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提高黑果枸杞花色苷的提取效率以及颜色稳定性,采用高效溶剂萃取法进行提取,考察静态萃取温度、乙醇浓度、静态萃取时间、静态萃取压力和循环次数对提取效果的影响,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并对提取的花色苷溶液进行颜色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温度48℃,乙醇浓度60%,提取时间4 min,静态萃取压力8 MPa,循环2次,在此条件下,花色苷的提取得率为1.989%;保存温度为4℃、pH值为2.5时,黑果枸杞花色苷溶液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花色苷被摄入液泡的原因、花色苷在液泡中的存在状态及其对植物细胞的着色效应。花色苷在植物细胞质中合成后转运到液泡里是为了解除其对蛋白质和DNA等细胞功能分子的毒性。花色苷的液泡区隔化是花色苷在植物细胞中发挥正常功能的前提。在大多数植物中,花色苷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完全溶解在液泡里。但是,花色苷也能在液泡里形成颗粒,这些颗粒可以划分为花色苷体和花色苷液泡包涵体两类。花色苷体由膜包裹,其形成是液泡中小的有色囊泡逐渐合并的结果,发育完全的花色苷体为典型的球状、具比液泡更深的红色;液泡里的花色苷体具高密度,呈现为含高浓度花色苷的不溶性小球;花色苷体的存在可导致液泡的强烈色彩。花色苷液泡包涵体可能具备蛋白质基质,既无膜包裹又无内部结构,其形成是转运进液泡的花色苷与蛋白质基质结合的结果;液泡里的花色苷液泡包涵体形状不规则,象果冻;在花色苷液泡包涵体中,花色苷可能通过氢键连接于蛋白质基质的一个有限空间位点;花色苷液泡包涵体被认为是液泡中花色苷的"陷阱",优先摄取花色素3,5-二糖苷或酰化的花色苷;花色苷液泡包涵体的存在可增加液泡色彩的强度并导致"蓝化"。  相似文献   

3.
桤叶唐棣(Amelanchier alnifolia)原产美国及加拿大,原先只是一种野生的浆果,人们甚至用它作为一部分主食。近十年来,已开始人工种植,以满足食品工业的需要。市场上已有桤叶唐棣的果酱、果子冻、果汁及糖浆等系列产品出售。桤叶唐棣的果皮和果肉中含有大量的花色苷,这种花色苷非常稳定,具有很大的利用潜力和经济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比较紫苏叶与白苏叶化学成分差异,采用柱前衍生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紫苏叶与白苏叶的氨基酸、有机酸、糖类、酚酸类等多种成分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进一步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OPLS-DA)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筛选得到8个显著性差异化合物,分别为D-阿拉伯糖醇、D-果糖、D-半乳糖、D-葡糖醇、D-山梨糖醇、咖啡酸、麦芽糖、迷迭香酸,其中D-果糖、D-葡糖醇、咖啡酸、麦芽糖、迷迭香酸在紫苏叶中的相对含量均显著高于白苏叶。上述结果表明紫苏叶与白苏叶中的多种类型非挥发性成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同时为不同种质紫苏叶的应用与开发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双红’山葡萄果实为试材,采用HPLC—MS/MS技术,分析山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中花色苷和非花色苷酚成分及其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转色期前果皮内没有花色苷积累,随着果实的成熟,花色苷含量逐渐增加,成熟期的含量最高;非花色苷酚自花后2周至成熟期间的含量变化呈下降趋势。在山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检测出花色苷10种,其中双糖苷5种、单糖苷5种;非花色苷酚类物质检测到14种,其中苯甲酸类2种、肉桂酸类3种、黄烷-3-醇类2种、黄酮醇类5种、白藜芦醇类2种。  相似文献   

6.
