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8 毫秒
1.
对石柑子全草中的酚酸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应用各种柱色谱及制备液相色谱等分离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石柑子全草的甲醇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19个酚酸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苯甲酸(1)、对甲氧基苯甲酸(2)、对甲基苯甲酸(3)、对羟基苯甲酸(4)、香草酸(5)、丁香酸(6)、3,4,5-三甲氧基肉桂酸(7)、3,4-二甲氧基肉桂酸(8)、阿魏酸(9)、对羟基肉桂酸(10)、对羟基苯甲醛(11)、香兰素(12)、丁香醛(13)、对甲氧基苯丙酸(14)、对羟基苯丙酸(15)、(R)-2-羟基-1-(4-羟基-3-甲氧基苯)-1-丙酮(16)、3-羟基-1-(4-羟基-3-甲氧基苯)-1-丙酮(17)、对羟基苯乙醇(18)、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19)。化合物1~4、6~19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薏苡(Coixlachryma-jobi)糠壳的化学成分,利用多种柱色谱技术对其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分离,经波谱数据分析鉴定了15个化合物,分别为香豆酸(1)、香豆酸甲酯(2)、2-羟乙基-香豆酸酯(3)、咖啡酸甲酯(4)、阿魏酸甲酯(5)、(E)-3-(4-甲氧基苯基)丙烯酸(6)、2,3-二羟基-1-(4-羟基-3-甲氧基苯基)-1-丙酮(7)、2,3-二羟基-1-(4-羟基-3,5-二甲氧基苯基)-1-丙酮(8)、对羟基苯甲酸(9)、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10)、1,3,5-三甲氧基苯(11)、methyl (3-hydroxy-2-oxo-2,3-dihydroindol-3-yl)-acetate (12)、尿囊素(13)、2-(2-羟乙基)-3-甲基反丁烯二酸(14)和油酸(15),其中化合物3、7、12、13和14为首次从薏苡中分离得到。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2、9、10和11对种子萌发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综合利用多种色谱方法从粘叶莸(Caryopteris glutinosa)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并通过多种波谱学手段鉴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caryopterpene J(1)、5-羟基-7,3',4'-三甲氧基黄酮(2)、5-羟基-7,8,4'-三甲氧基黄酮(3)、5-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4)、8-甲氧基芹菜素(5)、5,4'-二羟基-7,8,3'-三甲氧基黄酮(6)、5,4'-二羟基-7,8-二甲氧基黄酮(7)、5-羟基-7,8,3',4'-四甲氧基黄酮(8)、acteoside(9)、N-trans-feruloyl 3-O-methyldopamine(10)、secoisolariciresinol(11)、isolariciresinol(12)和dehydroconiferyl alcohol(13)。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其它化合物除9以外均为首次从莸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研究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t C.A.Mey.)干燥草质茎的化学成分及其抗哮喘活性。应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Toyopreal HW-40C柱色谱以及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手段对中麻黄草质茎的50%丙酮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研究,从中分离鉴定了22个化合物,根据其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数据鉴定其结构,分别为4-甲氧基肉桂酸(1)、肉桂酸(2)、ω-hydroxypropioguaiacone(3)、threo-8S-7-methoxysyringylglycerol(4)、3-(2,4′-dihydroxy-3′,5′-dimethoxyphenyl)propanoic acid(5)、8-hydroxy-9-methyl-7-(4-hydroxy-3,5-dimethoxyphenyl)-7-propanone(6)、3-羟基-1-(4-羟基-3,5-二甲氧基苯基)-1-丙酮(7)、2-羟基-1-(4-羟基-3-甲氧基)苯基-1-丙酮(8)、异咖啡酸甲酯(9)、trans-syringin(10)、cis-syringi...  相似文献   

5.
竹叶兰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竹叶兰(Arundina graminifolia) 90%乙醇提取物中利用MCI、硅胶、大孔树脂通过柱色谱技术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鉴定为4-(4-羟苄基)-3,4,5-三甲氧基环己-2,5-二烯酮(1)、apigenin 6,8-di-C-β-glucopyranoside (vicenin-2,2)、7-羟基-2,4-二甲氧基-9,10-二氢菲(orchinol,3)、7-羟基-2-甲氧基菲-1,4-二酮(densiflorol B,4)、1-(4-羟基-3,5-二甲氧基苯基)丙烷-1-酮(5)、正二十四饱和脂肪酸甘油酯-1(6)、β-谷甾醇(7)、胡萝卜苷(8),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5和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姜黄(Curcuma longa L.)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从姜黄地上部分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1)、山柰酚3-O-α-L-鼠李糖(1→2)-α-L-鼠李糖苷(2)、橙皮素7-O-α-L-鼠李糖(1→6)-β-D-葡萄糖苷(3)、1,7-二(4-羟基苯基)庚烷-4E,6E-二烯-3-酮(4)、1,7-二(4-羟基苯基)庚烷-1E,4E,6E-三烯-3-酮(5)、3-羟基-4-甲氧基肉桂酸(6)、对羟基苯甲醛(7)、香草醛(8)、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9)、异香草酸(10)、4-(1-羟基-1-甲基乙基)苯甲酸(11)、R-6-羟基-6-甲基-3-(2-羟基异丙基)-2-烯环己酮(12)、6,9-二羟基-4,7-巨豆二烯-3-酮(13)和β-胡萝卜苷(14)。化合物1、2、3、12和13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经HPLC比较分析,姜黄地上部分缺乏姜黄药材的主要功能成分姜黄素。  相似文献   

