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双版纳傣族“龙山”的生态学意义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傣族“龙山”是西双版纳地区傣族的民族植物文化中的一例。其概念是“神居住的地方”,在这个地方的动植物都是神的家园里的生灵,是神的伴侣,是不能砍伐、狩猎和破坏的。人  相似文献   

2.
清香淡雅鸡蛋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鸡蛋花是佛教文化中佛树“五树六花”的“六花”之一,通常在西双版纳傣族村寨的佛庙寺院内均有种植。每到夏秋季节,微风吹过,朵朵鸡蛋花飘逸着阵阵清香。傣家少女总爱摘下几朵插在发髻上,洁白的花朵象征着少女的纯洁、美丽和高雅。若是到傣家竹楼做客,傣族咪涛(傣语:大妈)要为你沏上一杯鸡蛋花茶,清香可口,沁人心脾;有时你甚至还能品尝到香甜爽口的菜肴——炒鸡蛋花。鸡蛋花不仅受到西双版纳傣族人民的喜爱,同时也倍受其它各地人们的青睐,如在广东和广西民间也常用其泡茶饮。在夏威夷的人们,常将鸡蛋花串成花环,作为节日佩带的装饰品。在老…  相似文献   

3.
2013年9月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测量了402例(男为197例,女为205例)傣族人的头面部、体部体质指标,并与汉族和中国北亚类型、南亚类型体质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西双版纳傣族男性、女性均为亚中等身材。西双版纳傣族与德宏州傣族体质特征差异较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西双版纳傣族男性与克木人、佤族、水族、苗族在同一组中。总的看来,西双版纳傣族具有南亚类型族群体质特征。  相似文献   

4.
西双版纳傣族民间植物命名与分类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双版纳傣族民间对植物的命名采用了“双名”法。他们的“属”概念包含了植物的生活型和经济型;而“种名”则根据植物的特征、特性、用途、产地和生境等加以描述,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此外,按照傣族对植物的概念与命名,本研究建立了一个傣族民间植物的分类系统。  相似文献   

5.
了解云南,到过西双版纳的人也许都能记住《月光下的凤尾竹》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歌中唱到的“有一个美丽的地方”讲述的就是西双版纳。西双版纳地处我国西南边陲,在这片不足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拥有着我国最大面积的真正意义上的热带雨林,生活着傣族、哈尼族、布朗族、基诺族、瑶族、拉祜族等10多个世居的民族。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中国西双版纳与泰国都有分布和栽培的641种植物的傣、泰土著名字相似性比较,发现这两个民族具有基本相同的民间植物命名的“双名法”。西双版纳傣族与泰国的兰纳地区、北—东北部和其它地区泰族的植物土著名相同、相似的分别占0.69、0.57和0.37,主要包括药用植物在内的经济植物和与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密切相关的植物。其主要成因包括他们的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的傣、泰历史渊源及其所具有的传统文化密切程度相关。其中,兰纳地区地处泰国北部,它不仅邻近西双版纳,而且在历史上,它们曾经同属于“兰纳王国”,两地的边界曾是“犬牙交错”,成为“曼比勐农”(兄弟之邦)。这样,使包括土著名字在内的佛教植物、野生植物和栽培植物等的交流比泰国其它地区更加密切,相似性便最高。西双版纳傣族和兰纳泰族被视为尚存的标准“Tai”人区。因此,该研究对于中国Dai、泰国Thai、缅甸Siam和老挝Laos等国家民族的科学文化交流及其植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民族植物学研究, 中国西双版纳傣族与泰国泰族, 相同植物的民间命名方法, 相似的植物土著名字, 相似的历史渊源成因, 科学与文化交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板根树     
裸花四数木(Tetrameles nudiflora)又名板根树,属四数木科,傣族人称它埋泵姆。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一次,我们在西双版纳热带森林考察时,发现了一棵罕见的大树,它高40余米,10个人都搿不过来。尤其是它那排列成“三角形”的大板根,使人感到惊愕,最大的一片板状根:高3.5米;长9米;板厚25—35厘米,直插岩石缝中。  相似文献   