以新疆深棕色棉品系‘棕86’的成熟纤维为材料,用甲醇溶液(VMeOH∶VHCl=99∶1)避光冷浸提取15d后,浓缩成浸膏.用适量蒸馏水溶解浸膏,乙酸乙酯萃取除杂,水相用HP-20大孔树脂纯化色素组分;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并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对天然彩色棉纤维色素组分进行鉴定,为彩色棉花新色彩的分子改良提供参考.结果显示,棕色棉纤维提取液中含有花色苷,且至少含有4种不同的花色苷成分.对棕色棉纤维提取液中花色苷的降解分析显示,棕色棉中的色素物质很不稳定.研究表明,花色苷是棕色棉纤维色素中的一种重要组成成分,进一步补充了彩棉色素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花色苷对高等植物器官颜色的决定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花色苷本身的呈色属性、液泡定位及其在植物器官中的非均一性分布决定了花色苷能赋予植物器官颜色。花色苷单体和聚合体分子结构及其变化的多样性,以及花色苷合成与植物生长发育阶段的相关性决定了植物器官颜色的多样性。温度、光、水和矿质通过影响花色苷在液泡中的积累量而制约植物器官色度,液泡pH、氧化剂和还原剂通过影响花色苷的分子结构变化而制约植物器官色相。同时,细胞形状也通过影响花色苷的光学属性而制约器官颜色的变化。最后,还对植物器官颜色的机理和人工改良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水稻花色苷含量的遗传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花色苷作为水稻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已成为当前功能性水稻研究开发的热点之一。本文从水稻花色苷的生物合成及其组成成分入手,着重介绍了水稻花色苷含量的影响因素、遗传及分子机理的研究现状以及富集花色苷水稻种质鉴定、筛选与创新现状,并探讨了今后以提高水稻花色苷含量为目标的功能性水稻研究内容和方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鲜食/加工紫薯中花色苷类色素的种类及其组成的差异性,同时研究在5种常见中式烹饪热加工方式下紫薯总花色苷的损失情况,以得到一种紫薯最佳的食用方式。方法:采用液质联用(HPLC-PDA-ESI-MSn)分析紫薯花色苷种类和结构,并用pH示差法探讨了5种中式烹饪热加工对紫薯总花色苷含量的损失。结果:鲜食紫薯共鉴定出17种花色苷,而加工用紫薯鉴定出9种花色苷。紫薯在5种热加工方式作用下,总花色苷含量均有损失,其损失率由小到大依次是微波<蒸<煮<低温油炸<烤。结论:经鉴定紫薯色素中花色苷种类组成非常丰富,但鲜食紫薯与加工用紫薯在其花色苷组成上还有较大差别。从花色苷损失率角度考虑,在5种中式烹饪热加工条件下,微波是其最佳食用方式。  相似文献   

10.
以9个不同产地的紫苏为研究材料,比较叶片解剖结构、色素含量、光合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紫苏叶片均属于异面叶类型,栅栏组织均由1列排列紧密的长柱形细胞构成,其叶片海绵组织细胞2~3层,叶片下表皮有较多的气孔和腺毛,叶片气孔多为卵圆形;不同产地紫苏叶片的气孔直径和密度存在差异;其中,烟台紫苏的气孔直径最大,无锡紫苏的气孔密度最大,南京紫苏的气孔直径和密度均为最小;不同产地紫苏叶绿素和花色苷含量差异较大,叶色越紫,花色苷含量越高,叶绿素含量越低,而保定、邯郸和邢台三地紫苏同时有较高的叶绿素和花色苷含量;紫苏叶片花色苷含量与净光合速率之间存在负相关性,如烟台紫苏花色苷含量较低,其净光合速率较高,而南京紫苏花色苷含量较高,其净光合速率较低;不同产地间紫苏叶片解剖结构和叶片色素含量均存在差异,并且与净光合速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本研究为紫苏种质资源及育种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环境污染加剧和人们对自身健康关注度的提高,功能性食品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彩色稻米作为稻米家族中的一员,由于富含微量元素、花色苷、生物碱等功能性成分,已成为当前功能性食品研究开发的热点之一。