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红褐斑腿蝗的耐寒能力及其季节性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测定过冷却点的方法研究了红褐斑腿蝗(Catantops pinguis (Stal))在不同季节的抗寒能力,并就虫体含水量、粗脂肪、总蛋白和总糖等成分在不同季节的变化及其对过冷却点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红褐斑腿蝗的过冷却点存在显著的季节性差异,依次为秋季种群((-23.1 ± 0.2 )℃)< 越冬后种群((-19.3 ± 0.1) ℃)< 夏季种群((-4.0 ± 0.1) ℃).含水率在生长期极显著高于越冬期,越冬初期和越冬后期变化不大,说明红褐斑腿蝗在越冬准备期已排出了体内多余的游离水.越冬后蝗虫体内总糖含量和脂肪含量均显著低于越冬初期,说明蝗虫在越冬时主要靠消耗体内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物质来维持体温,体内的营养物质消耗极大,导致越冬后过冷却点显著上升.含水率和含脂率在两性间差异不显著,雌性蝗虫的总蛋白含量在夏季种群略高于雄性,越冬期显著低于雄性,可能与雌蝗孕卵过程中动用了大量营养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2.
红褐斑腿蝗血细胞的形态与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世贵  周志军  郑哲民 《昆虫知识》2007,44(2):241-244,F0004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显微数码拍照系统,对红褐斑腿蝗Catantops pinguis(Stal)血细胞的形态进行观察和分类。结果在红褐斑腿蝗血淋巴中观察到5种血细胞,分别是原血胞、浆血胞、粒血胞、珠血胞和囊血胞。原血胞为小型圆形细胞,边缘圆滑、清晰,核质比例很大。粒血胞多为中型,形状不规则,边缘凹突不平,内含较大的异质性溶酶体颗粒。浆血胞多为中型,刚离体时形状较规则,常呈圆形、卵圆形。浆血胞内缺乏大的颗粒,细胞核大而圆形,细胞质内具许多小型颗粒状物质。浆血胞离体后形状变化较多,常发展出伪足,呈丝状、短芒状、钩状或片状伪足。珠血胞多为大、中型,外形大体呈圆形,但边缘由于大小不等的珠形内含物突出,呈花瓣状。囊血胞多为中型,圆形或椭圆形,细胞质内具有大小不一的带有折光性的颗粒或块状物,细胞边缘比较光滑。  相似文献   

3.
红褐斑腿蝗卵黄蛋白的分离纯化及性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蒸馏水沉淀法、凝胶过滤、蛋白质电泳等方法提取纯化了红褐斑腿蝗Catantops pinguis (Stål)的卵黄蛋白,并对其性质进行了分析。电泳结合不同的染色方法证明红褐斑腿蝗的卵黄蛋白为一种糖脂复合蛋白,其分子量约为548 kD,由7个亚基组成,亚基分子量分别为147.3,100.2,95.9,59.6,53.6,49.0和42.2 kD。卵黄蛋白经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检测到17种氨基酸和NH3峰,其中谷氨酸(Glu)百分含量最高,达13.46%,天冬氨酸(Asp)、亮氨酸(Leu)、半胱氨酸(Cys)、精氨酸(Arg)含量比较高,脯氨酸(Pro)、组氨酸(His)、赖氨酸(Lys)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4.
为评价pH对红褐斑腿蝗Catantops pinguis (Stål)中肠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本文用3种专性底物测定了不同pH环境下蝗虫中肠类胰蛋白酶和类胰凝乳蛋白酶的活性。结果表明: 雄性红褐斑腿蝗中肠肠液的pH值为6.92±0.043, 雌性为7.03±0.054, 两性间差异不显著(P>0.05)。并且发现3种蛋白酶的最适pH值各不相同, 其中雌雄虫的强碱性类胰蛋白酶(以BAPNA为底物)最适pH分别为8.5和10.5; 雌雄虫的弱碱性类胰蛋白酶(以TAME为底物)最适pH分别为9.0和9.5; 而雌雄虫的类胰凝乳蛋白酶(以BTEE为底物)最适pH雌性为8.5, 雄性为8.0。统计结果显示, pH对红褐斑腿蝗中肠蛋白酶活性影响显著(P<0.01), 两性间蛋白酶活性差异显著(P<0.01)。在最适pH情况下, 雌性的类胰蛋白酶活性高于雄性, 而类胰凝乳蛋白酶活性则是雄性高于雌性。在中肠pH范围内雌性比雄性具有更高的消化蛋白酶活性, 显示雌性具有较强的食物处理能力以摄取更多的营养物质为繁殖活动(孕卵)作准备, 而该种蝗虫最适pH范围较宽, 可能与其取食植物范围较宽有关。  相似文献   

