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感染束顶病后香蕉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香蕉束顶病株的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变化均呈单峰曲线,两者在香蕉束顶病毒侵染前期被诱导活性显著提高,接种后21和28d最高,42d后则都比健株低,侵染前期BBT在体内的运转受抑,接种叶在接种后28d病毒含量提高,而顶叶则在3d后为最高。 相似文献
2.
3.
4.
紫果猕猴桃嫩枝多酚氧化酶活性与总酚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紫果猕猴桃嫩枝和叶柄为试材,分析全年中植株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总酚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紫果猕猴桃植株PPO活性的最适pH为7.0;最佳底物为邻苯二酚,且浓度为0.16 mol/L;最佳温度为25 ℃。紫果猕猴桃植株生长期的PPO活性明显高于休眠期,植株总酚含量在4月、5月、9 月达最低。 相似文献
5.
以文冠果新梢为试验材料,通过分析文冠果新梢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茎尖、茎段、叶片的多酚、类黄酮、单宁及相关酶(苯丙氨酸解氨酶、多酚氧化酶)活性,研究了文冠果新梢枝条发育过程中不同部位酚类物质的积累规律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1)文冠果新梢生长期内(4~9月)随着季节的变化,多酚、类黄酮、单宁等酚类物质含量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新梢同一时期不同部位的多酚、类黄酮、单宁等酚类物质含量的分布情况相似,皆为:叶茎尖茎段。(2)文冠果不同发育时期的茎叶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大小为:新梢幼嫩茎段及相应叶片半木质化茎段及相应叶片木质化茎段及相应叶片;新梢叶片的多酚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茎段,茎尖的最低;文冠果叶片有着极强的抗氧化能力,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的清除率最高可达98.13%。(3)在4月29日前后,文冠果新梢各部位多酚、类黄酮和单宁含量上升趋势有显著差异,各部位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最低,而多酚氧化酶活性最高,木质化程度不同的茎段DPPH·清除率均降至最低,表明4月29日是文冠果新梢生长期的一个重要过渡生长阶段。(4)文冠果的新梢多酚、类黄酮、单宁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多酚、类黄酮、单宁与DPPH·清除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多酚氧化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之间相关性不显著。研究表明,酚类物质含量是影响文冠果无性繁殖的主要因素,酚类物质含量越低,文冠果的扦插、嫁接、组培的成活率越高;新梢多酚、类黄酮、单宁等酚类物质含量在生长初期最低,后随着新梢的生长呈现显著上升趋势;文冠果无性繁殖最好在新梢生长初期进行,最佳时间为4~5月中旬。 相似文献
6.
紫花芒果后熟过程中主要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紫花芒果后熟过程中主要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周玉蝉,唐友林,谭兴杰(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广州510650)关键词:总类胡萝卜素;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叶黄素;芒果芒果以富含维生素A原——卜胡萝卜素而著称,而果实中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与芒果后熟... 相似文献
7.
香蕉果实成熟软化过程中细胞壁物质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系统研究了香蕉果实软化过程中细胞壁物质―醇不溶性固形物(AIS)以及3种不同性质的果胶物质:水溶性果胶(WSP)、酸溶性果胶(HP)和碱溶性果胶(OHP)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果实的成熟软化,AIS的含量不断降低,且在呼吸跃变时急剧降低;WSP的含量不断增加,HP和OHP的含量不断减少,且均表现出在早期变化量少,在果实硬度迅速降低时变化明显。该研究进一步证明细胞壁物质的变化是导致香蕉果实软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橄榄(Canarium album)果实质地差异形成的原因,以鲜食型橄榄‘清榄1号’和加工型橄榄‘长营’为材料,对果实发育过程中细胞壁物质含量和相关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着橄榄果实的成熟,‘清榄1号’较‘长营’维持较高的果胶甲酯酶(PME)活性,促进了果胶的水解,离子型果胶(ISP)含量较高而共价型果胶(CSP)含量较低。2个橄榄品种纤维素含量均较高,‘清榄1号’果实的半纤维素含量低于‘长营’。‘清榄1号’木质素含量低于‘长营’,较高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促进了木质素含量的增加。因此,ISP、CSP、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的不同可能是2个橄榄品种果实质地差异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以小麦品种'生抗1号'(对照)及其转反义trxs基因纯合株系为材料,测定了它们在种子后熟过程中硫氧还蛋白h(Trxh)、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以及呼吸速率等生理指标,以探讨转反义trxs基因小麦籽粒在后熟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规律,为提高小麦耐储性探索有效途径.结果显示,在小麦后熟过程中,转基因小麦籽粒的Trxh活性、淀粉酶活性、蛋白水解酶活性和种子呼吸速率均比对照明显下降;后熟0~30 d,转基因小麦种子的Trxh活性、α-淀粉酶、β-淀粉酶、脱支淀粉酶、蛋白酶活性和种子呼吸速率平均比对照分别降低16.07%、31.64%、6.44%、21.63%、27.67%和52.90%.研究表明,反义trxs基因导入干扰或部分抑制了小麦内源同源基因的表达,致使小麦种子Trxh活性、呼吸速率和水解酶活性降低,从而延缓了籽粒储藏物质的转化速率,提高了小麦种子的耐贮藏性. 相似文献
10.
