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活体观察及蛋白银染色技术对灰盔累枝虫(Epistylisgalea)的形态学及表膜下纤维系进行了研究。该种主要鉴别特征为:活体个员的表膜柔软,虫体充分伸展时呈倒长锥形,体长200—300μm,体宽70—90μm;大核“J”字形,呈纵位。单一伸缩泡,直径21—25μm,背位。纵向纤维细密。口围盘纤维呈网状,与纵向纤维直接相连,并在整体上呈兜网状。与本属其他相近种相比,本种第3咽膜(P3)明显要长,其后1/3超出第1咽膜后继续向下呈弧形弯曲。本文对该种上述特征在分类学上的意义及其与相近种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钟形钟虫形态学及表膜下纤维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利用活体观察及蛋白银染色技术对钟形钟虫的形态学及表膜下纤维系统进行了研究,分别给出活体及蛋白银制片后标本的鉴别特征及表膜下纤维系统。本种活体鉴定主要特征为虫体呈宽钟状,细胞质不透明,镜下明显银制片后标本的鉴别特征及表膜下纤维系统,本种活体鉴定主要特征为虫体呈宽钟状,细胞质不透明,镜下明显可见有散布的脂滴存在,蛋白银制片特征为口器明显呈横位,第1(P1)和2咽膜(P2)汇合后形成的短咽膜弯曲程度较甚。纵向纤维粗壮而稀疏,40-50条;口围盘纤维网粗壮,呈轮辐状排布,相邻两轮辐外部末端多呈闭合态。第3咽膜(P3)由3排毛基索组成,其靠近P2侧的一列毛基索在P1与P3的汇合处终止,其长度只及另外两条毛基索长度的一半,故由P1和P3汇合后所组成的咽膜共由5排毛基索构成,对以上特征在分类学上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螅状独缩虫表膜下纤毛系及形态发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施心路  余育和  沈韫芬 《动物学报》2001,47(1):13-18,T001,T002
利用蛋白银技术研究了螅状独缩虫无性生殖周期中的形态发生。结果表明:(1)在大核形态尚未出现明显变化时,生发毛基索(GK)的前端即出现原基,随后原基增生扩大。最早出现的是两条将来分别演化为新仔虫第三咽膜(P′3)和第二咽膜(P′2)的原基带,随后出现的是位于外侧的新仔虫的单毛基索(HK′)。同时,新仔虫的第一咽膜(P′1)也开始由老单毛基索(HK)复制,并在细胞分裂后期与老结构分离;(2)大核在虫体分裂过程中由长带状逐渐缩短变粗至扁圆形,于虫体即将分开时迅速拉长,然后分裂为二个新大核;小核分裂先于大核,在两仔虫口毛器即将分开时完成;(3)原帚胚及柄归属老仔虫,新仔虫的帚胚在虫体分裂后逐渐形成,柄内肌丝则在柄鞘形成后逐渐长出。  相似文献   

4.
小球藻绿钟虫 (VorticellachlorellataStiller ,194 0 )采自哈尔滨附近水域。本文在活体观察基础上 ,利用蛋白银染色技术对其形态学进行了研究 ,给出了该种染色后的特征。小球藻绿钟虫因其细胞内充满共生小球藻呈鲜绿色而得名。该种自然伸展时呈稳定的矮钟状 ,体长 5 3- 6 3× 4 1- 6 2 μm ;大核“J”型 ,两端明显盘绕 ,纵贯于体内。细胞表面具横纹 ,蛋白银制片后可见从口围唇到反口纤毛环之间有 33- 36条纹 ,从反口纤毛环到帚胚有条纹 15 - 18条 ;第三咽膜 (P3)由三列毛基列组成 ,最内侧一列长度仅是另外两列的一半 ,并显著分离 ;口围盘纤维斜向并呈轮辐式放射状排列 ,纤维末端分叉。通过对本文描述的绿色钟虫—小球藻绿钟虫的研究 ,发现对绿色钟虫的描述与归属问题仍存在一些混淆。本文认同将小球藻绿钟虫与绿钟虫严格分立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作者对钩刺亚册虫的纤毛器的形态结构做了光镜和电镜水平的研究,结果表明:口侧动基索均为单动基列结构,其中PK1仅后行至胞口后方;背触毛含约10对紧密排列的毛基体,后端不与其它体动基列相联;射出体除沿胞口分布外,在虫体顶端丛集成盾;虫体前部自右向左扭转约180^o。  相似文献   