5.
温度对东亚飞蝗取食影响及其食物利用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对比称重法研究温度对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Meyen)取食及食物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3~5龄蝗蝻在18、21、24、27、30℃5个温度梯度下发育历期为56.9、34.0、21.3、17.2、15.0d,总取食量为0.85、0.88、0.82、0.99、0.99g。在21、24、27、30℃4个温度梯度下,雄成虫寿命为90.3、62.8、47.0、38.7d,总取食量为3.62、4.67、4.25、4.26g;雌成虫寿命为95.8、63.0、46.3、40.8d,总取食量为6.97、10.48、10.41、11.90g。随温度升高3~5龄蝗蝻近似消化力减小,食物利用率增加;成虫期在18、30℃条件下近似消化力有显著差异(P<0.05),但不同温度下食物利用率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蝗虫微孢子虫Nosema locustae对红胫戟纹蝗Dociostaurus kraussi kraussi致病性及呼吸代谢的影响,为筛选蝗虫微孢子虫适宜的新疆本地的活体增殖寄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逐头口服法感染红胫戟纹蝗,以镜检法检测蝗虫感染情况,并用呼吸仪测量试虫的呼吸代谢。【结果】在6.5×105个孢子/头的感染剂量下,红胫戟纹蝗的感染率和死亡率分别为41.70%和72.22%。蝗虫微孢子虫的感染剂量与其毒力高度相关(r2=0.961),LD50为1.7088×104个孢子/头;随孢子浓度增加和感染时间延长,试虫的CO2释放率显著降低(P<0.05),但耗氧率没有显著变化。【结论】红胫戟纹蝗被微孢子虫感染后表现出典型症状,高剂量组感染下死亡率达到70%以上,由此推断红胫戟纹蝗可作为微孢子虫在新疆本地的潜在增殖寄主。  相似文献   

