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螟卵啮小蜂产卵行为利它素的研究:存在部位和抽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是有关螟卵啮小蜂产卵行为利它素研究的第一部份,报道了该利它素在寄主三化螟、白螟中的存在部位和抽提方法。 试验表明:刺激螟卵啮小蜂搜索寄主和产卵行为的利它素存在于寄主卵块的卵毛和雌蛾的尾毛之中,它能被丙酮—水(1:1)溶剂所抽提,但不能被正己烷所抽提。当把白螟卵毛的丙酮—水抽提浓缩物滴加到纸质模拟卵上后,能引起雌蜂对模拟卵的触角敲打和产卵管插入。  相似文献   

2.
赤眼蜂的产卵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眼蜂能在多种宿主卵中产卵寄生,并且还具有在人工物体上产卵的习性。Holloway早在1912年即观察到秋葵植物汁滴干燥结膜后,广赤眼蜂(Trichogramma evanescen)企图在其表面产卵。Salt(1935)观察到赤眼蜂有企图将产卵器插入玻璃珠,水银滴,植物种子等表面的行为。Hagen等(1965)试制人工蜡卵饲喂草蛉幼虫时,偶然发现赤眼蜂可以产卵在这种蜡卵内。近年来,Rajendram和Hagen(1974)曾用上述蜡卵引诱赤眼蜂产卵于盐水或氨基酸溶液内。总之,赤眼蜂可在不少的非天然的宿主或物体上产卵,并且所报道产过卵的物体都是球形的。Salt(1937)认为决定赤眼蜂产卵的因素是化学感觉,夜蛾中促使赤眼蜂产卵的物质是22—25碳的直链烷烃成分。但影响产卵行为的各种因素尚缺乏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温度对大蜡螟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明确不同温度对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 L.)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在24℃、28℃和31℃三个温度条件下,采用人工饲料饲养观察了大蜡螟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状况。结果表明,温度对大蜡螟发育历期、生长发育速率以及繁殖具有显著影响(P0. 05)。在24~31℃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各虫态发育历期缩短,幼虫体长增长加快,发育速率加快。在24℃下世代历期最长(47. 96 d),31℃下世代历期最短(33. 68 d)。在同一温度下,雄蛾的寿命明显较雌蛾的寿命长,但成虫寿命、产卵前期和产卵期均随着温度升高而缩短。在24℃下产卵量最高为2 781. 50粒/雌,而在31℃下产卵量最低为1 943. 17粒/雌。  相似文献   

4.
高文呈 《昆虫学报》1987,(3):271-276
黑叉胸花蝽Dufouriella ater(Dufour)在文登地区一年发生4代, 以成虫越冬, 世代重叠现象明显.成虫和若虫均可捕食日本松干蚧, 对松干蚧种群数量起着控制作用.成虫羽化后即行交配, 未经交配的雌虫不能产卵.若虫中84.6%为5龄, 仅少数为4龄虫.米蛾卵和大蜡螟卵是饲养繁殖黑叉胸花蝽成虫和若虫的良好饲料.  相似文献   

5.
大蜡螟饲料配方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 L.广泛应用于昆虫生理生化、杀虫剂筛选和昆虫毒理学等多个领域,因此,选择物美价廉的饲料对其进行大规模饲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选取占饲料成本份额较高的奶粉和酵母粉作为研究对象,分5组配方进行大蜡螟的饲养实验。通过对每组各个历期和产卵数进行比较,获得了优化后的饲料配方:奶粉50g、酵母粉20g、面粉100g、麦麸100g、玉米粉100g、蜂蜡50g、蜂蜜50g及甘油60g;并首次比较了奶粉和酵母粉在大蜡螟发育过程中的作用,进而明确了酵母粉对大蜡螟幼虫期、蛹期的发育和繁殖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奶粉对幼虫期发育和繁殖能力具有促进作用,但作用小于酵母粉;同时两者与成虫的寿命无关。  相似文献   

