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珠穆朗玛峰国家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野外实地调查和室内标本整理以及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对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进行研究,为探讨喜马拉雅植物区系的起源以及该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资料。结果表明:(1)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共有蕨类植物193种,隶属于31科59属,其中优势科为鳞毛蕨科(51种)、水龙骨科(41种)、蹄盖蕨科(22种)、铁角蕨科(10种),优势属为耳蕨属(27种)、鳞毛蕨属(20种)、瓦韦属(17种)。(2)科的分布区类型有8种,以泛热带分布型(55.56%)为主;属的分布区类型有14种,以泛热带分布型(23.81%)、中国-喜马拉雅分布型(19.05%)为主;蕨类植物以土生(55.88%)为主,石生(24.35%)和附生(21.76%)也占有一定比例,缺乏水生蕨类。(3)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成分与南迦巴瓦峰地区联系最为密切,其次为横断山地区和尼泊尔,与九塞沟自然保护区、秦岭地区有一定的联系,与西双版纳地区的关系较为疏远。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凤阳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经野外调查和资料整理已知凤阳山自然保护区共有蕨类植物37科74属196种和7变种。主要科为鳞毛蕨科、水龙骨科、金星蕨科、蹄盖蕨科、铁角蕨科、卷柏科、膜蕨科,主要属为鳞毛蕨属、铁角蕨属、卷柏属、复叶耳蕨属、瘤足蕨属、凤尾蕨属、瓦苇属。分布区类型以世界分布和泛热带分布科、泛热带分布属、东亚分布种为主,表现出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特点。与邻近6山蕨类植物区系相似性系数的比较表明,与凤阳山蕨类植物区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浙江九龙山。凤阳山共有57种中国特有蕨类,有较高的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3.
海南尖峰岭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海南尖峰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蕨类植物区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自然保护区内共有蕨类植物165种,隶属于41科84属,优势科有7科,分别为水龙骨科、铁角蕨科、金星蕨科、蹄盖蕨科、叉蕨科、膜蕨科、鳞毛蕨科,含5种以上的优势属有7属,分别为铁角蕨属Asplenium、卷柏属Selaginella、观音座莲属Angiopteris、鳞始蕨属Lindsaea、凤尾蕨属Pteris、短肠蕨属Allantodia、鳞毛蕨属Dryopteris;根据植物的现代地理分布,本区蕨类植物科、属、种的热带成分分别占非世界分布的96.6%、90.4%、72.2%,表明本区蕨类植物区系具有较强的热带性质;本区蕨类植物的属内种类贫乏,含1种的属占63.1%,含2~3种的属占21.4%;生态类型多样,主要有土生蕨类、石生和附生蕨类;苏铁蕨Brainea insignis、水蕨Certopteris thalictroides、金毛狗Cibotium barometz、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黑桫椤Gymnasphaera podophylla、大叶黑桫椤Gymnasphaera gigantea是本区国家重点二级保护珍稀濒危蕨类植物,应采取措施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4.
通过多次野外调查及资料整理,对诸广山地区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的资源组成、地理成分、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诸广山地区共有石松类和蕨类植物37科、87属、249种,优势科为鳞毛蕨科、水龙骨科、金星蕨科、蹄盖蕨科、凤尾蕨科,优势属为鳞毛蕨属、凤尾蕨属、复叶耳蕨属、卷柏属,单种科有12个,单种属有39个,这些丰富度高的蕨类中既有古老孑遗种又有新生代年轻种,反映了该区蕨类植物的古老性与延续性。(2)从分布区类型来看,该区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区系中以热带性质的科和属占绝对优势,分别占除世界分布类型外总科、属数的89. 3%和77. 6%,以泛热带分布类型为主。但种的地理成分复杂,温带成分略显优势,占50. 6%,以东亚分布类型为主,中国特有分布种占23. 3%;热带成分的种占26. 1%,以热带亚洲分布类型为主。表明该蕨类植物区系具有热带亲缘性,是明显的热带向温带过渡地段。(3)该区以土生蕨类群落类型为主,树生蕨类与石生蕨类随海拔升高而增多,物种丰富度在800-1 500 m处最高。  相似文献   

