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鼠伤寒沙门菌外膜蛋白(OMP)与耐药性的关系。方法用消除剂丫啶橙消除耐药性,盲传测其遗传稳定性,采用超声波物理裂解法制备鼠伤寒沙门菌外膜蛋白标本,用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A-PAGE)检测外膜蛋白,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其吸光值,计算浓度。结果抗性消除表型能稳定遗传,耐药鼠伤寒沙门菌与敏感鼠伤寒沙门菌都含有6条主要的外膜蛋白条带,两者相比,发现耐药菌的外膜蛋白在约57、53、30 kDa处减弱或缺失,总的蛋白浓度也低于后者。结论鼠伤寒沙门菌耐药性与外膜蛋白的减弱或缺失有关。  相似文献   

2.
正肠炎血清型沙门菌仍然是人类沙门菌感染病最常见的血清型,可通过受污染的食品(特别是家禽产品)感染人体。研制肠炎沙门菌亚单位疫苗不仅可以保护鸡免受沙门菌感染,还能切断沙门菌传染源。本研究分别以重组表达的外膜蛋白F (rOmpF)和提取的外膜囊泡(OMVs)制备了两种肠炎沙门菌亚单位疫苗,并在鸡中进行了肠炎沙门菌攻毒试验。结果显示,制备的亚单位疫苗不仅能诱导鸡体内产生抗体,还能引起较强的细胞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伤寒沙门菌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流行菌株的外膜蛋白谱差异。方法:运用二维蛋白电泳方法,对我国伤寒沙门菌株XJ90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株JX2005-92在实验室通用营养条件下培养提取的外膜蛋白进行分离,比对其差异,对差异蛋白点进行质谱鉴定,对鉴定蛋白点的基因序列也进行比较。结果:菌株XJ90中发现20个特异蛋白点,质谱鉴定出16个;菌株JX2005-92中发现29个特异蛋白点,鉴定出18个。在这些蛋白中,OmpA是数目最多的同种差异蛋白。这些差异蛋白点中的大部分编码基因在2种细菌中序列高度相似或相同。结论:伤寒沙门菌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基因序列高度相似的外膜蛋白具有不同的修饰形式,提示其不同遗传背景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表现出精细的功能差异。  相似文献   

4.
鼠伤寒沙门菌damX基因产物是一个内膜蛋白,DamX蛋白在SDS-PAGE电泳中迁移率相当于70×103,但理论值为46×103。DamX蛋白的合成发生在对数生长期和平台期。damX基因破坏,导致严重的胆汁敏感性。外膜蛋白As mA的缺失,抑制沙门菌damX突变株的胆汁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背景】随着沙门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不断增强,对其耐药机理的研究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蛋白质组学分析将为沙门菌的耐药机理研究提供新的靶点和方向。【目的】对鼠伤寒沙门菌诱导获得耐药性前后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为深入研究沙门菌耐药机理奠定基础。【方法】用环丙沙星对鼠伤寒沙门菌ATCC13311进行耐药性诱导,利用串联质谱标签法(Tandem mass tag,TMT)对其耐药性进行差异蛋白的筛选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选取15个差异蛋白进行平行反应监测(Parallel reaction monitoring,PRM)靶向蛋白验证。【结果】筛选出318个差异表达蛋白,其中上调159个,下调159个,涉及的KEGG通路主要包括细菌趋药性、ABC转运蛋白、双组分系统等;PRM定量到13个验证蛋白且变化趋势与TMT一致。【结论】通过TMT定量结合PRM靶向验证对鼠伤寒沙门菌耐药前后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筛选出多个差异蛋白和代谢通路,包括外排泵相关蛋白、外膜蛋白、双组分相关蛋白及通路、细菌趋化性相关蛋白及通路等,为沙门菌氟喹诺酮类耐药机理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布鲁菌引起的布鲁菌病是严重危害人畜健康的传染性疾病,采用疫苗防治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外膜蛋白(OMP)是一种有效的疫苗候选分子,本文综述了鼠伤寒沙门菌、卡介苗、根癌农杆菌、大肠杆菌、毕赤酵母、禽流感病毒、山羊痘病毒和牛痘病毒等载体介导的布鲁菌OMP疫苗的研制现状。  相似文献   

7.