8.
古代北方狩猎部落崇拜熊的习俗凡是到过大兴安岭西北麓一带原始密林的人,都会发现一种奇怪的现象,即在两棵落叶松树之间,悬挂着用桦树条捆好的一捆东西,这是什么呢?原来是鄂温克猎人葬熊的一种遗物。鄂温克猎人在这一捆东西里装进了熊的许多骨头和五脏;另外,还要在两棵松树的阳面,刮开树皮做成一平面,横刻十二道小沟,在沟里涂上各种颜色,并在第六道沟的两端,把熊的双眼镶在树上。而且人们要假装哭泣,给熊敬烟,与老人死时的仪式相似。鄂伦春人则是用草把熊骨包好,放在树木搭成的架上,放好后,老年人要领青年人跪下,给熊敬烟,磕头,并要向熊祈祷说:“老爷子以后多给猎物。”  相似文献   

9.
回顾了我国国际狩猎的发展,分析了我国国际狩猎业的特点.通过对国际狩猎市场的分析,明确了我国国际狩猎的主要狩猎动物、目标市场和客源地.本研究得出了价格不是影响猎人选择狩猎动物的因素,而客源地的人均收入与狩猎量有联系但不密切的结论,对我国国际狩猎业的市场开拓和营销具有重要价值.我国国际狩猎业处于低水平发展阶段,国家林业局通过配额对国际狩猎进行了有序管理,所确定的狩猎规模在可控范围内;营造稳定的发展环境是中国国际狩猎发展的基础,美国市场是中国国际狩猎业发展壮大的瓶颈,需要争取美国猎人来中国狩猎盘羊的许可.  相似文献   

10.
对西双版纳野生亚洲象保护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史料记载,亚洲象在我国的分布在商代曾分布到黄河流域一带,南北朝时期退缩到长江以南,唐宋时期还见于如今的川、黔、滇诸省范围内,到明代的分布虽已缩至云南一省,但数量尚多,被役使于交通运输和战争中,“澜沧江”在西双版纳傣族历史记载中被称为百万头大象栖息的地方。到现在,亚洲象的分布已被压缩、分割在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内的勐养片、尚勇片自然保护区,其数量不超过250头。其次是临沧地区的沧源佤族自治县境内南滚河自然保护区有近15头左右。  相似文献   

11.
在大小兴安岭的茫茫林海中,只见一位猎人手持长笛,吹奏出与公鹿鸣声相仿的悠扬乐声。这时母鹿以为配偶在嘶叫,便闻声而至;公鹿应声尾随并发出悦耳的呼唤,与笛声相合。熟练的猎人就佯装向公鹿迈近,边走边鸣长笛,“诱敌深入”。待鹿群鱼贯而入,猎人便伺机射杀带头的母鹿,然后依次猎取其余的母鹿和公鹿……。这是原始人类使用拟声工具诱捕兽类的一个场面,民族志中称此为“呼鹿”,它是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的一项重要发明。直到解放前夕,我国鄂伦春族等少数民族还保存着这种狩猎方式。  相似文献   

12.
在云南省西双版纳的很多村寨周围,常可见到一丛丛和一片片开着茂盛黄花和树干粗大苍劲、形状奇特的树林,成为当地一个独特的景观。 这种树就是铁刀木(Cassia siamea),也叫黑心树、挨刀树。铁刀木原产于泰国,被引种到西双版纳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它很适应西双版纳的生态环境条件,还具有顽强的萌发力。茎干被砍后,剩下  相似文献   

13.
灯台树根的止咳活性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灯台树(Alstonia scholaris)属夹竹桃科(Apocynace-ae)鸡骨常山属植物,主要分布于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和云南。在西双版纳地区傣族人民将其作为止咳药而广泛应用(赵世望和刀正员,1980)。灯台叶曾收载于《陆川本草》、《云南中草药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77年版一部  相似文献   

14.
狩猎野牛记     
蹄声如雷不绝于耳,猎人首领攀上一根柱子的尖顶。他穿着用水牛皮做的罩袍和头巾,摇晃着镶有羽毛的指挥棒。他以引诱猎物而在猎手中间享有声誉,这个巫师紧紧抱住这根作巫术仪式用的柱子,脚下的小河床里积满了雪。吼叫的猎人们在妇女、儿童和老年人的叫喊声配合下,在树棍和灌丛组成的天然篱笆之间驱赶野牛。兽群象浪潮一样席卷而来,从四面包围了巫师攀登的柱子。斜坡上的雪已被猎人踩得结结实实的。这些动物从那光滑发亮的斜坡上滚下来,在小河床松软的雪堆中无力地挣扎、翻滚着。二十来个猎人用矛枪和投掷器迅猛地向野牛群发起进攻,很快屠杀开始了。猎人们用石刀的利刃从几只兽身上割下舌头和肝,让这些饿极了的猎人饱餐一顿。几乎有一百多只野牛被杀死,它们的肉和皮足可  相似文献   