5.
深圳梧桐山蕨类植物区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深圳梧桐山蕨类区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梧桐山蕨类植物区系由33科63属126种和2变种组成,含8种以上的科有水龙骨科、金星蕨科、鳞毛蕨科、卷柏科、蹄盖蕨科和风尾蕨科;依据植物的现代地理分布,梧桐山蕨类植物种的分布可以划归为9个分布区类型和6个亚型,其中热带亚洲分布成分和东亚分布成分构成了该区系的主体。区系分析表明,该植物区系带有较明显的热带性质,约67%的种类属于热带分布。  相似文献   

6.
粤东蕨类植物区系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对粤东蕨类植物的调查和统计分析得出:粤东地区共记录蕨类植物258种,隶属于45科95属,区系较为丰富;粤东的蕨类区系属于东亚植物区向古热带植物区的过渡地带,以水龙骨科、鳞毛蕨科、蹄盖蕨科、金星蕨科等12个科为优势科,以铁角蕨属、凤尾蕨属、鳞毛蕨属等10个属为优势属。从种的区系成分来看,粤东蕨类植物区系主要是热带成分与东亚成分的综合体,以中国—日本分布、热带亚洲、中国特有种分布为最丰富,反映了东亚与热带亚洲的蕨类植物区系的统一性和紧密联系。特有程度低于当地种子植物区系。与相关的6个地区的比较,说明纬度和海拔高度对区系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通过野外考查、标本采集和分类鉴定,以及文献资料整理,对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区系组成和分布区类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石松类和蕨类植物32科76属237种,优势科为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蹄盖蕨科(Athyriaceae)、凤尾蕨科(Pteridaceae)、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优势属为双盖蕨属(Diplazium)、卷柏属(Selaginella)、凤尾蕨属(Pteris)。(2)分布区类型以东亚广布和热带亚洲分布为主,生态类型以阴生植物和土生植物居多。(3)与其他地区的区系比较显示,茂兰与广西花坪物种相似性系数最高,依次是贵州梵净山、四川峨眉山和云南马关县。  相似文献   

8.
重庆地区蕨类植物区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重庆地区蕨类植物从科、属分布区类型进行了统计分析,同时将该区区系特征与其它几个地区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该区共有蕨类植物389种(含变种和变型),隶属于109属, 43科。(2)该区蕨类植物中优势科、属十分明显,其中优势科为:鳞毛蕨科、金星蕨科、水龙骨科、蹄盖蕨科、凤尾蕨科;优势属为鳞毛蕨属、耳蕨属、凤尾蕨属、铁角蕨属、卷柏属、凤丫蕨属。(3)从蕨类植物科、属分布区类型的所占比例来看,该地区区系性质以热带成分占优势,其中热带分布科22科,占总科数的75.00%;热带分布属有60属,占总属数的64.52%(剔除世界分布)。(4)本区区系成分古老,古老孑遗的科属较为丰富,但特有现象不明显。(5)该区地形、气候条件对于蕨类植物的散布和充分发育比较适宜,为其在该区的充分发育创造了极为有力的条件。(6)经对比分析和聚类分析表明:该区与临近的几个地区属的相似性系数很高,特别是与西南地区的西藏、横断山区的属相似性系数较大,表明区系上与这些地区有着广泛的联系;而与华北的内蒙古,东北的辽宁等相距较远的地区属的相似性系数较低,表明区系上联系较为疏远。  相似文献   

9.
浙江凤阳山-百山祖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凤阳山--百山祖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野外资源调查及区系分析,可以认为,凤阳山--百山祖保护区共有蕨类植物39科、79属、249种(含变种),主要科为鳞毛蕨科、水龙骨科、金星蕨科、蹄盖蕨科和膜蕨科;主要属为鳞毛蕨属、复叶耳蕨属、铁角蕨属、蹄盖蕨属和瓦韦属,其中以鳞毛蕨属和复叶耳蕨属分布相对集中。属的分布类型以热带成分为主,种以东亚分布类型和中国特有种为主,并含有72种中国特有和珍稀蕨类植物。  相似文献   