7.
李艳艳  周晓榕  段文昌  庞保平 《昆虫学报》2015,58(10):1091-1097
【目的】猎物质量和类型在捕食者食物选择、消耗及营养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植物的营养质量影响植食者的营养质量,进而植食者作为捕食者猎物的营养质量。为进一步了解植物-猎物-捕食者三营养层的相互作用,研究了寄主植物对捕食者食物消耗与利用的影响。【方法】在室内评价了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a (Goeze) 4龄幼虫和雌成虫取食和利用 5种不同葫芦科植物上的棉蚜 Aphis gossypii Glover的效率。【结果】多异瓢虫4龄幼虫和成虫均对南瓜Cucurbita moschata var. melonaeformis上的蚜虫取食量最高,而对瓢葫芦Lagenaria siceraria var. gourda上的蚜虫取食量最低。4龄幼虫取食哈密瓜 Cucumis melo var. cantalupensis上的蚜虫时,其相对生长率、食物利用率和食物转化率均达到最大,而雌成虫在取食黄瓜Cucumis sativus和搅瓜Cucurbita pepo var. medullosa上的蚜虫时,其相对生长率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取食黄瓜、瓢葫芦和搅瓜上的蚜虫时,其食物利用率和食物转化率也不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哈密瓜上的瓜蚜更适宜作为多异瓢虫4龄幼虫的猎物,而黄瓜、瓢葫芦和搅瓜上的瓜蚜更适宜作为成虫的猎物。【结论】寄主植物种类与多异瓢虫对棉蚜的捕食效率相关,该结论为进一步利用昆虫的食性对害虫进行控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9.
通过在人工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组合的ClO4-与As5+,研究ClO4-与As5+复合污染对斜纹夜蛾食物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第1 d时,对照A0B0的相对生长率RGR为2.23%,最高A1B3的RGR为3.75%,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最低A3B5的RGR为1.01%;第3 d时,A3B4的食物消化率ECI和消化转化率ECD在所有处理组合中最低:分别为28.61%和36.29%。而第5 d时A3B1-A3B5仍然具有较高的近似消化率AD。由此可知,在低浓度As5+作用的ClO4-与As5+复合污染会促进斜纹夜蛾幼虫的生长,但是当As5+过高时的复合污染,便会抑制其生长。究其原因在于低浓度复合污染胁迫下,斜纹夜蛾幼虫提高了对食物的利用和转化能力,以获取更多营养供幼虫生长需要。而高浓度ClO4-与As5+复合污染胁迫可能扰乱昆虫取食行为,阻碍其生长发育。这对进一步揭示ClO4-与As5+复合污染对斜纹夜蛾的毒理效应和机理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项研究在野外围栏条件下,采用析因实验设计,测定食物可利用性和捕食对根田鼠(Microtusoeconomus)种群空间行为的作用模式。检验的特定假设为,高质量食物较大的可利用性能降低田鼠的攻击行为和活动;捕食能减少田鼠的活动。研究结果表明,食物可利用性能间接地和直接地影响根田鼠的空间行为。附加食物种群具有较高的密度和较小的巢区,且在诱捕期间具有较少的长距离活动和较低的攻击水平。捕食者的存在不直接影响攻击行为,但能影响诱捕期间的长距离活动,此为根田鼠对捕食者存在作出的直接反应。在阐明田鼠种群动态时,应仔细考虑上述因子相互作用的效应。  相似文献   

11.
中晚粳稻区褐飞虱防治策略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夕林  张建明 《昆虫知识》1999,36(3):129-132
为了解二代褐飞虱对粳稻的为害损失,确定合理的防治指标和防治策略,为科学使用噻嗪酮、吡虫啉等药剂防治稻飞虱提供依据,作者在武育粳3号上,通过接不同的虫量,并进行笼罩的方法,研究了二代褐飞虱的增殖规律和为害损失及防治指标。并进行了锐劲特防治不同世代褐飞虱策略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水稻生育期,不同虫口密度的褐飞虱的增长速度不一样;在水稻同一生育期,低密度的增殖速度要大于高密度,但总虫量高密度区显著高于低密度区。二代褐飞虱百丛虫量与水稻产量损失呈极显著正相关( r= 0.9576**),关系式为 y=- 18.3302+ 10. 2892lgx(x为 8月上旬褐飞虱百丛虫量),防治指标为 110-120头。因此,在早发年,迁入量较大的年份必须采取“治二压三控四”的策略,1996-1997年全面推广这一策略,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为了科学用药和抗性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在室内采用稻茎浸渍法测定了采自广东省广州、南雄、雷州、连州、海丰、怀集和大埔等7个地方田间褐飞虱种群对烯啶虫胺、呋虫胺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广东地区褐飞虱种群对烯啶虫胺的敏感性LC_(50)值为2.3187-7.1489mg/L,抗性倍数分别为4.93-15.21倍,南雄地区褐飞虱种群对烯啶虫胺仍处于敏感阶段;广州、海丰和雷州等3个地区褐飞虱对烯啶虫胺已产生低水平抗性,大埔、连州和怀集等3个地方褐飞虱已对烯啶虫胺产生中等水平抗性。广东地区褐飞虱种群对呋虫胺的敏感性LC_(50)值为3.6696-11.8093 mg/L,抗性倍数为26.21-84.35倍,表明广东省不同地区褐飞虱种群对呋虫胺均产生中等水平抗性。建议在防治褐飞虱时,对于低水平抗性的烯啶虫胺应轮用、混用,对中等水平抗性的呋虫胺应限制使用。  相似文献   