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革兰阴性非发酵和需氧的机会性致病菌,是医院获得性感染的常见病原体。铜绿假单胞菌治疗面临巨大挑战,研制疫苗是防治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有效替代方法。融合外膜蛋白OprF/I是一种保护性抗疫苗以及重组沙门菌疫苗的研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肠炎沙门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原菌,在对该菌感染的预防与控制上一直存在困难,而糖蛋白疫苗的出现为其预防提供了新的思路。对于糖蛋白的合成,一般采用传统的化学交联方法,该法制备流程烦琐、生产成本高。因此,探索经济且稳定的生物合成方法非常必要。为了实现生物法合成肠炎沙门菌糖蛋白,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方法构建肠炎沙门菌waa L基因缺失株SEΔwaa L,使用银染的方法检测细菌外膜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的合成情况。使用环形PCR方法构建了表达寡糖转移酶PglL、重组铜绿假单胞菌的外毒素(recombin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 exotoxin A,r EPA)和霍乱毒素B亚单位(cholera toxin B subunit,CTB)的表达质粒,并分别在rEPA的N端和CTB的C端加入了PilE;糖基化位点序列。将重组质粒转化到SE ΔwaaL中,诱导表达后通过Western blotting方法对糖蛋白的合成进行验证,并通过镍柱(Ni-NTA)对糖蛋白进行纯化。结果表明,waaL基因的缺失阻断了肠炎沙门菌LPS正常合成,在该缺失株中rEPA和CTB蛋白均可成功表达。此外,在表达寡糖转移酶PglL的情况下,rEPA和CTB发生了明显的糖基化,其糖基化部分为肠炎沙门菌O抗原多糖。本研究结果证明肠炎沙门菌缺失waaL基因后,在寡糖转移酶PglL的作用下可以将自身O抗原多糖链共价连接到载体蛋白rEPA和CTB上,形成糖蛋白,为生物法合成肠炎沙门菌糖蛋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沙门菌减毒菌株是被深入研究的蛋白疫苗载体,但对沙门菌减毒菌株传递DNA的研究却很少。近几年来,关于沙门菌侵染机制和减毒菌株传递DNA疫苗的研究有新进展,为DNA疫苗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本文对此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从鸡白痢沙门菌C79-13中克隆ipaJ基因,体外表达该蛋白后进行免疫原性分析。【方法】鸡白痢沙门菌C79-13与肠炎沙门菌50041进行抑制差减杂交后获得的片段PEA2、PE31和PE44与猪霍乱沙门菌C500疫苗株pSFD10质粒上ipaJ基因高度同源,拼接后获得了鸡白痢沙门菌完整的ipaJ基因序列。从鸡白痢沙门菌中克隆出ipaJ基因并将其构建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上,Western-blot检测体外表达蛋白的免疫原性,同时检测了该基因在鸡白痢沙门菌分离株中的分布。【结果】从鸡白痢沙门菌中克隆了大小为840 bp的ipaJ基因序列,并获得了体外原核表达的大小为37 kDa融合蛋白。该蛋白可与鸡白痢沙门菌阳性血清反应。PCR结果显示该基因广泛存在于鸡白痢沙门菌菌株中。 【结论】本文首次报道和克隆了鸡白痢沙门菌ipaJ基因,并证明了IpaJ蛋白具有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1.
