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环带小薄孔菌(Antrodiella zonata)发酵液经浓缩、乙酸乙酯萃取后得到浸膏,再用硅胶、RP-18、Sephadex LH-20等材料以及MPLC、HPLC等仪器进行分离纯化,最终利用理化方法和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从中分离并鉴定了8个化合物,它们分别为薄孔菌素(antrodiellone)(1)、22E-7α-methoxy-5α,6α-epoxyergosta-8(14),22-dien-3β-ol(2)、3β,5α-dihydroxy-6β-methoxyergosta-7,22-diene(3)、6-bromo-1H-indole-3-carboxylic acid ethyl ester(4)、6-bromo-1H-indole-3-carboxylic acid(5)、对羟基苯乙醇(6)、5-羟乙基糠醛(7)、环-(亮-缬)二肽(8)。其中1为新化合物,其余化合物均首次从该种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采用硅胶、SephadexLH-20、MCI等方法从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全草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经波谱学方法鉴定为Chlorajapolide C(1),Shizukanolide H(2),Chloranthalactone E(3),Istanbulin B(4),Istanbulin A(5),4-Hydroxy-4,7-dimethyl-1-tetralone(6),4α,7α-Epoxyguaiane-10α,11-diol(7),(+)-Hydroxydihydroneocurueol(8),3β-Hydroxystigmast-5-en-7-one(9),3β-Hydroxystigmast-5,22-dien-7-one(10)。其中6∽10这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科植物中得到,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4.
从覆盆子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7α-羟基-3β-谷甾醇(2)、胡萝卜苷(3)、熊果酸(4)、对羟基苯乙酸(5)、水杨酸(6)、腺苷(7)、1-氧-1,2-二氢异喹啉-4-羧酸(8)、香橙素(9)、金丝桃苷(10)、ligballinol(11)、阿魏酸二十六醇酯(12)、香豆酸二十四醇酯(13)。化合物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5、7、9、12、13为首次从悬钩子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研究蜘蛛香Valerianajatamansi的化学成分,为选择控制其质量的化学成分提供依据。应用色谱技术分离纯化得到9个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分别为橙皮苷(1),5-O-咖啡酰基奎宁酸(2),3,4-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3),4,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4),3-O-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5),3-O-咖啡酰基奎宁酸(6),原儿茶酸(7),咖啡酸(8),松脂素(9)。其中化合物2,7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为了开展油橄榄果渣中主要抗氧化活性成分的研究,该文通过1,1-二苯基-2-苦肼基自由基(DPPH·)法测定了油橄榄果渣不同提取部位清除DPPH·的能力,并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方法对抗氧化活性部位的化合物进行分离,同时运用核磁共振波谱等方法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结果表明:(1)油橄榄果渣的乙酸乙酯部位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其清除DPPH·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为119.11μg·mL^(-1)。(2)从该活性部位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没食子酸(1)、羟基酪醇(2)、原儿茶酸(3)、酪醇(4)、儿茶素(5)、香草酸(6)、咖啡酸(7)、香草醛(8)、丁香酸(9)、木犀草苷(10)、橄榄苦苷(11)、丁香酚(12)、槲皮素(13)、木犀草素(14)、芦丁(15)、山楂酸(16)、齐墩果酸(17)。其中,化合物1、6、7、9、15为首次从油橄榄果渣中分离得到。该研究明确了油橄榄果渣的抗氧化物质基础,为油橄榄果渣进一步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硅胶、反相RP.18、SephadexLH-20凝胶和制备HPLC色谱技术对瑞香狼毒(StellerachamaejasmeL.)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核磁、质谱等方法鉴定了其中18个化合物:去甲络石苷元(1),异落叶松脂素(2),(+)-开环异落叶松树脂酚(3),豆甾4.烯-3,6-二酮(4),rel-(-)-(3R,3’R,4R,4’R)-6,6'-dimethoxy-[3,3'-blchroman]-4,4'-diol(5),methyl3-(2-hydroxy-4-((7-hydmxy-6-methoxy-2-oxo-2H—ehromen-3-y1)oxy)phen-y1)pmpanoate(6),狼毒素A(7),异狼毒素B(8),狼毒素B(9),雁皮素A(10),异雁皮素A(11),狼毒色原酮(12),mohsenone(13),丁香酸(14),二氢瑞香素乙(15),西瑞香索(16),β-谷甾醇(17),3,4,5-三甲氧基苯甲酸(18)。其中化合物1—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采用硅胶、ODS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对紫叶李果实95%乙醇提取物进行提取分离纯化,运用IR、UV、1H NMR、13C NMR、HMBC、HSQC等波谱学技术鉴定5个化合物:3-O-乙酰基原儿茶酸(1)、2(R)-羟基丁二酸-1-甲酯(2)、3,3′,4,4′-四羟基联苯(3)、β-胡萝卜苷(4)和槲皮素(5)。化合物1~4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为新天然产物,并且首次报道化合物1的1H NMR,13C NMR数据。