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大理翠雀根中分到五个二萜生物碱成分,其中两个成分分别鉴定为methylly-caconitine(3)和delsemine(4)。另三个成分为新二萜生物碱,命名为大理翠雀碱甲(talitine A)、大理翠雀碱乙(talitine B)及大理翠雀碱丙(talitine C)。经质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等解析,碱乙和碱丙的化学结构分别为(1)和(2),碱甲的结构另文报告。  相似文献   

2.
从拟螺距翠雀花的根中分离、鉴定了六个二萜生物碱成分,其中三个为已知成分,分别为methyllycaconitine(1)、ajacine(2)和delsemine(3);另三个为新二萜生物碱,分别命名为螺翠碱甲(bulleyanitine A)、螺翠碱乙(bulleyanitine B)和螺翠碱丙(bulleyanitine C),纤MS、IR、~1H NMR、~(13)C NMR及DEPT等光谱的解析证明其化学结构分别为(4)、(5)、(6)。  相似文献   

3.
从大理翠雀Delphynium taliense Franch根中分得五个二萜生物碱,其中四个已有报告,分别鉴定为methyllycaconitine,delsemine、大理翠雀碱乙(talitine B)、大理翠雀碱丙(talitine C)。本文主要通过质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及其碳谱对大理翠雀碱甲的化学结构所进行的推导。  相似文献   

4.
小白撑根部二萜生物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小白撑(Aconitum nagarum var.heterotrichum)根部分离出5个二萜生物碱,其结构通过光谱分析和化学方法鉴定为光翠雀碱(1),宋果灵(2),乌头碱(3),去氧乌头碱(4),和滇乌碱(5)。  相似文献   

5.
从大花翠雀(Delphinium grandiflorum L.)的地上部分分离到两个微量的新二萜生物碱——大花翠雀辛(grandifloricine,Ⅰ)和大花翠雀亭(grandifloritine,Ⅱ)。通过分析光谱信息测定了它们的化学结构,并通过化学反应转变为 takaosamine 而得到确证。  相似文献   

6.
红根草内酯的化学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文曾报道从红根草(Salvia prionitis Hance)中分得新二萜醌类化合物去氢丹参新酮,红根草对醌,3-羰基红根草对醌及新天然产物红根草邻醌等成分。在进一步研究红根草的活性成分时,又分得一新的二萜醌类化合物——红根草内酯(Ⅰ)。红根草内酯为浅黄色棱形结晶,熔点205—206℃,分子式 C_(15)H_(14)O_3(~1H RMS M~+242.0938)。红外光谱示 v-内酯(1750cm~(-1)),芳香环(1505,1485 cm~(-1))以及酚羟基  相似文献   

7.
丽江乌头中的一个新二萜生物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丽江乌头根中分离、鉴定了三个二萜生物碱成分,其中碱Ⅰ、碱Ⅱ分别为已知成分阿克诺辛(aconosine)和嘟拉碱(dolaconine);碱Ⅲ为一新的C_(18)-型二萜生物碱,从MS、IR、~1H NMR、~(13)C NMR等光谱数据推定了其结构,并命名为丽日碱甲(liconosine A)。  相似文献   

8.
从我国东北的民间草药两色乌头(Aconitum albo-violaceumKom.)分得四种新的C_(1(?))二萜生物碱:两色乌碱甲(alboviolaconitine A),两色乌碱乙(alboviolaconitine B),两色乌碱丙(alboviolaconitine C)和两色乌碱丁(alboviolaconitine D)。在分析各自的IR,MS,~1H和~(13)CNMR数据的基础上,又分别用化学方法转为已知衍生物确定它们的结构为1,2,3和4。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阴地翠雀花(Delphinium umbrosum Hand.-Mazz.)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色谱从其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通过HR-ESI-MS、1D和2D NMR等波谱技术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包括13个牛扁碱型C19-二萜生物碱:牛扁碱(1)、氨茴酰牛扁碱(2)、majusine A(3)、14-deacetylajadine(4)、ajacine(5)、14-deacetylnudicauline(6)、甲基牛扁碱(7)、德尔色明A和B(8)、delavaine A free acid和delavaine B free acid(9)、德拉瓦印A和B(10)、拉翠碱A和B(11)、umbrosumine C(12)、umbrosumines A和B(13),以及1个异喹啉类生物碱:S-glaucine(14)。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测试了化合物(3~8、10~13)对脂多糖诱导小鼠RAW 264.7巨噬细胞产生NO的抑制作用,以及化合物1~14对小鼠乳腺癌4T1细胞的抗肿瘤作用,结果显示所有测试化合物均无明显抗炎及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0.
从工布乌头 (Aconitumkongboense)根中分出 17个去甲二萜生物碱 ,其中一种为大渡乌碱型C19 二萜生物碱新生物碱工布乌碱 (kongboendine) 1。由光谱法 (1H 和13 C NMR、2D NMR和MS)确定其结构。  相似文献   