6.
豆野螟Maruca vitrata(Fabricius)是一种严重的泛热带豆类蔬菜害虫。本文研究了豆野螟延迟交尾和多次交尾对其生殖的影响。延迟交尾实验结果表明:豆野螟雌雄同时延迟交尾,雌雄虫的寿命、产卵量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是对卵的孵化率没有显著影响;雌虫延迟交尾,随着延迟时间的增加,雌虫的寿命、产卵量、卵的孵化率表现为下降的趋势,而雄虫的寿命延迟交尾第3天达到最大值;雄虫延迟交尾,随着延迟交尾时间的增加,雌雄虫的寿命、产卵量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卵的孵化率随着延迟逐渐下降。多次交尾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雄虫交尾次数的增加,成功交尾率逐渐降低,用于交尾的时间延长,雌虫和相应雄虫的寿命逐渐缩短,雌虫的产卵量下降,但对卵的孵化率影响不大;豆野螟雌虫一生只交尾一次,未见到雌虫2次交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入侵杂草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对棕榈害虫红脉穗螟Tirathaba rufivena的产卵忌避活性。【方法】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法,研究薇甘菊不同溶剂提取物对红脉穗螟的产卵忌避作用和杀卵活性。【结果】产卵忌避试验结果表明,薇甘菊各提取物中,以正己烷和三氯甲烷提取物对红脉穗螟的产卵忌避效果最好,两者的选择性忌避率分别为43.64%和44.20%,非选择性忌避率分别为51.60%和59.20%。对卵孵化率的影响显示,各溶剂提取物均对红脉穗螟具有一定的杀卵活性,其中三氯甲烷提取物对卵孵化率的影响最大,校正孵化率最低,仅为53.39%,而且三氯甲烷提取物引起的1龄幼虫的死亡率最高,可达42.64%。在薇甘菊三氯甲烷提取物的不同溶剂萃取物中,正丁醇萃取物对红脉穗螟的产卵忌避和杀卵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溶剂萃取物。【结论】薇甘菊提取物具有一定的产卵忌避和杀卵活性,具有用于红脉穗螟的生态防控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大蜡螟幼虫动物茄病镰刀菌感染模型并观察伏立康唑治疗效果。方法选用临床分离获得茄病镰刀菌1株,实验所用孢子悬液浓度梯度为1×105~1×108CFU/mL,根据死亡率筛选出最佳感染浓度,并以此浓度感染大蜡螟幼虫,用伏立康唑(1.5 mg/kg)治疗;同时设置未处理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实验过程中收集大蜡螟幼虫尸体做病理检测并记录5 d内死亡情况,每24 h记录1次。通过感染后病理组织切片和大蜡螟幼虫生存率两个方面进行评价。结果大蜡螟幼虫在1×107CFU/mL茄病镰刀菌感染后,5 d死亡率达100%,1×107CFU/mL为本次实验组最佳感染浓度;大蜡螟幼虫感染第2 d死亡虫体病理检测发现大量茄病镰刀菌菌丝和孢子,经伏立康唑治疗后,单个幼虫体内菌体减少,菌体内菌丝减少;大蜡螟幼虫生存曲线显示伏立康唑治疗组较单茄病镰刀菌感染组生存率显著增高(P<0.05)。结论大蜡螟幼虫能够作为茄病镰刀菌体内感染的动物模型,并可用于观察药物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利用大豆粉、玉米粉、麦胚和鲜茭白等成分配制了大螟Sesamia inferens(Walker)的半合成人工饲料,利用该饲料配方,发展了大螟的长期、继代饲养技术,即初孵-2日龄幼虫在茭白上饲养,3日龄-化蛹在人工饲料上饲养。利用该方法连续饲养大螟3代,幼虫的发育历期、蛹重、幼虫存活率、化蛹率、羽化率、卵孵化率和单雌产卵量等生活史参数与在天然饲料茭白上饲养的大螟相比,二者没有任何显著差异。而且利用该方法饲养,成本低、省工省力,能显著减少病原菌的感染。这说明该饲养技术适于大螟种群的长期、继代饲养。  相似文献   