对已分离的5个化合物进行了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结果显示化合物3、5具有潜在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色谱法从紫芝(Ganoderma sinense) 95%乙醇溶液中分离得到7个三萜类化合物,利用波谱学方法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鉴定为紫芝烯酸C(1)、赤芝酸A(2)、赤芝酮B(3)、灵芝烯酸B(4)、灵芝烯酸E(5)、灵芝酸H(6)和灵芝酸I (7),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化合物1对DU145细胞株、CEM细胞株及Hela细胞株细胞活力的影响,其半数抑制浓度为28. 8±1. 5μMol/L(Hela细胞株),说明化合物1对Hela细胞具有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滇产植物纤枝金丝桃的物质基础,寻找活性化合物,该文用80%乙醇对纤枝金丝桃地上部分浸渍提取,应用HP-20大孔吸附树脂、硅胶、葡聚糖凝胶、半制备高效液相等色谱技术对纤枝金丝桃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表明:(1)从纤枝金丝桃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attenuatumione G(1)、uralodin B(2)、chipericumin C(3)、2,5-二羟基-1-甲氧基氧杂蒽酮(4)、1,7-二羟基氧杂蒽酮(5)、1,7-二羟基-4-甲氧基氧杂蒽酮(6)、槲皮苷(7)、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8)、芹菜素-7-O-β-D-(6″-O-乙酰基)-葡萄糖苷(9)、木犀草素(10)、槲皮素(11)、白桦脂酸(12)、白桦脂酸甲酯(13)、白桦脂酮酸(14)、β-谷甾醇(15)。化合物1-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2)采用MTT法对化合物1-14进行体外抗乳腺癌活性测试,结果仅显示化合物3、6、13对2种乳腺癌细胞株MCF-7和MDA-MB-231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IC_(50)值为48.6~123.5μg·mL^(-1)。该研究结果对综合开发利用纤枝金丝桃资源具有理论和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二色补血草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色补血草﹝Limonium bicolor ( Bunge) Kuntze﹞为补血草属( Limonium Mill.)越年生草本植物,耐盐碱和抗逆性强,全草均可入药,具有补血止血、调经益气、抗菌消炎和温中健脾的作用[1],含有黄酮、多糖、挥发油和甾体等成分[2-7],其中,黄酮类成分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多糖对Hela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8-11]。前人对二色补血草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已有一定研究,但对其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尚缺乏系统分析。为此,作者对二色补血草地上部分乙醇提取物进行了分离和鉴定,为该种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和药理药效研究提供基础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药理实验确定了鹊肾树树皮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为抗炎活性部位,并利用色谱技术从该部位中分离得到了7个化合物,通过UV、IR、NMR、MS等现代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丁二酸(1)、6-乙基-5-羟基-2,7-二甲氧基-1,4-萘醌(2)、3β,20-二羟基-5β-孕甾烷(3)、5-羟基麦芽酚(4)、双[5-甲酰基...  相似文献   

13.
分离鉴定爵床科观音草属植物山蓝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色谱、重结晶方法对山蓝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利用红外、质谱、核磁共振技术进行结构鉴定,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为二十八醇(1),硬脂酸(2),β-谷甾醇(3),豆甾醇(4),棕榈酸(5),月桂酸(6),尿囊素(7),棕榈醇(8),芝麻素(9),齐墩果酸(10),β-胡萝卜苷(11),尿嘧啶(12),腺嘌呤(13),十八烷基葡萄糖苷(14),柠檬酸(15)。除β-谷甾醇,豆甾醇和β-胡萝卜苷外,其余12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HPLC半制备等方法,对高山柏(Sabina squamata)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高山柏植物中共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这些化合物经过波谱数据分析并结合文献对照,分别鉴定为山达海松酸(1),3β-羟基山达海松酸(2),柳杉酚(3),5-羟基-7,4'-二甲氧基黄并酮(4),去甲丁香色原酮(5),柏木双黄酮(6),十九烷酸-2,3-二羟丙酯(7),胡萝卜苷(8),β-谷甾醇(9)。以上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发现。研究结果丰富了高山柏的化学成分内容,为其今后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两面针中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两面针Zanthaxylum nitidum(Roxb.)DC根部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层析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的结构。共鉴定7种香豆素成分及2种其它类型成分,其中6种香豆素前文已作过报道。本文主要介绍三种化学成分即β-谷甾醇(1),5-methoxymarmesin(2),β-香树素(3)。其中5-methoxymarmesin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16.