沙门菌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食源性病原菌。其感染宿主后可以凭借独特的免疫逃逸机制逃避宿主免疫系统的清除,潜伏在宿主体内1年至终身不等,从而建立持续性感染。沙门菌持续性感染与毒力岛密切相关,尤其是沙门菌毒力岛(Salmonella pathogenicity islands,SPIs) SPI-1和SPI-2。SPI-1效应蛋白SipB和SipC等以不同的途径影响细菌入侵,诱导细胞自噬或者凋亡;而SPI-2效应蛋白SseI和SseL等可以通过调控不同的信号通路协助沙门菌的胞内存活,为沙门菌持续性感染的发生和发展提供条件。本文主要阐述SipB和SseI等毒力岛效应蛋白在沙门菌持续性感染过程中的作用,同时总结了SPI-6、SPI-7和SPI-19等毒力岛的作用,以期为研究沙门菌持续性感染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背景】鼠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严重危害养殖业及人类健康。调控蛋白在病原菌的生存及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目的】构建鼠伤寒沙门菌调控基因rtsB缺失株和互补株,分析调控蛋白RstB对鼠伤寒沙门菌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的影响。【方法】利用Red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鼠伤寒沙门菌SAT52的rtsB基因缺失株,并利用互补质粒构建互补株。然后比较分析野生株SAT52、缺失株?rtsB和互补株C?rtsB的生长特性、运动性、生物被膜形成能力、黏附入侵能力、胞内存活能力及致病性的差异。【结果】缺失rtsB基因不影响SAT52的生长速度,但导致运动能力增强,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减弱。细胞感染试验结果表明,rtsB基因有助于鼠伤寒沙门菌对Hela细胞的黏附入侵及RAW264.7细胞内的存活。动物试验结果表明rtsB基因缺失显著降低鼠伤寒沙门菌的致病力。【结论】rtsB基因在鼠伤寒沙门菌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为阐释鼠伤寒沙门菌的致病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O-抗原是由多糖重复单元组成的多聚糖,表达于细菌的外膜,具有多样性,是划分沙门菌血清型的重要依据。O-抗原多糖由多基因协同作用而合成,这些基因在沙门菌基因组上成簇存在,形成O-抗原基因簇。O-抗原多糖也是重要的毒力因子,在沙门菌入侵宿主、体内存活、定殖等致病过程中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此外,O-抗原还是沙门菌主要的保护性抗原,能激发宿主产生高水平抗体并发挥免疫保护作用,成为疫苗研究的靶点。本文综述O-抗原多糖的基因结构和合成、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疫苗研制中的应用与前景。  相似文献   

14.
沙门菌致病岛2 Ⅲ型分泌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门菌(Salmonella)是革兰氏阴性的兼性胞内菌,可引起其广泛宿主的一系列疾病,严重时可导致全身性感染,威胁生命安全。沙门菌致病岛2(SPI2)是与沙门菌全身性感染密切相关的重要毒力基因簇,其编码的Ⅲ型分泌系统2(T3SS2)在沙门菌侵入宿主细胞后开始组装合成,经该装置分泌的多种效应蛋白对沙门菌在宿主细胞内的生存和增殖起着重要作用。近些年来,与沙门菌T3SS2相关的研究一直都是病原微生物领域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简要综述了SPI2的基因特征、SPI2基因表达的调控、T3SS2的结构和组成、T3SS2的效应蛋白及与T3SS2相关的疫苗研究等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沙门菌对酸压力的应答及其与毒力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门菌(Salmonella spp.)作为肠道细菌,必须克服胃中酸性环境,才能进一步入侵宿主肠道上皮细胞。已有的研究表明,沙门菌通过进化出多种应答机制,增强自身在酸性环境下的生存。本文回顾了沙门菌的耐酸特性,阐述了抵御酸压力时的几种应答机理,包括胞内pH的维持、调控酸激蛋白的时序表达以及细胞膜特性的改变。这些研究对人类了解和控制沙门菌的感染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PhoP-PhoQ是调控沙门菌毒力的重要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由组氨酸蛋白激酶PhoQ和反应调节蛋白PhoP组成。PhoP-PhoQ可调节沙门菌对Mg2+及其他周质环境的适应性,并调控沙门菌感染中毒力基因的转录和表达。PhoP-PhoQ调控的毒力基因参与沙门菌对上皮细胞的侵袭、胞内生存、对抗菌肽的抵抗反应、脂质A的修饰、Ⅲ型分泌系统效应蛋白的分泌等环节。PhoP-PhoQ还可与其他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或调节子合作,调控沙门菌的毒力。因此,PhoP-PhoQ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在沙门菌的毒力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沙门菌(Salmonella)通过向宿主细胞分泌毒力效应蛋白(effector protein)来调控细胞内一系列的信号传导通路,从而有利于沙门菌的侵染和繁殖。NF-κB信号通路在宿主对病原菌的炎症反应及免疫应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很多毒力效应蛋白调控的靶点。沙门菌致病岛(Salmonella pathogenicity island,SPI)-1上的毒力效应蛋白Sip A、Sop E、Sop E2和Sop B都能激活宿主细胞的NF-κB信号通路,而毒力效应蛋白Spt P、Avr A、Ssp H1以及SPI-2上的Sse L能有效地抑制NF-κB信号通路。研究这些毒力效应蛋白对NF-κB信号通路的时相调控和协同作用,将进一步揭示沙门菌的致病机制。  相似文献   

18.