6.
利用活体观察及蛋白银染色技术对一淡水缘毛目纤毛虫——沟钟虫(Vorticella convallaria)的形态学和表膜下纤维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沟钟虫的活体个员自然伸展时外形较稳定,并呈明显的倒置钟状,长宽约为50—85μm×40—75μm;口围缘完全外展时为虫体最宽处;伸缩泡一个,较大,位于口围唇下方及口前庭的左侧。胞质均匀而透明,无脂肪滴存在,游泳体呈圆柱形。细胞表面横纹从口围唇到反口纤毛环为74—78条,自反口纤毛环到帚胚为18—24条。大核呈大幅度盘绕的长肠状,两端高度弯曲,纵贯于细胞内。蛋白银制片后表膜下纤维系特征为:虫体纵向纤维稀疏而粗壮,37—42条,似灯笼状;口围盘纤维呈典型的倾斜态分布,并呈放射状排列。第三咽膜(P3)在近口末端处呈明显的分离态,可视为该物种重要的分类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寄生于重庆地区鲢、鳙及草鱼五种外寄生车轮虫的描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采自重庆地区寄生于鲢、鳙及草鱼鳃上的5种外寄生车轮虫进行了形态学及分类学研究,其分别隶属于:车轮虫属、小车轮虫属及三分虫属,其中包含1新种和中国2新纪录。即钝圆车轮虫Trichodina obtusiformis sp.nov.,急尖车轮虫T.acuta Lom,1961,显著车轮虫T.nobilis Chen,1963,周丛小车轮虫Trichodinella epizootica(Rabbe,1950)Sramek-Husek,1953和大型三分虫Tripartiella macrosoma Basson & Van As,1987。文中对新种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提供了新种及已知种的附着盘银染标本之显微照片及齿体线条图。  相似文献   

8.
多刺裸腹蚤体外附生累枝虫的数量变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天津市卫津河中多刺裸腹蚤(Moina macrocopa straus)生活史各阶段体外附生蚤累枝虫(Epistylis daphniae)的数量变化。从1990年4月到10月的13次采样中,蚤累枝虫的数量与其附主的平均体长及雌性怀卵个体所占比例均无显著相关关系。对同一水样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以幼龄裸腹蚤为主的三个体长组的蚤体表附生的累枝虫数之间无显著差异,但与以成龄蚤为主的第四个体长组  相似文献   

9.
重庆地区泥鳅体外寄生车轮虫的形态分类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重庆地区鱼类寄生虫的调查过程中,从淡水鱼泥鳅的鳃上获得四种外寄生车轮虫,经鉴定隶属车轮虫科(Trichodinidae)、车轮虫属(Trichodina),含1车轮虫未定种Trichodina.sp.和3已知种,即:适度车轮虫(TrichodinamodestaLom,1970),斜齿车轮虫(Trichodina lechriodentata Zhao&Tang,2007)及拟黑色车轮虫(TrichodinaparanigraTangetal,2005)。车轮虫的形态学特征统计采用Lom(1958)倡导的统一特定方法,齿体的定位描述则采用Van As&Basson(1989)和Tang,Zhao&Chen(2005)改进的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10.
重庆地区鲫鱼外寄生车轮虫的记述及一新种描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寄生于重庆地区淡水养殖鲫鱼鳃上的车轮虫属2种,小车轮虫属1种,其中1新种和中国2新纪录种.文中对新种作了详细的描述并提供了新种(包括成体与幼体分裂期)及新纪录种附着盘的银染标本照片及齿体的线条图.  相似文献   

11.
对洪泽湖地区鱼杯体虫(Apiosoma piscicola)的活体、固定染色标本形态及其超微结构进行了较为系统地观察、描述,发现虫体大小在南北地区存在显著差异并就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讨论,认为这可能是由于南北地区在气候条件、水体生境等各个方面均存在着很大不同,相同祖先种在进行地域辐射时,对各自生存环境长期适应所产生的结果。在超微结构中对虫体表膜、口围纤毛、口围唇、漏斗、横纤毛带及内部胞器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发现杯体虫体内尤其是口区具有很多细菌和有机颗粒,这就证明了其营养是来自于外界水环境而并非宿主,并从杯体虫食物来源的角度论证了杯体虫是一种体外共生体(ectocommensal)而非体外寄生体(ectoparasite)。另外,还观察到虫体尤其是口围唇部的表膜具有非常明显的褶皱,显示了其口区表膜极强的伸缩能力,这也是虫体在受到刺激或形成游泳体(telotroch或swarmer)时能将整个口围盘缩进体内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对洪泽湖地区鱼杯体虫(Apiosoma piscicola)的活体、固定染色标本形态及其超微结构进行了较为系统地观察、描述,发现虫体大小在南北地区存在显著差异并就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讨论,认为这可能是由于南北地区在气候条件、水体生境等各个方面均存在着很大不同,相同祖先种在进行地域辐射时,对各自生存环境长期适应所产生的结果。在超微结构中对虫体表膜、口围纤毛、口围唇、漏斗、横纤毛带及内部胞器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发现杯体虫体内尤其是口区具有很多细菌和有机颗粒,这就证明了其营养是来自于外界水环境而并非宿主,并从杯体虫食物来源的角度论证了杯体虫是一种体外共生体(ectocommensa|)而非体外寄生体(ectoparasite)。另外,还观察到虫体尤其是口围唇部的表膜具有非常明显的褶皱,显示了其口区表膜极强的伸缩能力,这也是虫体在受到刺激或形成游泳体(telotroch或swarmer时能将整个口围盘缩进体内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对湖北钉螺指名亚种(Oncomelania hupensis hupensis)肝脏的显微和超微结构作了较详细的研究。肝腺管壁由单层柱状上皮细胞构成。上皮细胞内,粗面内质网呈多层次板层状,主要分布于核周围,线粒体有椭圆、杆状两种形态,核上万有高尔基复合体并多有溶酶体出现。胞质中分泌颗粒分为四种,细胞基部的颗粒电子密度很高,中部有巨大颗粒,近细胞游离端的大、中、小分泌颗粒可连同胞质一起排放入管腔。在肝脏间质中的网状细胞多呈三角形状,有血细胞团和毛细血管腔构造。  相似文献   