11.
天然C_(19)-二萜生物碱的核磁共振谱(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迄今为止已发表的230余个天然C_(19)-二萜生物碱按其结构和核磁共振波谱特征分为8个类型,着重叙述了每个类型的结构和核磁共振波谱,并对某些立体构型与~(13)C-NMR化学位移的关系进行了讨论。最后以表格的形式报导了每个天然C_(19)-二萜生物碱的结构及其主要的植物来源,并将其中170余个生物碱的~(13)C-NMR化学位移数据分门别类,整理成表,以便于对相似化合物的~(13)C-NMR进行比较,这样对于分析鉴定C_(19)-二萜生物碱将大有帮助。第一部分包含两个主要的类型——乌头碱型和牛扁碱型,其它类型待第二部分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2.
从毛茛科乌头属植物黄草乌中分离出二个微量生物碱,经波谱和 X-衍射分析,确证其结构为含有三个羰基的新 C_(20)-二萜生物碱,命名为黄乌酮.  相似文献   

13.
常用中药川乌、附子为毛莨科乌头属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母根和子根.从附子的加工炮制品黑顺片中分离鉴定了5种C19乌头碱型二萜生物碱和1个C20纳哌啉型二萜生物碱.通过MS、NMR、IR等波谱分析和已知化合物数据对照,分别鉴定为次乌头碱(1)、尼奥宁(2)、塔拉地萨敏(3)、多根乌头碱(4)、异塔拉萨定(5)和去氢松果灵(6).  相似文献   

14.
<正> 从苦玄参(Picria fel-terrae Lour.)抗癌有效的B部分,分离出二种新四环三萜甙,称苦玄参甙A和B(Picfelterraenin A和B)。经元素分析确定其分子式为C_(41)H_(62)O_(13)和C_(42)H_(64)O_(14)。二者的IR均有羟基(3420cm~(-1))、羰基(1685cm~(-1))、与羰基共轭的双键(1585cm~(-1))及强的C—O伸缩振动吸收峰(1160—950cm~(-1))。二者  相似文献   

