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睡眠钟     
一名男子上完夜班,准备驱车回家。他知道这是一天中最危险的时刻,因为他一夜都没有睡觉。他努力挣扎,让自己在开车回家时保持清醒的状态。他尝试喝一杯咖啡,开车时将车窗打开,或者将空调温度开得比较低,他还尝试在手上攥一个鼻塞式薄荷吸入器。每天早上,他都会在当地的加油站稍作停留,  相似文献   

2.
奚劲梅 《生命世界》2013,(11):46-47
“做好一件事真不容易。”这是他常说的一句话。 看得出来,是清清浅浅的五月之水;看得出来,是坦坦荡荡的村庄之塘。塘边,一位头戴宽沿帽、身穿迷彩服、脚蹬长雨鞋,行动“诡异”的男人转桌转去,黝黑的脸上挂满汗珠,机警的眼睛不停在池塘、禾草间扫描搜索。奇特的装束、奇特的举止,曾使他在几年前以“不法分子”的身份被“请”到公安局,  相似文献   

3.
我的自述     
编者按孙儒泳教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生态学家。他在该领域的研究和教学中都作出重要贡献。他的吃苦耐劳、勤奋工作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佩,激励后人奋进。一、立志与机遇我出生在贫穷落后的旧中国。记得上小学的时候,老师经常以爱迪生、瓦特、富兰克林的故事鼓励我们努力...  相似文献   

4.
沈锷先生严格的科学态度和认真负责培养学生的精神是众所周知的。许多感人的事在同学间也广为流传。但他当年艰苦创业的事迹却鲜为人知。1962年我被录取为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研究所沈锷先生的研究生。那时他是一位年轻的副研究员。报到后,沈先生领我去实验室。当时他使用的是在大房间里临时装修的一座“隔电笼”和一间小暗房,办公桌放在门边。我很难接受眼前的现实。他领我到另一间也是加盖在屋顶上的小屋,里面除了办公桌椅外,便是一个熏记纹鼓用的箱子。沈先生指着一张靠窗口的桌子说“这就是你的办公桌”。新建立的研究组工作紧张又艰…  相似文献   

5.
和普通人一样,对于妻子而言,他是个尽职尽责的丈夫;对于子女而言,他是个近乎完美的父亲;对于学生而言,他是个儒雅的师长。然而,作为科学家的他在小麦育种方面所做出的理论和实践上的成就,在科研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精神,乃至功成名就之后面对名利的淡然和坦然,则更使他的人生熠熠生辉乃至意义非凡,也让我们对他增添了许多敬意和感激。  相似文献   

6.
吴小平 《化石》1997,(1):18-19
米切尔·佩森认为他已看到这种马了。58岁的他,带领24人的探险队来到喜马拉雅地区,他没有寻访到雪人,却遇到了许多奇异的东西。站在他面前的动物看上去很怪,肩高1.2米,一耳棕色的皮毛,一条黑带从鬃毛开始,沿着背脊到尾巴处。这种动物腿上亦有黑条,虽然看上去象马,但鼻孔、耳杂非常小,‘它的头奇特,呈三角形。当好多这种动物出现时,佩森苦苦思索着,他怀疑似乎在一本书里见过类似的东西,却想不起在哪里。他以前确实见过这种动物,不是在照片上,也不是在动物园里,而是在法兰西一个深洞穴的岩绘上──据推测那幅岩绘已有…  相似文献   

7.
巴甫洛夫:一个从神坛上请下来的人王志均(北京医科大学100083)这里描述一位他自称为纯生理学家,曾一度被神化了。但是,“铅华落尽见真淳”,他是一位真正的实验生理学家,他的伟大是无庸置疑的。(一)巴甫洛夫(IvanPetrovichPavlov)于1...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细胞遗传学家施立明先生不幸英年早逝。在他年仅55岁的生命历程中,却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科学成就。他的同事和学生们对他生前留下的研究论文进行了认真地筛选和整理,编辑成《施立明文集》一册,最近已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施立明先生一...  相似文献   

9.
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出现在镜头中最为触目惊心的情节,莫过于卢广的画面。同样拍摄金矿,巴西人萨尔加多的画面为世界摄影图库对金矿的定义,留下了经典的一笔。卢广的画面,则为西藏金矿的开采,留下了不可或缺的影响。人和自然环境之间的恩恩怨怨.在镜头中逐层展开.责任感的驱使,让他为这个世界展开了道德的准线和良心的力量。或许只需要简单地换一个角度,卢广会是一个出色的风光摄影家.会快乐地穿行于美妙的光影形色之间。然而他却选择了和“苦难”同行,和刻骨铭心的“残忍”同行。所以他比其他的摄影家走得更为艰难,也走得更为自信。他的镜头并不是在批判,或者像某些人说的,专门揭露世界的“阴暗面”,而是像他自己说的那样,他仅仅是做到保持一颗良心,背负一种责任,让自己的镜头“不说谎”。  相似文献   

10.
1988年,以色列儿童外科医生Belson受儿童肾病基金的资助来到斯坦福大学,当时他口袋里装着皱巴巴的一张纸,上面用希伯来小楷写着他经常琢磨的64种有关器械的设计思想,他认为这些器械可能有助于改进医生的工作。他所列的器械之一是所谓“聪明的”内窥镜。这一内窥镜可以随着它所到之处不断改变形状,它基本上是一蛇形仪器,碰到身体内壁时不会把患者碰疼,  相似文献   