10.
影响大蜡螟幼虫体色的环境因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蜡螟幼虫体色各式各样 ,通过对比实验分析了温度、湿度、密度、光照和食物等环境因素对大蜡螟幼虫体色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不同温度、湿度、密度、光照条件下大蜡螟幼虫的体色均未变化。在研究食物对大蜡螟幼虫体色的影响实验中食蜂巢的白黄色幼虫身体内部发黑 ,这可能是黑色的蜂巢透射出的颜色。实验为进一步研究大蜡螟幼虫体色的遗传机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飞机草提取物对红脉穗螟Tirathaba rufivena Walker的防控潜力,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法,研究了飞机草提取物对红脉穗螟的产卵忌避作用和杀卵活性。结果表明,飞机草乙酸乙酯提取物对红脉穗螟的忌避效果最好,选择性和非选择性忌避率分别为41.85%和46.84%;不同提取物处理红脉穗螟的卵后,均造成卵孵化率降低和初孵幼虫的死亡,其中乙酸乙酯提取物对红脉穗螟卵的影响最大,孵化率和1龄幼虫死亡率分别达到65.89%和40.37%。对飞机草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级萃取测试各萃取物的活性发现,正己烷萃取物对红脉穗螟的产卵忌避作用和杀卵活性最强。田间试验表明,采用正己烷萃取物稀释50倍和100倍浓度进行田间喷雾,药后15 d对红脉穗螟的种群控制率可达到50%以上。  相似文献   

12.
明亮熊蜂繁育室内印度谷斑螟的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建东  国占宝  李继莲  罗其花  吴杰 《昆虫知识》2007,44(5):698-702,F0004
明亮熊蜂Bombus lucorum L.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果菜传粉昆虫,印度谷斑螟Plodia interpunctella(Hbner)是危害明亮熊蜂繁育的主要害虫之一。2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印度谷斑螟的形态特征与危害蜜蜂巢房的大蜡螟Gallerie mellonellaL.和小蜡螟Achroia grisella Fabricius明显不同。印度谷斑螟以饲喂熊蜂的花粉为载体传播进熊蜂繁育室,在熊蜂繁育室内可以连续繁殖,1年发生6~8代,且世代重叠。印度谷斑螟幼虫主要以蜂群内的剩花粉为食,当花粉不足时,就开始取食巢房和蜂蛹,对熊蜂的规模化繁育危害较大,每年的5~8月、11~2月为危害高峰期。印度谷斑螟的发育受环境和食物的影响很大,在温度为28℃、相对湿度为60%熊蜂繁育室内,印度谷斑螟的卵期为4d,幼虫期为19~23d,蛹期为11d,成虫期为4~20d。成虫羽化后3~4h即可进行交配,雌蛾交配后当天就开始产卵,产卵期4~10d不等,平均产卵量107.8粒。在熊蜂繁育室消毒期间,食物短缺,印度谷斑螟幼虫进入休眠状态,各龄幼虫均可发生休眠现象。印度谷斑螟不危害蜜蜂,在蜜蜂巢房中不能存活。  相似文献   

13.
螟黄赤眼蜂的个体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螟黄赤眼蜂广泛应用于多种农林害虫的生物防治,常用米蛾卵进行规模化繁育。本文观察了螟黄赤眼蜂在米蛾卵中的个体发育过程。结果发现,在26℃±1℃的条件下,螟黄赤眼蜂从产卵到成虫的个体发育过程历时8 d,其中胚胎期26 h,幼虫期36 h,预蛹期48 h,蛹期84 h,在产卵后的192 h后成虫开始羽化。螟黄赤眼蜂卵为白色透明的棒状,随着胚胎发育时间的增加,其长径和短径逐渐变大,但两者之比逐渐减少;刚进入幼虫期的虫体长径与短径之比较大,虫体上下宽度基本相等,但体积随取食而快速增加;虫体出现梅花斑和米蛾卵卵壳颜色变黑是进入预蛹期的标志;蛹的头、胸和腹部明显分界,梅花斑消失,腹部二条黑带逐渐横贯整个腹背面,复眼随着时间的增加逐渐加深,最后为深红色。经过192 h的发育,螟黄赤眼蜂成虫羽化,咬破米蛾卵壳而出。  相似文献   

