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不同益生菌对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肺炎新生儿肠道菌群及促炎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新生儿科治疗的新生儿肺炎合并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儿口服布拉酵母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选用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住院时间、停止腹泻时间、粪便益生菌含量、IL2、IL6、TNF-α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84.44%)明显高于对照组(68.89%)。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停止腹泻时间、IL2、IL6、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粪便益生菌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儿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多联益生菌制剂对抗生素相关腹泻患儿肠道菌群的重建具有积极的作用,能降低患儿炎性反应,缩短住院时间和腹泻时间,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与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择74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予以常规治疗,包括:抗炎、止泻、营养支持等,并予以酪酸梭酸活菌散0.5g,2次/d,疗程2周,观察组在此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口服液,400mg/次,2次/d,疗程2周。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同时在治疗前后检测患儿粪便的球/杆菌比例、sIgA含量及免疫球蛋白IgA、IgM,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数值。比较不同治疗方案对患儿免疫功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患儿的球/杆菌比例均较治疗前下降(t=4.27、2.15,P0.05或P0.01),且观察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t=3.26,P0.01);治疗2周后,两组患儿粪便sIgA含量均较治疗前升高(t=3.88,2.32,P0.05或P0.01),且观察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t=2.45,P0.05);治疗2周后,两组患儿免疫球蛋白IgA、IgM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数值均较治疗前升高(t=5.79、2.50、4.99、2.38,2.03、2.14、2.25、2.19,P0.05或P0.01),且观察组升高的幅度大于对照组(t=2.2762、2.1872、3.1890、2.3018,P0.05或P0.01),而CD8+数值均较治疗前降低(t=5.98、2.39,P0.05或P0.01),且观察组降低的幅度大于对照组(t=2.15,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χ2=5.64,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均未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匹多莫德联合酪酸梭酸活菌散治疗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能够有效的改善儿童的肠道菌群和免疫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安全性佳。  相似文献   

3.
肠道菌群作为分布在人体肠道内的微生物菌群,对发挥肠道正常生理功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临床研究表明,大量使用广谱性抗菌药物会打破肠道菌群的平衡,导致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AAD)。然而,不同的肠道菌群与AAD的关系不尽相同。本文分别从致病菌导致AAD的机制、益生菌预防和治疗AAD的原理,以及条件致病菌与AAD的关系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肠道菌群与AAD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临床上更精准地预防、诊断和治疗AAD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郭苗苗  张佳慧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0,32(9):1056-1059, 1064
目的 研究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患儿肠道菌群变化与血清细胞因子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在我院儿科住院且使用过抗生素治疗的儿童,根据是否发生AAD分为AAD组和非AAD组。另取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对象粪便中双歧杆菌、乳杆菌、肠球菌和肠杆菌的数量,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的含量,并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AAD的相关因素。 结果 AAD组儿童粪便中双歧杆菌、乳杆菌的数量低于非AAD组及对照组,而粪便中肠球菌、肠杆菌的数量及血清中TNF\|α、IL\|6的水平高于非AAD组及对照组(均P结论 肠道菌群紊乱与AAD的发病有关并且能够增加患者炎症因子的释放,其中益生菌的减少是AAD发生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以肠道菌检测与电镜观察法,初步研究了中药91-4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盐酸林可霉素对小鼠肠道膜菌群、腔菌群干扰显著、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及肠杆菌等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致小鼠腹泻或肠炎;中药91-4能够促进肠道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生长繁殖,对肠道膜菌群、腔菌群均具有调整作用,加速肠粘膜病变的愈合及修复,可有效地控制AAD模型小鼠的腹泻症状。  相似文献   

6.