本研究利用粳稻品种龙锦1号/香软米1578杂交组合214个F_5家系,对水稻糙米总花色苷含量、粒色等级和千粒重的变异及其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糙米粒色等级变异范围为1~9,平均值为4.98,变异系数为57.87%;糙米总花色苷含量变异范围为0~5459.34 mg/kg,平均值为834.47 mg/kg,变异系数为191.96%;糙米千粒重变异范围为11.96~26.24 g,平均值为17.75 g,变异系数为12.89%。糙米总花色苷含量、粒色等级和千粒重在F5家系中不符合正态分布,表现为右偏态,其中糙米总花色苷含量的偏斜程度最大。糙米总花色苷含量和千粒重的峰度系数为正值,表明为尖顶峰;而糙米粒色等级的峰度系数为负值,表明为平顶峰。糙米总花色苷含量与粒色等级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9;糙米总花色苷含量、粒色等级均与千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0和-0.34。与高亲龙锦1号相比,27个家系的糙米总花色苷含量极显著提高,占214个F_5家系的12.62%,为高花色苷水稻种质创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关基因表达分析发现,绿色和白色愈伤组织不合成花色苷可能与DFR基因不表达有关.本实验结果为进一步阐明花色苷生物合成机理和花色苷色素的生产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花色苷的酶降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降解花色苷的酶类及其降解机理的研究进展.降解花色苷的酶有花色苷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果胶酶.花色苷酶和果胶酶均能水解花色苷糖苷键产生花色素和糖,花色素很不稳定,因吡喃烊环极易开环可自发转换成无色衍生物.花色苷不能直接作为PPO或POD的底物;PPO和POD氧化、降解花色苷须依赖具邻二酚结构的其他酚类的存在,...  相似文献   

14.
花色苷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一种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癌、心血管保护等生物活性,是一种潜在的功能性着色剂。本文系统性地阐述了花色苷的结构与种类及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花色苷生物学功能方面的工作和研究进展,为花色苷在食品添加剂和制药行业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花色苷是有色稻种皮和颖壳里呈现颜色的主要物质,属于类黄酮类物质,具有抗氧化性。本研究围绕水稻种子形成过程中花色苷含量的变化以及其对稻谷储藏特性变化的影响,探讨花色苷在稻谷储藏中延长种子寿命的作用。结果显示:选取的3个品种中,水稻种子的花色苷形成主要在发育初期,随着颖果体积的增大,颖果花色苷的含量会逐渐降低,而颖壳的花色苷含量变化不显著,将种子进行人工老化后,仍只有颖果的花色苷含量出现下降的趋势,表明种子在老化过程中颖壳的花色苷不参与抗老化的各项代谢反应。老化种子SOD活性分析显示,花色苷含量低的中籼9311可能是通过SOD酶活性增加,削减高温高湿胁迫对种子衰老的影响;由稻谷感染霉菌情况显示在3个水稻品种中,花色苷含量高的品种的抗霉菌能力要稍优于花色苷含量低的品种。但综合来看,花色苷含量高低并不是决定种子寿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分析紫薯中四种不同花色苷的抗氧化机理。利用DPPH试验和脂肪过氧化抑制能力试验分析四种花色苷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而通过密度泛函理论对花色苷及其简化分子模型的优化结构、键离能、电离势等进行分析,探讨抗氧化机理。结果显示,四种花色苷的OH-4'酚羟基的活性最高,键离能小于白藜芦醇的键离能,抗氧化活性的理论计算结果与体外抗氧化试验结果一致。