香蕉果实后熟过程中果肉软化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香蕉果实贮藏过程中内、外果肉相关生理生化指标及细胞结构的变化进行系统的观察分析,结果显示:(1)在贮藏初期香蕉果实内果肉的硬度小于外果肉,在贮藏过程中的同一时期,均表现出内果肉硬度小于外果肉,且内果肉硬度较外果肉先降到零;(2)在贮藏初期内果肉中多聚乳糖醛酸酶(PG)和淀粉酶的活性均高于外果肉,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酶活性在内、外果肉均表现出不断增加,且这两种酶活性在内果肉中早于外果肉达到最高值,但其在内果肉中的最高值均略低于外果肉的最高值;而淀粉含量却相反,在贮藏初期内果肉中淀粉含量低于外果肉,且在贮藏过程中的降解速率高于外果肉;(3)超微结构显示,香蕉果实内果肉中淀粉粒和细胞壁结构的降解均早于外果肉.研究表明,香蕉果实的软化首先由内果肉细胞降解开始,并呈放射状向外逐步延伸. 相似文献
11.
12.
为明确苜蓿中被蓟马为害后诱导的次生代谢物质含量的变化,以抗蓟马苜蓿R-1和感蓟马苜蓿I-1为材料,以每枝条0 头为对照,研究牛角花齿蓟马不同虫口密度(每枝条1、3、5、7 头)下苜蓿叶片中酚类物质和木质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蓟马为害7 d时,R-1和I-1叶中总酚、单宁和缩合单宁含量随虫口密度增大均升高,简单酚含量无显著差异;木质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为害14 d时,R-1和I-1叶中总酚、单宁和缩合单宁含量随虫口密度增大均升高,简单酚含量无显著差异;木质素含量升高,且每枝条7 头密度下显著高于对照.为害21 d时,R-1和I-1叶中总酚、单宁和木质素含量随虫口密度增大均升高,在每枝条7 头密度下达到最高;R-1简单酚含量变化不显著,I-1简单酚含量显著升高.R-1和I-1叶中缩合单宁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抗感苜蓿中酚类物质与木质素含量在蓟马为害后均升高,R-1总酚、单宁和木质素含量的增加率均高于I-1.表明蓟马为害对苜蓿植株的总酚、单宁及木质素含量具有诱导效应,可以作为苜蓿抗蓟马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3.
14.
采后鸭梨果肉和果心中氧化酶活性与过氧化物含量的变化(简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采后的鸭梨果实果心的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和过氧化物含量高于果肉,而过氧化氢酶活性则显著低于果肉,多酚氧化酶活性差别不大。随着采后天数的延长,果实的过氧化物含量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5.
采后香蕉果实中多胺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巴西香蕉为试材,研究了果实中主要多胺类型,以及随贮期延长,果皮和果肉中精胺,亚精胺和腐胺3种多胺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巴西香蕉果实中含有精胺,亚精胺和腐胺3种类型。随着贮期延长,精胺,亚精胺含量有所下降或基本保持不变,而腐胺则有所增加,这种变化在果皮,果肉中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6.
荞头(Alliumchinense)中三倍体广养和四倍体长沙养,于8月底取鳞茎播种于本校实验地,9月抽苔现蕾期至10月花谢期,分别取花药和雌蕊,以醋酸洋红压片确定花药发育阶段。每样取鲜重50mg以上,测过氧化物酶活性(据张志良.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154),3次重复取平均值。脯氨酸提取(据Kern等.CropScience,1972,12:835)后用日立835-50型氨基酸分析仪测定。另以平行样品测定含水量,获得干重。结果(表1)表明:1.不同品种荞头及花器官不同部位过氧化物酶在同一小孢子发育阶段的活性不同。花药中过氧… 相似文献
17.