11.
《生命世界》2006,(10):9-9
一名叫卢卡斯·格伦沃尔德的德国电脑专家最近在美国拉斯韦加斯举行的黑客大会上声称,他发现了一种方法,可以复制存储在生物护照里的个人资料。生物护照里的信息包括持照人的指纹、面部扫描和眼球虹膜类型数据等。他说:“在我看来,推行生物护照计划不过是在浪费巨额资金,因为它们不能增加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仓石晋教授逝世已一周年了。在号称人瑞之国的日本,六十一岁便匆匆离开人世,实在使人感到惋惜。时至今日他的夫人还不愿相信如此健壮的仓石先生已不在人世。仓石晋教授在植物激素领域,在日本乃至世界是颇负盛名的,特别是在细胞分裂素方面,更具领先地位。他在东京大学得到理学博士后,赴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生化系工作。最初发现细胞分裂素延缓叶片衰老是由于抑制了蛋白质的降解。回国之后,他在广岛大学任教授,从事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作用机理方面的研究,发表了大量的论著,成绩显著。他发现许多在叶片上表面无气孔的离体叶片,如果上表…  相似文献   

13.
陈少坤 《化石》2008,(2):16-19
有篇寓言是这样的:某人用老虎的皮和木头做了一个架子,就像今天的标本,他把它放到野外。第一天,他抓到了一头吓得发抖的野猪,他很高兴。第二天,他又抓了一只鹿,他又很高兴,准备依靠这种手段发大财。第三天,田野里来了一个形状像马的庞然大物,他准备故伎重演,这时,有见多识广之人对他说,这叫花班,比老虎还厉害;劝他不要去了,但他认为是别人妒忌他,就又去了。结果那庞然大物看到老虎,不但不怕,反而径自冲将过来,踏平了假老虎,  相似文献   

14.
云杰  CFP 《生命世界》2006,(12):74-75
“他是一位杰出的环保主义者,他以自己特有的魅力让全世界了解了澳洲,他的激情、幽默和冒险精神感染了全球成千上万名观众。非常遗憾、澳大利亚失去了一个极为出色的儿子。”——澳大利亚总经理霍华德如是说  相似文献   

15.
当我最近首次与姜淳(沈愕的博士研究生)接通电子邮件时,孰料他的第一个邮件竟是告知我沈愕先生不幸逝世,这一悲痛的消息令我震惊不已。我与沈锷先生相识已有见年,直接共事不下10余年。1958年,我被分配到生理研究所他主持的研究组工作。在近30年中,我和沈愕先生直接或间接的业务联系归纳起来,可分为两大项目。其一是自主神经系统生理;其二是针刺镇痛和针刺麻醉的神经原理,这在我和他相处的过程中占据最大的比重,也是他的科研事业中最主要的研究项目。沈锷先生自觉而积极地投身于这项具有理论联系实际、中西医结合意义的科学实践,…  相似文献   

16.
《生命科学》2006,18(4):312-312
据Science杂志在线新闻报道,美国总统布什履行了自己的诺言,2006年7月19日,两项获得美国国会通过的有关干细胞研究的方案送达他的办公桌,他签署了一项法案,但否决了另一项法案。这是他就任总统以来首次行使否决权,被否决的议案被称为H.R.810议案——《干细胞研究加强法案》,旨在扩大联邦政府经费资助的人类干细胞研究范围。他签署后成为法律的,是一项禁止以研究为目的“培育”人类胚胎的议案。  相似文献   

17.
特我合一     
你也许会说,不要辜负造物主的慷慨赐予,走近自然吧!是的,我们是该接受这样的召唤,走向绿地、草原、森林和有山有水的地方。可我要说,这远远不够。仁者乐山,是因为他要塔山修养;智者好水,是因为他要临水思考。夫自然是一个生命的共同体,在这个家同里,花鸟鱼虫都该是平等的一员。与其说“走近大自然”,不如说“走进大自然”,变近距离为零距离,才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最美境界。  相似文献   

18.
库尔特·塞利尔诺是美国亚特兰大的一名口吃患者,有一次在他打电话想预订一份比萨饼时,店员却认为有人在搞恶作剧而狠狠地挂断了电话。还有一次,他向别人介绍自己时,却喷了对方一脸唾沫星子。这不痛不痒之症每每使库尔特处于尴尬的境地,欲哭无泪。据统计,像库尔特一样的口吃患者在全球范围内已多达6000万,而我国也有近1300万患者被口吃所困扰。  相似文献   

19.
“毁誉由人,褒贬由史”,作为由胜利者所书写的历史,总是习惯于在不经意间遗忘掉许多风流人物。遗忘的理由不外乎两种:一种是历史长河“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的自我激浊扬清,另一种却是历史的“选择性短期遗忘”。作为中国植物学的奠基人、“活化石”水杉的发现者,胡先辅在观念上守旧,在政治上保守,甚至因为“不合时宜”,他的名字一度湮灭,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他的成就被后人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了。  相似文献   

20.
在回顾中增强信心与力量徐有恒编者按徐有恒教授是我国的血液生理学家。他继承了著名老生理学家易见龙先生的优良传统,兢兢业业,执着追求,在造血生理学这一领域的研究中,做出显著成绩。他还在“双肩挑”方面,为我们作出表率。承《生理科学进展》编辑部约我写一篇刊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