研究结果表明,紫薯花色苷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并且DFT方法为花色苷抗氧化活性的开发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植物花色苷生物合成酶类的亚细胞组织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花色苷类化合物是类黄酮合成途径的有色末端产物,其合成需要多种酶类催化完成.花色苷生物合成的相关酶在细胞质中被组织成与膜联系的多酶复合体,该复合体对于花色苷生物合成途径的整个效率、专一性和调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植物花色苷生物合成相关酶的亚细胞定位、所形成的复合体的模型及其存在问题进行了综述.花色苷生物合成多酶复合体的建立将有助于演绎出一个关于细胞代谢的新“三维观”,可为花色苷生产的代谢工程的理性调控创造更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来自心里美萝卜、紫甘薯和紫玉米的3种不同的花色苷对DF-1细胞单层生长的影响。方法:直观观察3种花色苷对DF-1细胞生长的影响,初步摸索其最适终浓度;用MTT法检测花色苷在提高细胞活性方面的作用。结果:不同浓度的3种花色苷均对细胞单层生长有不同的影响,心里美萝卜花色苷、紫甘薯花色苷和紫玉米花色苷对细胞生长的最适终浓度分别为100、75和50μg/mL;用MTT法获得相应数据并制成细胞活性图表。结论:不同品种来源及不同浓度的花色苷对DF-1细胞单层生长均有明显影响,为今后开展花色苷促细胞生长,提高细胞抗病毒活性研究提供了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以6个小苍兰(Freesia hybrida)园艺品种为研究材料,采用英国皇家园艺学会比色卡进行花色描述,利用特征颜色反应确定其色素类型,进而通过UPLC-PAD结合UPLC-Q-TOF-MS技术分析各品种中的花色苷种类及含量。结果表明,6个小苍兰品种可分为白色系、橙—黄色系以及紫—紫红—蓝紫系三大色系。小苍兰6个品种花瓣中均含有黄酮类色素,不含或含极低量类胡萝卜素,除‘上农乳香’以外,其余品种花瓣中均含有花色苷。花瓣中花色苷含量依小苍兰品种不同而各异,5个含花色苷的品种中,‘上农紫玫瑰’花瓣中花色苷含量最高,‘上农橙红’次之。在小苍兰花瓣中,共检测到6种花色苷物质,通过与已有文献比对分析,推定其成分为:飞燕草3,5-二葡萄糖苷、矮牵牛素3,5-二葡萄糖苷、飞燕草3-葡萄糖苷、锦葵素3,5-二葡萄糖苷、牵牛花素3-葡萄糖苷和锦葵素3-葡萄糖苷。‘上农紫雪青’和‘上农宫粉’花瓣中含有3种花色苷,且均含锦葵素类和矮牵牛素类,其中‘上农紫雪青’花瓣中主要成分是锦葵素单糖苷和双糖苷;而‘上农宫粉’花瓣中则均为双糖花色苷,主要成分是矮牵牛素3,5-二葡萄糖苷、锦葵素3,5-二葡萄糖苷和飞燕草3,5-二葡萄糖苷;‘上农紫玫瑰’花瓣中含矮牵牛素3-葡萄糖苷和飞燕草3-葡萄糖苷;而‘上农金皇后’和‘上农橙红’花瓣中仅含一种组分,分别为飞燕草3,5-二葡萄糖苷和锦葵素3,5-二葡萄糖苷。  相似文献   

20.
激素等外源物质对马铃薯愈伤组织花色苷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其能  杨清 《西北植物学报》2007,27(11):2233-2239
从来源于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cv.Chieftain)茎的愈伤组织中分离到白色和红色2种愈伤组织,用鲜重法和分光光度法分别测量愈伤组织的生长量和花色苷的含量,并对激素、抗菌素和糖对马铃薯愈伤组织生长和花色苷积累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低浓度的2,4-D有利于红色愈伤组织的花色苷积累,高浓度的2,4-D促进其生长而不利于花色苷的积累;高浓度的6-BA能促进红色愈伤组织中花色苷的积累并诱导白色愈伤组织花色苷的合成,但抑制其生长;卡那霉素能使白色愈伤组织变红并积累花色苷,高浓度的卡那霉素严重抑制愈伤组织的生长并最终变褐死亡;提高蔗糖浓度能促进愈伤组织花色苷的产生和积累,但超过70g/L时抑制生长。实验结果为今后花色苷生物合成机理研究和花色苷的工厂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