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川六种蛙染色体组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大多数两栖类物种的染色体较长大,数目较少,是细胞遗传学,细胞工程学,发育生物学等研究的好材料。两栖类在进化地位上介于水生脊椎动物和陆生脊椎动物之间,因此,进行两栖类染色体的比较研究,对于探讨和认识动物的系统演化具有一定的意义。 有关无尾两栖类染色体组型的研究,国外已有不少报道(Benirschke et al.,1973;Bogart,1968;Guillemnin,1967; Haertel,1974;Schmid,1978a,1978b),国内吴政安(1978,1981;;吴政安等,1980,1981)李树深等(1981)作了几种蛙的染色体组型研究。  相似文献   

2.
以薄片牡蛎(Dendostrea folium)成体鳃组织为材料制备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标本,对其染色体核型进行了分析,并运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将18S-28S核糖体RNA基因定位于中期染色体上。FISH探针是通过PCR扩增介于18S-28S rRNA基因之间的ITS和5.8S rRNA基因序列,并在PCR扩增过程中掺入了Biotin-11-dUTP进行生物素标记。结果显示,薄片牡蛎的单倍染色体数目为n=10,全部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与大多数已知巨蛎属牡蛎的染色体核型相似。ITS探针在薄片牡蛎中期分裂体相上产生两簇FISH信号,分别杂交于2号染色体短臂的近端粒区域。本研究首次报道了薄片牡蛎的中期染色体核型以及18S-28S核糖体RNA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定位。  相似文献   

3.
各种动物的染色体组型是细胞遗传学、分 类学等学科的基本资料。无尾两栖类的染色体 又兼有数目少、个体大的特点。因此,不失为有 关实验生物学研究的好材料。  相似文献   

4.
李玉京  李继云 《遗传学报》1998,25(5):449-453
以一套中国春-长穗偃麦草二体异附加系与二体异代换系为材料,用等电聚焦(IEF)研究长穗偃麦草基因组中酸性磷酸酶(AcPh)与碱性磷酸酶(APH)编码基因的染色体定位。结果表明,AcPh大多聚焦于pH5~7范围内,其编码基因位于3E染色体,而APH编码基因则位于4E染色体。由于5E染色体的附加,AcPh活性带强度显著减弱。  相似文献   

5.
我国发现的小麦显性雄性不育单基因Tal即太谷核不育小麦,开花时颖壳开张角度大,雌蕊柱头外露,便于接受外来花粉,在麦类育种和遗传研究中有重要价值。我们采用具有AABB染色体组型的四倍体硬粒小麦做轮回父本,与太谷核不育小麦杂交并回交,在回交后代育性调查和染色体组成的检查中,已经把太谷核不育小麦的显性不育单基因Tal定位在D组的某一染色体上。本研究利用Tal基因染色体组定位的结果和得到的材料,进一步把Tal基因定位在4D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6.
唾腺染色体是最早发现于双翅目昆虫唾腺细胞的一种巨大染色体,现已广泛应用于细胞遗传、基因定位等研究中。用黑腹果蝇3龄幼虫为材料,压片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并对3种品系果蝇幼虫的唾腺染色体的形态结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果蝇唾腺染色体臂端粒端的横纹特征基本恒定,是辨认各染色体臂的最便捷方法;黑腹果蝇的3种品系果蝇幼虫在唾腺染色体横纹的宽窄、数目、排列顺序及疏密程度上不存在明显的差异,在不同变种之间无法区分。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两栖类蝌蚪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制备一直沿用压片法,该法可靠性较差。作者根据蝌蚪期细胞分裂旺盛的特点,用整体蝌蚪为材料,在秋水仙素处理的同时,利用两栖类分离液解离并辅以匀浆器离散组织,使得一次操作能获得大量分散适度的中期分裂相染色体。整体解离法简便可靠,能制得质量较好的染色体玻片标本。  相似文献   

8.
小麦显性雄性不育单基因Tal的染色体定位1)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秉华  邓景扬  杨丽 《遗传》1986,8(2):13-14
我国发现的小麦显性雄性不育单基因Tal 即太谷核不育小麦,开花时颖壳开张角度大,雌 蕊柱头外露,便于接受外来花粉,在麦类育种和 遗传研究中有重要价值。我们采用具有AABB 染色体组型的四倍体硬粒小麦做轮回父本,与 太谷核不育小麦杂交并回交,在回交后代育性 调查和染色体组成的检查中,已经把太谷核不 育小麦的显性不育单基因Tal定位在D组的 某一染色体上Ell。本研究利用Tat基因染色 体组定位的结果和得到的材料,进一步把Tal 基因定位在4D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9.
光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S 41 kD蛋白质的N—端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台  童哲 《Acta Botanica Sinica》1997,39(10):979-982
光敏核不育性受1对或2对或3对隐性主基因控制,这反应了光敏核不育特性遗传机制的复杂性。张端品等用形态标记法将农垦58S光敏核不育基因定位于第5染色体。胡学应和万邦惠用同工酶法以农垦58S/02428 F_2群体为材料,将光敏核不育基因定位于第6和11染色体;Zhang等用RFLP法以32001S/明恢63 F_2群体为材料将不育基因定位于第3和7染色体。这三种方法所得到的定位结果完全不同,综合起来,第3、5、6、7和11染色体均有光敏核不育基因的位点,由此结果可得出两种解释:1.光敏核不育性由多对基因、至少5对基因控制;2.上述定位方法均是以不育(可育)性状在F_2群体中的分离模式为依据,育性划分界线的不同将会造成分离群体中单株表现值的差异,从而影响定位结果的精确性;再者不同实验室使用的材料不一致,已知不同遗传背景和光温条件影响光敏核不育基因的表达。因此,染色体定位结果有待确证。光敏核不育基因在染色体上定位的复杂性和不一致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基因克隆和光敏核不育分子机制的研究。无论光敏核不育性的遗传机制如何复杂,上述结果  相似文献   