鸭疫里默氏杆菌外膜蛋白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清2型鸭疫里默氏杆菌强毒菌株体外传200代获得了无毒力无免疫原性菌株,采用超声波裂解和超速离心法提取二株菌的外膜蛋白, 以比较分析鸭疫里默氏杆菌外膜蛋白的生物学特性。电镜观察细菌超微结构显示传代菌株外膜膜密度降低, 外膜泡的数量明显减少, 细胞质不均匀、内有空泡产生;免疫印迹结果表明二株菌的外膜蛋白免疫原性多肽存在明显区别;原代菌株的外膜蛋白仅与2型RA抗体出现特异性凝集, 而传代菌株的外膜蛋白与 1、2、10与11型RA抗体均出现凝集;二株菌的外膜蛋白均可诱导雏鸭产生抗体, 但原代菌株外膜蛋白诱导雏鸭产生抗体滴度显著高于200代次菌株;原代菌株外膜蛋白免疫鸭对同源RA菌株的攻击可产生100%的免疫保护, 而传代菌株外膜蛋白免疫鸭对同源RA菌株的攻击不产生免疫保护。序列分析显示两者的外膜蛋白A同源性达到99.9%。结果表明强毒菌株的外膜蛋白为良好的亚单位疫苗候选, 体外连续传代对RA外膜蛋白生物学特性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肠炎沙门菌肽脯氨酰顺反异构酶SlyD为对象,构建基因缺失株及表达纯化该蛋白,为研究其在肠炎沙门菌致病性与应激等方面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参考Gen Bank登录的肠炎沙门菌基因组序列设计用于slyD基因敲除及原核表达的特异引物,运用自杀质粒介导的同源重组技术对肠炎沙门菌C50041 slyD基因进行敲除,构建C50041ΔslyD缺失株;原核表达SlyD蛋白,通过α-糜蛋白酶耦联法对其PPIase活性进行测定;利用生物信息学相关软件,分析SlyD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及功能域。【结果】PCR鉴定与测序结果证明成功构建了肠炎沙门菌C50041ΔslyD缺失株,其生长特性与野生株基本一致;SDS-PAGE及PPIase活性分析表明,获得了具有生物活性的可溶性SlyD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SlyD蛋白由FKBP样肽脯氨酰顺反异构酶结构域、分子伴侣功能域和金属结合区域3个功能区域组成。【结论】成功获得了肠炎沙门菌C50041ΔslyD缺失株和具有PPIase活性的重组SlyD蛋白。  相似文献   

20.
<正>本论文作者研究了疫苗接种过的小鸡对沙门菌感染的免疫应答,研究了沙门菌致病岛1(SPI1)减毒的肠炎和鼠伤寒沙门菌疫苗株的血清交叉保护能力。运用实时PCR定量白细胞介素IL1β、IL17、IL22,干扰素γ(IFNγ),诱导性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免疫球蛋白IgM、IgA、IgY和Ig轻链的转录物,以及急性期应答包括生物素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A、细胞外脂肪酸结合蛋白(Ex-FABP)、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