7.
从长形肉豆蔻Myristica argentea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经理化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黄樟醚(1)、甲基丁香酚(2)、异甲基丁香酚(3)、3′-羟基异黄樟醚(4)、7-羟基-3′,4′-亚甲二氧基黄烷(5)、1,4-苯二甲酸二甲酯(6)、内消旋-二氢愈创木脂酸(7)、赤式-1-(4-羟基-3-甲氧基苯基)-4-(3,4-亚甲二氧基苯基)-2,3-二甲基丁烷(8)、赤式-1-(4-羟基-3-甲氧基苯基)-2-(2-甲氧基-4-(1(E)-丙烯基)苯氧基)-丙烷-1-醇(9)、nectandrin B(10)、β-谷甾醇(11)和胡萝卜苷(12)。化合物4~6和8~12为首次自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从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酚类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咖啡酸(1)、阿魏酸(2)、芥子醛(3)、苯乙基阿魏酯(4)、3,4-二羟基苯甲酸(5)、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6)、3,4-二甲氧基苯甲酸(7)、没食子酸(8)、3-(3,4-二羟基苯基)-1-丙醇(9)、2-香豆酸-β-D-吡喃葡萄糖苷(10)和4-O-β-D-葡萄糖苷-3,5-二甲氧基苯基-乙基酮(11)。化合物3~9和11为首次从紫茎泽兰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沙漠绢蒿三萜和酚类化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沙漠绢蒿(Seriphidium santolium POUak)全草中首次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鉴定为蒲公英赛醇(1)、蒲公英赛醇乙酸酯(2)、对羟基反式肉桂酸直链烷基酯类混合物(3)、阿魏酸直链烷基酯类混合物(4)、2-羟基-4,6-二甲氧基乙酰酚酮(5)、4-羟基-2,6-二甲氧基酚-1-O-β-葡萄糖甙(6)、邻-羟基肉桂酸酯甙(7)。  相似文献   