15.
深裂黄草乌二萜生物碱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深裂黄草乌(Aconitum vilmorinianum var.altifidum W. T.Wang)又名西南乌头、紫乌头、藤乌,主要分布于云南东北部、贵州西部和四川西部(泸定、天全)海拔2800m的山地。块根可祛风散寒、除湿止痛,民间也用于解乌头中毒。其化学成分未见报道。本文从深裂黄草乌全草中分离鉴定了3个二萜生物碱,一个为C-19骨架类型,两个为C-20骨架类型。其中一个为新化合物,是C-20骨架类型二萜生物碱,命名为深裂黄草乌碱vilmorinianine(Ⅰ),另两个化合物是denudatine(Ⅱ)和deoxyaconitine(Ⅲ),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6.
中国乌头属植物药用亲缘学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毛莨科Ranunculaceae乌头属Aconitum L.植物作为有毒植物及药用植物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本属全世界约有300余种,其中超过半数分布在中国。本文在总结乌头属二萜生物碱的化学分类及其分布、特征性二萜生物碱及其分类价值以及二萜生物碱的生源关系及其分类学意义的基础上,结合其毒性和疗效讨论了国产乌头属植物亲缘关系、化学成分和疗效及毒性之间的相关性,亦即药用亲缘学的初步研究。发现牛扁亚属subgen.Lycoctonum是以牛扁碱和C18-二萜生物碱为主的类群,由于其毒性中等,因而是寻找镇痛、抗炎等新药的一个对象。从二萜生物碱化学成分来看,露蕊乌头亚属subgen.Gymnaconitum并不显得最为进化,对其分类位置尚难作出最后的结论。乌头亚属subgen.Aconitum亚属下系之间的化学分类表现出如下特征:(1)唐古特乌头系ser.Tangutica和圆叶乌头系set.Rotundifolia是以内酯型二萜生物碱为主的类群,毒性较小,是新药寻找的重点研究类群。保山乌头系ser.Bullatifolia以C20-二萜生物碱如光翠雀碱和宋果灵以及C19-二萜生物碱如乌头碱、滇乌碱和尼奥灵等为主。短柄乌头系see Brachypoda显示以3-乙酰乌头碱、乌头碱、伏乌碱等高度进化的乌头碱型二萜生物碱为主,胺醇类如尼奥灵次之,有时共存其他纳哌啉型C20-二萜生物碱的特征。准噶尔乌头系ser.Grandituberosa的化学特征是以高度进化的乌头碱型如乌头碱等和比较原始的胺醇如塔拉萨敏、尼奥灵等以及C20-二萜生物碱为主,均有较大毒性。褐紫乌头系ser.Brunnea则以C20-二萜生物碱如光翠雀碱和宋果灵为主,杂有高度进化的乌头碱型二萜生物碱如乌头碱等成分。化学分类上不支持其独立成为一个分支。以上各系组成乌头亚属的原始和中间过渡类群。其中唐古特乌头系和圆叶乌头系最为相近,褐紫乌头系可能是连接保山乌头系和短柄乌头系的“桥梁”,而准噶尔乌头系更靠近保山乌头系。(2)显柱乌头系set.Stylosa是以含大茴香酸酯基的乌头碱型二萜生物碱以及塔拉萨敏和查斯曼宁胺醇类为主的类群,是块根较大的“大乌头”的主要来源,具有很大的毒性。兴安乌头系ser.Ambigua以含大茴香酸酯基的乌头碱型和原始胺醇类如塔拉萨敏、尼奥灵等二萜生物碱为主。蔓乌头系ser.Volubilia是以含大茴香酸酯基/苯甲酸酯基的乌头碱型和塔拉萨敏胺醇类以及高度进化的乌头碱型二萜生物碱为主的中间过渡类群。乌头系ser.Inflata以含15-羟基的单酯、双酯或多酯以及胺醇类鸟头碱型二萜生物碱为主,且酯基中无大茴香酸酯基,此系是草乌的主要植物来源,具有很大的毒性,应十分慎用。这些系可能代表乌头亚属进化的类群。其中显柱乌头系与兴安乌头系可能较近缘。蔓乌头系可能是连接显柱乌头系/兴安乌头系与乌头系的中间类群。另外,保山乌头系、短柄乌头系和准噶尔乌头系可能是直接向显柱乌头系、蔓乌头系和乌头系过渡的较为原始的类群。(3)岩乌头系set.Racemulosa从化学分类角度来看是一个特殊的类群,支持其独立成一个分支。其化学特征以牛扁碱型和乌头碱型的胺醇二萜生物碱如牛扁碱、异塔拉萨亭定和C20-二萜生物碱为主。如果单纯从化学成分来看,它与牛扁亚属植物似乎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7.
通过查阅标本和野外观察,发现根据采自云南西北部丽江玉龙山标本描述的玉龙山翠雀花(Delphinium yulungshanicum W.T.Wang)和硕片翠雀花(D.grandilimbum W.T.WangM.J.Warnock)实际上属于目前仅知在该山体有分布的鞘柄翠雀花(D.coleopodum Hand.-Mazz.)的较小个体,故将它们处理为鞘柄翠雀花的异名。  相似文献   

18.
毛茛科巴塘翠雀花(Delphinium batangense FinetGagnep.)是我国四川西部和云南西北部一种较广布的高山植物,形态变异颇大。标本室和野外观察表明白缘翠雀花(D.chenii W.T.Wang)和雅江翠雀花(D.yajiangense W.T.Wang)在形态上处于该种的变异范围之内,故将二者均处理为巴塘翠雀花的异名。  相似文献   

19.
从敦化乌头(Aconitum dunhuaense S.H.Li)的根中分得6个单体二萜生物碱成份,经光谱分析及同标准品对照,鉴定它们分别为乌头碱(aconitine,1)、下乌头碱(hypaconitine,2)、尼奥灵(nepline,3)、去氧乌头碱(3-deoxyaconitine,4)、中乌头碱(mesaconitine,5)和阿康诺辛(aconosine,6)。  相似文献   

20.
黄草乌碱乙和碱丁的结构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我们从云南民间草药黄草乌(Aconitum vilmorrianum Kom.)根中分离到六个二萜生物碱,其中三个为乌头碱型酯碱:滇乌碱(Yunaconitine)(Ⅰ)、黄草乌碱甲(Vilmorrianine A)(Ⅱ)和碱丙(Vilmorrianine C)(Ⅲ)已交发表。本文报告同一层析柱上分到的另两个乌头碱型胺醇,一个为朱元龙等曾分到的黄草乌碱乙(Vilmorrianine B),另一个为新胺醇,命名为黄草乌碱丁(Vilmorrianine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