10.
对中坡国家森林公园的蕨类植物分类、区系组成及其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坡共有蕨类植物28科53属85种,主要科为鳞毛蕨科、水龙骨科、凤尾蕨科和金星蕨科;主要属为凤尾蕨属、鳞毛蕨属、耳蕨属和卷柏属;科的分布类型以世界分布和泛热带分布为主,属以泛热带属和热带亚洲属最多,种以东亚分布类型为主并表现出明显的亚热带特点;生态类型主要为土生,其次是石生类型.蕨类区系与贵州的关系最为密切.蕨类物种密度为每km^26.2种,在纬度相近的9个保护区中仅次于云南西山.中坡拥有桫椤和金毛狗等2种国家重点保护蕨类和7种中国特有的蕨类.桫椤在中坡的发现,对于研究其演变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江西井冈山自然保护区药用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西省井冈山自然保护区共分布有药用种子植物 1 67科 ,含 5 2 9属 1 1 2 5种 (包括变种、变型 )。 1 67科可划分为 9个分布区类型 ,其中热带性科为 81科 ,占总科数的 63 .78% (除世界分布 ) ,温带性科为 46科 ,占总科数的 3 6.2 2 % ,热带性科占优势。 5 2 9属可划分为 1 4个分布区类型和变型。热带分布及其变型共 2 2 8属 ,占47.80 % (除世界分布型 ) ,其中泛热带分布及其变型共 1 0 8属 ,占总属数的 2 2 .85 % ,占热带分布属的 5 3 .5 1 % ,是本区中占主导地位的区系成分。温带分布及其变型共 2 3 8属 ,占 49.89%。中国特有属含 1 1属 ,占总属数的2 .3 1 %。该区系具有各种区系成分并存、区系中古老性成分与新特有成分并存、与世界各地联系广泛而复杂的特征。在植物区系的分区上 ,井冈山处于从亚热带至温带间的过渡地带  相似文献   

12.
基于馆藏标本,对云南药山自然保护区蕨类进行区系分析.结果表明:该保护区共有蕨类30科、67属、177种及10变种;属的区系地理成分可划分为10个类型11个亚型;种的区系地理成分可划分为9个类型、20个亚型及7个变型;该保护区温带区系成分占优势;与相邻地区区系成分比较发现,蕨类区系与云南药山联系的紧密程度为:轿子雪山>梅里雪山及附近地区>玉龙雪山>黄山.  相似文献   

13.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结合标本鉴定和文献研究,对内蒙古白音敖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多样性和区系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对白音敖包自然保护区与周边4个地区(章古台、木兰围场、达里诺尔、乌斯吐)种子植物区系的相似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白音敖包自然保护区植物物种多样性较为丰富,共有野生种子植物72科261属526种,但多样性却表现出一定的脆弱性。(2)在植物区系科的组成上,主要有8个优势科;属的组成则主要为单种属和寡种属,共计246属,占本区系总属数的94.26%;在生活型方面草本植物占绝对优势,而在水分生态类型的分布上中生植物最多。(3)在科、属的地理分布类型中,温带成分占绝对优势,区系温带性质明显;而且区系成分具有一定的古老性,但特有程度较低。(4)该研究区与邻近4个植物区系的属相似性分析发现,白音敖包自然保护区与达里诺尔的属相似系数最高,与乌斯吐相似性较低。  相似文献   

14.
峨眉山蕨类植物区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2004~2006年的野外调查和标本馆标本以及文献资料,初步分析了峨眉山蕨类植物区系的地理特征,结果表明:峨眉山共有蕨类植物46科110属425种,优势科为蹄盖蕨科、水龙骨科和鳞毛蕨科,共192种,占总种数45.2%,优势属为耳蕨属、鳞毛蕨属、凤尾蕨属和蹄盖蕨属等;在科、属的水平上,为热带分布型,以泛热带分布为主,而种的地理分布则以温带分布的中国特有和东亚成分占绝对优势,分别为36.5%和32.0%,揭示了峨眉山蕨类植物区系是以温带性质为主的亚热带类型,具有较强的热带亲缘;与大巴山关系密切,和云南哀牢山有一定的联系,而与秦岭、西藏和陕西天华山的关系较为疏远。  相似文献   