15.
西双版纳地处我国滇南,与缅甸、老挝接壤,邻近越南、泰国和柬埔寨。傣族是该地区的主体民族,跨国境而居。在近代,学者们对傣族传统文化有多种表述,但经作者比较与分析认为西双版纳傣族传统文化的属性应是热带雨林生态文化。热带雨林的生态系统多样性、生态景观独特性和物种多样性等与傣族的日常生活、医药卫生、生产活动、文学艺术和宗教信仰等关系十分密切,是雨林文化形成的根基。原始多神教和佛教的宗教信仰使傣族传统文化得到升华,是其核心。而地区内外的文化交流则使雨林文化得到发展与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6.
西双版纳傣族的传统野生蔬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引言西双版纳具有丰富的热带野生蔬菜资源,同时又是傣族的主要聚居地区。长期以来,从森林中采集野菜是傣族蔬菜的主要来源。本文调查了傣族传统野生蔬菜的种类和加工方法,并就野生蔬菜在傣族生活中的重要性及如何开发利用野生蔬菜资源进行了初步探讨。二、野生蔬菜的种类据初步调查统计,傣族经常食用的野菜大约有一百二十多种。下面为一些重要的野菜,按食用的不同部分分成四类:  相似文献   

17.
西双版纳榕树的民族植物文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榕树是桑科榕属(FicusL.)乔木种类的总称,在西双版纳热带森林中有48种(不包括变种),是一个物种最多、种群较大的类群,与生活在森林中的各族人民有密切的关系,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榕树文化。西双版纳各民族利用多种榕树的嫩枝叶、果子作蔬菜和水果,利用多种榕树治疗疾病,一些种类被当地民族视为“神(龙)树”和“佛树”,各族人民还在村寨附近、寺庙庭院和家庭庭园中栽培多种榕树,既供日常生活之需,又改善村社的生态环境。它不仅关系到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而且对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植物染料在工业化应用过程中存在着资源限制,目标色相不丰富、色牢度不理想、植物染料本身的鉴别和成品的鉴别等问题。为了丰富染料植物资源的来源和提高染料植物资源的利用效率,该研究对西双版纳傣族利用的染料植物及其染色工艺涉及的相关植物进行了系统调查。2014年10月到2016年1月,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对西双版纳14个村寨的56个关键信息人进行访谈,收集信息包括使用着色植物、媒染植物和助染植物的种类、傣名、利用部位和资源来历,以及预处理和染色过程工艺条件与技术步骤;采用参与式观察法对4种色相的10个染色工艺过程进行了记录,采集了凭证标本和图像资料;对调查信息进行了整理编目。结果表明: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使用11种着色植物和17种助染植物;目标色相有红、黄、蓝和绿。分析了傣族染料植物资源的发掘潜力、傣族利用植物染色对于染料植物利用的应用启发。该研究详细深入地记录了西双版纳傣族使用的染料植物的种类及其相关的组合和染色的过程。该研究结果对民族民间染料植物与染色工艺的产业化应用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为染料植物资源筛选及其染色工艺条件优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民族传统文化在自然保护中的作用已被人们所认识。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呈现出高度的民族文化多样性,被学术界誉为“活的人类学博物馆”。本文探讨云南生物多样性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互动关系,在论述传统文化与自然保护之间的关系,和分析原住民对自然环境认知的基础上,以云南少数民族中普遍存在的自然圣境文化和西双版纳傣族的小乘佛教植物保护文化为典型案例,分析探讨传统文化对自然保护的作用以及历史贡献,并提出了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协同进化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板根树     
裸花四数木(Tetrameles nudiflora)又名板根树,属四数木科,傣族人称它埋泵姆。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一次,我们在西双版纳热带森林考察时,发现了一棵罕见的大树,它高40余米,10个人都夸不过来。尤其是它那排列成"三角形"的大板根,使人感到惊愕,最大的一片板状根:高3.,米;长9米;板厚25一35厘米,直插岩石缝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