抗生素与肠道菌群及难辨梭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生素与肠道菌群及难辨梭菌的关系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呼吸内科大连116023刘宇,顾俊明从1940年青霉素G应用于临床以来,抗生素的研制和临床使用突飞猛进地发展[1]。据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一项调查表明,抗生素已经成为医院内应用具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酪酸梭菌二联活菌对慢性乙肝患者乙肝病毒(HBV)DNA及肠道菌群比值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9月我院传染科诊治的80例慢性乙肝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酪酸梭菌二联活菌胶囊治疗。收集治疗前与治疗2周后患者血清及粪便标本,观察血清及粪便中HBV DNA、9种肠道菌群数量、血清细胞因子、肝功能指标及患者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HBV DNA阴转率(30.0%)高于粪便HBV DNA阴转率(15.0%)。观察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肠杆菌科细菌数量治疗前后差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肠球菌数量治疗前后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肠道肠杆菌科细菌/肠球菌比值、肠杆菌科细菌/梭菌属比值、肠杆菌科细菌/白假丝酵母比值、肠杆菌科细菌/拟杆菌属比值、肠杆菌科细菌/普雷沃氏菌属比值、肠杆菌科细菌/瘤胃球菌属比值治疗前后差值明显小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肠球菌/双歧杆菌比值、肠球菌/乳杆菌比值、肠球菌/梭菌属比值、肠球菌/白假丝酵母比值、肠球菌/拟杆菌属比值、肠球菌/瘤胃球菌属比值、梭菌属/双歧杆菌比值、白假丝酵母/双歧杆菌比值、普雷沃氏菌属/双歧杆菌比值治疗前后差值大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IL-17A、IL-17C、IL-17D、IL-17F治疗前后差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治疗前后差值较高,总胆红素治疗前后差值较低(均P0.05)。观察组患者总不良反应率(12.5%)明显低于对照组总不良反应率(32.5%)。结论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治疗慢性乙肝患者有助于降低乙肝病毒DNA及IL-17家族成员水平,改善肠道菌群比值紊乱,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丁酸梭菌活菌制剂对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动物实验和人体试食试验,对丁酸梭菌活菌制剂一泰平扯对肠道菌群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受试对象肠道内的双歧杆菌的数量增加,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乳杆菌的数量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丁酸梭菌活菌制剂一泰平片具有一定的增殖肠道内有益菌和抑制有害菌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给慢性腹泻病人口服酪酸梭菌-双歧杆菌二联活菌制剂,然后检测患者服药前后的肠道菌群变化.患者服用药品后,葡萄球菌、酵母菌、消化球菌、真杆菌和小梭菌的数量无明显变化,肠杆菌、肠球菌的数量明显减少,拟杆菌、双歧杆菌、乳杆菌的数量明显增加,其中肠球菌、肠杆菌、拟杆菌和双歧杆菌的变化有显著性(P﹤0.05),提示酪酸梭菌-双歧杆菌二联活菌制剂对慢性腹泻病人的肠道菌群具有明显的影响、具有增殖拟杆菌、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抗生素对新生儿肠道菌群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肠道菌群定量定性分析法,利用用药前后的自身对照,研究了静脉应用氨苄青霉素加青霉素的先锋铋对30例足月、患非肠道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肠道菌群的干扰,结果表明:两组抗生素均造成新生儿肠道菌群紊乱。氨苄青霉素加青霉素使肠杆菌科细菌明显增加,其他细菌无显著变化,优势菌由乳杆菌变为肠杆菌,腹泻率26.7%,菌群失调程度Ⅰ°—Ⅱ°;先锋铋使正常肠菌群成员显著减少,仅酵母菌过盛繁殖,成为优势菌,腹泻率53.3%,菌群失调程度多为Ⅰ°—Ⅱ°。部分Ⅲ°。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系统评价酪酸梭菌活菌对预防和治疗婴幼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anfang Data和CNKI,搜集有关酪酸梭菌活菌对预防和治疗婴幼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1年6月。由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文献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和Stata 14.0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9篇RCTs,包括4 096例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酪酸梭菌活菌组患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生率降低了71%[RR=0.29,95%CI(0.25,0.34),P<0.01],腹泻持续时间减少了1.87 d[WMD=-1.87,95%CI(-2.11,-1.63)],住院时间减少了1.96 d[RR=-1.96,95%CI(-2.22,-1.7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儿极少数出现轻微不良反应,主要是恶心呕吐、四肢酸软、皮疹。结论 当前证据表明,酪酸梭菌活菌可以有效治疗和预防婴幼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受纳入质量限制,上述结论尚待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12.