15.
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该地区植物种类丰富,共有野生种子植物134科、578属、1197种;根据地史资料和自然条件,通过对种子植物种类的组成和分布区类型的分析,认为该区系起源古老,区系成分复杂;珍稀特有植物多,如南方红豆杉、钟萼木、香果树、福建柏、榧树、闽楠、花榈木等大量古老树种,并且绝大多数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科研价值;区内578属可分为14个类型,热带和温带分布的属分别占48.6%和49.2%(不包括世界分布类型),具较明显的南北过渡的现象,与世界各地有广泛的联系。这些区系特征与本区古老的地质和优越的水热条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安徽皇甫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皇甫山自然保护区共有种子植物139科,529属,1007种(含种下单位),其中裸子植物6科,16属,31种,被子植物133科,513属,976种。通过对种子植物的组成和地理成分的分析,并与华东地区不同纬度的地区的植物区系进行比较,认为皇甫山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的种类较丰富,珍稀特有植物较多,起源古老,区系成分复杂,具典型华东植物区系特征;皇甫山接近华东植物区系的北缘。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黄龙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在对四川省黄龙自然保护区初步调查的基础上,对其种子植物科、属、种分布区类型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1)区内有种子植物74科,208属,474种;(2)植物区系优势科、属明显。含20种以上的优势科数虽只占总科数的8.7%,但其所含属数和种数却分别占总属数和总种数的38.94%和44.09%;含5种以上的26个优势属所含的种数占区内总种数的37.34%,这些科、属在本区系组成中占明显的主导地位;(3)在科、属、种3个层次上,植物区系均表现出明显温带性质。尤其在属级水平上,温带分布占总属数的82.89%,其中北温带分布占总属数的49.73%,表现出明显温带性质,并以北温带成分为主;(4)中国特有种丰富,达314种,占区内总种数的66.39%;(5)植物区系起源古老,地理成分复杂;(6)本植物区系与西南西北地区,特别是云南地区联系紧密。  相似文献   

18.
在对海南岛南端与北端沿海低山丘陵植物区系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两个地区植物物种组成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两地物种组成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琼南有种子植物876种,隶属于112科484属,植物区系以热带成分为主,兼有一定的温带成分和中国特有成分,且海南特有成分较高,具有一定的过渡性;琼北有种子植物934种,隶属于141科580属,植物区系以热带分布类型为主,同时有一定的温带成分,海南特有成分较高;两地植物区系的共同点是:均具有种类丰富、地理成分多样、优势成分明显、热带性质较强等。  相似文献   

19.
井冈山自然保护区野生兰科植物资源分布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江西省井冈山自然保护区兰科(Orchidaceae)植物的调查,分析了保护区内兰科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区系特点、分布格局,并采用SPSS18.0软件对井冈山及其邻近保护区属的种类进行相关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井冈山兰科植物种类丰富,共有兰科植物34属75种,中国特有兰科植物19种。井冈山兰科植物资源垂直分布格局明显,不同海拔段的兰科植物分布差异较大,中低海拔的物种分布较多,资源相对保存较好;区系成分复杂多样,井冈山兰科植物属的地理成分可以划分为10个类型2个变型,热带性属占优势,占总属数的67.3%,但热带分布的种仅占本地区总种数的37.3%,而温带分布的种却占62.7%,故井冈山自然保护区属热带植物区系与温带植物区系过渡的交汇地带。井冈山兰科植物与齐云山自然保护区的相似性最高,与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相似性最低。  相似文献   

20.
云南省小黑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王玉兵  杜凡  曹顺伟   《广西植物》2006,26(3):261-267
小黑山自然保护区有野生种子植物170科787属2195种。分析表明该区种子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复杂,联系广泛。热带性质的属有506属,占总属数的68.6%,温带性质的属有224属,占总属数的30.4%。热带性质的种890种,占总种数的40.9%,温带性质的种有1267种,占总种数的58.3%。表明该地区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亚热带性质,同时深受热带植物区系的影响。植物区系来源主要由东亚成分、热带亚洲成分(印度—马来西亚成分)、中国特有成分三部分融合而成。特有现象明显,有东亚特有科5科,中国特有属6属,中国特有种778种,占种总数的35.8%,而云南特有种有355种,占中国特有种的45.6%。保护区还拥有众多的珍稀濒危植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