13.
布氏田鼠摄食量、累积摄食量与日龄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布氏田鼠 (Microtusbrandti)是内蒙古典型草原区的主要害鼠 ,其危害方式主要表现之一为与牲畜争夺牧草资源[1,4 ,11,12 ] 。准确地测定其日食量(DFC)与累积摄食量 (CFC) ,对于定量地衡量该鼠的危害程度 ,进一步推算鼠害防治的经济阈值有着重要的意义。一些学者着手有关该鼠食性与食量 ,以及非取食性牧草消耗量的研究工作[3 ,7~ 9] 。但由于受实验手段的限制 ,一直未能解决布氏田鼠日食量、累积摄食量与田鼠年龄的关系等难题。本文以测定典型草原区布氏田鼠日食量与体重的关系 ,结合布氏田鼠体重与年龄的数学关系方程 …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12a-羟基鱼藤酮对斜纹夜蛾Prodenia litura (Fabricius)生殖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 本文测定了该虫取食12a-羟基鱼藤酮后的产卵量。在用高效液相色谱仪确定其卵巢组织中存在12a-羟基鱼藤酮后, 通过MTT法测定该化合物对斜纹夜蛾卵巢细胞(PL细胞)的细胞毒性,并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该化合物对PL细胞细胞周期、膜电位、胞内钙离子浓度、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结果表明:斜纹夜蛾幼虫取食12a-羟基鱼藤酮后产卵量下降80%以上, 并从卵巢组织中检测出该化合物。12a-羟基鱼藤酮对PL细胞增殖具有抑制活性, 其IC50为6.6 mg/L。该化合物将PL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 导致PL细胞膜电位、线粒体膜电位和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均显著升高。该化合物导致斜纹夜蛾繁殖力降低。12a-羟基鱼藤酮将PL细胞增殖阻滞于细胞周期的S期。同时, 该化合物对卵巢细胞具有较弱的毒杀活性, 导致一些卵巢细胞死亡。由于上述原因, 卵巢细胞数量逐渐减少而导致卵巢管萎缩。卵巢管的萎缩使卵巢管内的卵母细胞不能发育成卵细胞, 故其生殖力下降。  相似文献   

15.
通过试验测定在武育粳2号上水稻拔节期正处于幼穗形成阶段,受褐稻虱危害实粒数减少,产量下降;孕穗期较耐褐稻虱危害,有明显的补偿作用;孕穗末期至灌浆初期为水稻受害最敏感的时期,危害后使结实率和千粒重均明显下降,水稻显著减产;灌浆后期至乳熟期受褐稻虱危害主要导致干粒重降低,且越接近成熟产量损失越低。  相似文献   

16.
在人工气候室研究了15个光敏核雄性不育系粳稻抽穗与结实对日长与温度的反应特性。1个品系抽穗的光周期反应极弱,8个中等;6个强;农垦58S与其原种反应均强.但PSP略有差异;而且农垦58S在雌雄蕊原基分化前移入LD,不但抽穗延迟且结实率显著降低,而农垦58抽穗虽延迟但结实正常。高温抽穗促进车品系间差异大,从0~4d.9%,较多为22%~38%。15个不育结实的光周期反应明显;它们在高温、低温、LD下结实明显受阻,有的即使在SD下结实率亦很低。说明它们雄性细胞较孱弱易受不良光、温条件危害,可能是遗传上有缺陷;繁种时应注意地区的光、温条件,并利用SD下结实尚可的品系。  相似文献   

17.
水稻品种和稻虱缨小蜂对褐飞虱协同作用的模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我们先前的试验结果和文献资料,组建了水稻品种-褐飞虱-稻虱缨小蜂3者相互关系的模拟模型.模拟分析表明水稻品种能直接和间接地通过物理或化学特性影响稻虱缨小蜂的寄生作用,其中以影响褐飞虱卵垂直分布型、稻虱缨小蜂的迁入时间、未成熟期历期和怀印量等的水稻品种特性起主要作用.同时,模拟分析还表明中等抗性的水稻品种,配以增强稻虱缨小蜂寄生作用的品种特性,就能有效地控制褐飞虱的危害.文中还就协调水稻品种抗性与天敌协同控制褐飞虱的途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