应文跃  徐慧松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0,32(12):1386-1390, 1396
目的 探讨抗生素暴露对早产儿肠道菌群及2岁时过敏性疾病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杭州市余杭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出生的早产儿130例。其中经验性使用抗生素患儿88例为暴露组,未使用抗生素42例作为未暴露组。经验性使用抗生素早产儿中,根据早产儿抗生素使用时间分为短期暴露组(抗生素持续使用时间7 d)30例。收集未暴露组和长期暴露组共72例早产儿出生后(结果 出生后12 h内、3 d时未暴露组和长期暴露组早产儿Shannon指数、检测物种数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生后5 d、7 d时,长期暴露组早产儿Shannon指数、检测物种数指数均显著低于未暴露组[5 d时Shannon指数为2.25±0.85 vs 1.81±0.90(t=2.113,P=0.038),检测物种数指数为10.00±0.43 vs 7.50±0.49(t=22.944,P2=12.953,P2=14.400,P2=4.640,P=0.031),特异性皮炎为10.34%(6/58)vs 30.00%(9/30)(χ2=5.402,P=0.020],且未暴露组低于短期暴露组[过敏性鼻炎为2.38%(1/42)vs 13.79%(8/58)(χ2=3.874,P=0.049),特异性皮炎为0.00%(0/42)vs 10.34%(6/58)(χ2=4.622,P=0.032)]。3组早产儿在智力发育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抗生素暴露会降低早产儿肠道菌群数量,使肠道菌群多样性下降,可能与早产儿2岁时发生过敏性疾病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儿童迁延性腹泻患者肠道菌群和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变化以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的干预作用。方法 选取儿科就诊迁延性腹泻患儿40例为观察组,予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1.0 g/次,3次/d,溶解于温水中口服,连用8周,检测观察组患儿治疗前后肠道菌群数量及肠黏膜屏障指标的变化。另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的正常儿童30例为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前双歧杆菌、乳杆菌的数量及B/E比值明显少于对照组,而大肠埃希菌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儿双歧杆菌、乳杆菌的数量及B/E比值较治疗前明显上升,大肠埃希菌数量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前血清D-乳酸、PCT和DA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血清D-乳酸、PCT和DAO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 儿童迁延性腹泻患者存在肠道菌群紊乱,引起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肠黏膜的通透性异常。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儿童迁延性腹泻患者可纠正肠道菌群紊乱,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降低其通透性,达到治疗腹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酪酸梭菌活菌胶囊联合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对肠道菌群的影响,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利拉鲁肽组和联合治疗组,各60例。利拉鲁肽组患者使用利拉鲁肽进行治疗,联合治疗组患者使用酪酸梭菌活菌胶囊联合利拉鲁肽进行治疗。采用血糖检测仪对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两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进行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血清趋化素(Chemerin)水平。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使用光冈法对两组患者肠道菌群进行检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 治疗半年后联合治疗组患者FBG、2hPG、HbA1c水平均低于利拉鲁肽组(均P2=4.227,P=0.040)。 结论 酪酸梭菌活菌胶囊联合利拉鲁肽能够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指标水平以及血脂水平,提升患者抗氧化能力,调节患者肠道菌群,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指应用抗生素后继发腹泻,为一种严重的药源性腹泻病,具传染性和普遍性,对人们的健康危害严重,中药复方在该病的治疗中疗效显著且具更合理的治疗理念。基于目前中药复方对AAD的微生态药理学尚无综合报道,本文综述了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并结合本人正开展的工作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酪酸梭菌散联合四磨汤口服液在新生儿肠痉挛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产科母婴同室中诊断为肠痉挛的162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治疗组54例,对照A组57例和对照B组51例。全部病例均进行常规护理,同时对照A组给予酪酸梭菌散口服,对照B组给予四磨汤口服液口服,治疗组同时给予酪酸梭菌散和四磨汤口服液口服,观察5 d后三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59%,对照A组的总有效率为77.19%,对照B组的总有效率为70.59%,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两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7.
使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4例出生时间为17~120h婴儿的肠道双歧杆菌种群多样性进行分析。肠道中剖腹产婴儿在出生17h后,双歧杆菌就已定植;另外,婴儿肠道中双歧杆菌群有短双歧杆(Bifidobacterium breve)和长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longum),分别占双歧杆菌种群的65%和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