8月至2009年9月,对北部湾带鱼逐月渔获物胃含物进行鉴定和统计分析,研究其摄食习性.结果表明:北部湾带鱼捕食种类包括鱼类、头足类、底栖甲壳类以及浮游动物等,属于广食性动物.优势种类有少鳞犀鳕(37.99%)、蓝圆鲹(16.42%)和中国毛虾(10.03%).蓝圆鲹和尖吻小公鱼全年在全湾带鱼的食物中均有出现,是重要的饵料指标种类.摄食强度与饱满指数的季节差异十分显著(P<0.001),食物多样性无显著季节性差异(P>0.05),秋季最高,全年平均为1.97.聚类分析表明,北部湾带鱼在达到50%性成熟肛长值(190 mm)时,饵料由幼鱼的以小型浮游动物、中上层鱼类及甲壳类为主向成鱼的以较大型鱼类和头足类为主转换.  相似文献   

11.
刘启龙  程赛赛  陈婷  常亮  高梅香 《生态学报》2023,43(6):2242-2252
土壤动物联结着生态系统地上与地下部分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过程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地表甲虫作为典型的大型土壤动物,在食物网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因此对不同林型地表甲虫的δ13C、δ15N同位素特征及营养关系研究对了解森林土壤动物的食性特征进而保护森林生物多样性是十分必要的。采集了小兴安岭凉水自然保护区6种不同林型的地表甲虫共10科31种,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测定了甲虫中的δ13C、δ15N含量,并分析不同林型内地表甲虫的δ13C、δ15N值及营养级差异。结果表明6、7月份不同林型地表甲虫的δ13C、δ15N值差异显著(P<0.05),其中δ13C值在原始阔叶红松林和次生白桦林显著高于落叶松人工林和阔叶红松择伐林。δ15N值在阔叶红松择伐林显著高于其他5种林型。不同林型地表甲虫的营养级差异显著(P<0.05),林型内各物种营养级差异不显著(P...  相似文献   

12.
稳定同位素技术已广泛地用于分析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的食物来源和营养级关系,但在海洋哺乳动物食性方面应用较少。通过分析2012年4—6月在辽东湾沿岸海域搁浅而死亡的江豚样本和同时期(6月)取自辽东湾海域主要渔获物的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研究了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ssp.sunameri)及其可能摄食饵料的碳氮稳定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江豚δ13C值为(-18.4±0.3)‰,δ15N值为(13.8±0.4)‰。28种可能生物饵料的δ13C值的范围为-19.5‰—-17.0‰,δ~(15)N值的范围为11.4‰—14.0‰。江豚的营养级为4.5,高于传统胃含物分析法的研究结果。28种测试生物的营养级位于3.8—4.6之间。江豚的食物来源主要以鱼类为主,对食物种类的喜食顺序为中上层鱼类中下层鱼类底层鱼类头足类虾类蟹类,其平均贡献率分别为43.9%、18.2%、13.1%、10.0%、8.8%、6.0%。江豚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与体长无明显的线性关系,碳营养源较为稳定,氮营养源复杂多变。  相似文献   

13.
应用稳定同位素技术构建胶州湾食物网的连续营养谱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麻秋云  韩东燕  刘贺  薛莹  纪毓鹏  任一平 《生态学报》2015,35(21):7207-7218
根据2011年春季和秋季在胶州湾进行的渔业资源综合调查,应用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分析了胶州湾主要渔业生物的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δ13C,δ15N),并计算其营养级,进而构建胶州湾食物网的连续营养谱。分析的生物种类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大型无脊椎动物和鱼类,其生物量之和占总渔获量的95%。结果表明,胶州湾食物网的δ13C值范围是-25.63‰—-17.16‰,跨度为8.47‰,平均值为(-19.42±1.80)‰;δ15N值范围是4.15‰—14.11‰,跨度为9.96‰,平均值为(11.98±1.77)‰。胶州湾食物网中的主要生物种类可以划分为4个营养组群,即初级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以及顶级捕食者。δ15N值分析显示,胶州湾主要生物种类的营养级范围是1.10—4.03。与文献中基于胃含物分析计算的营养级相比较,37个种类中有29种的营养级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在0.5个营养级的误差范围之内)。因此,氮稳定同位素法是一种研究水生生态系统食物网营养位置的有效方法。其中,有8种鱼类的营养级与历史文献相比有所下降,分析方法的不同可能是原因之一,此外,这些鱼种摄食饵料生物营养级的下降也是导致其营养级降低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根据营养级计算的结果,构建了胶州湾食物网的连续营养谱,胶州湾食物网中,绝大多数生物种类都属于初级和中级肉食性种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