14.
一、第一代粟灰螟卵的发生期 粟灰螟在华北地区年生三代,其中以第一代为害最重,第二代个别年份严重,第三代一般不造成为害。实践证明:掌握卵的发生期是药剂防治此虫的关键所在。粟灰螟在新乡地区三代产卵时期分别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7月中、下和8月中、下两旬。由于第二、三代产卵量少而分散,为害也不严重。因此,主要介绍有关第一代产卵的习性与时期(表1),这对掌握有利时期适期进行喷药防治,关系十分密切。  相似文献   

15.
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 L.是蜂群中普遍存在的害虫,其幼虫蛀毁巢脾,造成封盖蛹不能孵化出房,使蜂群群势下降甚至飞逃.当前,大蜡螟作为试验昆虫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其防控技术的研究相对薄弱,蜡螟危害仍是限制养蜂发展的因素之一.本文对国内外大蜡螟的防控技术进行了梳理总结,为我国制定蜡螟综合防控措施提供...  相似文献   

16.
【目的】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 Linnaeus是世界范围内蜂群中普遍存在的害虫,给世界养蜂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本研究旨在建立大蜡螟触角转录组数据库,挖掘大蜡螟嗅觉相关基因,为今后利用嗅觉基因靶标防治大蜡螟提供分子生物学信息数据。【方法】利用高通量测序平台(Illumina HiSeqTM 2500)对大蜡螟触角进行转录组测序和组装,通过筛选转录组数据库,鉴定出嗅觉相关基因。【结果】成功构建了大蜡螟触角转录组,经序列拼接获得188 278条unigenes,平均长度为781 bp,N50为1 161 bp。使用BLAST软件将大蜡螟触角unigenes序列与7大公共数据库比对,共注释到108 047条unigenes,其中NR数据库注释的unigenes最多,为78 746条,占41.82%,且NR注释的大蜡螟unigenes中与家蚕Bombyx mori类似基因最多,为18.4%。将unigenes与GO数据库比对发现,共有69 794条unigenes注释到GO数据库中,按照其所参与的生物过程、细胞组分和分子功能对其进行GO功能分类,共含有55个亚类,其中参与结合和催化功能及代谢过程的unigenes比例较大;KEGG代谢途径分析表明,14699条unigenes形成231条代谢通路,其中被注释在信号传导通路中的unigenes最多,为2 401条,占16.33%。进一步基因注释分析,鉴定得到226个候选嗅觉相关基因,包括52个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 binding proteins,OBPs)基因,36个化学感受蛋白(Chemosensory proteins,CSPs)基因,80个气味受体(Odorant receptors,ORs)基因,56个离子型受体(Ionotropic receptors,IRs)基因和2个感觉神经元膜蛋白(Sensory neuron membrane proteins,SNMPs)基因;通过比较雌、雄大蜡螟转录组鉴定出114个差异表达基因,包括5个嗅觉相关基因(OBP8、OBP17、CSP3、CSP34和OR15);114个差异表达基因中,66个基因在雌蛾触角中高表达,48个基因在雄蛾触角中高表达。【结论】本研究获得了大蜡螟触角转录组数据,并鉴定出候选嗅觉相关基因,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大蜡螟的基因功能及嗅觉感受机制奠定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17.
四川无尾两栖类的繁殖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Duellman和Trueb(1986)的定义,对四川无尾两栖动物的繁殖模式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73种四川无尾类可以划分为2类共5种繁殖模式。水内产卵是比较原始的一类繁殖模式,又分2种:静水产卵(模式1)和流水产卵(模式2),68种(93%)是在水内产卵;水外产卵是较进化的一类繁殖模式,又分3种:卵产在近水塘的泥窝中(模式12),卵泡产在近水域的土穴中(模式21)和卵泡产在近水域的树上或灌丛上(模式23),仅5种(7%)在水外产卵。(2)模式1、12、21、23的两栖动物,雌雄性的体型较模式2的物种为小,产卵的数量大,但卵径较小;蝌蚪的生态表型均可归入静水型,共同特点是蝌蚪体型小,在静水中觅食,生长发育快。模式2的两栖动物,雌雄性的体型较大,产卵的数量少,而卵径较大;蝌蚪的生态表型可归入流水型,特点是蝌蚪体型大,在流水中觅食,生长发育慢。(3)水内产卵的两栖动物的窝卵能量投入方式可以分为两种:静水产卵(模式1)的物种通过增加卵的数量来增加投入,接近于r-选择物种;流水产卵(模式2)的物种通过增大卵径来增加投入,接近于k-选择物种;是两种适应不同环境条件的的繁殖策略。  相似文献   