10.
磷酸烯醇丙酮酸羧化酶激酶相关激酶(PEPRKs)在橡胶树中参与乙烯信号传导的相关反应,还与叶片发育、真菌侵染和低温胁迫有一定的相关性。本研究以巴西橡胶树无性系‘热研7-33-97’品种为材料,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对PEPRK基因家族中个成员(PEPRK1, PEPRK2, PEPRK3, PEPRK4和PEPRK5)进行了物理定位分析。结果表明:HbPEPRK1和HbPEPRK3基因同时定位在巴西橡胶树4号染色体长臂上,其信号位点到着丝粒的平均百分距分别为15.49、31.07;HbPEPRK2、HbPEPRK4和HbPEPRK5基因分别定位在巴西橡胶树5、6和7号染色体的长臂上,信号位点距离着丝粒的平均百分距分别为30.31、19.75和40.32。并讨论了这些基因与其他定位的基因之间的位置关系。为橡胶树分子辅助育种和比较基因组学研究提供有用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是进行基因定位研究的重要手段。它为进一步进行基因定点整合研究提供依据。本文采用非同位素标记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对经显微注射得到的转基因猪进行了内源和外源猪生长激素(PGH)基因在染色体上定位的研究。 用BhlI对pSMTPGH注射基因(本室制备)进行单酶切,选取3.5kb片段以Dig进行标记。为了提高灵敏度,我们采用了胶体金标记抗体技术并结合使用银增加试剂。利用染色体的组型分析,对杂交点的分布进行了统计学分析,发现内源PGH基因位于12p~(11),与国外Thomsen,P.D.等报道的一致。插入的外源PGH基因呈随机分布,但对某一转基因猪来说,外源基因的插入是集中在某一染色体上。这一结果的发现为进行转基因猪外源基因定点整合提供了依据,也为研究外源基因整合位点和转基因猪表观性状的关系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12.
夏薇  刘德培等 《遗传》2001,23(5):397-400
为将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应用于基因定位研究中,探讨一种能有效地检测转基因动物染色体上外源基因整合状态的实验方法,对小鼠腹腔注射秋水仙素后,取转基因小鼠骨髓制备中期染色体,将传统的FISH方法加以改进,检测外源基因在转基因小鼠染色体上的整合状态。检测结果表明,外源人β^E珠蛋白基因已稳定地整合于小鼠染色体上,FISH能直观地反映外源基因在转基因动物染色体上的整合状态,该方法可对转基因动物及基因转移研究中的外源基因整合反进行染色体定位检测。  相似文献   

13.
新疆绿蟾蜍的染色体组型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吴敏  赵亚江 《动物学研究》1987,8(4):339-342
近年来,有关两栖类的染色体组型已有不少报道。无尾两栖类中蜍蟾属(Bufo)的染色体数目分为两类:2n=22和2n=20(Blain,1972)。我们对采自新疆4个地区的绿蟾蜍进行了染色体组型分析,发现其二倍体细胞染色体数均为44,是四倍体。现将我们的初步研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小麦面粉黄色素相关基因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小麦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PSY)基因和脂肪氧化酶(LOx)基因可能影响面粉黄色素含量。根据玉米P5y 基因序列设计引物,扩增出小麦PSY基因的部分片段,序列比较表明小麦和玉米PSY基因外显子DNA序列长度一致,但存在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序列一致性为90%;蛋白质氨基酸序列比较发现其序列一致性为97%, 说明一些SNP并未导致氨基酸的改变,该基因在玉米和小麦中应具有类似的功能活性。利用非整倍体材料将小麦 PSY基因初步定位到1D染色体。用同样方法,发现小麦的LOX基因与大麦、水稻、玉米的L0X基因具有很高的一致性,并将其初步定位到4BS染色体。  相似文献   