14.
王勇 《动物学杂志》1994,29(5):8-10
应用扫描电镜观察卫氏并殖吸虫体表乳突,小鼠体内滞育童虫见有大、小两型丘状乳突;位于口吸盘周缘的12个乳突和腹吸盘内缘的6个外缘的12个乳突,相对稳定。猫体内虫体,除丘状乳突外,还见有花瓣状乳突存在,后者见于虫体背、腹面,散在分布。62日龄成虫,口吸盘周缘6个乳突外周,还有10个乳突分布,腹吸盘周缘仍保留着6个乳突。两种宿主体内虫体乳突的数量,均随虫随增长而渐少。结果提示:1.无论小鼠体内处于发育停  相似文献   

15.
带培养室的倒置显微镜下人雪旺细胞形态和运动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显示体外培养条件下三维结构上人雪旺细胞的形态和运动方式,将引产人胎儿坐骨神经的雪旺细胞培养在聚酯纤维上,用带培养室的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人雪旺细胞呈梭形,绕聚酯纤维作螺旋式迁移;有的细胞同时抓住两根纤维;在相对静止期,细胞虽无位置的迁移,但有频繁的形态变化;分裂后的子细胞有形态和运动时相的不同。  相似文献   

16.
原生质体扫描电镜观察研究方法的改进及其效果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钟荣亮   《广西植物》1990,10(1):45-48
本文介绍了一种原生质体扫描电镜观察研究方法。比较了三种不同配方的固定剂,结果证明;用添加甘露醇作渗透压稳定剂和用原生质体培养液作稀释剂配制的固定剂效果良好。用常规电镜固定剂则会造成原生质体变形、破裂。设计了室温下的快速脱水方案,取得较满意结果。观察到原生质体表面有许多大小约100—200毫微米的微孔结构。  相似文献   

17.
稻虱缨小蜂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稻虱缨小蜂触角上共观察到毛形感器(Ⅰ,Ⅱ型)、板状感器、捧状感器、剑状感器和蒲姆氏鬃感器等五种感器.而雄性触角上则缺少毛形感器Ⅱ型和棒状感器。各类感器的数量和分布在两性间亦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杉木雄性不育株与可育株小孢子囊发育的电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杉木雄性不育属“无花粉型”,败育从无孢原细胞到四分体时期,中层细胞增生,压迫小孢子母细胞,使之养分更加缺乏并引起减数分裂异常。其表皮层和药室内壁细胞中具大量蛋白体,影响了绒毡层对小孢子发育的外源蛋白的供应;表皮层具膜状溶酶体,引起淀粉粒缺乏和酶系统代谢异常;绒毡层发育后期,缺少包被小泡、乌氏体及绒毡层膜,内质同少、短而光滑,严重影响了绒毡层对小孢子母细胞或小孢子养分和合成细胞壁物质的供给;线粒体发育异常,能量代谢减弱,导致小孢子母细胞或小孢子一系列生理活动紊乱及其原生质体解体。  相似文献   

19.
杉木雄性不育株与可育株小孢子囊发育的电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杉木雄性不育属“无花粉型”,败育从无也原细胞押分体时期、中层细胞增生,压迫小孢子母细胞,使之养分更加缺乏并引起减烽分裂异常。其表皮层和药室内壁细胞中具大量蛋白体,影响了绒毡层对小孢子发育的外源蛋白的供应;表皮层具膜状溶酶体,引起淀粉粒缺乏和酶系统代谢异常;绒毡层发育后期,缺少包被小泡,乌氏体及绒毡层膜,内质网少,短而光滑,严重影响了绒毡层对小孢子母细胞或小孢子养分和合成细胞壁物质的供给;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了树肺脏的一般结构和超微结构。与人和灵长目相似,其肺实质也是由导气部和呼吸部构成。但不同的是其细支气管粘膜形成很高的皱襞。在电镜下Clara细胞电子密度高,顶部胞质中含有大量膜包颗粒,这些结构与大白鼠和家兔的结构相似。许多毛细血管外方都包绕着基膜和肺泡Ⅰ型上皮细胞的胞质。气血屏障由肺泡上皮细胞、融合的基膜和内皮细胞胞质构成。说明树肺脏不但是呼吸器官,也是一些激素和介质产生及代谢的重要器官。本文为研究树的正常生理功能及分类提供形态学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