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采用对应分析方法对中国卧龙大熊猫研究中心圈养的大熊猫粪便中的元素以及体重、年龄等十一个变量进行处理,在二维平面上表达总信息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大熊猫粪便可分两大类,每一大类又进一步可分为两小类。 相似文献
3.
4.
舒彦;黄玉龄;刘媛;朱大鹏;刘坤;谭晋超;王凤梅;方婷婷;袁施彬;王乐 《兽类学报》2025,45(1):96-107
为了解大熊猫栖息地内土壤-食物-粪便中矿物元素分布特征;本研究于2022年3月和8月;在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采集大熊猫栖息地土壤、食物和粪便样本。对样本中的钙(Ca)、镁(Mg)、磷(P)、钠(Na)、钾(K)、铁(Fe)、锰(Mn)、锌(Zn)、铜(Cu)9种动物必需矿物元素绝对含量进行检测;并对各元素在食物和粪便中的相对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土壤中绝对含量高的元素;在食物和粪便中的绝对含量不一定高;土壤中绝对含量低的元素;在食物和粪便中绝对含量不一定低。土壤和竹叶中;各矿物元素之间存在广泛的正相关或负相关关系;粪便中各矿物元素呈现显著正相关。竹叶经大熊猫消化利用之后;各个元素的相对含量在粪便中发生变化。当大熊猫采食巴山木竹(Bashania fargesii)叶时;P和Na的相对含量表现为粪便低于食物;Ca、Mg、K、Mn、Cu和Zn在食物和粪便中的相对含量无显著差异;而Fe在粪便中的相对含量显著高于食物;当主食秦岭箭竹(Fargesia qinlingensis)叶时;Mn在食物和粪便中的相对含量无显著差异;Fe的相对含量表现为粪便高于食物;其他7种元素在粪便中的相对含量均显著低于食物。矿物元素在土壤-食物-粪便中的绝对含量不完全一致;大熊猫采食不同主食竹竹叶时;对不同矿物元素的利用率不同;在9种元素中对Fe的吸收率均最低。这些结果阐明了野外大熊猫栖息地土壤-食物-粪便中矿物元素含量和分布特征;以及大熊猫对必需矿物元素的利用存在差异;有助于进一步理解野生大熊猫的营养对策;并为圈养大熊猫矿物质营养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6.
佛坪大熊猫的分布与数量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作者于1990年11—12月对佛坪自然保护区境内大熊猫的分布和数量进行了调查。结果得知在区内293平方公里中共有大熊猫64只,平均密度为0.22只/平方公里。与1974、1983、1988年3次的调查结果比较,表明佛坪大熊猫现有种群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青川县大熊猫冬季对栖息地选择和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栖息地分布和种群数量的变化,表明该地大熊猫冬春季对地形的选择主要为向阳的陡坡和斜坡或较干燥的阴坡,郁闭度0.6以下,主要活动在海拔2200-2800m区域;随着年代的递增,栖息地的面积日趋缩小,种群数量也逐步减少,分别为114只、60只和47只;探讨了影响分布和数量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对奉节脐橙果、叶、干、根中的必需大量元素 (N、K、Ca、Mg、P、S)、微量元素 (Fe、Mn、Cu、Zn、B、Mo)、有益元素 (Si、Co、F、Se、Ni、Sr)、有毒有害元素 (Hg、As、Cr、Cd、Pb、Sb、Bi)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果、叶、干、根对各元素的吸收与富集特征具有明显的规律性 ,如叶、干、根中大量元素含量次序均为 Ca>N>K>Mg,叶、干、根中微量元素含量均有 Fe>Mn>Zn>Cu>Mo的规律 ,根、干、叶中有益微量元素含量次序均为 Si>Sr>F>Ni>Co>Se,叶、干、根中有毒有害元素含量次序均有 Pb>As>Sb >Hg的规律 ;在脐橙各器官中 ,叶是大量元素与有毒有害元素最富集的器官 ,根则是有益元素最富集的器官 ,有毒有害元素的 Cr、微量元素的 Mn、Fe、Mo也以根最为富集 ,干则是上述元素最不富集的器官 ,所有元素中 ,仅 Zn在干中最富集 ;大量元素 (除 N外 )、微量元素、有益元素在脐橙各器官的分配含量与地壳土壤背景值的分异含量趋势基本一致 ,土壤背景是这三类元素的主要控制因素。但有毒有害元素的分配形式则明显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10.
该文主要以1993年对太白山大熊猫资源调查和1996年对大熊猫资源调查为基础,对太白山大熊猫的分布与保护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太白山的大熊猫离要分布在秦岭南坡的海棠河、大干沟,小干沟,欠开营河、太白河、龙洞沟和太白山主峰拔仙台东南,秦岭北坡的万泉沟,栖息地面积14898km^2分布大熊猫为11只,栖息在海拔1800~2900m之间的落叶阔叶林带,桦木林带,巴山冷杉林带下,为我国大熊猫的一块新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