15.
刘秉华 《遗传》1991,13(4):35-36
近些年来,我国先后在小麦、谷子、亚麻、油菜、水稻等作物上发现了显性核不育材料。在这些不育材料中,太谷核不育小麦的遗传研究比较深入,它的显性不育基因Ms2已经定位在4D染色体短臂上,但其它作物显性核不育  相似文献   

16.
巴西橡胶中Rop家族基因能调控植物小G蛋白合成,是分子信号开关,参与橡胶树刮伤诱导乳管分化、防御胁迫应答和胶乳再生。为了揭示巴西橡胶树HbRop基因家族5个成员在细胞核染色体上的实际位置,展现家族基因之间的分布特点和连锁遗传关系,丰富橡胶树分子细胞遗传学信息,为橡胶树的分子辅助育种和比较基因组学研究提供分子细胞遗传学的科学理论依据。本研究以巴西橡胶树‘热研7-33-97’品种为材料将HbRop基因家族5个成员(HbRop1, HbRop2, HbRop3, HbRop4, HbRop5)定位在细胞核染色体上,通过双探针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橡胶树Rop小G蛋白基因家族5个成员在细胞核染色体上进行物理定位分析。实验结果表明:HbRop1基因定位在第1号染色体的短臂上,其信号位点到着丝粒的平均百分距离是63.34;HbRop2、HbRop3、HbRop4和HbRop5分别定位在第4、第3、第7和第10号染色体的长臂上,这些基因的信号位点到对应染色体着丝粒的平均百分距离分别是25.13、44.68、44.33和17.46,同时还讨论了它们与其他已定位的基因的位置关系。HbRop基因家族5个基因分别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彼此间不存在连锁现象。  相似文献   

17.
为了构建用于镜鲤(Cyprinus carpio var. specularis)特定基因组序列染色体定位的实验体系, 在细菌人工染色体(Bacterial Artificial Chromosome, BAC)文库筛选池中对已知短序列基因组片段进行PCR扩增, 筛选出包含目标序列的BAC克隆, 提取BAC质粒进行缺刻平移标记制备探针, 开展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实验。通过对染色体片前处理、BAC质粒探针制备、C0t-1 DNA封闭基因组重复序列、预杂交、荧光染料选择、信号放大等一系列实验条件和方法的探索优化, 成功实现了目标序列在镜鲤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上的定位。定位对象既包括在染色体上有单一位点的序列, 如斑马鱼微卫星标记Z6884和Z4268, 也包括在染色体上有多个位点的重复序列, 如黄河鲤性别相关标记CCmf1。来自斑马鱼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两个微卫星标记被分别定位于镜鲤不同染色体上, 为鲤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进化假设提供了一项直接实验证据, 同时将现有遗传连锁图谱与染色体对应起来, 可作为染色体识别和细胞遗传学图谱构建的依据。黄河鲤性别相关重复序列被定位于不少于四条染色体上, 为性别决定相关基因的筛查提供了研究线索。这一BAC-FISH实验体系将成为鲤细胞遗传学图谱构建、基因组进化和比较基因组学研究中的重要研究工具。    相似文献   

18.
仇雪梅  李宁  吴常信  王秀利 《遗传学报》2004,31(12):1356-1360
黑素皮质素受体(melanocortin-4 receptor,MC4R)基因的突变与猪、鼠和人等的食欲、肥胖和生长有关联性,然而对鸡的MC4R基因的功能却知之甚少。为了确定鸡的MC4R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使用鸡-仓鼠杂交板(ChickRH6)做了该基因的定位工作。通过扩增ChickRH6杂交板上的93个样品,然后经整合分析将mC4R基因定位在2号染色体上的标记MCW0062、BCL2和OVY附近,即2q12。这个连锁图上的5个标记基于两点分析与MC4R的LOD值都大于5。同时,以MC4R基因为标记做了鸡和人的染色体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鸡的2号染色体(GGA2)和人的18号染色体(HSA18)存在同源区,且基因BCL2和肥胖基因(obesity)位于MC4R基因附近。推测鸡的MC4R基因与人的MC4R基因可能具有相似的功能。该研究揭示了鸡和人MC4R基因的染色体分布,并用杂交放射板将鸡的MC4R基因定位在2号染色体的12区带。  相似文献   

19.
一种改进的两栖类胚胎染色体制备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明 《遗传》1991,13(2):26-27
本文提供了一种改进的两栖类胚胎染色体制备方法。和原来的方法比较有三方面改进:分散细胞采用了Versene液,第二次固定采用了甲醇:冰乙酸(1:3)的固定液以及Ba(OH)2的后处理。结果表明,染色体形态比原方法好,而且在多疵狭口蛙第7号染色体上观察到胚胎时期才存在的次猛痕。  相似文献   

20.
细菌人工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BAC-FISH)是将包含不同特性的BAC克隆直接定位到染色体上的技术,其在植物基因组学和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综述其在各种植物染色体鉴定和核型分析、图谱构建、植物起源与进化分析、基因定位以及FISH的分辨率等植物基因组学研究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