韩冰洋  张宇  田新雁  肖朝江  董相  姜北 《广西植物》2016,36(11):1382-1388
为了解类芒齿黄芪( Astragalus camptodontoides)主要化学成分,从其地下部分甲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出19个单体化合物,通过现代波谱分析及理化性质等手段分别鉴定为异补骨脂黄酮(1),4′-hydroxy-isolonchocarpin (2),5-去氧山豆根黄酮(3),shinflavanone (4),khonklonginols H (5),4′-O-methylpreglabridin (6),3′-hydroxy-4′-O-methylglabridin (7),4′-O-methylglabridin (8),8-prenyl-phaseollinisoflavan (9),xambioona (10),光甘草酚(11),粗毛甘草素H (12),methylnissolin (13),邻苯二甲酸异丁酯(14),邻苯二甲酸丁酯异丁酯(15),β-谷甾醇(16),胡萝卜苷(17),齐墩果酸(18),(2S,3S,4R,9E)-1,3,4-trihydroxy-2-[(2′R)-2′- hydr-oxytetraco-sanoylamino]-9-octadecene (19)。化合物1~19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化合物1~7为首次从黄芪属(Astraga-lus)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何康  范琳琳  伍天苔  申琳燕  简洁  邹娟 《广西植物》2021,41(11):1862-1867
庐山石韦(Pyrrosia sheareri)为贵州少数民族常用药材,但其化学成分研究较少。为更深入研究其化学成分,该文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硅胶色谱、葡聚糖凝胶LH-20色谱等分离纯化技术对其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波谱数据分析及 参考文献比对等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从庐山石韦全草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环阿尔廷-25-烯-3β,24-二醇(1)、3β-羟基齐墩果-12-烯-27-羧酸(2)、乌索酸(3)、7β-羟基谷甾醇(4)、7α-羟基谷甾醇(5)、β-谷甾醇(6)、3,7-二羟基-5-辛内酯(7)、5,7,3'',5''-三羟基二氢黄酮(8)、香草酸(9)、咖啡酸甲酯(10)、8-羟基辛酸(11)。其中,化合物1和2均为首次从石韦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4、5、7、8、10、11均为首次从庐山石韦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尖尾枫(Callicarpa longissima)有止血镇痛的功效,其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报道较少。为研究尖尾枫枝叶的化学成分以及抗炎活性,该实验用尖尾枫枝叶95%乙醇提取物通过柱层析和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LPS离体诱导RAW 264.7细胞的NO生成模型,研究主要化合物对NO生成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1)从尖尾枫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5-二羟基-7-甲氧基黄酮(1)、喷杜素(2)、蓟黄素(3)、洋艾素(4)、4'',5-二羟基-3'',7-二甲氧基黄酮(5)、甲基条叶蓟素(6)、金腰素(7)、泡桐素(8)、齐墩果酸(9)、桦木酸(10)、2,4,6-三甲氧基苯酚(11)、咖啡酸乙酯(12)。(2)化合物1-7在25 μmol·L-1浓度下对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释放的NO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化合物1、2、4、5、6、8、10、11、12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7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抗炎作用,其中化合物2、3、6表现出较强的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19.
大青(Clerodendrum cyrtophyllum)是苗族地区常用的药用植物。为研究黔产大青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菌活性,该研究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反相柱色谱、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大青9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和纯化,并根据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结构,采用MTT法评价其抗菌活性。结果表明:从大青中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栓酮(1)、α-amyrin palmitate(2)、sambuculin A(3)、22-dehydroclerosterol(4)、isopetasin(5)、taraxasteryl palmitate(6)、豆甾醇(7)、22-dehydroclerosterol-3-O-β-D-(6′-O-margaroyl)-glucopyranoside(8)、3-O-β-D-galactopyranosyl-(24β)-ethylcholesta-5,22,25-trien(9)、肉苁蓉苷D(10)、tortoside F(11)、balanophonin(12)、木犀草苷(13)、类叶升麻苷(14)、木犀草...  相似文献   

20.
薄荷属( Mentha Linn.)植物薄荷( Mentha haplocalyx 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为常用中药材[1],其主要药用成分为挥发油[2-3],其非挥发性成分也具有重要的药理作用。为详细了解薄荷的非挥发性成分,作者对薄荷地上部分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物的组成成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