18.
<正> 在大螟Sesamia inferens Walker的诸如产量损失,抗虫育种,药效试验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中,常常需要在预定的时期内用大量的卵块进行人工接种。在一般情况下,大量饲养获卵或田间集中大量采卵不易而因此影响到试验的进行,那么,螟卵的保存就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为此,笔者用普通冰箱,在2±O.5℃温度下,进行了大螟卵处理时间与孵化率关系的观察,借以确定安全的保藏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构建蜡螟的念珠菌属真菌动物模型并探究真菌对蜡螟的细胞、组织、器官的影响以及念珠菌属真菌蜡螟模型的应用价值。方法用注射器吸取一定量的菌液注入蜡螟体内,在30℃培养箱中培养一定时间后,取出其中的一小部分蜡螟进行解剖,观察真菌菌丝对蜡螟肠道组织的损伤情况,取另一小部分蜡螟做病理切片,同时记录不同时间段蜡螟的生存死亡情况;将空白蜡螟断头取血,分离淋巴细胞后用DMEM培养,用热灭活真菌处理蜡螟淋巴血细胞,37℃培养3 h后,分别用ROS(氧化应激水平)探针和溶酶体探针标记ROS、溶酶体,观察真菌刺激细胞时的自噬水平的变化。结果真菌菌丝对蜡螟的肠道组织产生损伤,病理切片显示大量菌丝生长,细胞吞噬真菌后,ROS升高,溶酶体与菌共定位。结论念珠菌属真菌的蜡螟模型中,真菌对蜡螟的细胞、组织、器官均有损伤,蜡螟的细胞自噬水平升高,并且此模型具有易操作,价格低廉,便于进行统计学分析等优势。  相似文献   

20.
胡永锡 《昆虫学报》1956,(2):235-246
1.日本赤眼蜂与赤眼蜂,都是螟虫卵的重要寄生蜂,一年发生19—20代。以蛹态在寄主卵内越冬,至次年4月底羽化。 2.一世代经过日数,视温度高低而不同,在7、8月间温度高,一世代平均仅有5—8天左右。4、5月与9、10月间温度较低,一世代须9—25天。10月份开始越冬。 3.每一个雌峰能产卵15—61粒,平均为50粒左右。 4.这二种寄生蜂除寄生二化螟、三化螟、大螟卵外,尚能寄生稻苞虫、稻螟蛉、眼蝶、人纹灯蛾、尺蠖蛾、白螟及黑米虫卵等。惟未受精卵虽被寄生亦乾死不能羽化。每一个寄主卵内最少有寄生蜂1个,最多5个。 5.寄主卵内发育程度与寄生蜂产卵的影响很大,以第1、2、3天的卵被寄生最多,第4日的被寄生的就降低,第5日的就不寄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