甘薯叶中多酚物质动态含量变化与其清除自由基的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甘薯叶酚类物质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其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从而确定甘薯叶最佳采样时期以及甘薯叶的资源价值.方法:分别用Folin酚比色法,Al(NO3)3,比色法,高效液相法测定不同时期不同品种甘薯叶中多酚,黄酮,其绿原酸的含量,DPPH比色法测定其清除自由基的能力.结果:不同品种甘薯叶酚类物质含量的动态变化特征大体一致,在在栽培后的45天至95天呈上升趋势,115天左右达到最大值:济薯的多酚,黄酮含量分别为20.46mg/g;7.62mg/g,川山紫的绿原酸含量为4.12mg/g,115天至155天呈下降趋势,155天至175天又呈缓慢回升的趋势.多酚类物质含量对其清除自由基能力有一定的影响,但不存在显著性的相关性.结论:该研究为甘薯叶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新泰密刺'为试验材料,比较分析了日光温室条件下,不同月份黄瓜商品成熟果实及其发育过程中的主要芳香物质及亚麻酸、亚油酸含量差异.结果显示:(1)黄瓜果实中挥发性物质主要有2E,6Z-壬二烯醛、2E-壬烯醛、2E-己烯醛、2,6-壬二烯醇、正己醛、戊醛、2-戊烯醛和3,6-壬二烯醇.其中2E,6Z-壬二烯醛相对含量以5月份最高,1月份其次,11月份最低;具有黄瓜香气的2,6-壬二烯醇和3,6-壬二烯醇,以及与黄瓜风味品质密切相关的2E,6Z-壬二烯醛/2E-壬烯醛比值以1月份最高,5月份其次,11月份最低.(2)1月份黄瓜果实的亚麻酸和亚油酸含量显著大于5月份,说明低温弱光有利于不饱和脂肪酸的形成和积累.(3)随着果实发育天数的增加,黄瓜2E,6Z-壬二烯醛、2,6-壬二烯醇和3,6-壬二烯醇相对含量,2E,6Z-壬二烯醛/2E-壬烯醛比值均较大幅度升高,商品成熟期达到高峰,若延迟采收,上述指标多趋于下降;2E-壬烯醛、2E-己烯醛、正己醛、戊醛等的相对含量多随果实发育而降低,商品成熟期2E-壬烯醛、2E-己烯醛和正己醛降到最低,之后快速升高.研究表明,果实发育过程中亚麻酸和亚油酸含量及二者的比例与2E,6Z-壬二烯醛和2E-壬烯醛相对含量及其比值的变化规律基本相似,说明黄瓜风味品质与其亚麻酸和亚油酸含量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以天然更新常绿阔叶林、老龄杉木[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amb.) Hook.]林(代表一代杉木林)、二代杉木萌芽天然更新林和二代杉木人工林作为杉木林生态系统转换模式的系列样地,研究了不同季节(3月、6月、9月和12月)4个样地0~20和20 ~ 40 cm土层土壤中酚类物质(包括总酚、复合态酚和水溶性酚)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各样地土壤总酚含量最高(278.40 ~3 012.98 μg·g-1),复合态酚含量次之(20.67~ 430.54 μg·g-1),水溶性酚含量最低(0.36~6.01 μg·g-1).各样地问不同土层中总酚、复合态酚和水溶性酚含量均值的高低变化不一致,但总体上顺着森林生态系统转换的方向(天然常绿阔叶林→一代杉木人工林→二代杉木人工林),0~20和20~ 40 cm土层中总酚和复合态酚含量以及O~20 cm土层中水溶性酚含量均值均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而20~40 cm土层中水溶性酚含量均值则无明显变化规律.各样地0~20 cm土层中各种酚类物质含量总体上高于20~40 cm土层,表明随土层加深,总酚、复合态酚和水溶性酚含量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各种酚类物质含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总酚和复合态酚含量总体上呈现出3月和9月较高、6月和12月较低的变化趋势,水溶性酚含量总体上呈现出随着季节变化(3月至12月)逐渐降低的趋势,不同季节间土壤中各类酚类物质含量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研究结果显示:随杉木人工林栽植代数的增加,土壤中会积累一定量酚类物质,但其中水溶性酚含量远低于使植物中毒的水平(50 μg·g-1),造成杉木中毒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20.
苹果后熟过程中内源脱落酸与乙烯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蕉苹果后熟过程中其果肉内ABA含量开始迅速上升,比乙烯释放量的上升时间略早。在采后第12~14天,ABA水平达到高峰,尔后快速下降。当乙烯释放量在采后第15天出现高峰时,近果心的果肉ABA含量已降到其高峰值的1/4。青蕉苹果ABA和乙烯的变化趋势与前者相似,只是达到高峰所需要的时间稍长于前者。而较耐贮藏的国光苹果,所需时间更长,ABA水平也比前两个品种为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