10.
从藏波罗花95%乙醇提取物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方法分别鉴定为β-咔啉(1),6,7-二甲氧基-2-萘乙醇(2),6,7-二甲氧基-2-萘乙酸(3),9-hydroxy-δ-skytanthine (4),异角蒿素(5),二丁醇对苯二酯(6),(+)-连翘环乙酮(7),对羟基苯乙(8),cleroindicin D(9),4-甲氧基肉桂酸(10)和β-谷甾醇(11).以上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为了筛选分离入侵植物猫爪藤的细胞毒活性成分,采用MTT法以75%乙醇提取物的不同组分分别处理人肝癌细胞SMMC7721、Bel7402和正常肝细胞Chang Liver,对他们的体外增殖抑制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总醇提物的氯仿组分对肝癌细胞表现出明显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其次是石油醚组分。从氯仿萃取组分中分离出具有更强细胞毒活性的成分熊果酸。因此,入侵植物猫爪藤具有体外细胞毒活性,熊果酸是其体外细胞毒活性的主要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12.
从米邦塔仙人掌正丁醇部分分离到10个化合物。应用色谱和光谱分析方法分别鉴定为对羟基苯甲酸(1)、β-羟基-3-甲氧基-4-羟基苯乙酮(2)、2,3,4-三羟基戊酸(3)、4-甲氧基桂皮酸(4)、3-羟基-4-甲氧基肉桂酸(5)、5-羟基阿魏酸(6)、4-羟基肉桂酸(7)、原儿茶酸(8)、n-butyl eucomate(9)和eucomic acid(10)。化合物2~10为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从蹄叶橐吾根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种化合物,经理化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原儿茶醛(1)、7-羟基-色原酮(2)、咖啡酸(3)、阿魏酸(4)、1,5-二咖啡酰奎宁酸(5)、当归酸(6)、β-谷甾醇(7)、胡萝卜苷(8)、蜂斗菜素(9)、异蜂斗菜素(10)及正三十五烷(11)。其中酚类化合物1~5、倍半萜类化合物9~10及脂烃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为了阐明青钱柳中的降血糖功效成分,实验对黔产青钱柳进行了系统化学成分研究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评价。利用各种色谱学手段和波谱学方法,从青钱柳叶8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出13个化合物,分别为阿福豆苷(1)、山柰酚3-O-(4″-O-乙酰基)-α-L-吡喃鼠李糖苷(2)、juglanoside J(3)、1α,2α,4β-3羟基-1,2,3,4-四氢萘酮(4)、青钱柳苷III(5)、青钱柳苷J(6)、黄体酮(7)、去酰基萝藦苷元(8)、20-乙酰氧基-4-烯-3-酮(9)、齐墩果酸(10)、5-O-P香豆酰奎宁酸甲酯(11)、亚麻酸甲酯(12)、软脂酸(13)。其中,化合物9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2~4、7、8、11、13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用PNPG法对化合物1~10进行了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筛选,结果显示,化合物1、2有较强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表明黄酮类成分是青钱柳降血糖功效的物质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南美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 (L.) Hitchc.]的化学成分, 从其全株中分离得到9 个酚酸类化合物。经光谱分析, 分别鉴定为6-乙酰基-7-羟基-2,3-二甲基色原酮 (1)、七叶内酯 (2)、丁香醛 (3)、5-羟甲基糠醛 (4)、对羟基苯甲酸 (5)、水杨酸 (6)、反式对羟基桂皮酸 (7)、咖啡酸甲酯 (8) 和反式咖啡酸 (9)。化合物1~8 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从唐古特瑞香(Daphne tangutica Maxim)95%乙醇提取物石油醚部分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学方法鉴定为β-谷甾醇(1)、β-胡萝卜苷(2)、2,4-二羟基-3,6-二甲基苯甲酸甲酯(3)、蛇床子素(4)、植物醇(5)、软脂酸(6)、stigmast-5-ene-3β,7α-diol(7)、(-)-lariciresinol(8)、daphnetin(9)、daphnoretin(10)、(-)-丁香树脂醇(11)、( )-medioresinol(12)、daphnelicin(13)和咖啡酸二十二酯(14)。  相似文献   

17.
广藿香大极性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 (Blance)Benth.)地上部分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位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通过光谱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芹菜素(1)、3,5,4'-三羟基-7-甲氧基黄酮(2)、3,5-二羟基_4',7-二甲氧基黄酮(3)、Apigenin 7-galacturonide(4)、Apigenin 7-(O-methylghacuronide)(5),Luteolin 7-O-(6-O-methyl-β-D-glucuronopyranoside)(6),4',5-二羟基-3',7-二甲氧基二氢黄酮(7)、Quercetha-7-β-D-ghcoside(8),3,23-Dihydroxy-12-oleanen-28-oic acid(9)、Syringaresinol-β-D-glucoside(10),毛蕊花糖苷(11)、列当苷(12)、紫葳新苷(13),化合物2~13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The hydrocarbon and lipid components of four strains of the filamentous cyanobacterium Scytonema sp. isolated from microbial community Black Cover of limestone walls in Jerusalem were identified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using serially coupled capillary columns. The dominant compounds were: 1-heptadecyne (1.5-8%), hexadecanoic acid (14-36%), (Z,Z)-9,12-octadecadienoic acid (12-30%), (Z,Z,Z)-9,12,15-octadecatrienoic acid (6-12%), n-heptadecane (4-16%), and 1-heptadecene (1.5-8%). In addition to unsaturated alkanes and fatty acids, the very long-chain (C30-C32) hydrocarbons, squalene (2.4-3.0%), and branched 4,8,12-trimethyl-C13:0 acid were also isolated. Two major hydrocarbons were detected in the cyanobacteria species using GC-MS and 13C-NMR.  相似文献   

19.
海南特有植物华石斛(Dendrobium sinense)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报道较少。为了深入研究华石斛的化学成分,该研究采用MCI小孔树脂柱色谱、硅胶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多种现代分离纯化技术,从其全草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纯化了10个化合物。结果表明:对分离纯化得到的10个化合物鉴定为罗汉松脂素(1)、4,5-二羟基-2,3-二甲氧基-9,10-二氢菲(2)、华石斛素C(3)、对甲氧基苯乙醇(4)、顺式对羟基肉桂酸乙酯(5)、对羟基苯丙酸乙酯(6)、丁香醛(7)、3-羟基苯甲醛(8)、3,9-dihydroxy-megastigma-5-ene(9)和(9Z,12Z)-9,12-二烯十八碳酸甲酯(10)。其中,首次从华石斛中分离得到的有化合物1、4-6、8-10。通过体外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实验发现,化合物2、4和化合物 9能够使乙酰胆碱酯酶活力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